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戏剧活动《鼠小弟找食吃》

来源 :地理教育·当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F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戏剧活动近几年在重庆市的各幼儿园也如火如荼的开展。渝中区红岩幼儿园在学习创造性戏剧的基础上,也开展了相关的幼儿戏剧活动的实践和研究。以下就是她们围绕一个主题开展的幼儿戏剧活动,希望能为其他喜欢戏剧的幼儿教师提供参考。
  《可爱的鼠小弟》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经典绘本。绘本本身画面简洁,故事情节简单重复而又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很适合孩子们去模仿表演。因此我们以《可爱的鼠小弟》这套绘本为载体,开展了本次戏剧主题活动。
  活动开展前孩子们已经对《可爱的鼠小弟》绘本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因此第一次活动“可爱的鼠小弟”孩子们尝试用肢体动作去模仿绘本中鼠小弟的典型动作,激发孩子们对鼠小弟角色的兴趣。第二次活动“鼠小弟就是我”,我们以绘本故事为背景,引导孩子们从动作声音和表情三方面更深一步理解主角,从而生动的去模仿鼠小弟这一角色。在对鼠小弟角色有了一定的理解后,我们将第三次活动扩展到了故事情景中“鼠小弟找食吃”,活动中加入了背景音乐,让孩子们在情景中尝试观察周围情况,控制自己的动作。第四次活动是对经典绘本《想吃苹果的鼠小弟》进行的情景再现的戏剧表演活动,孩子们尝试用动作和表情表现鼠小弟想吃苹果的样子。第五次活动是戏剧创作活动“大家一起来帮忙”,孩子们尝试创编帮助鼠小弟摘苹果的新办法,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最后一次活动戏剧表演,孩子们尝试完整的表演剧本。
  以下案例记录的是“可爱的鼠小弟”主题戏剧活动的第四次活动“鼠小弟找食吃”。
  一、寻找鼠小弟:教师扮演鼠妈妈入戏,通过戏剧游戏“谁是鼠小弟”引导孩子们用动作和表情模仿鼠小弟,逐渐入戏。
  1.教师入戏:变变变,你们好,我是鼠妈妈。
  2.游戏“谁是鼠小弟”:讲解玩法,带引幼儿一边看图一边游戏。
  3.幼儿入戏:你们真棒,能用动作和表情模仿鼠小弟的样子。鼠妈妈决定让你们都来当我的鼠小弟。来我们一起来念口号“变变变”。
  我的思考:戏剧活动的引入环节往往是以戏剧游戏的形式开始。在平常的活动中戏剧游戏和后面的戏剧活动关联性不大,在组织中教师感觉整个活动的情景性不完整,孩子们也不能很快入戏参与游戏。这一次我将入戏环节放在了戏剧游戏之前,把戏剧游戏变成了戏剧活动的开始,让戏剧游戏也成为了情景戏剧的一部分。这样一下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戏剧游戏的兴趣,同时实现了孩子们戏剧表达能力发展的双赢。
  二、鼠小弟学本领:鼠妈妈带领鼠小弟找吃的,引导幼儿区分不同的音乐背景下鼠小弟的走路姿态的变化
  1.激发幼儿扮演鼠小弟去偷食的兴趣。
  教师:鼠小弟们,妈妈的肚子好饿呀,可是家里没有吃的了。咦,听说隔壁大花猫家里刚做了一个好大的汉堡包,大花猫累得睡着了。我们待会悄悄地到大花猫家里找吃的吧。
  2.引导幼儿理解场景的信号和背景音乐,并用相应的动作表现
  教师:但是大花猫很厉害,我们到大花猫家里,应该怎么走路呢?
  听到这个声音表示大花猫睡得很香,我们可以怎么走路?你听到这样的音乐就表示有危险。听了这个音乐你感觉怎么样?那你会怎么走路?表情怎么样?
  我的思考:为了增强孩子们戏剧活动的情景性,在这个环节我们加入了新的元素“音乐”。试图通过音乐变化营造不同的情景气氛,从而激发孩子情感的变化,自然的带动幼儿肢体和表情的变化。活动中孩子们能在轻快的音乐背景下欢快的走动,当紧张的音乐响起他们也能一下停止或改变自己的动作和速度。由此可见音乐加入和变化让戏剧活动情景变化更生动,有着促进孩子们戏剧表演的作用。
  三、鼠小弟找食吃:鼠妈妈帶引鼠小弟到大花猫家找吃的,当背景音乐发生变化时,引导鼠小弟们能做出相应的肢体和表情变化。
  活动实录:当轻快的音乐响起,鼠小弟们跟着鼠妈妈用悄悄、快快地走的方法走到了大花猫家门口,突然音乐变得紧张了。鼠妈妈提醒着鼠小弟们大花猫在动了,前面有危险,我们要慢慢的走。可是有些鼠小弟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身体动作,还是快快的往大花猫家里冲。接着一声猫叫,鼠小弟一下被吓得尖叫着躲在了沙发或桌子背后。这时鼠妈妈引导小老鼠进行总结“为什么大花猫”会动、会醒。“因为有些鼠小弟走路的声音太大了”“因为大花猫在动,音乐变得很紧张的时候,它们孩子快快的走”。鼠妈妈带着鼠小弟在沙发后面观察,当大花猫再次睡着,欢快的音乐响起,鼠小弟们又出发了。这一次我们的音乐是欢快的和紧张的音乐交叉出现。可是部分鼠小弟一听到紧张的音乐就开始躲起来啦。只有听懂音乐、勇敢的鼠小弟跟着妈妈找到了好吃的。最后鼠小弟们跟着妈妈回家休息了。
  我的思考:这个环节孩子们是在创设的“大花猫的家”的情景中去游戏,因此孩子们入戏很深,情绪很紧张。当听到欢快的音乐时能快快的方式走路,可是当音乐变成紧张的音乐时,很多忽略了动作快慢的变化,直接选择了躲起来。老师这时不停的提醒“听这是什么音乐,应该怎么走路”“我们快快的走”“我们慢慢的走”。可是孩子们在游戏时根本听不进,很投入的按自己的本能想法躲了起来。对于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因为老师前期的铺垫不够,在第二个环节欣赏音乐时,配合音乐变化来一次短暂的尝试,另一方面在最后的游戏环节,老师的教学形式不够生动有趣,当发现问题时只会用生硬的语言提醒幼儿应该怎么走,因此孩子们才会自顾自的玩着。
  四、鼠小弟回家去:放松游戏
  教师:鼠小弟吃饱了,跟着妈妈一起回家吧。回家后躺在地上慢慢地休息。
其他文献
