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思维亮点,让亮点闪光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gxsg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背景】
  教师教学计划的编写、教学目标的预设,往往带有经验性和主观性。2010年,我有幸参加了“首届名师”的遴选。当时我教九年级5、6班的语文,毕业班教学任务紧张,于是我按正常的教学进度,确定了《岳阳楼记》第二课时作为展示课的内容。《岳阳楼记》是宋朝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在失意之时,应好友滕子京之约而留下的传世佳作。短短四百字,融写景、抒情、论理为一炉,交相辉映,了无痕迹,叙事扼要清晰,写景变幻莫测,特别是论理,警策世人,发人深思。故此我根据自己的经验,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定为从叙事、写景、论理三个角度进行整体的感知理解。虽然课前作了一番精心的准备,但出乎意料的情况发生了。
  【案例描述】
  课一开始,我就直奔主题。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从整体上理解《岳阳楼记》。你认为范仲淹的文章主要表达了什么?
  生1:作者主要写了岳阳楼的美景。他是应好友滕子京之约写岳阳楼的,课文中有大量的关于岳阳楼的美景的文字。
  生2:也不完全是。作者真正要写的是“览物之情”。就是看到“霪雨霏霏”的“感极而悲”,“春和景明”的“喜洋洋”。
  生3:我觉得范仲淹是在借景抒情。但不是抒发“览物之情”,而是“古仁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那才是作者真正要表明的思想情感。
  生4:我不同意。我认为文章作者主要是“言志”。
  这位学生的话音刚落,有的同学睁大双眼,感觉愕然;有的窃窃私语,表示赞同。我心中一动:这也许正是让同学们充分展示自我,进行个性化阅读的好时机!于是我饶有兴趣地说:“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4:作者写了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的时候,他并没有到此结束。因为这些不是他所要表达的主要目的。作者用了“嗟夫”进行转折,出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句子。这些内容,充分体现了范仲淹的政治理想。
  教师:大家同意这位同学的看法的请举手?
  全班86位同学,九成以上的举手表示赞同。看到这种情景,我不禁一愣,随即心里感到一阵恐慌:我的教学计划中根本没有“言志”这一说,该怎么办?是把学生硬扯回我的教学预设中,还是顺学生的思路改变教学计划?这时有的同学甚至大声争论起来。我知道生4的话已经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我不由得精神振奋起来:教学的最佳契机来了!我何不放开手脚,另起“灶炉”,改变教学预设,让同学们自主发现、自主探究。于是我趁热打铁,说道:“同学们,能不能就你赞同的这位同学的说法,从文中找找依据,发表自己的意见。”
  同学们埋头课文,开始为“言志”说搜寻证据……
  【案例评析】
  1.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本节课我原先打算让学生从叙事、写景、论理三个角度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理解。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回答与我事先的备课不一致,超出了我的教学预设。我该怎么办?顺着学生的思路,担心在听课的省市专家处不能过关,更害怕完不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硬是将学生的思维引至我的教学预设中,岂不扑灭了学生创造性阅读的火花。作为语文老师应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2.利用阅读反思、阅读批判等手段,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对文本的阅读质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应用性思维。这种“三元思维理论”关注学生主体,提倡学生主动学习,更重要的是学生用心经历了学习语文的过程,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存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3.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张扬阅读个性。当时在课堂上容不得我去多加思考,印象中只是觉得在《岳阳楼记》的许多教学方案中,还没有从“言志”的角度解读文章。今天何不顺学生创新思维之舟去推,另辟蹊径从一个新的角度解读文本,更何况学生对文本的这一创新解读很有挖掘的价值与意义。作为教师应抓住这个机会,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新课程标准突出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个性则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惟有认真倾听学生的声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促使学生的个性张扬,才能真正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深植根于我们的教育教学中。
  4.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身,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在教学行进过程中,遇到如此“偶发”事件,应鼓舞学生的独特体验,抓住他们思维的亮点,积极引导,让亮点在课堂闪闪发光。
  
  参考文献:
  [1] 《语文新课程标准》
  [2] 《新课程怎样教》
其他文献
