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媒体界面角度分析破案证据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hjxl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破案证据划分为身体、语言、影像、虚拟现实四大媒体界面,通过从媒体界面角度来分析香港刑侦剧中的破案证据,对不在场的作案人与警察之间的交流这一特殊交流形式会有更清晰的了解,也对四大媒体界面的传播特点会有更深的理解与反思。
  [关键词] 媒体界面 破案证据 香港刑侦剧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21.014
  引言
  香港刑侦剧,作为一种风格显著、严谨与轻松并举的电视剧类型,一直以来都很受观众的欢迎,创造了很多收视奇迹,如《刑事侦缉档案》系列、《法证先锋》系列、《鉴证实录》系列、《陀枪师姐》系列、《古灵精探》、《栋笃神探》、《谈情说案》、《读心神探》等。剧中,一步步揭开迷团的过程,必不可少的是破案证据的推动作用,本文试图从这一视角,对香港刑侦剧中的破案证据加以分析。
  媒体界面,指的是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进行信息交流时的接触面。依据产生时间的先后,一般将媒体界面分为:身体界面、语言界面、影像界面、虚拟现实界面四大类。这四类媒体界面的功能是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获得信息以利于行为的决策。破案证据则是实现作案人与警察之间的“交流”,是一种独特的、非大众的交流渠道。破案证据也可以依据这四大类进行划分,如指纹属于身体界面,录音属于语言界面,监视器录像属于影像界面,案发现场模拟属于虚拟现实界面。
  不同的媒体界面因其不同的媒介形态,一方面,造成了不同破案证据中,信息量和信息呈现方式的不同,另一方面,影响了对破案证据分析方法的选择,进而影响了证据的准确性与说服力。
  一、破案证据中的身体界面
  身体界面是指将身体作为交流的界面,这是一种最古老、最基本的界面形式。“身体即界面”,从人类诞生开始,身体就承担着信息传播的任务。身体界面传达的信息并不系统,比如,在原始社会,只有同一个部落里的人,才能对某些有限的身体动作,作出相同的理解,因此,无法借助身体实现任意信息在任意时空内的传播。
  破案证据中的身体,是一种特殊的、残缺的身体,因为作案人已经逃离现场,留下来的只能是身体的一部分,如指纹、毛发、足迹、衣服纤维等。这些身体的残余既微小又不易察觉,不能与警察进行直接的交流,需要借助精密的仪器和科学的分析,最常用的是生物、化学方面的知识。
  如,在香港刑侦剧《法证先锋》中,首先,法证人员会用专用激光扫描仪扫描现场,仔细搜索每一个可疑证据,然后,将从现场带回来的证据逐一进行化验,确定其成分、使用方法、使用场所等。同时,由法医对尸体进行解剖,将指甲里的皮屑等可能属于作案人的东西,一并交给法证进行化验。剧中法医解剖尸体时,发现死者口中含有硬币与羊毛,经法证分析得出这是一种珍贵罕见的羊毛,并据此推断它的使用场所;从死者衣物上发现一些拜神用的纸屑、香灰,推断出与佛堂有关。还有,通过分析凶案现场和死者身体上残留的头发、皮屑、唾液等,化验出作案人的DNA,然后与样本库进行比对。
  作案人与警察之间身体界面的交流,在先进仪器和生物、化学知识的解析下,变成了以DNA或化学物质等客观性物质为中介的交流。因此,破案证据中的身体界面所传达的信息,被扭曲的程度最低,客观性最强。
  二、破案证据中的语言界面
  语言界面是指以口语或文字作为交流的界面,这是人类应用最普遍的交流方式。语言有两个维度:语音和文字,因此语言界面包括口语界面和文字界面两种。口语界面依赖于主体的身体,缺乏独立性,不能实现跨时间的交流,空间上的交流也局限于百米以内的近距离。现代录音设备及电话的发明,使得跨时空的口语界面交流成为现实。文字界面主要以纸笔的形式存在,与口语界面不同,这是一种固化的方式,可以实现跨时空的传播。
