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精神治学兴校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wei0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考当下和“十四五”时期教育工作,有两个重要文件值得我们尤其关注,一个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一个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評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建议》规划未来教育发展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目标要求,关键在“创新”。《总体方案》推进未来教育改革以“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为政策旨归,关键在“科学”。可见“科学”和“创新”是引领未来教育改革和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换言之,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学校唯有弘扬求真求实求新的科学精神,才能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才能把握规律、保持定力、提升能力,打造高质量的学校。弘扬科学精神,着重应从树立科学理念、推进科学治理、实施科学育人、开展科学评价四个方面下功夫。
  科学理念是办好高质量学校的基本前提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教育理念是办学兴校的前提,没有科学教育理念的引领就难以办出高质量的学校。一般而言,教育理念是关于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性、精神性、持续性和相对稳定性的范型,是教育主体在教育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具有导向性、前瞻性、规范性的特征。正确认识和把握教育理念,把教育理念落实到办学实践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坚持教育的人民性为根本依归。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初心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就决定了我国的教育必须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教育。在我国,兴学办校必须解答好“人民立场”这一首要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教育”的价值取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关注并满足人民对教育的需求,为人民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努力让每个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适合的教育。这是思考厘定一切教育理念的根本性前提。
  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对于学校而言,落实科学理念的核心是以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为指引,真正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注重虚实结合,真正重视办学理念的先导作用,不因办学事务繁杂具体而轻视或忽视理论学习。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真学真信真用,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明方向、辨是非、扩思路、强本领,结合办学实践准确凝练形成科学理念,并善于把科学理念运用到办学实践之中,相互检验和促进。要注重破立结合,当前学校中普遍存在程度不一的教育功利化问题,诸如精英教育、题海战术、唯分数、唯升学等,完全背离了科学的办学理念,要敢于去梳理归纳、深挖剖析、大胆破除。同时,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为指引,树立新理念、宣传新理念、落实新理念、以科学教育理念教育师生,引领社会,争做推动教育改革的先锋。要注重长短结合,科学理念的形成往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探索和积累,有的甚至要经过几代教育人的努力。因此,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执着和“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不急功近利,不急于求成。同时,也不能忽视短期的努力和积累,以时不我待的奋进姿态,从现在做起、从小做起,积小成大,止于至善。
  坚持结合学校实际落细落实。落细就是要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对标对表,根据学校类别任务、历史传承、办学定位等因素,科学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办学理念,既要避免上下一般粗、千篇一律,又要避免一味求新求特求异,更要力戒搞一些移花接木、似是而非、花里胡哨、不明就里的办学理念。落实就是要将科学的办学理念真正落实到办学兴校的各项工作之中,融入学校制度建设、文化建设、队伍建设、校风建设等各体系,涵盖课程、教学、管理、服务等各方面,细化到具体工作中、细微处,浸润滋养广大师生员工的心田,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决不能只说不做、表里不一,甚至说一套做一套,做出一些违背科学理念的事。
  科学治理是办好高质量学校的重要保障
  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在于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学校是教育的基本单元,“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办好高质量学校,离不开科学治理。学校科学治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构建运行顺畅、充满活力、科学有效的工作体制机制,向科学治理要质量、要效率、要团结、要正气。科学治理涉及学校的各系统、各方面、各环节、各主体,需要系统性谋划,针对性实施,要善于抓住重点和要害。
  加强政治统领,强化党建引领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具有政治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向全党响亮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又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从政治高度看教育,就容易识别立场方向、大势大局;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教育问题,就能够看透现象背后的本质和关键。在我国,教育是党的事业,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最大特征和巨大优势。办学校、搞教育,离开党的领导特别是政治建设统领这一条,就失去了根和魂。因此,学校要把党建工作作为引领学校科学治理的关键和核心问题。切实推进党建和教育教学有机结合、深度融合,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政治保证和思想动力。事实证明,强党建就是强发展,将党建作为龙头来抓,党建工作与学校治理深度融合,党的教育方针就能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会得以激发,教师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就会大幅提升。
