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手段在历史课中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otscotscotsc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7-109-01
  
  在使用以多媒体计算机或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盲目追求多媒体形式给历史教学带来负面影响等问题。要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历史教学中的利弊,更好实现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一、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历史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
  1、对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认识偏差
  信息技术手段在历史课堂上的应用,具有明显的教学优势,但一些课堂,却只见情节、音像、课件,少见学生的活动,教师的讲解也被媒体代替而弱化。其实,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的多媒体教学,不可能替代学生主体的教学地位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也不可能替代教师的主导作用。
  2、重视形式,轻视内容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这是历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所要把握的一个维度。然而,在现在的历史课堂教学中,重视形式,轻视内容的现象并不鲜见。
  在多媒体历史教学中,有的教师将教材中大段叙述历史事实的文字通过课件制作原样照搬呈现在屏幕上,让上课变成老师对着屏幕念、学生盯着屏幕看,教师由讲解员变成了放映员,让“人灌”变成“电灌”。还有的教师为了课堂内容的生动,不加选择地将违背历史史实的影视作品作为历史课程资源搬上屏幕上,这既忽视了课堂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又浪费了多媒体这种教学资源,甚至误导了学生,形成错误的概念。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的作用,不能简单地把书本内容搬上电脑,把答案投影呈现在屏幕上,把屏幕当成电子黑板。对于历史题材的影音资料,如记录片能真实地展现某一段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对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而那些经过艺术加工过的影视作品,由于它提供了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风貌,可以有选择地加以利用,但必须注意取舍,在去除违背历史事实的情节后才能作为历史课程资源。
  3、追求新颖,忽视实效
  在我们的历史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体现有时代气息的教学手段,把教学情景中本可以通过录音机、幻灯投影、教具展示或在黑板上板演就能表现出来的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结果是他们花费了大量时间上网搜索相关资料,再通过各种软件剪辑拼接,费时费力。
  至于课件的制作,有的教师一味追求界面的优美、追求课件的有声有色。如有些教师的课件中经常插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片、动画,极力追求界面的美观性和完美性,这种做法学生很容易被这些与教学内容无关而又十分抢眼的东西吸引,反而对教学内容极少关注,形成不喜欢看书做笔记的差生喜欢多媒体教学而优生不十分满意的尴尬局面。又如有些教学课件每个动画效果都加入声音,一节课风铃声、鼓掌声、爆炸声接连不断,很快就造成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疲劳,难以继续保持学生高度的注意力。
  二、在历史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基本策略
  1、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历史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历史教学,将抽象、静止的历史信息转换为清晰、形象、生动的图像、声音、视频符号,部分地再现历史事实,创设出悦耳、悦目、悦心的情景,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2、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课堂设计,提高课堂时效
  历史教材中的一些内容比较抽象、复杂,学生感到陌生、难于理解,教师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多媒体教学能够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创设多种多样的问题情景,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图片、影像资料进行思考,也可以通过相关的图片、影像资料引出问题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达到学习知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快捷、方便的特点,教师选用重点的习题、典型的史料与课堂教学讲练结合,突破教材的重难点,提高课堂的时效。如在讲《宋代的社会生活》时,通过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的画卷,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卷,分析画卷反映的宋代社会生活风貌。学生通过观察,对画卷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形成对宋代社会生活深刻的认识。
  3、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的历史人文素养
  历史是一部生动、鲜活的教材,传统教学无法将磅礴的历史场面和诸多精妙绝伦的艺术珍品展示出来,而借助多媒体可以形象地再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激发学生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如讲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时,通过播放长城、兵马俑、大运河的图片和相关的影视资料,使学生直观地感受我国古代工程的伟大,树立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敬佩感及满足的自豪感。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应不拘泥于形式,综合利用各种手段,让教学手段为教学目的服务,充分发挥多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历史学科教学的优势,使信息技术的运用符合历史课堂教学的需要,符合学生学习的需要,体现历史教学的特色,真正实现以多媒体为辅助、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的课堂教学。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7-101-01     所谓区域活动源自于开放教育理念,是以个别化教育为前提的活动。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价值和功能日益凸显。区域活动,作为一种被广泛实践的幼儿教育形式,通过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在特定的环境中,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
知识经济时代影响和促进了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一批实力较强的高新医药技术企业不断涌现,它们要获得核心竞争优势必须依靠企业的研发人才,因此,研发人员的薪酬激励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组织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强和变化的加快,更多的组织采用了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以提高灵活性和效率,这就使得研发人员通过职位晋升获得薪酬提升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少。同时,企业建立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需要员工具有更高的能力、承担更大的责任、解决
【摘要】培养语文归属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我即语文”的学习境界。培养学生语文归属感有四个侧重点: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转变教学观是保障,构建生态的语文课堂是核心,树立终身学习观是动力。  【关键词】归属感 教师素质 教学观 生态语文课堂 终身学习观  南京教科所徐志伟老师在《中学语文的理解与实践》讲座中提到当今语文教学存在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语文课没有生命迹象,课堂上老师教
本文采用战略管理理论以及战略管理分析工具对丹纳赫集团下产品品牌:Gems Sensors Inc.业务单元的外部环境、内部资源以及组织结构进行分析。外部环境包括宏观与微观环境的分
学位
摘 要:一个好的集体,如果没有每个老师的辛勤工作,没有领导的支持,没有同事的合作,没有家长和社会的密切配合,班主任就是再有本事,也难以发挥作用。  关键词:亲为主 勤为辅 抓时机 促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7-108-01     一个好的集体,如果没有每个老师的辛勤工作,没有领导的支持,没有同事的合作,没有家长和社会的密切配合,班主任也
看电视一直是人们家庭娱乐和信息获取的重要方式和途径,随着新显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国内彩电企业面临新的变化趋势和挑战。利用电视机的普及性将其作为家庭客厅
学位
随着工程招标在工程发包阶段日益广泛的使用,招投标已经成为工程建设初期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从涪陵区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的实际情况看,人们对于招投标制度的满意度不
全球经济走向一体化,企业面向世界市场的同时也面对来自全世界的竞争。消费者和企业客户从各种渠道寻找价格最低,但质素最高的产品和服务。现代企业的竞争方式已从单体竞争转
学位
中国加入WTO,汽车制造业正面临着从国内市场竞争到国际市场竞争的深刻变革,随着国外厂家中国战略的不断深入以及国内自主品牌企业的迅速崛起,汽车行业格局正在步入一个革新阶段,
摘 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创新,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它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必然途径。多年的教学经验证明,打造英语高效课堂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一、新课导入的艺术性。二、单词教学的趣味性。三、语言教学的生动性。四、使用多媒体的合理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关键词:新课巧妙导入 艺术性 趣味性 多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