【活动目标】  1.尝试仰面手脚着地向不同的方向爬行,提高身体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  2.坚持完成各项游戏挑战,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  【活动准备】  场地准备:8×8软垫铺成的练习场地1;分别由木梯、拱门、跨栏组合而成的场地2(场地2注意不要固定几条线路,呈开放状态,幼儿可以自主选择从哪儿开始,从哪儿结束)。  软垫、篮子、沙包1篮、播放器、音乐。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1.队列练习
期刊
每年的四月是我园诗歌朗诵会的时光,各个班级为了在朗诵会的那一天好好展现,都如火如荼地积极准备着、排练着。有的班级利用户外游戏的时间编排队形和动作;有的班级用艺术手工的时间制作道具和服装;还有的班级用表演游戏的时间再造诗歌的内容和主题。我们是幼儿园里最大的班级,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时常用休息的时间两两组队,互相展示自己的动作和台词,在互相学习和帮助中提升自己表演的那一部分。在四月的这一天里,以妞妞
期刊
只要不下雨,幼儿园每周一都会举行升旗仪式。  豆豆很认真的站在自己的位置,看着哥哥姐姐有模有样地牵着国旗的四个角,走到旗杆下,然后把红旗冉冉送上蔚蓝的天空。虽然豆豆还不明白其中的意义,不过已经能从这样的仪式氛围中感受到升旗的庄严了。每次升旗的时候,她的眼睛就这么跟随红旗移动。  在小班的豆豆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也能当上升旗手,直到有一天一起玩的珊珊姐姐当上了升旗手,豆豆才觉得等自己上到和珊珊姐姐一样的
期刊
我园科学领域相对其它领域有一些薄弱,许多科学教育问题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为此,我园于2016年申报了九龙坡区区级课题《基于材料的科学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带着课题,从自主研修到专题学习再到走进别开生面的科学活动,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一、基于内容,集中研讨,与幼儿经验更新对话  针对活动内容枯燥,教师们通过集中研讨的方式,对内容选择进行了交流。科学活动的九大基本为我们老师提供了参考,但是在具体活
期刊
我是一名幼儿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刚入园的小班孩子仿佛是一张洁白的纸一样,干净纯粹,等待有人来给他们添上绚烂的色彩。这一阶段同时也是幼儿各种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必须好好把握。那么,如何科学引导幼儿,用他们乐意接受的方式,与他们一起做游戏、学本领呢?我决定借助好玩的童谣,帮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管理自己、提升自己。  从呱呱坠地开始,幼儿便在童谣的陪伴下一路长大。童谣,已成为幼儿生活中重要的组
期刊
游戏有着它自身的特点,一直被孩子所喜爱,也被幼儿老师们广泛采用,更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3~4岁的幼儿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阶段,正是需要把科学探究与愉快的游戏连接在一起,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建构初步的科学经验,发展其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的时期。  但是,在某些园所中特别是在科学领域方面,仍然存在重教学、轻游戏,重视知识技能,忽略科学素养的倾向。而这种倾向,不能保护和满足孩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早操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是幼儿户外活动的重要一部分,在幼儿园中早操活动的编排与实施工作,对发展幼儿体能、提高身体
期刊
观察能力是人们从事观察活动的能力,是关于全面、深入、正确认识事物特点的能力,是人在观察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品质。许多科学家都非常重视观察能力的作用。达尔文曾对自己的工作做过这样的评价:“我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察觉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  幼儿科学教育是整个科学教育体系的起始阶段、基础环节,其实质是对幼儿进行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通过科学
期刊
2015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将戏剧列为学校美育课程的一个门类,将戏剧教育推到了当前课程与教学改革热点的位置。 幼儿戏剧不仅仅是《幼儿文学》中的一种体裁了!它成为一门课程,一门必修课。  近几年,随着幼儿戏剧活动的深入和开展,幼师院校戏剧课程的开设也迫在眉睫,如何设置戏剧课程?课程开展中存在哪些问题和困惑?在此我们尚且抛砖引玉,希望对各幼师院校的课程开展有
期刊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科学探究可以帮助幼儿加深对科学的理解,有助于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探寻解决问题的策略,获得科学的情感和方法,形成科学求实的态度、和谐发展的个性。但是,幼儿的自发探究往往具有盲目性、暂时性。要让探究真正成为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过程,使幼儿的探究具有持久性,在科学活动中支持幼儿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