  构建家校社育人共同体,发挥家校社育人合力。不久前,“家长退群”事件一度在社会上引起热议,实际上是困扰我们多年的家校共育问题的再次显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家校共育在国内外教育界也得到普遍认同,这是检验学校科学治理能力的一项重大课题。学校应当紧紧抓住此次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疫情给家校共育带来的变化和要求,全面、深入分析家校共育中学校、家庭、教师、学生等各方面的角色定位、学习需求和实践表达,不回避矛盾和问题,善于发现创新性经验和做法,从职责边界、工作机制、教育方法等多方面,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家校共育的有效做法,打造家校命运共同体,成为新时代家校共育的探索者、实践者、示范者。社会参与教育治理也有待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充分发挥教师主人翁地位作用,激发教师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教育治理是多元主体共同管理教育公共事务的过程。学校治理要实现的目标,一个重要方面是在共治中求善治,这也是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的内在要求。共治就要发扬科学民主,充分发挥教師在学校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有调查和研究表明,教师职业倦怠正在成为制约教师成长的重要问题。学校应当将这个问题作为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重大课题,科学分析教师职业倦怠的种种成因,广泛倾听教师的合理诉求,充分采纳教师的合理建议,关心每一位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切实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减轻教师不必要的工作负担。善治就是真心实意地帮助教师成长,重塑道严师尊,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增强教师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荣誉感,激发教师教书育人和参与学校治理的积极性创造性,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和风尚,把学校建设成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
  科学育人是办好高质量学校的根本目的
  科学育人是科学理念的必然延伸和实践,是科学治理的根本指向和目的。进入新时代,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对学校育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科学育人关键要在教育模式转型、教育方式变革、教学方法创新上下功夫。
  在教育模式转型上下功夫。时下,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突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思维和学习习惯。伴随工业革命兴起的统一化、标准化、同质化的现代流水线式的学校育人模式,越来越不适应信息化革命的需求。特别是新冠疫情下“停课不停学、不停教”所引发的“蝴蝶效应”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学校教育。教育界日益形成共识,以此次疫情为标志,教育模式正在发生革命性变革,线上线下融合必将成为发展趋势,“统一标准、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方法”的传统学校育人模式必然发生改变。因此,学校要积极应变,全面总结反思线上线下融合教育的优势有哪些、成效怎么样、问题在哪里、趋势怎么看、教育怎么办等问题,深入分析学校教师、教法、管理、资源等各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短板和弱项,主动作为,扬优补短,固基强本,充分利用各方先进教育资源,系统性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新型教师培养培训,充分发挥家校社的同向作用,努力构建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与学生需求相契合的新型育人模式。
  在教育方式变革上下功夫。长期以来,大家一致公认现代教育和学校的突出特征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班级授课制,这也是直到今天绝大多数学校仍然运用的教育方式。这种方式适应了工业时代短时间、高效率培养大量合格人才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但同时也弱化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被动学习、题海训练、加班加点、死记硬背成为教育教学的常态。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学习越来越多地呈现出实践性、参与性、体验性的特征,纯粹知识的接受式学习已无法满足社会和时代的要求,面向真实情境的体验式学习、强调融通的跨学科学习、注重思维培养的深度学习、基于大数据驱动的精准学习等日益成为新时代学习方式变革的新方向。学校要勇于面对新机遇新挑战,主动顺应时代要求,努力提升革新和应用能力,大力推进教育方式变革,充分发挥教育方式变革带来的学习资源、技术、方法等诸多优势,破解老大难问题,公平地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实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人人成才的教育追求。
  在教学方法创新上下功夫。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是教学方法创新的主战场。当下,不少学校依然沿用传统老旧的讲授法,老师照着标准答案教,学生照着标准答案学,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照搬照抄中被悄无声息地压抑了。中国教科院从2019年开始,开展了以“课堂革命”重大课题为牵引的教学方法创新研究,力求突破知识讲授式教学的枷锁,构建以问题教学、参与教学和主题教学为内涵的过程教学体系,实现让学生从“知识核心”向“学生素养核心”转变。基于课堂教学的原本意义,要真正实现将立德树人融入并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切实把凡是不利于实现立德树人这个根本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着力挖掘并彰显课程的育人价值,着力激活并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弘扬并强化教师的育人功能。“课堂革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让学生深刻感受知识、学习和思维的魅力,这也是科学育人的关键所在。
  科学评价是办好高质量学校的激励机制
  树立科学理念、推进科学治理、实施科学育人必然需要科学评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教育评价不科学,功利化倾向严重,必然会导致育人实践扭曲,科学育人成为空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进一步指出,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因此,学校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深刻认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科学育人的重大意义,按照《总体方案》部署要求,结合学段特点和学校实际,积极作为,锐意改革,制定和完善校本化评价体系,动真碰硬,抓住要害,校正办学理念,改善学校治理,推进科学育人,科学评价教师、学生和学校各项事业,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确立价值标尺、正确导向和约束保障,持续增强学校办学的内生动力。结合教育部要求,幼儿园重点评价科学保教、规范办园、安全卫生、队伍建设、克服小学化倾向等方面内容;义务教育学校重点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以及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方面内容;普通高中主要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情况,突出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开展学生发展指导、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有序推进选课走班、规范招生办学行为等方面内容。
