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线面结合,巧解高考完形填空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hnhjc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013年福建高考英语完形填空是一篇记叙文。总体来说,着重考查了考生在理解上下文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词汇的能力。这不仅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求考生具有分析判断、辨析取舍及逻辑推理、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高考英语完形填空 试题策略 解题策略
  2013年福建高考英语完形填空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我”和孙女到故乡的“寻根觅源”之旅,一起回到了“我”曾经住过的家,在已破旧不堪的房子前,“我”思绪万千,想起了曾经在这里生活的点点滴滴,找到了“家”的感觉。故事告诉我们要常回家园,提醒人们不能忘本。既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又考查知识掌握情况,体现了高中课程改革的精神。
  总体说来,2013年福建高考英语完形填空文知识点分布合理科学,着重考查了考生在理解上下文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词汇的能力。选项设置以实词为主,虚词为辅,突出了对词汇语境化考查的特点,不仅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求考生具有分析判断、辨析取舍及逻辑推理、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下面笔者按点·线·面的结合的方法,结合2013年福建高考英语完形填空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点、线、面
  (一)点。从空格所在的句子单独考虑。有些答案,只要孤立地分析其所在句子的结构、语法,便能找到正确答案。如:
  We cannot go into the house, but I can still walk 46 the rooms in memory.
  46. A. across B. through C. along D. past
  析:我們不能进入房子,但我仍可在记忆里穿过房子,walk through“穿过,走过”,through强调“通过空间”。
  I could never have enough of being 49 them.
  49. A. between B. with C. near D. behind
  析:根据词汇的意义和用法辨析及生活常识推断,当年的我和他们待在一起从不觉得厌烦。have enough of“(对某人或某事)感到厌烦”,be with sb“与某人一起”。
  To be rooted is “to have an origin”. We need 54 origin.
  54. A. one B. its C. that D. every
  析:根据空前的 “ have an origin” 可知,用that (origin)表特指。
  (二)线。从空格所在的前后几个句子考虑。有些空格的答案,只有连续看懂几个句子后,根据上下文语境才能准确作出判断。如:
  We have been driving in fog all morning, but the fog is lifting now. The little seaside villages are 36 , one by one. “There is my grandmother’s house,” I say, 37 across the bay to a shabby old house.
  36. A. appearing B. moving C. exposing D. expanding
  37. A. referring B. travelling C. pointing D. coming
  析:根据前一句the fog is lifting now的语境, 雾lifting(散去),于是海滨小村庄一个接一个地出现(appearing)在视野中。
  根据句内及下文的语境,across the bay(越过海湾),说明“我”边指着海湾另一边的破旧的老房子边介绍,There is my grandmother’s house。point to(指向)也是个固定词组。
  Lise was one of the mobile children, 39 from house to house in childhood. She longs for a sense of 40 , and so we have come to Nova Scotia where my husband and I were born and where our ancestors 41 for 200 years.
  39. A. passed B. raised C. moved D. sent
  40. A. home B. duty C. reality D. relief
  41. A. built B. lived C. remained D. explored
  析:根据前一句可知Lise小时候是个流动儿童(mobile children),还有39空后的from house to house可以判断,Lise童年经常从一个家搬到(moved) 另一个家,因此推断Lise 渴望家(home)的感觉。
  联系上文we have come to Nova Scotia where my husband and I were born,我们知道Nova Scotia是“我”和丈夫出生的地方,也是祖辈们生活(lived)过的地方。
  We soon 42 by the house and I tell her what it was like here, the memories 43 back, swift as the tide (潮水).
  42. A. catch up B. pull up C. step down D. come down   43. A. falling B. turning C. rushing D. bringing
  析:根据开头We have been driving in fog all morning可知, 我们很快把车停在(pull up)房子旁。联系43空后的“swift as the tide”可知,用rushing(涌现)最合适,表示“记忆如潮水般快速涌回脑海”。
  Suddenly, I long to walk again in the 44 where I was once so gloriously a child. It still 45 a member of the family, but has not been lived in for a while.