  在破案证据中,口语界面主要是遗留在现场的录音,由于作案人的逃离性和不在场,这是作案人单向的信息传达,需要进行声音分析,找到声音的真正主人。文字界面,如合同、收据、遗书等,因其客观性、长存性,对案情侦破有着重要作用。在分析其内容前,要先进行真伪辨别,以手写方式存在的文字,要进行笔迹识别;以打印方式存在的文字,要进行签名的笔迹或指纹识别,以及所用纸张和笔墨的分析。
  如,在香港刑侦剧《法证先锋2》中,除运用了物理、化学的分析方法外,还使用了声音分析和笔迹识别。如,在该剧的第一个案件“小丑杀人”中,一名证人曾在案发现场听到高频声音产生耳鸣,于是对证人进行高频测试,推测声音来自狗笛,于是进一步发现原来在案发现场,有人用狗笛训练狗来埋藏枪支。在“丧狗(人名)之死”的案件中,有一封恐吓信,通过笔迹分析,推断出是妙云的丈夫在得知妙云遭丧狗威胁后,写给丧狗的。
  在这里,口语界面和文字界面由于主体的缺失,“怎样说”比“说什么”更重要,技术分析比内容分析更重要。口语界面的交流中,重要的不是交流的内容,而是交流时的语音、语速、音频、音高、音色等。文字界面的交流中,重要的则是横、竖、撇、捺等写字技法。无论声音分析还是笔迹识别,都是一种基本的统计学方法,即选取大部分或具有代表性的部分进行量化分析和特征总结,察看吻合程度[1]。这是一种以大多数代替全部的概率方法,准确性有所降低。
  三、破案证据中的影像界面
  影像界面是指以图像作为交流的界面,这是一种最直观化的交流方式。随着照相机、录像机的普及,整个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读图时代。影像界面对现实的记录是基于光学原理,以图像的形式直观展现。但是,影像界面的信息并不具有系统性,编码与解码之间常会存在很大误差,这也是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人类无法完全通过影像进行交流,需要有文字、声音的辅助。
  在破案证据中,影像界面主要指由监控录像记录下的画面。香港刑侦剧中的影像界面主要是案发当时、审案过程中及其它与案情相关的录像,通过对这些影像资料的分析,来找出作案人试图隐藏的真相。要解析好资料,就必须提到一个词:微表情,这是一个心理学名词,代表着人的内心流露与掩饰,“微表情”一闪而过,最短可持续1/25秒,却最能代表一个人的真实想法。在人们做的不同表情之间,或某一个表情里,脸部会“泄露”出一些代表内心真实想法的信息,如揉鼻子代表掩饰真相;眼睛向左看是在回忆,向右看是在思考谎话;惊讶表情超过一秒就是假惊讶;瞳孔放大表示恐惧、愤怒、性欲[2]。
  如,在香港刑侦剧《读心神探》中,警察透过对作案人或嫌疑人细微的身体语言、面部表情或声线变化的分析,得出对方试图隐瞒的真实想法。如,在“婚外情杀案”中,警察问疑犯跟死者熟不熟时,疑犯眼神诚恳地说不熟,但他视线和手指的方向相反,警察因此判断他在说谎,并解释说:“当人们在绞尽脑汁捏造事实时,肢体反应往往无法与视线同步。”在“记忆宫殿案”中,根据死者和疑犯几年内肢体动作、书写字体越来越相似,判断出两人是情侣关系。剧中还提到,塔状手表示深有自信;祈祷手表示开始有所顾虑和怀疑;脚的方向指向门口,说明感到不安很想逃走,等等[3]。
  一般的影像界面中,观众关注的是剧情、表演、灯光、镜头运动、景别等艺术和技术要素。而破案证据中的影像界面,重点在于如实地记录现实并加以分析,尤其是影像中作案人或嫌疑人的微表情。微表情的分析是与心理学相结合的,比生物、化学、统计学要复杂得多。依靠对外在表情的分析去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可靠性不高,同时,微表情、心理学这些领域的发展还不成熟,对微表情的捕捉与阐释,多依赖于分析者个人的观察与理解,准确性较低。
  四、破案证据中的虚拟现实界面
  虚拟现实界面是指以电脑虚构出来的现实作为交流的界面,这是一种最新的交流形式。虚拟现实是基于计算机系统并辅以信息捕捉设备而产生的,能让主体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种实际但不实在的现实,目前主要应用在游戏领域。虚拟现实界面中,双方之间是一种双向的、多感官的沉浸性交流。
