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之美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1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的本质是一种“温故而知新”的心理过程,是人们观察、积累、感受的材料在大脑中重新进行排列组合,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丰富的想象能给思维插上翅膀,让思维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飞翔,时不分古今,地不分中外,类不分点面,理不分正反,凡事皆可以浮想联翩;丰富的想象,能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具体化,可观可感;丰富的想象,更能使人有独到的精神和能力,见人之所未见,想人之所未想。想象对作者而言,是一种创作手段;对读者来说,是一种再创作的媒介。没有想象,文学创作会黯然失色;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形象的再现。可见想象在语文教学中何其重要!
  另外,想象力的培养是课程改革的要求。想象力是一种能动的思维能力,而语文作为我们教学中的母语,更应注重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高考也加大了对想象的考查力度,如2004年高考全国卷大阅读《大地山河》的第一题:“本文主要分三幅画面来写河、写高原、写雪,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答案为:“通过作者的观感和想象把三幅画面有机地连接起来,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构成了行文的线索。”可见在此题中想象是作为一种组织资料的手段来考查的。又如2004年湖南高考卷诗歌鉴赏题《听邻家吹笙》:“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请赏析第四句。答案为:“写诗人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与首句呼应,仍然从奏乐环境着笔;通过花的繁盛烂漫,写出乐声的明丽、热烈、欢快;一个“疑”字,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通感),别具一格。”不难看出,此题答案如果没有想象,后边的内容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诗歌鉴赏水平和大阅读的答题技巧,本文就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并结合高中课本及高考题做一个详尽的介绍,希望能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一、想象与作者的创作
  相象是重要的文学表现手法,当作者的理想在现实中得不到实现时,往往把他寄托于想象的世界。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作者神游天姥山,表现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傲岸不屈的性格;《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和刘兰芝既然在现实中无法相爱,那就把他们想象成鸟儿在来世终相厮守;还有《窦娥冤》中窦娥临死前所发的三件誓愿以及死后向其父托梦申冤……这些都是想象的情节,它们都加重了戏剧的悲剧感。
  二、想象与读者的创作
  文学作品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创作,如《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形象,一百个读者心中就有一百个张飞的样子,等到电视剧拍出来后,许多读者说,电视上的张飞与我心中的张飞差远了,所以然者何?想象创作的不同啊。还有就是“无中生有”,比如虽断臂的维纳斯虽然失去了双臂,但是她的美却引起了无数读者对那双胳膊的想象:一条修长而灵活的手臂,还是一条虽短却有力的手臂,抑或是一条充满劳动沧桑的手臂?可以说,想象可使读者张开思维的翅膀,遨游于文学的精神天地。
  三、想象与虚实结合
  “虚”和“实”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之一。“实”指客观地反映绘画对象,“虚”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还有中国书法的“飞白”及书法家挥毫时的“知白守黑”,关键是空白部分如何表达得淋漓尽致、形神兼备?一言以蔽之,那就是靠想象,无想象,则无“空白”,也无“虚”,更无“虚实结合”。“虚”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都要靠想象来实现:
  1、想象和虚幻世界。例如屈原的《离骚》,作者梦游天地,来消释现实世界胸中的块垒,张扬自己的个性;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也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虚幻之景。
  2、想象和回忆。例如《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并不在眼前存在,却勾起了作者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抒发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又如陆龟蒙的《吴宫怀古》“香径长洲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一诗中,诗人将昔日吴王荒淫腐朽的事实和眼前吴宫的残破凄惨景象浓缩在一句诗里,抒发了昔胜今衰的历史沧桑感,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批判的态度。
  3、想象和设想之境。例如柳永的《雨霖玲》一词,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了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四、想象与修辞手法
  想象因虚而奇特,引奇特而浪漫,与想象相关的修辞手法主要有夸张和比喻两种,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是通过奇特的想象夸张地表现了庐山瀑布之高、之雄奇。2008年全国高考一卷诗歌鉴赏“小雨丝丝欲网春”: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答案为:“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想象力犹如船上的风帆,教师的责任是鼓起学生想象的海风,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乘风破浪、扬帆前进。在教学实际中加强对学生想象力的训练,对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水平以及写作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师的角色要转变,要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引导者、组织者和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呢?在《世外桃源》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渔人,你会怎么做呢?”  这一问题的出台,后来被听课小组定格为这一堂课的一大亮点,是一个富有创新力和挑战性的关键性问题,是激起这堂课美丽浪花的一块“巨石”。正当我暗自高兴时,班上的
期刊
王绩,字无功,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隋末唐初文学家。王绩受道家思想影响较深,不少诗篇尽管流露出对封建礼教羁束的不满,却又往往表现出遗世独立、消极隐遁的思想。王绩的诗风朴素自然,洗去齐梁华靡浮艳旧习,有真率自然、不假雕饰之长,在唐初诗坛上独树一帜,但有时却过于率直质朴而乏余蕴。  王绩一生好酒。唐朝建立之后,唐高祖李渊征他入朝,在门下省任待诏。他的弟弟王静问他:“待诏这工作还干得愉快吗?”王绩回
期刊
摘要: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积极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创建出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调动 兴趣 创建 高效语文课堂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良好的学习动机,对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极为重要的。在
期刊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生活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各种生物体的结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生物学的理论也是人们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所以生物实验教学在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使每个实验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必须加大生物实验教学的力度,强化实验规则和技能,重视实验小结和自我评价。  一、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是主导者,要
期刊
摘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大背景下,各地正在积极开展生本教育,全面打造高效课堂。笔者想对课堂教学中实施生本教育的一些实践,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生本教育 关爱 自主 点拨 提升    自提倡素质教育以来,我国教育界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当今倡导的生本教育就是凸现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理念,其宗旨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教育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从
期刊
以往的多媒体是多种电化教具的组合(如幻灯片、放像机、录音机等),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多媒体课件得到了广泛应用,英语的课堂教学也随之精彩纷呈,它集声音、图像、文字画面于一体,生动形象地演示了英语的语言材料,在英语教学中无论是对课文情境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对拓展语言意境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首先,使用多媒体课件既能突破英语教学中的难点,又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众所周知,英语课文取材广泛
期刊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为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基本上课改后的每一篇课文在教学目标中都有一点,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朗读是阅读的基础,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期刊
余华是先锋小说的杰出代表,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他的小说创作体现了一种与以往不同的风格:“采用民间的判断立场,用讲述一个老百姓的故事的认知世界的态度,来表达原先难以表达的对时代真相的认识。”人们面对苦难不再是茫然不知所措,而是以“活着”的自信和坚韧的生存态度从苦难中拯救自己。余华不再是“冷面杀手”,而是一个行走于民间的“温情叙说者”。在苦难中自我拯救,体现了余华小说所具有的对人类生存本原的终级意义
期刊
一、充分利用师爱效应,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影响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容易让人忽视的就是情感效应的因素。数学是一门知识体系严谨的学科,数学教师因受其数形规律和逻辑关系的严密性特点的影响,很容易在学生心中形成呆板、严厉的印象,部分学生往往会觉得学数学很乏味。因此,数学教师在平时应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可能的话,可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同时,教师要利用自身优势,发
期刊
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形象,不见得都和事物的本来面貌完全一样,如果作家在描写时改变了它的自然形态,那就是“变形”。如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变形形象,已是家喻户晓。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中,就有一些“变形”形象,但这些文学作品中的 “变形”形象并不是简单地象童话或神魔小说里的角色那样具有隐喻类比的特点,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欣赏文学作品中的这些变形的形象。  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中节选了法国著名作家雨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