  44. A. yard B. village C. room D. house
  45. A. adapts to B. appeals to C. belongs to D. occurs to
  析:根据42空后by the house,联系下文go into the house,可推知“我”想再次在“我”儿时感到自豪的房子(house)走一走。从45空后a member of the family可知,房子和家人构成所属关系,故用belongs to。
  Here,my mother 47 in her bedroom window and wrote in her diary.
  47. A. lay B. played C. stood D. sat
  析:根据空后wrote in her diary及常识可知,母亲当时是坐在(sat)卧室的窗旁写日记。
  I can still see the enthusiastic family 48 into and out of the house.
  48. A. marching B. looking C. breaking D. pouring
  析:根据上下文可知,此处仍是描写作者的回忆,即“我仍然能够回想起当时热情的家人进进出出的情景”,pour into and out of表示“涌进涌出”,引申为“进进出出”,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拥挤而又热闹的场面。
  Lise 50 attentively as I talk and then says, “ So this is where I 51 (began) ; where I belong. ”
  50. A. wonders B. listens C. reacts D. agrees
  析:根据后文I talk对应可知Lise在专注地听(listens)。
  (三)面。从整个段落、整篇文章考虑。有些答案,是在“点、线”的基础上,通过语篇的整体理解、逻辑分析、合理推断方能确定正确答案。如:
  I am in Nova Scotia on a pilgrimage (朝圣) with Lise, my granddaughter, seeking roots for her, retracing (追溯) 38 memory for me.
  38. A. shared B. short C. fresh D. treasured
  析:文章开头提到“我”驱车(driving)来到故乡及后文描述“我”对故乡的种种回忆,可知“我”来故乡追溯过去珍贵(treasured)的记忆。
  Lise 50 (listens) attentively as I talk and then says, “ So this is where I 51; where I belong. ” She has 52 her roots. To know where I come from is one of the great longings of the human 53 .
  51. A. began B. grew C. studied D. stayed
  52. A. deepened B. recognized C. accepted D. found
  53. A. heart B. rights C. interest D. behaviors
  析:本文講述了“我”和孙女到故乡的“寻根觅源”之旅,且文中多次提到roots, house等字眼,结合38空前seeking roots for her,故51空强调Lise意识到这里是她生命开始(began)的地方,她终于找到(found)了自己的根。从“我”和孙女驱车(driving)来到故乡寻根这事,说明“知道我来自哪”是human heart(人类内心)的巨大的渴望之一。
  Looking backward, we discover what is unique in us; learn the 55 of “I”. We must all go home again-in reality or memory.
  55. A. meaning B. expression C. connection D. background
  析:纵览全文可知,“我”通过记叙与孙女一起“寻根觅源”的朝圣经历来证明: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来自哪里,而后我们才能领悟自己身上独特的东西,真正理解“I”这个词所蕴含的深层“意义(meaning)”,这也是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考生存在的问题
  (一)只重视点,做不到点线面的结合,缺乏词汇辨析和综合运用能力。
  (二)不能做到身临其境,缺乏对整体文意把握的能力,只见木不见林。
  (三)做题急躁,只顾填空,不管完形,没能做到“先完意,后完形”。
  三、考生做完形填空题可采用的策略
  (一)通览全文, 把整体。完形填空的材料虽挖去数个词,造成信息的中断,但其词语之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均体现整体性与连贯性原则。从全文看,大多数题需要逾越句子层次来选择答案,充分体现了“突出语篇,强调运用”的命题思想。因此,考生在做题时要先通览全文、领会大意,不能停留在局部,应以整体把握为原则,答案的选择更多地依赖段落之间、情节之间或更大范围内的逻辑关系来确定。
  (二)研读首尾,抓主题。完形填空题首句一般不设题,这就为我们理解文章的内在联系提供了一个“窗口”, 而尾句往往是文章的总结、结论或点睛之笔,所以抓住开篇启示作用的首句和总结概括性的尾句是必要的,正确的做法是:重视短文的开首句、结尾句的启示,展开合理的联想、推断,在此基础上整合文意,抓住文章的主题。
  (三)上下联系,寻信息。文章中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紧密相连、浑然一体。因此,完形填空中经常会出现前面的信息为后面的空白提供暗示,而后面的信息有可能是前面空白的答案的情况。这时,考生切不可死盯住空白不放,而要上下求索,瞻前顾后,借助上下文乃至全文的语境启示,运用逻辑推理,寻求正确答案。
  (四)紧扣文意,辨词义。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考生做完形填空时必须从句子的语境出发,紧扣文章的中心、上下文的意思,确定空白处的意思,选出合乎语境的单词。
  (五)回读检查,补漏洞。做完之后,再用两三分钟的时间将全文联系起来进行回读,查看所填单词或短语是否跟语境相符,是否与逻辑相悖。这样,通过查漏补缺,使答案万无一失, 提高得分。
