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升家园互惠的家庭覆盖率

来源 :地理教育·当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anzpl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指南》在开篇就阐明制定其初衷就是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可见家园理念一直重视教育同步的重要性。特别是课程游戏化实施以来,家园共育互惠的理念也得到了了空前的重视。许多幼儿园都在积极开展家长助教、亲子课程、家委会、家长学校等活动,但是我们也发现在家园互惠过程中,存在着家长参与度不高、人员集中、覆盖率低的现象。在我园2017年的全年平均各班12个家园互惠活动统计中,我们发现只有10%左右的家长能够每次活动都参与(即每班4人左右),15%左右的父母能够多次参与,其他家长只能做到偶尔1-2次参与活动,并且参与率高的集中在这25%家长里。以40个幼儿班额的班级为例,8-10个人是家园互惠活动的主要对象。
  另一方面,全体家长普遍对于自己孩子参与活动的权益又非常重视,维权意识较高。家长非常在意自己孩子是否能够参与到各类活动中去,常常因为在某项活动的照片集里没看到孩子的身影而对老师的工作产生不满。例如:在一次《祝福祖国妈妈亲子绘画活动》中,中班王老师就连续接到几个家长的“抗议”电话:
  “王老师,请问今天的活动照片里为什么没有羊羊?”“王老师,米米今天没上学吗?为什么没有看到她呢?”……
  “哦!是这样的因为你没来,孩子无法一人参与活动,所以她就和刘老师在一起,没有参加这个活动。”
  “我不来,我不来她就没有权利参加了?谁规定的?”……
  类似这样的情况时常会发生。家长越来越在意自己孩子在幼儿园活动的状态和参与度,但是因为多元复杂的家长需求、老师和家长之间的亲密度、老师和家长的角色处境、家园教育观念的不一致等原因,家长参与家园互惠活动的覆盖率并不高,尽管幼儿园层面积极主动地创设各种类型的家园互惠活动,但是明显表现出“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
  一、解读和尊重家长的个体需求
  很多家长由于性格和文化认同度不一样,他们有着自己一贯的家族教育态度、传统及信仰,并不希望一下被彻底打破。一些家长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新理念、变通度高,主动希望和老师达成一致;另外一些家长则表示认同和理解老师,但是他们无法做到和老师同频同步,需要更多的私人空间。老师要理解家庭教育的复杂性和持久性,在引导家园共育活动时切忌急功近利,一刀切,而是要尊重和解读家长的需求,做到持之以恒、耐心反复。对于配合的家长,老师自然很容易沟通,但是对于消极配合的家长,老师不能放弃或责备,而是要多次耐心反复的和她沟通,帮助和满足她的个体需求,逐渐转变其接受度。例如:彤彤妈妈很想参与孩子的活动,但是不愿在人前表现,不够自信,怕给孩子不好的影响。我们就鼓励她来学校旁观,可以不直接参与活动互动,也可以通过拍视频或者将自己准备的相关话题文件档案送给幼儿园,这大大减轻了她的思想负担。慢慢地,她明白原來大家都是平凡的状态,有怯场的,有普通话说不标准的,有情绪激动型的,但是都不妨碍和孩子的温暖互动。渐渐地,彤彤妈妈主动举手参与活动了。老师需要做的就是以此为动力,相信每个家长都是可以改变的,这与家长态度好坏无关,只是“配合”养成的时间长短不一样。
  二、主动而积极地建立亲密关系
  家园亲密关系是指家长和老师之间就儿童教育相关事宜彼此能托付、信任,愿意沟通教育过程中心里感受,并能互相影响。事实上的情况就是,家长和老师都意识到了彼此是富有意义的关系,但是却没有多少人真正做好了准备,尤其家庭方面更加被动一些,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发挥好家园关系中的主导作用。教师主动而积极的态度是建立亲密家园关系的基础。面对家长,老师像阳光一样,笑容灿烂、举动温暖、态度积极、能量满满,这样的话,每个家庭都会像向日葵一样围着你转。家园关系流畅,家长配合度高的老师,给家长的印象都是热情、笑容灿烂、耐心细致、善于沟通的。有效的沟通是亲密关系建立的保障。有效的沟通需要有积极主动的沟通技巧,包括:回应感受、倾听确认、共情和鼓励、澄清和总结等。理解、开放式的提问能帮助老师了解更多家长不愿意参与活动的原因。
  例如:对于家长不愿意来参加活动的现象,有的老师在QQ群是这样说:“教育孩子不仅是幼儿园的事情,也是家庭的重要责任,大家要重视!”结果,群里一片安静,事情不了了之,家长还是没有来。而大一班的老师在端午节的“一封家书”活动中邀请家长来参加,大多数家长都没有报名,只有5个人报名。景老师就这样说:“家长朋友,我知道你们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宝贝马上就要幼儿园毕业了,你们肯定不想错过任何一次见证他成长的机会,大家能聊聊为什么不能来吗?如果可以,我们可以适当调整的。”“景老师,说周五就搞了,时间太仓促,我还不知道写什么!”“是啊,时间太急,我们请假调班都不方便!”“月底大家都比较忙。”“如果我们把时间延后1周,你们看怎么样?”“那样好,我们有时间了,我可以参加……”“我也能报名了!”……
