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区域活动中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来源 :地理教育·当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Fel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察能力是人们从事观察活动的能力,是关于全面、深入、正确认识事物特点的能力,是人在观察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品质。许多科学家都非常重视观察能力的作用。达尔文曾对自己的工作做过这样的评价:“我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察觉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
  幼儿科学教育是整个科学教育体系的起始阶段、基础环节,其实质是对幼儿进行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通过科学教育,萌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在游戏中积累科学经验,在游戏中丰富科学技能,为其以后的学校科学教育、甚至是一生的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 在人一生成长关键期 ——幼儿期更应当注重其观察能力的培養。
  一、科学区域活动中幼儿观察能力欠缺的表现
  有研究表现,真正能够在活动区活动的过程中抵挡住无关诱惑,非常投入地活动的幼儿占总体人数的比例非常少,整体表现处于一般水平。造成这一原因有很多因素,观察能力的欠缺不容忽视。通过实际的观察,笔者也了解到,在相对自由宽松的科学区域活动中,幼儿观察能力欠缺的问题越为凸显。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并不是很深刻,只是简单地接受物体目标的介绍。他们甚至很少主动去观察新鲜事物,发现其中隐藏的特点。即使是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也并没有表现出出色的观察能力,他们只是机械地根据教师的知道,进行操作,难以在简单的玩具和比较有难度的游戏意义之间建立联系……具体表现为:多数幼儿在进入科学区域时,并未留意区域环境,忽视环境的暗示作用。尤其是教师设计的、具有有明显指向意义的操作图片、说明以及操作记录卡;部分幼儿操作材料时,单纯摆弄,漫无目的地选择各种材料,明显缺乏科学探究的目的性;还有一些幼儿专注度不够,探究出现瓶颈时,急于向老师求助,忽视向同伴观察学习,克服困难的勇气在区域活动中完全没有表现出来。
  二、科学区域活动中幼儿观察能力欠缺的原因
  从内部因素来看,学前期幼儿观察能力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观察意识尚未发展到相对明智的阶段,具体体现为:幼儿常常受事物鲜明的特征吸引、或受个人情绪、兴趣和环境干扰影响忽略观察目的;活动需要教师或同伴的共同参与,观察的独立性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升和稳定;幼儿观察时间比较短,显得不太稳定。
  从外部因素来看,导致幼儿观察能力不足的其中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教学模式的老化,教师在活动中比较倾向于科学知识的获得,而忽略幼儿在过程中科学素养的提高。这样幼儿就失去了接近生活和大自然的机会,也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活动,导致幼儿对生活中科学现象观察的缺失。同时,教师在活动中缺乏有效的指导,不能及时推进幼儿的观察,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幼儿观察能力的提升。
  三、区域活动中提高幼儿观察能力的策略
  (一)优化活动设计,激发幼儿观察兴趣
  1.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
  观察的前提是“注意”,但学前期有意注意容易分散,往往受兴趣支配。皮亚杰认为,兴趣是刺激儿童学习的最好形式。而游戏则是最好的刺激。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科学区域活动也不例外。只有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才能快速地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身心愉悦投入地进行科学探究。在《纸牌站起来》的活动中,我们就通过“怎么让你的的房子又高又稳”的游戏贯穿整个活动。通过这样生动而直观的语言,牢牢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游戏情境,指导幼儿紧密围绕游戏开展探究活动。
  2.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
  事物的特征往往是多方面的,比如味道、硬度、手感等,这些对于幼儿来说相对抽象,难以理解。为此,我们就要充分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幼儿不仅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并其发挥应有作用,是真正有效的观察才得到发展。同时,幼儿不再是一个被动参与者,反而真正动手参与到观察活动中,成为活动的主导者,他们就有了主动学习、主动观察的兴趣和欲望。
  (二)优化材料投放,放大幼儿观察效果
  1.提供便于观察的游戏材料
  游戏材料是观察活动的支撑,一个好的观察对象应该是适合幼儿年龄、心理特点的,这就要求教师所提供的材料便于幼儿观察。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投放的材料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抓住不同材料的典型特点,精简材料,围绕教育目的投放便于观察材料。在中班区域活动《落下来》中,教师在投放材料方面就出现了问题,导致整个活动的失败。自制降落伞因多种影响因素,出现飘落的效果老是不太相同;树叶、纸片、羽毛等多种轻薄材料下落效果的不径相同,效果差异不显著。而以上这些情况都不利于幼儿观察不同材料飘落的不同样子。因此,在活动中,我们必须抓住材料的典型特征,围绕观察目的,提供便于幼儿观察的游戏材料。
  2.捕捉材料便于观察的良好时机
  善于发现和捕捉材料的良好观察时机,可以放大实验的效果,从而便于幼儿观察。如种子发芽破土、鸡蛋漂浮水面等特殊现象,通过前后的对比观察,引导发现实验前后的差异,对比显著。这样,就为幼儿扫清了观察的障碍,一目了然地将实验效果呈现在幼儿面前。
  (三)优化组织策略,支持幼儿观察学习
  1.提问介入幼儿活动
  提问介入活动,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思考、观察,可以有效指导幼儿围绕活动目标开展探究活动。问题的提出,避免幼儿观察的盲目性和随行性,帮助幼儿指明观察的方向。如在《吹泡泡》的科学游戏中,个别幼儿总是吹不出泡泡,就向老师求助,老师反而向幼儿发问:“那为什么别人可以呢?”于是幼儿带着目的,有意识地观察同伴,最终也成功地吹出了泡泡。提问介入的方法,增强了幼儿观察的目的,也提高了幼儿的观察能力。
