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材赤霉素生理作用的诠释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素(hormones)又称化学信使,是特定细胞合成的能使生物体发生一定反应的有机分子。它们的作用力很强,很低的浓度就能引起很强的反应。它们在细胞中存在的时间不长,在细胞中不能积累,很快就被破坏。植物的激素,一般都是从生长旺盛的组织,如茎尖和根尖的分生组织产生的,它们没有高等动物所具有的专门分泌激素的内分泌腺。植物体内除生长素外。还存在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等植物激素。
  赤霉素(gibberellin)是日本人黑泽英—1926年从水稻恶苗病的研究中发现的。患恶苗病的水稻植株之所以发生徒长,是由病菌分泌出来的物质引起的。这种病菌称为赤霉菌,赤霉素的名称由此而来。1959年其化学结构被确定。现已知,植物体内普遍存在赤霉素。它是调节植株高度的激素。
  
  1 赤霉素的种类
  
  生理活性强的赤霉素有GA1、GA3、GA7、GA30、GA32、GA38等,生理活性弱的赤霉素有GA13、GA17、GA25等。市售的赤霉素主要是赤霉酸(GA3),也是最熟知的,分子式是C19H22O6,相对分子质量为346。
  
  2 赤霉素的生物合成
  
  赤霉素在高等植物中生物合成的位置至少有3处:发育着的果实(或种子),伸长着的茎端和根部。赤霉素在细胞中的合成部位是质体、内质网和细胞质溶胶等处。目前生产上使用的GA3等仍然是从赤霉菌的培养液中提取出来的,因人工合成的成本较高。
  
  3 赤霉素的生理作用的诠释
  
  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还应该是“促进果实生长”?或者说“促进果实生长”更确切?
  (1)《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分别对“生长”、“成熟”作如下解释:
  生长:生物体在一定的生活条件下,体积和重量逐渐增加。生长是发育的一个特性:~期。
  成熟: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泛指生物体发育成完备的阶段。
  (2)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教师教学用书》第66页明确指出赤霉素的生理作用:调节细胞的伸长、促进蛋白质和RNA的合成,从而促进茎的伸长、抽薹、叶片扩大、种子发芽、果实生长,抑制成熟和衰老等。
  (3)高教版《普通生物学》(陈阅增主编)第282页中写道赤霉素最突出的作用是刺激细胞延长,刺激大麦、玉米等种子中的淀粉酶、蛋白质以及核糖核酸的合成。还能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并有抑制种子生成的作用。在园艺和农业上也可以用赤霉素培育无子果实。可以看出,赤霉素的生理作用应该是“促进果实生长”,叙述成“促进果实成熟”是不贴切的。
   (4)高教版《植物生理学》(潘瑞炽主编)(第五版)第180页对赤霉素的生理作用归纳如下:
  促进作用:促进两性花的雄花形成,单性结实,某些植物开花,细胞分裂,叶片扩大,抽苔,茎延长,侧枝生长,胚轴弯钩变直,种子发芽,果实生长,某些植物座果。抑制作用:抑制成熟、侧芽休眠、衰老、块茎形成。
  综上所述,新课程人教版的必修3第3章第3节,有关赤霉素生理作用的叙述不确切。笔者认为,在高中阶段,赤霉素的主要生理作用应该这样表达: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生长。
其他文献
摘要 通过创建評价网站,研究将网络与发展性評价相结合的評价方式。结果表明实施基于网络的发展性評价,可以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发展性評价 初中生物学习 教学評价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传统的生物教学評价与当前的课程改革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这样的評价体系中,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初中生物学新课标要求
(2006年广东省高考)试题如下:表1是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设计及结果。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文件编号:1003—7586(2010)07—0007—03    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如何在教学中减负增效已成为当务之急。目前笔者所任教的学校在生物课堂强化主体参与,实施有效教学,推行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是一个理念的引领、方法的引领,千万不能教条式地运用。该模式的基本过程是:自主学习——课前检测——/1、组合作——师生交流——总结提升——当堂检测——布置作业。以下就这几
“激素调节”一节的教学是课改交流汇报课教学,采用的教学方式是“三段式”教学模式,即: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不得少于15 min;教师课堂讲授的时间不得多于10 min;学生课堂练习的时间不得少于15 min。笔者反思本节课堂教学,有以下成功和不足之处。  1成功之处  1.1 联系生活,开发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引入,笔者联系学生生活,开发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创设情
摘要:三阶层式“高校—律所”共建民商事实践课程体系是探索法学专业学科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通路的尝试。以开设律师实务课堂课程为平台,将三阶层式课程设计运用其中,包括知识管理、技能训练、实战演练三个阶层,三阶层相互关联、层层递进,课程体系设计成效已经初显。三阶层课程设计方案的优势体现为定位准确、目标清晰,环环相扣、互补互利,有效反映法学核心课程教学效果;但各阶层依然存在问题,仍待深度探讨与细化。  关键
摘要  阐述了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创设的意义,并根据情境创设的目标和依托点的不同,结合教学实践,具体论述了在“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中相关教学情境的创设与应用,并对如何创设更有内涵的教学情境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关键词 教学情境 模型构建 假说演绎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特别注重合理教学情景的设置与运用。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融入汤中才
在中学生物学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发现,对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的许多知识,学生当时觉得理解了、掌握了,认为只要花功夫把它们记下来就行了,但往往检测的结果是:学生只记得一些零散的、琐碎的甚至与生命活动失去联系的知识,相互之间缺乏关联性。上述问题之所以出现,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学生普遍缺乏主动观察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生物,缺乏思考这些常见生物如何完成生命活动的意识,缺乏主动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与观察目标之间建立联
摘要:文化障碍是限制幽默可译性的最常见因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幽默往往体现出了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在翻译时,译者应通过加注、解释背景知识或结合中国文化合理转换等方法,尽量体现原文的幽默感。以日本作家远藤周作的《ぐうたら社会学》一书为例,通过论述直译、归化、注释等翻译处理方法,使译文的读者能和原文的读者一样咀嚼出幽默的元素,此即幽默翻译的目标所在。  关键词
渗透作用的演示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分析渗透现象进而认识半透膜的作用,从而概括出渗透作用的概念和发生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为教师后面讲述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和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都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打下基础。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1 ATP的结构生产工艺    ATP分子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ATP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A-P~P~P,其中的“A”代表腺苷(腺嘌呤核苷),“T”表示3个,“P”表示磷酸基,所以ATP也称为三磷酸腺苷。“~”表示高能磷酸键,“-”表示普通磷酸键。  【例1】 三磷酸腺苷的分子简式和18个三磷酸腺苷所含的高能磷酸键的数目分别是 ( )  A.A-P-P和18个  B.A-P~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