新课程以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发展为着眼点,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关键点,强调学校教师的课程开发责任,不但回归了教育的本质,也回归了课程的本质,其改革本身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教育科研实践活动。如何从眼前做起,在真实的、有质量的、有力度的实践中真正推行新课程改革?为了理想与现实的转化,我们踏上了课程改革校本化的实践之路,提出“工作课题化,课题工作化”,经过反复思考和论证,确定了总体思路:校本管理从“心”开始,新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如何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呢?本文从教师对三维教学目标的把握,探究性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实施,课堂上有效学生活动的开展,学生有效练习的进行,以及和谐课堂教学氛围的创设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化学教学探究性教学学习方式课堂氛围    新课程要求“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是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主
期刊
一、定语从句的定义  定语从句,即形容词性质的从句,用来修饰一个句子当中的主语、宾语。定语从句必备的三要素分别为先行词、关系代词以及关系副词。先行词为定语从句所修饰的名词;关系代词替代先行词在定语从句中作主语或宾语;关系副词替代先行词在定语从句中作状语。  总之,先行词可以在定语从句中作主语、宾语或状语。若定语从句中缺主语、宾语则用关系代词替代它;若主语和宾语都齐全则就用关系副词替代先行词。  二
期刊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常这样思考:教育是爱,而爱是一种给予,我们能给孩子些什么呢?  一、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们学会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画是孩子玩的艺术,孩子作画有别于成人,他们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大胆动手,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全无雕凿痕迹。孩子的画不在于线条是否完美,是否准确,而是个性与灵性的体现,是想象力的大胆表白。以形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自由
期刊
摘要:传统作文教学封闭、平面,并深受应试教育影响,已形成一种呆板、僵化模式,弊端多多。立体化教学是改变这种局面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应借鉴生活之“点”,通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引导阅读、构建方法,以点成线,以点带面,形成立体化教学,奠定作文坚实基础。  关键词:生活 立体化 初中作文    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及当今应试教学的影响,目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并不乐观,有学生戏称:“现在上语文课有三怕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一堂课是否成功的标准就是是否有效。通过《威武的盾牌》这一课的教学实践,我深知充满童趣的美术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孙双金老师不是说过要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吗?也就是说教学过程给学生带来的感受是学生能否积极学习的关键。小学美术课堂应该突出美术教育的童趣性,面对孩子,教师应把握课程内容,以鲜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有效教学。鉴于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从以下几个方
期刊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对幼儿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而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则立足于幼儿的日常生活,重在随机引导。周围的自然界和幼儿周围生活中的事物,都是供幼儿学习科学的好材料。因此,我们应让幼儿回归自然,让幼儿在丰富的社会环境学习,探索创造科学。  通过近几年的幼儿教育实践,笔者发现,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幼儿教育也越来越重视,玩
期刊
不少教师都抱怨,低年级教学可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节课从备课到教学活动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得到的收获却不一定令人满意,有时还要通过课后辅导加以巩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课堂教学缺乏情境,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就谈不上让学生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要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兴趣的培养是首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已实施多年,但还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笔者通过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探索,在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力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建立一条教材与儿童生活有机联系的通道,引导学生进入真实的生活世界,并对自己的真实生活进行观察、感受、体验、反思,使他们认识、了解自己,并通过教师的精心点拨,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意识自我,完善自我,实现品德教育返璞归真,提高教育实效。  关键词:实践 探索 品德教育
期刊
摘要:要想有艺术的欣赏,必须先有艺术的修养。中学教师要提高美学修养,练就一双审美慧眼;在教学中创设情景,营造美的氛围;钻研语文教材,挖掘美育内容;用好语文教材,培养审美能力;凭借教材平台,教导学生进行审美创造;给学生一双慧眼,让他们学会发现美,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在美中生活,在美中成长——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美学 修养 陶治 审美 全面发展    马克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