  2.鼓励同伴共同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伴之间的交往对学生无论是智力还是个性的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伴学习是促进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也认为:每个人都存在于一种以他自己为中心的,不断变化着的经验世界里.每个个体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在平时的教学中,虽然同时同地同一个人教学同一个内容,但也会形成学习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正好形成了学习上的优势互补。因此,我们在区域游戏过程中,应鼓励同伴间的观察学习,鼓励幼儿通过观察别人实验或表现,通过观察别人的作品,使自己的探究活动受到启迪,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操作。
其他文献
【活动目标】  1.体验玩垫子带来的乐趣,尝试探索垫子的多种玩法。  2.尝试自我控制和调节,能沿一定方向进行侧滚翻。  3.遵守游戏规则,不怕困难,坚持活动。  【活动准备】  窄垫子6张、枕头3个、装沙牛奶盒6个、瑜伽球两个、欢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 准备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热身活动(尤其是颈部、肩部和腰腹部)。  二、 探索活动:垫子真好玩  1.教师出示垫子,启发幼儿充分利用
期刊
【活动目标】  1.体验袋鼠跳的快乐,喜欢与同伴一起玩游戏。  2.能双脚行进跳,并尝试双脚立定跳过障碍物。  3.能遵守活动规则。  【活动准备】  1.器械准备:胶带、积木砖块若干、奶粉罐若干、大垫子4张、海洋球若干、大的瑜伽球2个、大的塑料筐6个。  2.准备音乐《baby shark》、基本动作练习音乐《袋鼠妈妈有个袋袋》、放松音乐。  3.袋鼠妈妈图卡1张、袋鼠宝宝图卡30张。(将袋鼠宝
期刊
“老师!小石头把银耳汤倒在我裤子上,第一次是不小心的,第二次是故意的!”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我把头扭向了一旁,看见杨杨正鼓着一双圆圆的大眼睛望着我,小嘴巴瘪得不能再瘪了,因为着急和委屈,眼里红通通的,包满了泪水,只见杨杨两条裤腿的大腿处都湿了一大片。我把目光又移向他旁边的小石头,见小石头一只手拿着倾斜着不到半杯的银耳汤,汤渍倾洒一地。我便一脸严肃地看着小石头问:“你是故意的吗?”对于见惯了“大风大
期刊
【活动目标】  1.尝试仰面手脚着地向不同的方向爬行,提高身体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  2.坚持完成各项游戏挑战,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  【活动准备】  场地准备:8×8软垫铺成的练习场地1;分别由木梯、拱门、跨栏组合而成的场地2(场地2注意不要固定几条线路,呈开放状态,幼儿可以自主选择从哪儿开始,从哪儿结束)。  软垫、篮子、沙包1篮、播放器、音乐。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1.队列练习
期刊
每年的四月是我园诗歌朗诵会的时光,各个班级为了在朗诵会的那一天好好展现,都如火如荼地积极准备着、排练着。有的班级利用户外游戏的时间编排队形和动作;有的班级用艺术手工的时间制作道具和服装;还有的班级用表演游戏的时间再造诗歌的内容和主题。我们是幼儿园里最大的班级,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时常用休息的时间两两组队,互相展示自己的动作和台词,在互相学习和帮助中提升自己表演的那一部分。在四月的这一天里,以妞妞
期刊
只要不下雨,幼儿园每周一都会举行升旗仪式。  豆豆很认真的站在自己的位置,看着哥哥姐姐有模有样地牵着国旗的四个角,走到旗杆下,然后把红旗冉冉送上蔚蓝的天空。虽然豆豆还不明白其中的意义,不过已经能从这样的仪式氛围中感受到升旗的庄严了。每次升旗的时候,她的眼睛就这么跟随红旗移动。  在小班的豆豆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也能当上升旗手,直到有一天一起玩的珊珊姐姐当上了升旗手,豆豆才觉得等自己上到和珊珊姐姐一样的
期刊
我园科学领域相对其它领域有一些薄弱,许多科学教育问题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为此,我园于2016年申报了九龙坡区区级课题《基于材料的科学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带着课题,从自主研修到专题学习再到走进别开生面的科学活动,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一、基于内容,集中研讨,与幼儿经验更新对话  针对活动内容枯燥,教师们通过集中研讨的方式,对内容选择进行了交流。科学活动的九大基本为我们老师提供了参考,但是在具体活
期刊
我是一名幼儿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刚入园的小班孩子仿佛是一张洁白的纸一样,干净纯粹,等待有人来给他们添上绚烂的色彩。这一阶段同时也是幼儿各种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必须好好把握。那么,如何科学引导幼儿,用他们乐意接受的方式,与他们一起做游戏、学本领呢?我决定借助好玩的童谣,帮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管理自己、提升自己。  从呱呱坠地开始,幼儿便在童谣的陪伴下一路长大。童谣,已成为幼儿生活中重要的组
期刊
游戏有着它自身的特点,一直被孩子所喜爱,也被幼儿老师们广泛采用,更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3~4岁的幼儿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阶段,正是需要把科学探究与愉快的游戏连接在一起,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建构初步的科学经验,发展其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的时期。  但是,在某些园所中特别是在科学领域方面,仍然存在重教学、轻游戏,重视知识技能,忽略科学素养的倾向。而这种倾向,不能保护和满足孩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早操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是幼儿户外活动的重要一部分,在幼儿园中早操活动的编排与实施工作,对发展幼儿体能、提高身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