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融入生活 激发学习动机 童话拉近距离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222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让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取得较好的成效,教学中可以巧设情境,利用活动、游戏、童话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习惯。
  随着人们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显现,在小学阶段,帮助小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非常重要,甚至会对今后的人生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把活动融入生活
  课程标准中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一定要将课本知识和儿童所能接触和体验的社会生活相结合,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正确的世界观,而不是一味地给学生灌输道德知识,因为单纯的道德知识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体验支撑,会和生活经验严重脱节,这样的课堂教学有时候不仅不能达成教学目标,还会因为理论空洞,枯燥无味而让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从而让学生讨厌《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使学生的道德教育失去教育的基地。
  在教学第8课《大自然,谢谢你》这一课的时候,首先让学生回忆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什么,大自然给予了人类哪些东西,一年级的孩子虽然接受水平和知识经验有限,但是通过活动,让他们看到的,感受到的,一定会令他们留下深刻印象,所以课堂上他们一定会因为言之有物而畅所欲言,课堂教学就水到渠成了。而且,只有让他们深入到社会生活当中,真切的发现社会生活现状,才能对环境污染、环境整治有真切的认识;才能让孩子了解环境保护的迫切性。
  二、用游戏激发学习动机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當中,一些老师习惯借助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播放图片、视频等进行教学,认为这样就是为学生创建直观的教学情境,但很多视频和图片并不是来源于我们学生自己的学校生活,与学生生活有差距,就不能激发学生的认同感和参与度;而且这样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时间久了,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的集中,但是他们对游戏有着强烈的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游戏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迅速进入到教学情境中来,使得学生能因为高昂的兴趣激发自己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在教学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5课《健康游戏我常玩》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游戏是什么,然后小组讨论一下这些游戏具体是怎么玩的,游戏规则是什么,游戏过程中还要注意什么,再向全班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游戏的玩法。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必须世代传承的文化根脉、文化基因,也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深厚基础。2014年4月1日,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2017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两份文件都强调,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文化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的各个环节,构建新的课程和教材体系。  科学教育主要侧重培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深度学习的概念被引入教育科学中,但是针对小学生的深度学习则是以老师的深度教学为基础的。以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定义为参照,分析当前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不足,并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对于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提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小学数学深度教学含义综述  从知识的讲授方面来说,数学的深度教学强调超越数学知识的表层符号,即由表层知识向逻辑教学和意义教学转变。数
好奇心是人们希望自己能知道或了解更多事物的不满足心态。小学生的好奇心,表现在其思维活跃,对于新鲜的事物、新鲜的学习内容充满激情,他们渴望去了解、渴望去揭开这些新鮮内容的面纱。这就需要我们科学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利用适当的方法,保护并激发其好奇心,由此成就一段成功的科学之旅。  一、质疑:“好奇”促求知  引导学生质疑,能够最大化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意识。因此,教师应针对教材中的内容,营造一种宽松的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形式化尤为突出,教师常通过课堂引导的方式进行绘画知识和技巧的讲解,最后进行教学成果考核。如此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此,急需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本文主要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一、前言  合作学习通常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的探究与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较大差别,其重点强调“合作”,并关注学生的差异性特征。通过这种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