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年级数学“潜能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o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初中生的素质及其后续学习的能力,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产生了部分数学“潜能生”,怎样防止和转变初一年级数学“潜能生”,大面积提高数学素质,将是摆在初中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初一年级 数学教学 潜能生
  
  实行义务教育后,初一年级数学“潜能生”占有相当比例,生源素质偏差的普通农村初中,状况更是令人担忧。小学数学主要是四则运算,思维单向,学生一进入初中,知识内容发生了质变:一是用“字母”为主的符号表示数,二是建立有理数概念,引进了负数等等。好多知识需要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事实上,很多学生思维能力无法跟上这个飞跃,感到学习很“吃力”,有部分学生就视数学为畏途,产生自卑感,出现兴趣偏差,这是产生初一年级数学“潜能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初一年级数学“潜能生”的成因
  
  1.基础知识不过关,知识系统无序
  小学数学是中学数学的基础,数学体系的严谨性,运算的精确性,推理的逻辑性,要求学生必需有扎实的基础。事实上,一部分小学毕业生数学知识根本不过关,该记住的知识没有记住,该掌握的内容没有掌握。如对小学数学中的分数运算、应用题、 一些简单的面积公式等认识相当肤浅就进入初中,有数的观念,但不能对数及其运算从具体的对象中抽象出来。没有很好地完成从具体的数过渡到抽象字母表示数,没有从小学阶段应用题的算术法中解脱出来。而在初一年级代数中列方程解应用题就要求将所设的未知量视为已知量,还要用未知量表示已知量,由于没有把事实上的未知量转化为已知量,造成列方程解应用题学习的困难。
  2.学习习惯不良,学习上无恒心毅力
  “潜能生”往往有些不良的学习习惯,表现为:第一,课前无预习,课后无复习;第二,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易分神,小动作多,坐不住;第三,作业马虎,易分心,错了不及时订正,订正不求理解;第四,思考问题只求表面,不求甚解;第五,学习无计划,无目标。第六,学习上浅尝辄止,无恒心毅力。
  
  二、防止和转化对策
  
  鉴于初一年级数学“潜能生”形成的多方面的原因,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防止和转化初一年级数学“潜能生”谈几点对策。
  1.注重衔接,完善知识结构
  数学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有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发展。“潜能生”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对新知识接受能力不强,久而久之就成了课堂上的“陪客”。因而,新生入学,做好中小学知识衔接,结合新课内容,做好加强旧知识的复习是防止和转化“潜能生”的先决条件。作为教师应当把“潜能生”在作业、试卷中基础知识的错误,摘抄下来,从错误的档案中发现问题,研究各自的知识缺漏,对“潜能生”进行有针对的补缺、纠正,完善知识结构。
  2.循序渐进,培养学习习惯。
  青少年时期,克制自己的能力比较弱。特别是刚进入初中的初一年级学生思维过程稳定不足,缺乏周密的思考和理解,他们在课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后作业独立思考差,再加上小学生习惯于机械记忆,对教师依赖性强。因此教师应加强教育,不急不躁、循序渐进,逐步形成先预习后复习再作业的习惯。帮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学习,这是防止和转变“潜能生”的必要措施。
  3.个别辅导,增强学习自信心
  一贯的成绩差异直接导致了大多数“潜能生”的自卑情绪,对这类学生教师应用自己的关爱之情去唤起他们的自信心,应通过个别辅导向他们了解知识“卡壳”的原因,进行必要的补讲和耐心开导,对于他们作业、答问中的错误要循循善诱,要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善意地诱导他们不断觉悟,使学习积极性与日俱增,使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事实证明,个别辅导优于集体辅导,因为它可以使学生倍感教师的温暖,从而调动情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这是转化“潜能生”的主要措施。另外让“潜能生”与优秀学生结对,也不失为转化“潜能生”的一种好的方法。
  总之,只要教师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并持有科学的教学方法,弄清 “潜能生”实情,对症下药,持之以恒,防止和转化“潜能生”、从而大面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是完全可能的。
  
  参考文献:
  1.朱惠英.搭建有效平台.培养反思能力[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6年05期
  2.陈明伟.《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J].学科教学探索,2006.10
  作者单位:浙江温岭大溪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古诗文时,必须改变教法,指导学生在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工夫,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古诗文的音乐美,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文的意境,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达到积累祖国语言、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既然如此,如何使朗读在古诗文阅读鉴赏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呢?下面笔者依据新课
[摘要]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质疑、判断、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关键词]数学探究;纵深;圆锥;圆柱;体积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06-0019-01  数学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旨在使学生通过思考习得新知,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
从2008至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起,我们学校全面实施以“教学案”为载体的“二、三、六”教学模式,所谓“二、三、六”,“二”是复习导学、展示测试;“三”是课前自觉、课内自主、课后自省;“六”是明确目标、合作交流、体现展示、总结升华、当堂检测、拓展延伸。在教育局和学校领导的正确决策和指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和学生学习方式的重大改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取得了较大的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某事物感兴趣时,他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好学”“乐学”,变被动为主动,其创造潜能就会得到发挥。  心理学上认为,当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识之间有一定衔接点时,他就会对新知识感兴趣。如,教学Windows中的画图时,因为以前学过画图,如果仍然按先介绍工具的使用方法教学,学生的兴趣就会降低。而如果先让学生利用工具箱中的
在新课改课堂上,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学生要动。所谓的动是动脑、动手、动眼观察、动心体会、动耳倾听、动口讨论。学生动用各种器官去学习,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形成一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是很难有效地汲取知识的。”如何让数学这门理论性相对较强的学科鲜活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愉悦、积极的学习情绪和状态,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应积极
[摘要]不公平是一种历史现象、区域现象和复杂现象,我国当下學前教育不公平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从量的方面来看,表现为地方政府投入经费的不平等、城乡學前教育发展的巨大不平衡、教师身份工资的不平等;从质的方面来看,表现为教育内容、师幼互动和课程选择中的巨大不公平。导致學前教育不公平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制度设计的城市偏向与东部偏向,一是政府对學前教育由来已久的忽视和學前教育研
对口高考制度改革后,我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班级调整,我所任教的计算机对口班共58人,而男生只有7人,女生占了绝大多数。众所周知,高中阶段女生因学习心理、学习方法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数学学习的整体水平不容乐观,因此,女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就成为制约我班教学质量提升的瓶颈。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收到一定的效果。  一、“摆脱偏见”,重塑自信   高中数学课程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目前,我们基础教育正逐步从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转移到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上。许多学科都在开展创新教育研究,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然对于我们的道德教育来说,则不乏空洞而流于形式的说教。虽然我们提出“德育为先”,但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我们的德育却缺乏“创新”。其实,德育教育作为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教育,尤其是其教育形式更需要不落俗套的方法和手段,更需要创新。    一、德育工作需要师生之间
[摘 要]教法体现的是教学理念。在英语课堂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意识,更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反思与创新自己的教法,把握“取”与“舍”,让学生能够自主、自觉地去学习英语,体验到英语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教法;创新;取;舍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33-0035-02  长期以来,英语教学多停留在“灌输”层
据笔者调查,现在,众多中学生没有思想,没有追求,过早地进入心灵荒漠地带,不学无术,学业凋零。庄子曾说:哀莫大于心死。因此,作为教育人,拯救学生失落的灵魂,引领学生共建精神家园是我们共同探讨的话题。  引领学生共建精神家园有以下几大元素:  一、活着是一种美好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拥有的是日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生存环境,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因而拥有生命,就是一种美好。同学们在家衣食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