  现代教育发端于科学技术的兴起,一直伴随着历次科技革命而变革发展。当下,我们正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将呈现出历史性新变化。学校是学习科学和知识的殿堂,应当对科学抱有更大的信仰和热忱,应当富有科学精神,进一步树立科学理念,推进科学治理,实施科学育人,开展科学评价,促进学校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文系作者在中国教科院第二届实验学校联席会议上的致辞,成文有修改。)
其他文献
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衡量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标准之一。培养小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要求教师利用多层次教学形式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数学素养。
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原有的物质生活,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精神上的需求。美育教育就成了人们提高精神生活的最佳途径。小学美术课程标准要求从小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本文以小学美术教育中美术基础知识“点、线、面”的渗透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三个方面的渗透具体操作方式展开论述。希望给从事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师们提供参考价值和意见。
笔墨作为构成中国画的基本元素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与魅力,皴笔润墨是明末清初的画家龚贤在继承传统笔墨的基础上,并结合自身对自然形态的体会大胆的开拓创新,创造出了的具有鲜明艺术特色的笔墨形式,这种笔墨形式形成了其“黑龚”时期绘画的艺术特色,是龚贤对笔墨形态艺术审美的体现,并对黄宾虹、李可染、贾又福等中国山水画大家在笔墨方法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龚贤的润墨来源于传统并能形成自我面貌,成为了中国山水画笔墨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从龚贤山水画作品中笔墨分析入手,以他的润墨为论述的核心,首先阐述润墨的含义、形成的
随着新世纪的发展和进步,德育教研逐渐变成小学教研中的重点。在小学教研实践中,德育教研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还有正确三观,让学生学会独立学习。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不能只是受限于教研本身理应传授的知识,而须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德育精神。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感受愉快,提升其对学习的热情。正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研中融入德育教研,展开论述和研究。
“山城”“雾都”“火锅”“美女”是人们对重庆这座群山环绕的城市最直观的印象。而重庆的魅力远不止这些,拨开朦胧的“雾气”,驾车经闹市沿歌乐山道转十几道弯,在半山腰的密林中,你将发现一个由孩子做主的“世界”。这就是被誉为“世界级乡村幼儿园”的沙坪坝区曙光幼儿园。  初春时节,明媚的阳光透过四季常青的香樟树星星点点地洒在一群自由游戏的孩子身上,也落到了园长李燕眼里,同她的教育智慧一起散发出柔和的光亮。她
中国五千多年的文化传承,遗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存。保护好非遗文化,对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传播中华文化,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新时代背景下,“在发展中求传承 在传承中求发展”已变成了传承非遗文化的一种共识。在这一个背景下,非遗产业化人才培养的发展,已经成为制约非遗文化传承的障碍,而“非遗保护”中领军型人才的培养也成了保护体系发展的一大难题。本文从文化产业化的发展出发,结合非遗产业中的自身特点,分析在非遗产业中领军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步入五年级的学生,应具备对一篇作文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和赏析的能力。但我在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作文的评价还停留在模糊状态,不能准确说出优、劣的理由以及如何修改等。学生对教师批改作文的方法不了解。针对这种情况,我从作文课入手,在课堂上教学生们如何批改作文、写评语,并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用恰当的语言评价和赏析作文。希望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实践,达到提升小学高年段学生作文鉴赏能力的目的,最终达到提升学生们
语文在小学阶段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语文学科是培养小学生认识和观察世界能力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但是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却存在着很多问题,由于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年纪小、精力旺盛,因而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常常会面临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对课堂缺乏兴趣等困境。这些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另一方面和传统课堂中老师的教学方法落后脱不开关系。传统课堂中教师一味采取单向传授知识的模式,无法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唤醒他们对语文学科的热爱,从而导致小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和抵触情绪,教学目标和实际教学常常背道而驰
名师工作室究其根本是一种学习与发展共同体,集理论学习、教学实践研究、学术课题研究、教师成员培训于一体,对内应发挥凝聚、带动的作用,对外应起到示范、辐射的作用。然而实际操作中,名师工作室面临种种困境,出现了诸多问题,致使其“应然”作用大打折扣。本文针对各名师工作室出现的共性问题,提出相应建议及对策,以期改善其现状,缩小其“实然”与“应然”的差距,让其能更好地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使名师工作室的影响最大化
大部分幼儿教师都知道感统训练的重要性,但是如何让家长也能意识到感统训练的重要性,达到家园共育的效果?  北京市大興区亦庄第三幼儿园园长王洪靖:感统失调有先天和后天两类原因,主要分为触觉失调、前庭觉失调、重力感失调和本体感失调。在与家长沟通时,以下建议供参考。  真实反馈幼儿发展状况,让家长意识到进行感统训练的重要性。教师通过观察,及时将观察状况反馈给家长,语言交流或者活动照片甚至是视频片段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