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已动 心更远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iumin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以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发展为着眼点,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关键点,强调学校教师的课程开发责任,不但回归了教育的本质,也回归了课程的本质,其改革本身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教育科研实践活动。如何从眼前做起,在真实的、有质量的、有力度的实践中真正推行新课程改革?为了理想与现实的转化,我们踏上了课程改革校本化的实践之路,提出“工作课题化,课题工作化”,经过反复思考和论证,确定了总体思路:校本管理从“心”开始,新课程改革立足于师生积极健康发展的心灵;校本培训与问题同步,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学校环境、制度、文化的重建,积极构建平安校园、书香校园、生态校园、双语校园;校本教研促进师生教学行为的改变,把握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规律,追求有效课堂;校本课程凸显学校办学特色,把新课程改革与学校传统特色相融合,新课程改革有了鲜活的生命之根。
  一、校本管理从“心灵滋养”开始
  新课程的核心是“人”的发展。新课程改革是一个从传统到现代、从理想到现实、从外到内的过程,在这种转化中,必然会产生矛盾,出现困惑。面对各种问题和困惑,教师健康的心理环境是实施新课改的动力源,是推进新课改的润滑剂,更是其专业化发展的基石。几年来,我们引入“心育育师”理念,通过“教师心理减压”专题讲座、“心灵与职业共同成长”团队心理健康操作活动、心语赠言、心理疏通谈话等形式,积极有效地维护教师的健康心理环境,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师“育己”的质量,促进了师资队伍的道德生命的自由成长。教师自身萌发的责任感、幸福感、使命感、价值感成为鲜活的心灵甘露。 “生活的目的不是为了工作,但是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为了更好地生活,我们一定要好好地工作。
  二、校本培训与问题研究同步
  我们一直基于“简约”二字来推进课改工作的,简单地说就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分析、提炼、解决我们教育教学实际问题,逐渐明晰“问题上升为课题,思想转化为行为”的运行机制。
  首先,提案征集,问题上升为课题。在日常琐碎的工作中,师生们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都是“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这些问题是珍贵的,根源是多层次的,可能是观念的冲突,可能是思路不清晰,可能是操作难落实,可能是教育管理上的,可能是教育内容上的,可能是学习方式上的,可能是教育质量上的,也可能是教育评价上的。面对这些变化的、多样的、零碎的问题,我们借鉴工会工作经验,实施提案征集,进行整理、提炼、归类,通过对原始问题的把握,我们抓住三个目标实施校本培训:1.建教学文化。拓宽教学改革的视野,教学改革的高度,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度,构建教学改革的机制;2,革学习方式。遵循由关注学生学习方式到关注学生生存方式,最终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方式;3.有效教学。
  其次,头顶理论的天空,脚踏实践的土壤,人人都做课题研究员。为通过对学生耐挫、进取行为的指导,从自我意识、群体意识、学习意识、生活意识四方面,培养学生活泼开朗、善于交流、乐于学习、适应环境、积极创新的健全人格,为使学生最终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工作、学会生活奠定坚实的心理素质基础。
  在课题引领下,围绕六项校本培训内容:即师德培训、法制培训、教育理论培训、学科知识培训、信息化技能培训、文化素养培训,我们采取了行动研究法,开展“八个一”常规培训活动:教师每课有一次反思,每周向小组提供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每月向学校提供一个研究个案,每学期上一节校本研究课,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提供一份学科试卷,为学生每人建立一份成长档案袋,学校为老师每人建立一份专业化发展档案袋。
  三、校本教研立足有效课堂展开
  课程改革走到今天,老师们多了一份冷静,也多了一份困惑,研讨有效教学,是很有意义的。课程改革最终还是要看课堂:课堂真正改变了,学生真正发展了,我们的课改工作就真正成功了。因而我们把校本教研作为整合校本管理、校本培训、校本课程的中心和纽带,作为我校的“一把手”工程,直指学校问题,工作围绕创建“简约有效”课堂,立足三个基本点展开:重建职业生活方式,在教师中形成教学、学习、研究三者合一的职业生活方式;重建教学研究文化,建立基于互动、合作、分享、探究、对话的教研文化,确立共生意识;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使教师的习惯、传统与研究实践合二为一,追求简约有效。
  四、校本课程开发凸显学校特色
  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立足形成与国家课程相整合的、对学校育人目标起支撑的、适应学校办学背景、满足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结构。
  实现“平安校园”的《云兴小学学生平安教育手册》:这种课程的内容是活的,课程实施的形式也是活的,通过师生参与活动来实施,它是随机应变、不断调整的,它要不断地关注影响学校课程内容及结构的源泉并不断形成新的特色,同时伴随着学校课程的成长,学生、教师也都跟着成长。
  实现“双语校园”的双语游戏课:引进英语母语国家外教,立足学生生活,从日常实际出发,通过日常口语交际、游戏、歌曲演唱、情景会话等形式,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广泛兴趣,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的欲望和创造品质,潜移默化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实现“书香校园”的课外阅读课:课外阅读课的基本类型是读书方法指导课、读书笔记辅导课、读物推荐课、阅读欣赏课、读书汇报课。以我们的语文课为立足点,以我校传统教材《读书》为基础,对学生的阅读生活给予积极的引导和延伸。结合学生阅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我们的书》的创作,学校定期择优选编,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实现“生态校园”的广域课:内容从以下五方面取材:我和学校、我和社会、我和家庭、我和自然、我和科学,贯穿“育人育心”理念,以学校自编《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指南》和乡土特色教材《楚风汉韵》为索引,每月针对各班实际组织主题式的活动课程。广域课更多关注的是“我”的参与、实践、体验、感悟、创造。“生活即教育”,生活是重要的、丰富的教育资源,广域课就是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应用知识,用实践去验证,在生活的课堂中增长才干,完善自我,获得健康生活的能力。