  破案证据中的虚拟现实界面,主要是利用电脑技术再现案件发生过程。不同于一般虚拟现实界面的双向性、沉浸性、想象性,这里是一种单向的、理性的、高仿真的再现,而且再现的对象主要是一些物理过程,因为物理现象具有可重复性,可以依据相关数据,还原过去的真实物体运动。如一块砖头从高空抛下砸到了人,可以利用物理学中关于力及物体下降的相关知识,计算出作案人在什么方位用多大的力抛出了砖块,并进而推断出其性别、年龄等相关信息,而且通常会以三维动画的方式加以演示。
  如,在香港刑侦剧《谈情说案》中,男主角景博是一名物理教授,案件的侦破中用到了很多物理知识。如在“密室枪杀”案件中,有两名证人指出疑凶家中曾传出枪声,但同时也有第三位证人没有听到枪声,于是景博采用物理学上声音传输过程中波峰波谷的原理,结合动画模型直观说明了枪声在三个不同方位的传播情况,证明三位证人都没有说谎。在“指纹失窃”案中,室内无人时,水晶球上的指纹却离奇消失。景博又利用物理学中的液体喷溅原理,推断出是有人使用改装后的喷射器械,通过墙上的小孔,向水晶球喷射特殊化学物质消除了指纹。
  一般虚拟现实界面如游戏,注重剧情性、壮观性、炫丽性,而破案证据中的虚拟现实界面,则以一种高度理性的思维还原过去,重在事件还原的真实性、客观性、准确性。它是基于详细物理数据资料的直观动画演示,带有一定的虚构性,目的是辅助人的理解,不能像前三种媒体界面一样,用作依据。
  结语
  从对破案证据中的四大媒体界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香港侦探片中,采用生物学、化学分析方法进行信息解码的身体界面,是最客观的;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信息解码的语言界面,客观性降低;采用心理学方法进行信息解码的影像界面,客观性进一步降低;采用物理学分析进行信息解码与动画呈现相结合的虚拟现实界面,客观性重新得到了提高。通过从媒体界面角度来分析香港刑侦剧中的破案证据,对不在场的作案人与警察之间的交流这一特殊交流形式会有更清晰的了解,也对四大媒体界面的传播特点会有更深的理解与反思。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统计学》[DB],http://baike.baidu.com/view/50313.htm。
  [2]百度百科:《微表情》[DB],http://baike.baidu.com/view/2177892.htm。
  [3]新浪网:《<读心神探>:靠观察“微表情”来断案》[DB],http://eladies.sina.com.cn/qg/2010/1019/18131024980.shtml,2010.10.19。
  
  作者简介
  王建一(1962-),哈尔滨工业大学媒体技术与艺术系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媒体技术与美学研究。
  王茜(1985-),哈尔滨工业大学媒体技术与艺术系10级研究生,主要从事媒体技术与美学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上世纪90年代,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电影娱乐类杂志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生存危机。为摆脱危机,包括《大众电影》在内的电影娱乐类杂志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商业化操作。在进行商业操作的同时,《大众电影》编辑们并没有放弃精英立场和知识分子的时代使命,在对国家电影进行监督、提升读者的欣赏水平以及关注国家热点新闻等方面都有明显体现。  【关键词】 《大众电影》  商业化  精英立场  【Dol】10.396
[摘要] 将存在的荒谬,人性的虚伪,现实的异化推演到一个极端的境地,我们就走进了楚门的世界,这个看似奇思妙想的黑色喜剧故事背后,隐藏着一个关于存在的寓言。知识、技术与权力融为一体,成为异己的力量,无情的拷打着人性的脆弱,楚门由影像中的被观赏的“他者”,走向实实在在的真人的生活,经历了一个浮士德似的“成人”的旅程。他拷问着我们每一个人面对真实、超越自我的勇气和意志。  [关键词] 存在 荒谬知识
