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shuy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数学来源现实,有句话说:"数学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而数学教学必须扎根于现实,并应用于现实。数学如果脱离了那些丰富多彩的而又复杂的背景材料,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习数学就毫无意义了。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就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多种形式创设教学情境。尤其是小学阶段,情境教学几乎是每节课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可以说:没有情境的教学是死板的,僵硬的,故也很难有效果!下面我就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要有趣味性
  小学低年级到中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而创设故事化情境就是一条非常适合低年级孩子的形式。有趣的游戏,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设计《可能性》一课时,教学开始,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以此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直接把学生引入到"抛硬币"的游戏活动中。在游戏过程中,学生积极踊跃的一次又一次的猜测、验证,学生在疑虑未解之时,老师小结出:硬币落地时,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这就是一种可能性。引出本科课题--可能性。利用游戏导入新课,学生兴趣盎然,为探索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情境要激发学生思考
  思是智力的核心,只有通过思维活动,学生才能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规律,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数学学科自身的系统性、抽象性决定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学好数学的先决条件。因此,在数学课上,应积极创设情境,诱发学生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逐渐形成正确的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发挥数学的形象性、趣味性、艺术性,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渲染气氛,诱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产生主动参与的要求。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懒洋洋和沸羊羊,他们为一件小事争论不休,为什么呢?就为他们手中的蛋糕,都说自己的大,对方的小",这时教师出示两块平行四边形的涂色卡纸,即两块"蛋糕"。问学生:你们能帮助他们吗?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引发出学生的思考。怎样才能比较这两块"蛋糕"的大小?只有通过计算才能更科学、准确地比较。诱发学生思考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更进一步渗透通过计算才能科学准确比较的教学思想。
  三、创设情境的要切实可行
  数学课的课堂教学要求导入一定做到自然贴切,新颖别致,紧扣主题,更重要的是导入的内容和方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是数学教学导入生活化的基本精神和根本要求。我们教学某个知识点,事先就要考虑这个知识能帮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什么问题,再将这个实际生活的问题加上人物就成为了情境,同时也解决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举两得。一次,我在上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时,我是这样导入的:一天,小明约了两位小朋友到他家玩,小明的妈妈准备烙三个饼给他们。出示课件:只有一口锅,能同时烙两个饼,烙一个饼的一面要3分钟,两面都要烙。小明的妈妈最快要几分钟能把3个饼烙好呢?这样的情境既联系了生活实际,学生感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智力。一位教师在讲授《可能性》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每个人都有一个生日,小朋友们请说说你自己的生日吧",同学们说的很欢快,老师又问:"这个月过生日的有哪几位小朋友?"结果有三个小同学举手,老师就把为三个小朋友过生日为教学情境,同学们为他们准备节目开始抽签,从而很自然的过渡到抽到唱歌、跳舞、表演节目的可能性。进一步引出:"一定"、"可能"、"不可能"。
  四、创设的情境要源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可以让学生从直接的生活经验与背景中,亲身体验情境中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时,教材创设了三个小朋友到商店购物的活动情境,教师可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实际购物或模拟购物。如买1元笔记本时,使学生体会到"10角就是1元",并通过数出10角的活动,抽象出"1元=10角"。同时,可让学生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认识并熟悉人民币,学会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感受人民币的实际价值,积累丰富的购物经验,为使用人民币做准备。
  五、创设的情境要有挑战性
  现代社会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思维。所以教师的创设的情境必须富有挑战性,使学生认知产生不平衡,从而促使学生主动有效思考,在质疑、探究、发现中求得认知平衡。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一二年级的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三四年级具体形象思维逐渐为主,五六年级具体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互补充和渗透。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符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水平。如在二年级教学角的认识时,可直观的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这在帮助学生认识角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是可取的,但将上述手段频繁运用到高年级教学中就会抑制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中,我没有将圆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操作找出圆的对称轴,而是通过观察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图形以及它们的对称轴数量,引导学生猜测当正多边形的边达到无穷时,将形成什么图形(圆)?这个图形的对称轴的数量(无数)?使学生手中无物而心中有物,正是这类情境,提升了学生有效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总之,只有将创设的情境所蕴含的问题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在求得平衡的同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形成积极的学习品质,这样的情境最有探究价值。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每个情境创设都能达到上述要求,就需要执教者的我们不断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提高驾驭现代数学课堂的能力,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摘要:在教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提升对默会知识的合理利用,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完整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默会知识;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现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都比较注重语文课程中显性知识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而对于默会知识则少有针对性教学,在语文学习的完整性上有所忽略,进而导致学生学习语文的整体质量。因此,在教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提升对默
【中图分类号】G623.2  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经常感到十分困惑的一个现象是:当我们让学生讨论问题的时,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的很积极,甚至有时到了面红耳赤的程度。可在课堂上进行发言辩论时,往往是辞不达意,不知所云。也就是说不知道如何围绕一个主题说话。我认为这主要是我们在平时缺乏对学生的口语训练造成的。所以我们要重视学生口语教学,只有重视了口语教学,学生的说话水平才能提高。我们的语文教学才是真正落实到了实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有效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素质教育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学习能力,数学思想、知识实践应用能力为目标,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正是素质教育下的教学模式创新体现。本文将对小学数学生活教学的作用进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实现生活化教学,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生活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在小学教学中,数学学习和语文学习一样,同样离不开阅读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数学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基本的学习能力,如:计算能力、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通过数学阅读可以使学生具备个性学习和个性发展的基本技能。那么,在实际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呢?  一.师先示范,生后而行。  小学生的模仿力极强,教师的示范阅读会直接影响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述能力。
绿色住宅作为可持续发展方式的良好实践途径,已在全国范围内方兴未艾。近年来,绿色住宅供给量不断攀升,趋势向好。但由于绿色住宅产品本身的外部性、大额性等特征,以及政策法规、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多媒体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比传统教学更加生动,还能通过多媒体展现事物变化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对无声图像和文字变成有声图像和文字,可以更加生动,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多媒体;整合;基础  【中图分类号】G62.5  一、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作用  1.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实现发现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