浅议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学习是一种持久的、复杂的而又严谨的认识活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是提出明确要求:高中数学的学习要“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方面有机结合.这便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充分重视主导数学教学的理性因素,同时要充分发挥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笔者在多年的从教经历中,对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互补作用深有体会,现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简单的探析,仅供各位同行参考.
  
  一、 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对高中数学教学的作用
  1.理性因素指导数学学习
  所谓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具体到数学教学中便是利用概念、逻辑、判断、推理等来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高中数学具有概念的抽象性高、知识的密度大且独立性强的基本特点.如高一教材第一章就是“集合”、“映射”等代数知识,概念极为抽象,紧接着就是函数的有关问题,内容很多,较初中数学相比,课堂容量远远增大.这便在客观上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摆脱以往在初中学习中所形成的直观、形象思维模式的束缚,改变死记硬背、一种题型多遍重复、反复练习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不仅要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还要能够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积极思考;在课后复习过程中,更要充分调动理性因素,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通过脑海中的概念梳理、逻辑判断和理性推理等来分析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在这个过程中将已有的数学知识融会贯通,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实现在实践中逐渐培养起严密数学思维的目的.
  2.非理性因素诱导学习动力
  所谓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想象、灵感等.具体而言,数学教学中的非理性因素便是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认同感、坚定数学学习的意志和学习的兴趣.大家都知道,学生对数学的认同感不仅能够让学生从心底摆正对待数学的态度,真正重视数学的学习,而且有助于培养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这种兴趣的诱导下,学生便能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起自主探索的习惯和活跃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立体几何部分时,我不仅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课前精心制作的、由多个立体图形构成的房子图片,还将立体教学模型带入课堂,这不仅引起了学生对立体几何的学习兴趣,还让他们有了直观的视觉感受,有助于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如此一来,尽管课堂上讲解知识的时间有所减少,但由于学生兴趣浓厚,有效的学习时间却提高了,学生不仅能够在兴趣的诱导下集中精力听课,课堂氛围也大大改善,很快整个班级的学生的数学成绩便上了一个台阶.
  
  二、 巧妙利用两种因素,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1.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理性因素
  新课程改革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和学生的帮助者.因此,教师要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通过多种途径真正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精神,努力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引导理性因素的发展,让学生在不断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分析、判断、推理的严谨的思维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努力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并且引导学生运用理性判断和逻辑推理,鼓励他们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开发自己的创造力,通过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积极思考、热烈讨论等方式来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能够在真实而又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抽象的数学原理,学会独立思考.
  2.激发学习兴趣,妙用非理性因素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想象能力,充分利用非理性因素的诱导作用对有效的课堂教学至关重要.数学的严谨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其趣味性,令很多学生都产生了“数学枯燥无味”的错误偏见.事实上,数学中到处都存在着趣味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给学生讲讲数学家的名人轶事和数学原理发现的奇妙过程,这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激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此外,数学具有生活特性,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几乎每个数学知识点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形象的诠释,如平面向量知识与生活坐标确定位置问题密切相关、用三角函数解决货轮进出港口的时间问题等.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试着将生活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从心理上形成对数学学科知识的作用与意义的认同,对数学自然产生一种亲近感,而且,数学知识以生动形象的现实生活事例走进学生的视野,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内在能动性和积极性,培养起对数学的兴趣,有效增强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互补作用,运用有效手段,让理性因素引导教学,让非理性因素丰富课堂,在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让学生们真正融入数学学习之中,让高中数学教学走向成功.
  
  (责任编辑 黄春香)
  
其他文献
当前,中学生仍然存在许多不良道德倾向:政治信仰动摇,不能进行正确价值判断;道德修养不高,爱憎不分明;奉献精神缺乏,爱慕虚荣思想严重;注重个性张扬,集体观念不强;法制意识薄弱,不能自觉遵纪守法等。为此,政治课堂教学就要帮助学生明确政治方向,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这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那么,思想政治课德育应如何发挥其主渠道作用呢?笔者认为应主要从课堂教学
对通过微生物转化蔗糖制备的含新科思糖的糖浆进行分离纯化以制备新科思糖进行了研究。首先以巴斯德毕赤酵母去除糖浆中的果糖和葡萄糖,研究了酵母添加量和发酵时间对新科思
【考点1】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① y=kx;②y=kx-1 ;③ xy=k.(  注意:k≠0)  例1下列函数属于反比例函数的是 .  ①y=x2;②y=4x;③y=3x-1;④ xy=2;⑤ y=2x-1;  ⑥y= -3x;⑦y=13x;⑧y=-32x.  例2 若函数y=2k 1x是反比例函数,则k的取值范围是 .  例3 (1)若函数y=m-2xm2-1
枸杞多糖作为枸杞最主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护肝、降血糖、调节免疫等生理功能,对于预防和治疗一些慢性疾病有很好的疗效。超声提取技术作为一种省时、节能
建立了一种采用在线SPE对糖浆中的2-氨基乙酰苯进行了富集、浓缩与去除有机杂质干扰样品前处理方式,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仪(HPLC—MS/MS)对样品中2-氨基乙酰苯(2-AP)进
研究鸡肉在常温与冷藏条件下呈味核苷酸及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常温条件下,6 h时鸡胸肉和鸡腿肉肌苷酸(IMP)含量达到最高,分别为2.27、1.97 mg/g,然后开始显著下
卢梭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随着新一轮课程教学的不断深入,我们逐渐认识到,语文学习不应只停留在封闭的课堂内,应以教材为中心,适当进行知识拓展、知识链接,扩大课堂教学的空间,引导学生走进广阔的语文世界。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学好课内的知识,还能激发学生形成较强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可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学法指导,有助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使他们终生受益。才能实现知识传授和智力发展的辩证统一,实现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辩证统一,从而达到叶圣陶老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那么,怎样才能让初中学生学好初中生物呢?下面笔者就平时的教学感悟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用启发式教学法教会学生课前如何预习
数学实践探索性问题是近几年中考的一个亮点,它不但背景新颖、立意巧妙,还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数学能力.做好这一类中考题的研究与分析,不仅能开阔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现以2009年浙江义乌市的一道中考题为例谈谈本人的一些思考.  【题目】在矩形ABCD中AB=3,AD=1,点P在线段AB上运动.设AP=x,现将纸片折叠,使点D与点P重合,得折痕EF(点E、F是折痕与矩形
根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的历史教学必须为社会发展服务,结合社会的需要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公正意识、国际意识、道德责任是历史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历史教师要经常把这些社会教育的任务融入历史教学中,不能仅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了升学考试而教学。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教学中完成这一社会任务呢?    一、要培养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养成学生的道德感、责任感、民族感    我们的国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