  家长往往愿意关心、体谅老师并和老师分享感受,交流,所以老师要学会澄清和总结,有利于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帮助家长梳理思路。在沟通过程中,教师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你真不容易,一个人带着孩子,还要工作!一定很辛苦吧!感谢你还想着为了孩子尽量参与活动!”“你今天在活动中可帮了我大忙了,说实话,如果没有你这个称职的助理,活动一定不能这么顺利,孩子们一定不能如此开心。”等等,老师的认可是家长再次参与活动的重要动力之一。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倾听孩子在家庭中的故事,帮助家长规划出独特的生活教育活动,成为家长可靠的托付者。亲密关系建立后,家长和老师之间的默契度和支持度都会大大提升,家长参与活动的家庭覆盖率和频率都会更高。
  三、宣传和推动家庭教育理念转变
  “幼儿园做好幼儿园的事情,家庭做好家庭的事情!” “幼儿园,与未来关系不大,还没上小学呢!”这是很多家长根深蒂固的一个教育意识,尽管当下先进的理念家长也在不停接受,但是前提一定是不能打破原有的家庭生活状态,不能给家长增加“负担”。面对这样的境遇,老师首先不能气馁,也无需焦虑,观念的转变必然需要过程,也需要积极的推动。加强共育理念宣传和课程“推普”工作就是转变家长理念的重要方式。幼儿园可以通过公众号、校园网站、微信平台推送、话题“沙龙”、家庭教育辩论会、好书推荐、读书分享等活动向家长宣传和辨析教育观点,促进家长对育儿理念的深度反思。课程“推普”活动,随着课程游戏化的实施,幼儿园已经不是原有的“上课”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组织,而是变成游戏。那么游戏的作用、游戏如何课程化、新课程的内容和组织、家长参与课程的意义、家长如何参与课程、环境与资源的转变等等关键问题,一定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和家长明确,否则家长对于家园互惠活动的意义和目的都是茫然的,自然参加的动力就不足。例如:《我要上小学啦!》课程开始初,我们就和家长一起审议如何让小学变成孩子向往的、期待的地方?当然不能就只是学计算、学拼音。家长积极参与审议,使得这个项目课程打破了原来的时空限制。参观小学、图书馆,模拟课堂,对话小学校长,分床自理,每日阅读,假日计划等等生活性和品质度更高的课程内容被挖掘。家长本身在幼小衔接期间也是焦虑和茫然的,通过和学校的同步前进,家长的焦虑感也越来越轻,参与活动的兴趣越来越高。   四、探索积极“双赢双适”的互动方式
  家长和教师的多重社会角色不同等客观原因,使得一些家长无法参与幼儿园家园互惠活动。学校就要承担起主动探索“双赢双适”的互动方式,“双赢”指幼儿园和家庭都能受益,“双适”指幼儿园和家庭都便于操作,活动具有可操作性。
  提前发布和幼儿邀请。我们的家园互惠共育活动的开展一定要有计划性和教育性,提前发布能给家长充足的准备时间,通常我们都是提前一周或者提前10天进行发布,这样就能给家庭充足的协调时间,同时教师提出的个别邀请要清楚而具体,说清楚家长具体需要扮演的角色,这样家长比较容易正面回答,例如“你可以介绍一下你和豆豆周末去快乐农场所收集的果蔬、西瓜虫、蜗牛吗?你只需要坐在桌边,我们会邀请几个感兴趣孩子过来和你聊一聊。”等。其次鼓励“幼儿邀请”,孩子们自己制作邀请卡,赋予每个活动环节的学习意义,自己制作不仅培养孩子动手動脑的能力还锻炼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孩子们的设计一次比一次出彩,另一方面,家长亲手拿到孩子的邀请函,会感受到孩子的满满期待而不仅仅是幼儿园的要求。
  分组活动和替代活动。同样的活动我们允许分两个时段,两次进行。这样家长的时间选择度高了,小组活动也提高了活动的实效,老师能关注和互动到更多的孩子和家长。替代活动对于实在没有机会参加的幼儿而言非常重要,他们本来就有点失落,如果再失去活动的机会就更加难过了,我们通常会让幼儿园的某个工作人员“替代”父母和孩子互动,满足孩子参与活动的愿望。同时及时反馈孩子的表现给家长看,当家长看到自己孩子在别人的照料下的表现,也会默默反思,通常下次活动就亲自参加了。
  自主助教时光。营造平等、自如的互惠活动运作模式也非常重要。首先,每学期活动开始初,我们都会提前发布预设的家庭互惠活动内容,一方面让家长了解活动项目,另外一方面也是家长审议的过程。如果家长都不感兴趣或者觉得没有意义和可行度的活动,我们就会进行更改,同时征询家庭项目进行替换。其次,每月初,我们会进行助教征集活动,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专业、兴趣特点应征参与助教活动。助教活动包括:项目活动(烘焙、交通讲解、护牙等);区域陪伴(阅读陪伴、科学陪伴、艺术陪伴等);环境创设(区域材料收集与更改,自制教育等)。幼儿园充分尊重家长的优势与闪光点,家长和老师成为真正的“队友”,共同促进孩子的深度学习。
其他文献
我园科学领域相对其它领域有一些薄弱,许多科学教育问题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为此,我园于2016年申报了九龙坡区区级课题《基于材料的科学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带着课题,从自主研修到专题学习再到走进别开生面的科学活动,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一、基于内容,集中研讨,与幼儿经验更新对话  针对活动内容枯燥,教师们通过集中研讨的方式,对内容选择进行了交流。科学活动的九大基本为我们老师提供了参考,但是在具体活
期刊
