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地理教学生活化?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zhang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省临海市大田中学杨静雯教师回答:
  
  1.搭建桥梁,新课导入“生活化”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上课前的3至5分钟内,教师如能利用身边地理知识导入新课,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定能将学生很快引入教学情境中。
  案例:讲述地震与地表形态,可将以下资料及相关图片作为新课导入: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里氏7.3级地震,共造成31.6万人死亡,35万人受伤,150多万人无家可归。2010年2月27日凌晨3时34分,智利康塞普西翁市东北部91千米处,发生8.8级强烈地震,震源33千米,799人遇难。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至少2 000多人死亡。一时间人们谈“震”色变……
  当看到这些惊人的数据、让人心碎的灾后图片时,教室里一片寂静,有些学生开始回忆汶川地震时的情景,有些学生开始积极讨论地震是怎样产生的,当地是否会发生大地震,人们到底能否及时监测和预报地震等。
  
  2.创设情境,教学设计“生活化”
  
  地理新课标提出:“将地理知识作为认识现实世界,适应未来生活的经验准备,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来具体认识和理解。”因此,地理教师应思考如何突破课堂教学空间,使地理教学生活化,实行开放式教学。
  案例:在学习“城市功能分区”时,可首先展示一幅临海市城区地图,请学生根据自己所熟知的情况在图上找出本市各大住宅小区、主要商业街、主要工业分布的位置。学生很快找到崇和门广场、新客站、大洋小区等熟悉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各住宅区、商业区与工业区为什么会分布在那里?各功能区在城市内部空间分布有何特点?影响各城市功能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由于绝大多数学生生活在城区,对城区各功能区的分布比较熟悉,因此,大多数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此基础上,可向学生展示临海打造“两线三圈”的城市规划,其中“三圈”分别是古城文化圈、靖鹰商务圈、灵湖休闲圈,让学生讨论这一规划的合理性。学生对家乡建设充满期待,讨论气氛异常热烈。
  
  3.参与实践,课后作业“生活化”
  
  “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如果演示给我,我会记住;如果让我参与,我会明白。”如果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教学,通过思考探究、动手操作,构建全新的知识体系,印象才最为深刻。
  作业Ⅰ:讲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后,可布置如下作业:在水槽中放满水,然后拔掉槽底的塞子,仔细观察水的流动方向,并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如果生活在澳大利亚,水的流动方向是否一样?
  作业Ⅱ:理解水土流失与植被覆盖、地形坡度的关系时,可设计课后作业:准备两份体积相同的土壤,堆成同样的形状,上面分别覆盖茂密与稀疏的草皮各一块,在同样高度以同样的速度向土堆浇水,看哪块水土流失多;一个土堆堆成坡度为10°,另一个为30°,再在同样高度以同样速度向土堆浇水,比较水土流失状况。通过学生亲自实践,很容易了解植被覆盖差,地表坡度大则水土流失严重,从而进一步理解保护植被和平整土地的重要意义。
  地理知识的生活化即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生活化资源,将其与学习的地理知识、要解决的问题巧妙地有机联系,让学生深切感到地理就在身边,它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如冷空气前后气温和风向风力的变化;晴天与阴天,白天与晚上的气温变化;观察日月星辰,潮起潮落;解释二十四节气与气候、农事……依靠教师敏锐的捕捉力,随时将生活元素搬进地理课堂,让学生思考、设问、讨论、实践,在思维的碰撞中,促使学生将地理原理与生活实践对接,更为透彻地感受地理原理,从生活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
  
  4.联系热点,地理知识“生活化”
  
