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审美 展示个性 培养能力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核心素养视阈下的小学美术教学,首先可以通过直观展示作品来丰富学生的审美表象;其次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践来展示自己的个性;另外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这样,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在小学美术课堂得到长足的发展。
  目前,关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学论已经走进寻常学校,许多教师在提炼教学体会时,也往往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视角来谈自己的课堂教学。但是,关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论述,以语文、数学方面居多,在美术教学中谈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少之又少。美術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学科,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学科,特别是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能力与个性发展等方面的培养,美术教学具有非常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在核心素养视阈下来优化小学美术教学呢?下面,笔者就结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中部分内容的教学,来浅谈之。
  一、直观展示作品丰富审美表象
  受年龄特征与认知水平的制约,学生的直观思维远远高出抽象思维,他们对直观图像的感知力与理解力都非常强。美术又是一门艺术特征非常明显的学科,许多美术作品都可以带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丰富学生的审美表象,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而这些都是学生核心素养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同时,学生在欣赏这些美术作品时,他们的观察力与理解力都会得到提升,特别是想象力。学生的思维空间有时与成年人不一样,面对同一种事物,学生的联想会出乎我们教师的意外,而这些,都是学生创新思维的萌芽。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可以首先给学生呈现一些与教学主题相关的直观作品,以引起学生内心对美术作品的震撼,让他们的心灵得到涤荡,从而发展自己的审美素养。
  比如,在教学这一册中《有趣的鞋》一课时,本课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身边的一些废旧材料制作自己理想中的鞋,或者用彩泥或陶泥做各种鞋。但是,学生受生活经验的制约,他们平时所接触的鞋往往没有个性化。在这种背景下,直接让学生来制作鞋,学生也许就会仿照平时自己穿的鞋的样子来制作。这种教学方法是很难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更不用说他们的审美素养了。所以,在教学时,我首先拿出几种具有特色的鞋,有舞台鞋,有平时穿的鞋,等等,让学生观察它们分别具有什么样的特色,并在小组交流它们的特征。这样,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就慢慢形成了一种审美素养的萌芽。接着,我再用多媒体呈现从网络上搜集到的各式各样的鞋,给这些鞋编上序号,让学生进行观察与比较,小组讨论它们的特征,并设计一些标准给这些鞋进行分类。这样,学生就会在这些鞋中寻找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根据这些特点给鞋分类。由于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审美角度不同,他们为这些鞋分类的标准也不一样,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审美素养。最后,让学生再来交流自己的分类理由,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分类。这样,别的同学在聆听的过程中,就可以丰富自己的审美表象,提升自己的审美价值,并可以创新出属于自己的鞋的模型与式样。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在审美素养的提升过程中得到发展。
  二、自主设计实践,学会表达个性
  课堂的主人是学生,美术教学也不例外。但是,就目前美术教学来看,模仿性教学还是占据主要地位的。许多美术课堂往往都是教师先讲解创作要点,然后再自己画一幅作品来让学生进行临摹。这样的教学是机械的,学生的美术学习是在教师的牵引下进行的,它没有学生的主动思考行为。时间长了,学生只会成为美术临摹高手,而不能成为创作者。它也不利于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所以,我们在组织美术教学时,要树立美术课堂是学生的天地而不是教师的舞台的思想,让学生自主去创造,自主去设计。这样,学生才能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尽情表达出自己的个性,抒发出自己独特的想法。而这些,都是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教学这一册中《巧巧手》这一课,这一课是让学生用身边的树叶、石头、麦秆等拼贴各种画面。我提前让学生构思准备拼贴哪些画面,然后根据自己构思的图案从家中选择物件,在家先拼贴好之后带到教室里交流。这样,学生由于没有别人的建议或者意见左右他们的构思,他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与能力拼贴出不同的图案来。回到教室里交流时,他们就可以在交流过程中汲取别人的拼贴策略与方法。当学生对于各种拼贴方法都熟练后,再分小组呈现一些材料,让他们进行小组构思,去拼贴一些画面。由于学生在家中已经具备了一些拼贴技能,所以在课堂上做这项活动时,就会节约时间,同时也可以构思出具有自己个性特点的画面来。而这一过程完全是在学生自主操作的背景下完成的,没有教师的左右,让学生的个性之花在美术课堂得到绽放,学生的创作热情得到激发,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符合核心素养的培养精神。
  另外,学生对图画的读图能力也是其美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提升学生欣赏图画的能力,让学生明白什么才是美术鉴赏,去发现美术作品的内在价值,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维策略来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这样,才能更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同时,不同的学生,他们的美术经验与生活经验也不同,他们对美术作品的认识也是千差万别的,所以我们要采用个别辅导法,让学生可以从更多维的视角来展示自己。
  三、结语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视阈下的小学美术教学,教师就要更新教育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策略。这样,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在我们的美术课堂得到长足的发展。
  【作者单位:漳州市新桥中心小学 福建】
其他文献
用MCVD(改进的化学气相沉积)工艺,以氟里昂(CCl_2F_2)为掺氟源制备了掺氟石英光纤包层。讨论了氟进入玻璃网络形成[SiO_3F]状态的化学反应以及氟里昂通入量与石英玻璃中氟含
本文总结了采用矿渣作为非熟料晶种配料在Φ3m×10m塔式机窑上煅烧高强度硅酸盐水泥熟料以及稳定生产525R水泥的体会,并结合实际进行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必须世代传承的文化根脉、文化基因,也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深厚基础。2014年4月1日,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2017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两份文件都强调,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文化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的各个环节,构建新的课程和教材体系。  科学教育主要侧重培
本文研究了釉面水泥制品的釉料膨胀系数与釉层的关系,以及釉坯界面的结合性能,并通过扫描电镜,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分析了釉面水泥制品的中间层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深度学习的概念被引入教育科学中,但是针对小学生的深度学习则是以老师的深度教学为基础的。以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定义为参照,分析当前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不足,并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对于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提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小学数学深度教学含义综述  从知识的讲授方面来说,数学的深度教学强调超越数学知识的表层符号,即由表层知识向逻辑教学和意义教学转变。数
脱硫石膏粉煤灰胶结材(简称DGF胶结材)是以未经煅烧的脱硫石膏和粉煤灰为主要原料配制而成的新型石膏基胶结材.本文对DGF胶结材的适宜养护方式与制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
好奇心是人们希望自己能知道或了解更多事物的不满足心态。小学生的好奇心,表现在其思维活跃,对于新鲜的事物、新鲜的学习内容充满激情,他们渴望去了解、渴望去揭开这些新鮮内容的面纱。这就需要我们科学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利用适当的方法,保护并激发其好奇心,由此成就一段成功的科学之旅。  一、质疑:“好奇”促求知  引导学生质疑,能够最大化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意识。因此,教师应针对教材中的内容,营造一种宽松的
光纤包层中掺氟能显著降低折射率,这就为制备纯石英芯光纤提供了可能.但氟的加入会导致沉积速率及沉积效率下降,增加了光纤制备的困难.本文研究了不同掺氟量对沉积速率及沉积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形式化尤为突出,教师常通过课堂引导的方式进行绘画知识和技巧的讲解,最后进行教学成果考核。如此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此,急需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本文主要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一、前言  合作学习通常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的探究与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较大差别,其重点强调“合作”,并关注学生的差异性特征。通过这种补充、
为了让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取得较好的成效,教学中可以巧设情境,利用活动、游戏、童话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习惯。  随着人们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显现,在小学阶段,帮助小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非常重要,甚至会对今后的人生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把活动融入生活  课程标准中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