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设问 激活思维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fan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教学就必须精心设计数学问题,给学生创设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交往”等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而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把问题以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呈现出来,就能迅速扣住学生的心。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动力,就能从学习中获得满足,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设问的恰当使用,可以大大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成为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也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此,笔者通过讨论和探索行之有效的设问方式、方法来增强数学趣味性,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一、围绕“重点”,在关键处进行有效设问
  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是教学思维的动力和方向。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总是精心设计各种问题,意图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发现疑难、解决疑难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顶峰。例如,《一个数除以小数》是小学除法的重点内容,关键在于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前面学过的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在教学中,笔者围绕该知识点,紧扣教材内容,在复习了相关联的知识后进行了如此的设问,引导学生去探究:“7.65÷0.85中除数是小数怎么计算?”“能不能把除数转化成整数来计算呢?”……接着,学生就在小组合作中学习,解题的方法也就显现出来了,最后再通过教师进行归纳小结,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懂得了转化知识的重要性,学会了新知。在该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的问题并不多,但就是这两个设问突破了知识的重点。
  教师要把握好尺度,运用有效的设问激活数学课堂教学,使有效设问成为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沟通师生认知的桥梁,构建学生主体参与的、交互的、和谐的、高效的、创新的学习模式,最终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二、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有效设问
  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适当的问题,好比交给他们一把打开思维闸门的“金钥匙”。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现实问题,反复推敲,精心设计问题。从课堂教学整体上看,教师应抓住教材、教学内容的整体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心理状态,科学地设计具有一定梯度的问题。只有遵循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在探索规律中设问,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思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观察、比较、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与此同时,学生对规律的发现要经历一个观察、对比、分析的过程,所以,教学中还要给学生留足发现规律的时间。通过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规律,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深了对规律的理解与认识。
  三、在知识的内在联系处进行有效设问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旧知是新知的基础,新知是旧知的延伸和发展。在教学新知时,在知识的内在联系处设问,有利于学生建立和加深理解新概念。小学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任何抽象的数学概念、命题甚至数学思想和方法,都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建立具体、生动的现实原型,从具体到抽象,逐步上升为理论,进行判断和推理,再由抽象到具体,应用理论去指导实践。教师对数学概念的讲解、法则的运用、解题的思路,都要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精心设计问题序列。
  针对目前农村小学的课堂教学,如何进行有效设问呢?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设问的现实性和生活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创设合理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无处不在,既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体系,又促进了学生数学知识的主动建构。总之,通过情境的创设,能将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富有趣味性和连贯性,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很有帮助。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更多考虑“现实性”、“生活性”。
  2、设问的系统性。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只有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概括、归纳和总结,才能全面地看待问题。因此,教师要把握时机,循循善诱,促进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3、设问的创造性和探究性。在问题解决的进程中,应允许学生有充分思考、猜想、验证的空间。作为教师不应该简单地肯定或否定学生的猜想,而应积极地引导和合作。因为在学生任何大胆甚至不切实际的空想中,都极有可能蕴藏着一些可贵的创新思想,而且“试误法”本身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4、设问的层次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避免提出研究课题层次的问题,因为这样的问题不是经过课堂研究就能解决的;同样也应该少设计浅表性问题,因为这样的问题没有太大的启发性,不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5、设问的趣味性。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设问,可以促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要提出开放式的难题,把问题的解决融入课程中,把问题的解决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操作解决问题。
其他文献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生活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各种生物体的结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生物学的理论也是人们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所以生物实验教学在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使每个实验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必须加大生物实验教学的力度,强化实验规则和技能,重视实验小结和自我评价。  一、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是主导者,要
期刊
摘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大背景下,各地正在积极开展生本教育,全面打造高效课堂。笔者想对课堂教学中实施生本教育的一些实践,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生本教育 关爱 自主 点拨 提升    自提倡素质教育以来,我国教育界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当今倡导的生本教育就是凸现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理念,其宗旨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教育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从
期刊
以往的多媒体是多种电化教具的组合(如幻灯片、放像机、录音机等),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多媒体课件得到了广泛应用,英语的课堂教学也随之精彩纷呈,它集声音、图像、文字画面于一体,生动形象地演示了英语的语言材料,在英语教学中无论是对课文情境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对拓展语言意境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首先,使用多媒体课件既能突破英语教学中的难点,又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众所周知,英语课文取材广泛
期刊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为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基本上课改后的每一篇课文在教学目标中都有一点,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朗读是阅读的基础,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期刊
余华是先锋小说的杰出代表,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他的小说创作体现了一种与以往不同的风格:“采用民间的判断立场,用讲述一个老百姓的故事的认知世界的态度,来表达原先难以表达的对时代真相的认识。”人们面对苦难不再是茫然不知所措,而是以“活着”的自信和坚韧的生存态度从苦难中拯救自己。余华不再是“冷面杀手”,而是一个行走于民间的“温情叙说者”。在苦难中自我拯救,体现了余华小说所具有的对人类生存本原的终级意义
期刊
一、充分利用师爱效应,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影响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容易让人忽视的就是情感效应的因素。数学是一门知识体系严谨的学科,数学教师因受其数形规律和逻辑关系的严密性特点的影响,很容易在学生心中形成呆板、严厉的印象,部分学生往往会觉得学数学很乏味。因此,数学教师在平时应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可能的话,可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同时,教师要利用自身优势,发
期刊
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形象,不见得都和事物的本来面貌完全一样,如果作家在描写时改变了它的自然形态,那就是“变形”。如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变形形象,已是家喻户晓。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中,就有一些“变形”形象,但这些文学作品中的 “变形”形象并不是简单地象童话或神魔小说里的角色那样具有隐喻类比的特点,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欣赏文学作品中的这些变形的形象。  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中节选了法国著名作家雨果
期刊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的本质是一种“温故而知新”的心理过程,是人们观察、积累、感受的材料在大脑中重新进行排列组合,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丰富的想象能给思维插上翅膀,让思维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飞翔,时不分古今,地不分中外,类不分点面,理不分正反,凡事皆可以浮想联翩;丰富的想象,能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具体
期刊
古人云:“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以渔。”新课程改革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已由“学会”转变为“会学”。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中学生能力培养的核心。  那么初中地理课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的源泉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从而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在
期刊
语文因其特殊的属性和课堂的灵活性、多样性、多变性,使语文课堂更是显得扑朔迷离、气象万千,阅读教学尤其如此。也正因为这样,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就格外引人关注。那么,怎样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语文阅读教学首先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要遵循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要充分运用文本,发挥好文本作为教学资源的效益,同时要充分调动学生和教师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充分利用文本资源,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