  学生对于新闻热点关注度往往比较高,作为生活化的案例教学效果会更好,如两会报告、京沪高铁、世博主题、两岸三通、中国海军出行索马里等。教师认真搜集身边与地理有关的时事热点,并进行精心归纳与整合,设计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可促进学生在实践与反思过程中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生活化的教学可拉近书本和学生的距离,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可减轻教师负担,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生活化的教学,将生活素材搬进课堂,为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有利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地理学习成为愉悦有趣的过程。
其他文献
“变化中的自然:奇色米河一瞥”是美国9~12年级地理“环境与社会”一章中的一节,依据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14“人类活动怎样改变自然环境”而编写。明尼苏达州罗契斯特城的亚伦多林·世纪高中对此部分内容的教学设计(以下简称“设计”),从多个方面表达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其中蕴含的课程理念尤其是课程资源的选择、组织与课程的实施等对当前地理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变化中的自然:奇色米河一瞥
浙江省苍南县灵溪第二高级中学肖云好教师回答:  有效的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践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教学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要做到教学效益最大化,笔者认为就地理课堂而言必须实施关键性环节的优化策略。  1.情境境域化  知识本是有生命力的,知识产生与知识发现和人的生活、
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客运专线(高速铁路)副总设计师张曙光在科协年会主会场作报告时透露,到2012年,我国将建成“四纵四横”高速铁路专线网,其中,已投入运营的武汉—合肥—南京高速铁路,将从武汉向西延伸到重庆,形成东西走向的沿江大通道。  张曙光介绍,按照我国近期高速铁路规划,到2012年,我国将建成客运专线42条,总里程1.3万千米,其中时速250千米的线路有5 000千米,时速350千米的线路有8
中国地理学会 《地理教育》杂志社  举办第十届“创新杯”全国地理教研论文大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向知识经济,实施国家创新战略,包括观念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教育创新等。推进创新教育是实现教育创新的重要环节。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造人格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活动,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和核心。为交流地理教育教
一、两本教材作业系统概况    本文进行比较的两本教材,一本为中国人教版地理实验教科书《必修1》,另一本为美国目前的主流教材之一,由美国最大的教育出版商McGraw-Hill公司出版的高中科学发现者系列之《地理:地质学、环境与宇宙》。本文内容为叙述方便,直接将两本教材简称为“中国教材”、“美国教材”。    1、美国《地理:地质学、环境与宇宙》教科书作业系统  美国《地理:地质学、环境与宇宙》中的
炎炎夏日,人们经常感觉到阴雨天时或者下雨前的一段时间非常闷热难受。这就是常说的“桑拿天”,即那种又闷又热,令人浑身汗水外浸的天气。气象学中的规定是温度在32℃以上,最小相对湿度达到80%的天气。不管怎样,天气闷热已经成为了“桑拿天”的标志。  为什么桑拿天会令人闷热难受?首先,“桑拿天”的气温非常高,近地面空气受热之后膨胀上升,造成地表空气稀薄,令人呼吸起来感觉不舒服,人体呼吸次数增加,就产生了心
1.充分挖掘教材,课堂导入生活化  新课程强调:“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具体来说就是要在生活中找教育,这在教学导入过程中非常关键,如同一出戏的“序幕”,要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帮助学生建立课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其强烈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人教版必修1“地
一、教学设计是有效课堂的基础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课程标准,依据学习者具体的学习要求与学习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案例:《地理 (湘教版)》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根据课程标准与学生具体的学习要求与学习特点,确定的教学目标是:了解人类面临的几种主要环境问题及成因;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提高学生收集、分
江苏省盐城市初级中学郑新薇教师问答:  教学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能否处理好以下方面,关系到整个教学系统的成效。    一、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知识与能力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没有知识,能力的培养就无从谈起;但也不能只重视知识,忽视能力的培养,问题的解决最终靠的是能力,掌握一大堆知识,而不会运用,终究只能纸上谈兵,对实际问
2009年11月13~14日,重庆市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又称地理教学研究会)在重庆市秀山县召开了以“总结和推广新课程学科教学经验”为主题的学术年会。重庆教科院地理教研室、重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的专家,重庆市各区县地理教研员、一线地理教师以及湖南教育出版社、《地理教育》杂志社代表等共计100余人出席了本次大会。  重庆市秀山县教委高度重视本次大会,年会由重庆市教育学会地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