[摘要]在中国电视传媒的发展与北京“人文奥运”建设的互动中,北京奥运如何充分利用电视传媒实现“人文奥运”的有效宣传,电视又怎样借助对人文奥运的传播提升自身的文化品格与社会影响力,是本文研究的着眼点和出发点。本文立足于电视传媒与“人文奥运”宣传的双重视野,深入分析了两者的需求与互动,并就电视传媒如何做好人文奥运宣传提出了建议,以期对于中国电视传媒的发展与“人文奥运”的有效传播提供理论支持与实际参考。
[摘要] 美国影片《刺杀肯尼迪》是一堂很好的公民教育课。影片教育观众,公民要积极参与民主政治,因为再好的制度也只是外在形式,必须时刻警惕和监督政府滥用公权。公民要有正义精神,即使这件事情与我无关,即使可能会伤及个人利益,但为了国家的政治文明建设,公民也要探索真理、维护正义。影片更是在教育中国的电影艺术家,电影是国家主流文化的载体,拍摄影片就要以民族国家命运为重,以鼓舞和激励公民精神为重。  [关键
摘要:莎士比亚悲剧《哈姆莱特》第五幕第一场并非多余,相反,它有着深刻的内涵和多重的审美价值。小丑的问答和歌曲戏谑式地揭示了人的生存之境。这一场言说死亡,也在呼吁再生的意志,它可以被看作第五幕的序曲,并汇入全剧的主题。从审美的角度看,莎士比亚使诙谐与严肃共存于同一情节之中,既带给观众娱乐,也令观众沉思。第五幕第一场有着民间诙谐文化的风格,人物无所顾忌的思绪活跃而富有张力,却又导向澄澈庄严的思想之境。
[摘要]在流行甜蜜爱情片的今天,叶念琛影片中所表现的残酷爱情震撼了不少观众,这与香港进入后工业时代的大背景是密切相关的,在残酷爱情的故事表象下,潜藏着滋生于后工业时代土壤中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后现代的游戏性、复制性、反讽、戏拟等在片中随处可见。  [关键词]叶念琛 后现代 残酷爱情    如果说中国大陆还没有产生完整意义上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及文学的社会土壤,那么香港这个被英国殖民统治达一个半世纪之久的
摘要 《满城尽带黄金甲》是一部很“挤”的电影,和我们过于挤压的生活没有在心理感受上拉开距离,人性的简单化处理瓦解了悲剧感的可能,东方元素的堆砌挤占了对人性的丰富与关注,在大量金碧辉煌的道具的排场之下,“人”竟然被忽略了,整个画面尽显缭乱的拥挤感。  关键词 商业大片 《满城尽带黄金甲》 电影    以前,热闹和拥挤会是我们对城市的感觉,也是对过节的感觉。不管什么时候,成都春熙路永远都像过节一样,熙
摘要:电影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观众的审美心理和消费心理,但同时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不是简单的消费品,而是一种文化载体,承载了民族形象、文化精神和意识形态图景。好莱坞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不单单是一味迎合观众,更重要的是把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在中国电影繁荣的背后,也应该发现其浮躁和趋同,在一步步迈向商业的同时,也一步步失去传统。唯有商业与传统相结合才能真正地亮出中国商业大片的民族
[摘要] 作为重要的哲学家和美学家,本雅明的美学思想对现代艺术有重要影响。尤其对20世纪中期的集合美术和波普艺术产生理论指导作用,标志着现代艺术向后现代的转变。  [关键词] 审美规范 美学 理念 波普艺术 机械复制    我们正面临一个文化的新阶段,在动机和本源上代表了一种摧毁现代主义文化遗产的强烈欲望。这种新的感性对各种观念已经毫无兴趣,对复杂整一的文学结构也不感兴趣,这些是我们过
摘要 电影《冬天的战争》以前苏联为了改变列宁格勒方向的边界安全而对芬兰发动的侵略战争为题材,导演通过画面的表述,向观众再现了战争的惨烈状况,导演也以此强烈地表达了战争毫无理性的毁灭性。  关键词 战争 芬兰 电影 帕克·帕类克    《冬天的战争》是一部芬兰电影,电影主要是以前苏联为了改变列宁格勒方向的边界安全而对芬兰发动的侵略战争为题材。2008年有一部波兰电影《卡延》入围了当年的奥斯卡外语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