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 质效齐升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ljgsdk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开展对分课堂教学对教师来说十分有必要。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具体实践:教师提前准备,对知识精心讲授;学生自主学习,对知识内化吸收;师生合作讨论,对知识升华探究。
  [关键词]对分课堂;小学数学;知识讲授;内化吸收;学生讨论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1-0094-02
  2014年,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结合讲授式课堂与讨论式课堂的优点提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在教育界引发普遍关注,如今很多一线教师均在课堂中积极践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具体践行结果表明,对分课堂可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课堂学习的高效性。
  一、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实践的必要性
  1.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张学新指出,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把一半的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对分课堂的特点是将知识讲授与学生讨论的时间错开,在教学评价方面更倾向于过程性评价。此做法更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速教师的角色转型,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教学质量。从时间上看,可将对分课堂划分为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三个过程。
  2.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实践的必要性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积极探索并践行新的教学方法,并运用多元教学方法实施课堂教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分层教学法等诸多教学方法均备受推崇。但我们对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不应满足于此,还应积极寻求新的高效教学模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倡导的理念符合新课程改革发展要求,教师有必要尝试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教学。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型,还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它符合教育发展规律,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亦是应然。
  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实践途径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一个“年轻”的教学模式,但关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却从未中断,甚至出现井喷之势。笔者近年来对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研究,获得很多有益经验。接下来,笔者便对如何在课堂中有效践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讨论。
  1.教师提前准备,对知识精心讲授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刚一提出时主要为大学教学服务。张学新认为,大学课堂一般都是连上两三节课,给予教师的讲授时间是充足的。而小学数学课堂一节课仅有40分钟,但小学数学知识相对简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也是可行的。
  為实现高质量知识讲授,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之前需提前备课,对知识讲授环节进行精心设计。例如,在教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时,笔者确立教学目标:体验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学生会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确立教学重难点: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尤其要注意小数点对齐。在此基础上,再对新课导入及具体知识讲授进行精心设计。在对分课堂中的讲授阶段,教师的讲授无须追求完整详尽,需留出充足的时间给学生做进一步探索。知识讲授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框架,理解重点、难点内容。为节省讲授阶段的板书时间,教师还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即提前制作课件,围绕课件进行知识讲授。此做法可在极大程度上提升讲授效率,促进对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2.学生自主学习,对知识内化吸收
  教师在进行知识讲授后,需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加强对知识的认知与理解,促进知识的内化吸收。
  例如,在教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时,笔者要求学生围绕几个问题积极展开自主探究:(1)计算整数加减法和计算小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2)如何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呢?自主探究任务布置下去后,学生立即行动起来,积极展开自主学习。学生相继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成功解决问题。(1)计算整数加减法和计算小数加减法的相同点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满十进一,退一当十;不同点是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只要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2)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要注意的问题是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做加法,满十进一;做减法,退一当十。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要轻易打乱他们的思路,可在教室内进行巡视,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若发现有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小声提示或讲解,帮助他们顺利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完成后,可要求学生呈现学习成果,并与其他学生一起讨论。此过程中,教师也应及时予以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
  3.师生合作讨论,对知识升华探究
  对分课堂的最后一个关键阶段便是学生讨论。在教师完成知识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并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与学生一起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时,笔者首先用多媒体出示3名学生和1名老师的体重:小明37.2千克,小华33.6千克,小丽32.7千克,老师57.2千克。然后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讨论并解决:“如果这名老师带领这3名学生去划船,有一大一小两种船,大船限载100千克,小船限载80千克,4人租用一大一小两只船,行吗?如果不行,该怎样乘船?”问题提出后,学生立即审题并展开讨论。为帮助学生尽快解决问题,笔者给予提示:“既然题目给出的是一大一小两种船,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将其中体重最重的两人加在一起,看看体重数会不会超出最大船载限量。”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算出:小华和小丽的体重为33.6 32.7=66.3(千克),小明和老师的体重为37.2 57.2=94.4(千克)。学生认为4人租用一大一小两只船即可。另外,笔者还让学生进一步讨论,看看还有没有其他乘载方式。
  在学生讨论环节中,教师可提出多角度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但一切仍需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若讨论的问题较为复杂,只需将问题讨论清楚即可。若讨论的问题较为简单且有价值,可适当增加讨论问题的数量。
  总之,目前对很多教师而言,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仍较为陌生。正因如此,才应进一步加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从而给更多教师带来启示,引导他们积极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展开教学,不断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 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09).
  [2] 陈家胜.高中对分课堂教学改革实证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10).
  [3] 杨淑萍,王德伟,张丽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师生角色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5).
  (责编 覃小慧)
其他文献
[摘 要]有效落实数学关键能力是当下中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与任务,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数学关键能力有5个维度: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数学表征与变换、数学推理与论证、数学地解决问题、数学交流。以“鸡兔同笼”问题的“一题多解”为例,从微观的角度剖析其枚举—列表法、算术—假设法、代数—方程法以及解题反思中所蕴含的数学关键能力。  [关键词]数学关键能力;一题多解;鸡兔同笼  [中图分类
[摘要]在一到二年级,学生学会了用“比多”或“比少”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而三年级学习的“倍的认识”也同样是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倍”是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是除法(包含除)的一种延续,可以通过迁移、类推的方式促进理解。  [关键词]说理;倍的认识;建构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19) 35-0071-02  【教
[摘 要]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形成运算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抽象算法,从而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归纳、概括、抽象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这一课中,从激活经验、经历过程、内化经验、提升能力四个方面出发,在计算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关键词]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激活经验;经历过程;内化
[摘 要]学生的数学理性能力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自然孕育和生成的。毫无疑问,数学课应该充分体现、表达数学的特点,并让学生在数学的光芒照耀下,形成与之适应的学习风格、思维特点。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为创建更具理性色彩的数学课堂提供一些思考。  [关键词]理性色彩 数学 认识分数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8-005  “分数
[摘 要]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利用数学思考形成数学思想的活动。学生利用数学思考形成数学思想需要学生在课堂中呈现活力四射的状态。作为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努力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获得最佳成效。  [关键词]数学课堂;课堂生命活力;扇形统计图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8-0045-01  在担任高年级数学教学
[摘 要]要想训练学生思维的完整性和严密性,就必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有价值的问题为推动课程进度的动力,尤其是针对授课模式已经僵化、套路化的多边形教学,要以问题为抓手,以不断解决问题来组局,最后积极总结反思,以提升经验来结局。  [关键词]问题导向;调研;破局;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1-0034-01  在课程改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操作学习。操作学习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高效学习形式之一。以“认识线段”一课操作学习的两个教学片段为例,具体阐述如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萌发学习热情,促进知识理解,进而发展数学思维。  [关键词]数学操作;数学智慧;认识线段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8-0039-
[摘 要]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环节,借助数表、乘法口诀,将表内乘法集中在一个表格中进行整理与复习,使学生经历乘法表建构和探究活动的全过程,从整体上掌握乘法口诀。  [关键词]数表;乘法口诀;复习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5-0031-02  在“国培计划(2017)”——安徽省小学数学教学点教师访名校活动中,学校安排笔者执
[摘 要]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中,如何利用好评价来促进学生的表达是值得研究的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捕捉契机,对学生表现出来的积极的个体行为或集体行为予以表扬,并用激励性语言肯定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表达的自信心。  [关键词]表达 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教学 教学片断 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0-020 
[摘 要]开放性练习题是数学问题解决中难度较大的一类题,但也是最具多元化的一类题。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设计一些开放性练习题,能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通过探讨多元开放性练习题的学习方式,将助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创新精神,使其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开放性;练习题;评价;标准化;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