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积累·大阅读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lit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乐于记录生活的好习惯,帮助学生在脑海中不断积累多种表象。要鼓励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常用的谚语,留意周围的标语、广告词,并随时记录到自己的生活笔记中去。本文对通过何种途径让词语积累与运用有效结合起来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词语积累;运用;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提出“丰富语言的积累”,明确规定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145万字以上。这样做无疑是十分正确的,有利于学生的语言存储,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但是,农村地区,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很难达到要求。学生的阅读活动冷冷清清,没有生机,进而影响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我尝试在阅读教学中开展成语积累的实践活动,以积累促学生的阅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通过何种途径让词语积累与运用有效结合起来呢?
  一、拓宽积累渠道,丰富词语积累
  (一)词语派送
  根据单元教学所需以及词语积累序列目标,每周进行词语派送,教师进行好词推荐,收集在学生的《词海拾贝之派送集》中,并定时定期进行诵读积累。
  (二)词语采撷
  课外阅读、生活积累也是词语积累的重要途径。根据每阶段的词语积累序列,由学生进行课外搜集整理,在阅读中积累,在积累中促进阅读。
  (三)词语积累
  每天30分钟的阅读活动是学生徜徉书海、玩味文字的快乐时光。在自主阅读的同时,让学生发现文字中的亮点,将好词搜集在《书海悦读》册中,并在阅读交流活动中分享互学,在诵读活动中诵读积累。
  (四)快乐诵词
  课前三分钟,是调整学习状态,让学生回归课堂的关键。我们利用这宝贵的三分钟进行读诗诵词,在韵味十足的诵读中,让学生沉醉于文字,痴迷于语文课堂,日积月累,学生对语文的爱油然而生、水到渠成,学生的语文素养日益丰厚。
  二、开展多彩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一)词汇小专家评比
  词语积累如修筑楼宇,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为了使这一工程能得以顺利延续,使学生的兴趣能历久弥新,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常规评价激励活动。对每月在词汇积累中学生的成果进行验收评价,评出“词汇小专家”,并对这些表現突出的同学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颁发证书、奖章,利用词汇报、宣传栏进行大力宣传,借助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在你追我赶的竞争中提升词语积累的质与量。
  (二)成语广播操
  将成语理解积累与广播操完美结合,让学生在做广播操的同时吟诵成语儿歌,既积累了语言,又快乐了身心。欢快的节奏,美美的诵读,矫健的身姿,无疑对学生是一种美的熏陶。
  (三)演词会
  定期举行演词会,将积累的词语以生动的形式再现。班级演词会,结合学校图书节、艺术节、复活节等大型活动平台开展演词活动……通过班级演词会、学校演词活动这样的生动有趣形象的形式,不仅积累了大量的词语,同时对这些词语的意义有了清晰的了解,对学生的词语运用做好铺垫。
  (四)赛词会
  对学生诵读的情况,定期进行检测。检测以竞赛的方式进行,层层选拔,班级比赛的优胜者参加每月一期的校级赛词会,评出词语积累实践活动中的优胜者——“积累之星”“词语小博士”等,学生尝到比一比、赛一赛的乐趣后,积累成了一种流行时尚,都能去主动积累了。
  处理好积累和运用的关系,就要积极为学生创设积累、运用语言的契机和环境,引导学生活学活用,促进语文能力的发展。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无疑给学生搭建了一个积累语言、活学活用的平台。
  三、优化实践活动,激活词语积累
  (一)韵诵积累
  分阶段诵读词语、古诗,跟词语相关的儿歌等,在诵读中积累,在诵读中理解。
  (二)古代经典诵读
  利用路队文化,为学生精选中国文化经典著作,让学生反复诵读。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人格修养,让学生扎根于自己的文化传统中,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积累大量语言材料,为习作表达做好铺垫。
  (三)词语手抄报
  “词语妙妙屋”词汇小报,向学生分主题输送大量的词汇,并作为学生词汇活动展示的平台之一,宣传每期词汇王。
  (四)词语口袋书
  汉字是一首诗,汉字是一幅画,这是中国语言独特的魅力。一个词,用一幅画来诠释,那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多么直观的表达。让学生每天积累成语,并用绘画的形式画出自己对这个词语的理解,最后将其整理成一本《词语口袋书》,方便平时翻阅。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获得的绝不仅是一个个成语,而是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有趣的故事,一份份无尽的热爱。
  叶圣陶曾说:“惟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社会所得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积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见深切。”这句话,道出了生活实践对语言积累的深刻影响。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乐于记录生活的好习惯,帮助学生在脑海中不断积累多种表象。要鼓励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常用的谚语,留意周围的标语、广告词,并随时记录到自己的生活笔记中去。学会了品味生活,才会使生活的语言富有灵性。还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了,便会自然产生联想,将头脑中已有的语言材料选择重组,积累内化为自身的语言,得到永久储存。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因此,打造文言文高效课堂,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势在必行。笔者在文言文教学中尝试 “诵读”教学,不仅学生爱学乐学,还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  【关键词】文言文;诵读;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少教多学”的思想自古就有,《论语》中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论述,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就曾提出教学