我是一名幼儿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刚入园的小班孩子仿佛是一张洁白的纸一样,干净纯粹,等待有人来给他们添上绚烂的色彩。这一阶段同时也是幼儿各种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必须好好把握。那么,如何科学引导幼儿,用他们乐意接受的方式,与他们一起做游戏、学本领呢?我决定借助好玩的童谣,帮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管理自己、提升自己。  从呱呱坠地开始,幼儿便在童谣的陪伴下一路长大。童谣,已成为幼儿生活中重要的组
期刊
游戏有着它自身的特点,一直被孩子所喜爱,也被幼儿老师们广泛采用,更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3~4岁的幼儿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阶段,正是需要把科学探究与愉快的游戏连接在一起,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建构初步的科学经验,发展其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的时期。  但是,在某些园所中特别是在科学领域方面,仍然存在重教学、轻游戏,重视知识技能,忽略科学素养的倾向。而这种倾向,不能保护和满足孩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早操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是幼儿户外活动的重要一部分,在幼儿园中早操活动的编排与实施工作,对发展幼儿体能、提高身体
期刊
观察能力是人们从事观察活动的能力,是关于全面、深入、正确认识事物特点的能力,是人在观察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品质。许多科学家都非常重视观察能力的作用。达尔文曾对自己的工作做过这样的评价:“我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察觉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  幼儿科学教育是整个科学教育体系的起始阶段、基础环节,其实质是对幼儿进行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通过科学
期刊
2015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将戏剧列为学校美育课程的一个门类,将戏剧教育推到了当前课程与教学改革热点的位置。 幼儿戏剧不仅仅是《幼儿文学》中的一种体裁了!它成为一门课程,一门必修课。  近几年,随着幼儿戏剧活动的深入和开展,幼师院校戏剧课程的开设也迫在眉睫,如何设置戏剧课程?课程开展中存在哪些问题和困惑?在此我们尚且抛砖引玉,希望对各幼师院校的课程开展有
期刊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科学探究可以帮助幼儿加深对科学的理解,有助于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探寻解决问题的策略,获得科学的情感和方法,形成科学求实的态度、和谐发展的个性。但是,幼儿的自发探究往往具有盲目性、暂时性。要让探究真正成为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过程,使幼儿的探究具有持久性,在科学活动中支持幼儿就
期刊
幼儿戏剧活动近几年在重庆市的各幼儿园也如火如荼的开展。渝中区红岩幼儿园在学习创造性戏剧的基础上,也开展了相关的幼儿戏剧活动的实践和研究。以下就是她们围绕一个主题开展的幼儿戏剧活动,希望能为其他喜欢戏剧的幼儿教师提供参考。  《可爱的鼠小弟》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经典绘本。绘本本身画面简洁,故事情节简单重复而又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很适合孩子们去模仿表演。因此我们以《可爱的鼠小弟》这套绘本为载体,开展了本次
期刊
活动目标:  1、认真倾听,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中浓浓的母爱  2、大胆朗诵诗歌,尝试好听的声音进行朗诵。  3、能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母爱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活动准备:  背景音乐、雨声轮船声,诗歌中意象的实物(糖果、衣服、雨伞、小船),意象图片,对诗歌意象有初步经验和感受,画纸、画笔。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百宝箱游戏  摸箱游戏,幼儿初步感受诗歌里的意象。  师:这个百宝箱
期刊
活动来源:  本戏剧主题活动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事件——“过生日”。这一主题结合了幼儿过生日的经验,并且满足了幼儿对庆祝生日活动特别喜爱的情感特点!中班戏剧主题活动《羊村里的生日会》一共由“戏剧引入”、“戏剧表达”、“戏剧创作”和“戏剧表演”四部分组成,其中“戏剧引入”主要包括《生日的由来》和《我的生日会》;“戏剧表达”包括《生日蛋糕》、《生日礼物》、《长寿面》等,“戏剧创作”包括《羊村里的生日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