  新课程的理论博大精深,新课程的实践充满创造。实验新课程、实践新课程、实施新课程道路漫长,我们将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构建教育的理想,追寻理想的教育。
其他文献
(陕西省汉中在语文教学中,若是能灵活地运用那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在近年来的语文教学、课改工作中,就能十分注重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一、巧用直观教具,增强语文教学的具体可感性    例如,教学《中国石拱桥》一文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清楚认识单拱石桥和联拱石桥,我让学生用简单的线条画出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示意图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板块,写作能力更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要想让学生的作文活起来就必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本文笔者就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初中学生作文的创新教育就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关键词:改变观念 积累创新素材 灵活教学引导写作  赏识讲评    写作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观察和记叙
期刊
有人将音乐定义为“感情的速记术”“情绪的语言”,不是没有道理,但音乐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要把抽象的音乐转化为具体文字,其难度不言而喻。中国古典诗歌中表现音乐的诗歌只有一小部分,且大多出现在唐朝,在这其中就有不少佳作,如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清代的方扶南用一句话高度概括了这三首诗的特点:“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引,皆摹写声音之至文。韩足以
期刊
优秀生的心理状况历来是小学教育中最容易忽视的问题。长期以来,在教师心目中形成这样一种共识:后进生因倍受冷落、讥讽,心灵最需要安慰,因而在教育教学中对他们倾注了大量心血;而优秀生由于成绩突出,无须教师费心,因而他们的心理成长状况也随之被忽视。综观优秀生的成长历程,他们虽备受宠爱,心理需求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一定的满足,但一旦他们陷入困境或置身于集体中,各种弱点就会暴露出来。在多年的教育工作实践中,我丝毫
期刊
摘要:中国绅士阶层是一个独特的社会集团,历史上在巩固基层权力和文化发展等方面都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变化,传统绅士阶层的势力也发生了没落和分化。清末民初的上海拆迁案是上海自治运动的核心事件,这一事件是这一时期上海绅士阶层力量变化的缩影,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对绅士阶层没落与分化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中国绅士 没落 分化 拆城案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里,“绅士”指的是一个阶级的人。绅
期刊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能拓宽视野,增长见识,缩小与世界的距离,但如果不能善加利用,仅将其作为游戏交流平台,则很容易陷入网瘾的陷阱,尤其是对正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学生。  不时看到这样的新闻,网瘾学生整天迷恋网吧而荒废学业,甚至有的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而猝死网吧,还有的网瘾少年不堪戒网中心的折磨而精神失常。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件一次次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戒除网瘾,刻不容缓!  青少年时期是一
期刊
摘要: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它不仅对中国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理论指导作用,而且对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对青年学生的指导意义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事业最有力的推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实践 现实
期刊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永恒的话题。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我发现必须注重对班级的文化建设。班级文化是一种育人环境、一种氛围、一种精神。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成长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班级文化涵盖的范围很广,有显性的,有隐性的;有内在的,有外在的;有活动装饰层面的,也有制度建设层面的。笔者以为,班级文化建设应该在环境中陶冶、在行动中体现、在教育中渗透、在
期刊
每个时代的学生都有自己那个时代的烙印。回想我们60、70年代出生的人,做学生时那种渴望求学的念头,是何等强烈。当然,其最大的动力是改变自己的命运——企盼跳出农门,吃上商品粮,成为一个城里人。时代在进步,经济在迅速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考大学不再是当今时代学生梦寐以求的事情,更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这当然是好事情,终于不用挤独木桥了。但是现在的学生似乎没有了我们那个时代拼命三郎的劲头
期刊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观念,建立起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但如何把新课标的精神贯彻到教学中,对我这一学期教学是项严峻的考验。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深知只有认真学习新课改的理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关注师生的共同发展,并结合教学实际,才能落实新课改的要求。我虽然倍加努力,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注重课堂教学实践,在教学中有很多收获与喜悦,但是还是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下面,我就以第四课《专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