【摘要】阅读教学之重要性越来越受重视。叶圣陶先生提出语文教学的“自能”——培养学生的老师不讲,书能自读;老师不改,作文能写。“自能”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唱好三部曲——自我质疑,自主探究,自我检测,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阅读教学走向高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自我质疑;自主探究;自我检测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叶圣陶先生的“自能”指的是在老
【摘要】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应始终贯彻于小学语文教师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在传统阅读模式中,学生都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其厌学情绪明显,学习效率极低。如何通过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增加阅读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该问题进行了详细讨论。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摘要】阅读是帮助孩子们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发现世界、训练思维、获得美的体验的重要途径。针对目前阅读课外书的现实情况,根据最新语文大纲的要求,结合高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选择性地推荐适合他们的课外书,并通过运动丰富多样指导方法,引导学生们好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要想让学生变
【摘要】不少初中学生在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时会出现答非所问、答不准、答不全的现象,这都源于没有进行准确细致的审题。在审题时,如果能做到“审准题型”“审准限制词”“审准问题个数”这“三审”的话,那么答题的准确率就会大大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审题;审准题型 ;审准限制词;审准问题个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为人处世,我们经常需
【摘要】教学的简约,就是要设定明确清晰的教学目标,以自然朴实的教学来追求活泼高效的课堂。教学的实用,就在于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使学生在课堂上具有丰厚的词语积累、娴熟的语言运用和缜密的阅读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和精神生命的成长。本文以《最后的常春藤叶》一课为例进行了教学设计相关内容的分析。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设计;实用简约;《最后的常春藤叶》  【中图分类号】G632
【摘要】语文素养是学生适应社会所必需的综合能力,为此《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语文教学理念。语言来源于生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需要依托生活中的语文元素,在日常生活中追寻语言的奥秘。因此,本文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案例来探究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语文;情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
【摘要】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文明的源泉,其中的道德体系和人文底蕴是民族的瑰宝。对于回归本体教育,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起着重要作用。中小学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中占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对继承、发扬和传播民族文化责无旁贷。因此,一定要在小学时期运用合适的方法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有效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为了帮助学生更有准备地学、让学生在深层互动中学、让学生在“研究性练习”中学,本文对《天鹅的故事》这篇文章进行教学设计。  【关键词】教学设计;语文教学;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天鹅的故事》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个初春,寒潮降临。贝加尔湖湖面冰封,天鹅们没有东西吃了。一只老天鹅带着一群天鹅破冰寻找食物的故事。  这篇课文是我参加“江苏
【摘要】在备战高考的压力下,在快餐文化盛行的背景下,学生已经鲜有机会静下心来专心研读,探究文本的深刻意蕴。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教师要十分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把握时机,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积极倡导个性化阅读。在阅读教学中巧架桥梁,引“读”入胜。先要重视阅读的根本——“积累性阅读”, 然后传授创造性阅读的方法,提供个性化阅读的空间,进行“理解性阅读”;同时重视拓展研读,深入研讨,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