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课文特点落实语言实践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w1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標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因此,语文课不仅仅是要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只是个例子,应由“教课文”转向“学语文”,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熟练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也是语文学科必须承担的职责。那么怎样依据课文特点,择取进行语言实践的教学内容,落实语言实践呢?
  一、语言实践之词语
  吴忠豪先生提出:“对小学生来说,如何用好词语,如何写好句子,这些基本功的指导其实更加重要……小学语文教学要非常重视遣词造句等语文基本功的指导。”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学习课文中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的。如教学统编本一年级下册《棉花姑娘》一课时,学习了“碧绿碧绿的叶子”,就可以让学生说说还有什么是碧绿碧绿的,如碧绿碧绿的黄瓜、碧绿碧绿的荷叶、碧绿碧绿的西瓜等,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二、语言实践之句子
  教材中的课文不乏名家名篇,名家的语言各具风格,其语言密码更值得学生学习与实践。如《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中描写园子的语句:“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这段话围绕“一切都活了”,园子里的花草树木,都摆脱了自身作为植物的羁绊,热情演绎着自己的精彩——“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园中的一切在学生的心里都变成了精灵。品读这段叙事诗般的排比句后(《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茅盾),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接着仿写:“
其他文献
小小南瓜种类多  你知道这些南瓜的名字吗?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板栗南瓜  红皮南瓜  奶油南瓜  太阳果南瓜  小朋友们,这些南瓜的颜色、形状、花纹都是什么样的呢?你还可以拍一拍,听听它们的声音哦!(清脆、沉闷、高、低)  南瓜里的大不同  虽然都是南瓜,但它们的形状和颜色却各不相同,你是不是也很想知道它们的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不同的切法,你会看到不同的南瓜世界。  南瓜的果肉很厚实,是黄色的
心理学家指出:脑中的信息若能经过右脑的图像感知,再传达到大脑的语言系统,那么接收到的语言文字信息就不再只是概念的输出,而是经由感觉与情绪交流后的体会,能转化成一幅幅细腻生动的心灵图像。如果读者对文字有共鸣,那就是掌握了“语感”,就能在字里行间不断产生丰富、深刻的体会。低、中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年龄阶段,如果教师能利用“图像”培养“图感”,进而培养“語感”,那么学生习作的内容将更加丰富,表
《牧场之国》是捷克作家卡尔·恰彼克的作品。四年前,我曾公开执教过此课,被课文所呈现的画面深深地折服,请学生“为四段文字取名”为主要教学方式的课堂至今仍历历在目。但现在回头反思,当时因过度追求“取名的完美”,而忽视了语言本身的内涵,课堂看似灵动,实则教学的重点有了偏移。  今天,当我随着作者的文字,再次走进荷兰这个《牧场之国》时,一股独特的异国风情扑面而来。一句句浸满宁静和谐的话语便开始在我的心底里
提起阅读,自然而然我们就會想到用眼睛去阅读,而诺贝尔获得者莫言的阅读经验之一却是用耳朵阅读。我曾经在网络上看过一则报道:“莫言与几位著名作家就‘童年阅读经验’题目进行座谈,其他作家都侃侃而谈自己的童年曾经读过哪些书,轮到莫言发言时,他说:‘当你们饱览群书时,我也在阅读,但你们阅读是用眼睛,我用的是耳朵。’”(莫言.用耳朵阅读[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一次莫言去悉尼大学演讲时,曾明确提出了
暑假后,幼儿园大班毕业的孩子就要进入小学啦!小学和幼儿园不论是在硬件设施、作息时间,还是教育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不同,这也引起了一些家长的焦虑。为了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很多家长为孩子报名幼小衔接辅导班,学习汉语拼音、加减法、英语等课程。其实,“幼小衔接”的重点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发幼儿对知识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等,这些,幼儿
在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中,经常发现一些学生平时非常活泼,而在上口语交际课时,突然沉默了不少,不能积极参与交际学习,还有一些学生即使说了不少,可他们的“说”则更像是表达,不像是在交际。如此种种,优化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势在必行。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创设交际情境,激发交际需求  口语交际与情境是脱不开关系的,恰当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交际学习的欲望,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质量的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发展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重要标志,低年级教师就要注重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识字作为低年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汉字文化的传承与渗透,以使学生感受到汉字文化之美,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笔者以《小猴子下山》一文的识字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字理识字,感受形象美  因为汉字主要是表意文字,每个汉字都有一定的文化意义
乡村田园,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主场之一。通过研究实践让语文教育回归乡村田园主场,是振兴乡村教育的需要。“田园亲土语文”“田园创美语文”,体现的正是一种“主场关注”意识。如何构建适合儿童的语文教学体系?如何发挥乡村田园实景资源的独特优势?如何培养儿童的土地道德?如何依据田园美学去激荡儿童的田园情怀与艺术灵性?“田园亲土语文”“田园创美语文”对这些关键问题正在进行实践与探究。本期刊发的这组文章,意在唤醒大
在中年段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普遍重视关键词语和句子的教学,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但是,对于文本各个自然段之间的联系却很少关注。有时,文本各自然段之间藏着很多关联、秘密,而这些关联、秘密不是仅靠词句教学就能发现的,需要教师有一双慧眼,引导学生寻觅、发掘出文本各自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去揭开这些秘密。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能见词句之“树木”,还能见段篇之“森林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引导学生介绍时抓特点、按顺序、讲具体、说生动,为习作教学打下基础。  2.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与别人交流时真诚有礼、认真倾听的态度与习惯,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等口语交际的能力。  3.发现、体验身边的自然之美,培养学生对祖国、对家乡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引导学生介绍时抓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