其他文献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强调基础性,除了掌握基本史实外,更为重要的是提高能力。高考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在课后几乎没有时间花在历史学科上,所以课堂效率的提高尤为关键。作为课堂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教师必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我在高三一轮复习中就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如何提升学生能力等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总结出“
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教学活动,初中数学复习课深受重视,其大多都以习题训练为主,让学生进行重复训练或者测试考核,并最终以成绩作为评价标准.根据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体系,我认为,初中数学复习数学不但要提高成绩,更要侧重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完善其认知结构.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基于多元智能发展理论下的数学复习策略.  一、确立多元复习目标,切合学生实际  在数学复习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
江泽民同志号召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时代,必须是知识不断创新、新事物新业绩的时代。”因此,中华民族要赢得21世纪的胜利,创造性的培养应当成为教育的普遍目标,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应积极顺应时代潮流,从教育改革入手,培养和造就适合时代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创造型人才。人的创造性的张扬,人的创造性的普遍化,这是时代的要求。马克思主义从实践的根本观点出发,确认人的创造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摘 要: 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更迅速,数码摄像机、照相机、Iphone、Ipad等,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情趣,也提高了我们的生活品质,但电子产品还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可以为老师所用。  关键词: 苹果手机 教育功能 拍照 视频 音乐播放  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更迅速,数码摄像机、照相机、Iphone、I
摘 要: 大学生学习习惯是日常行为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有效性。元认知理论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方面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研究表明,学生普遍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不足,具有较强意愿改变这种状况。对元认知体验持肯定态度,但是在元认知策略使用上存在明显不足,需要教学管理人员的指导与帮助。  关键词: 日常学习习惯 元认知 自我塑造  一、研究背景  良好的日常
摘 要: 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自能读书、自能作文),必须先把握文章的内在规律,这是学好语文必须具备的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 作文教学 《谁是最可爱的人》  一、阅读教学的需要  1.通过了什么  学生把握了文章规律,拿到一篇文章后首先要设法解决的是“通过什么”这一问题。根据每篇文章的不同情况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可能从文章的题目中、开头的某一个词中、文中的某一段中
摘 要: 本文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探索中职语文诗歌教学新模式。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在教师教学评价的激励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参与意识及合作精神,提高文学素养,提高中职语文诗歌教学质量。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 诗歌教学 教学策略  诗歌是世界最古老的表达心灵的文学形式,诗人用凝练的语言、饱满的情感及丰富的意象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的精神世界。中职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诗歌教学,让学生真正
摘 要: 英汉翻译实践往往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本文以海明威的《大双心河》译文为例,对翻译中母语负迁移现象的干扰及对策进行探究。  关键词: 英语翻译实践 母语负迁移 干扰 对策 《大双心河》  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往往存在用词不当、句子支离破碎、语篇逻辑混乱等母语负迁移现象。翻译届的著名学者刘宓庆先生在《中西翻译思想比较研究》一书中指出:“只要有翻译,伟大的艺术作品就可以获得超越时空的‘潜在永生’
摘 要: 虽然新课改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校内教研时发现的一些问题,谈谈认识。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化学教学 问题  自2010年秋季学期开始,甘肃省全面开展高中新课程改革。人们期盼已久的新课程通过一段时间紧锣密鼓的筹备,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高中新课程从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都有着全新的变化,要求学校的管理、秩序和教学行为
摘 要: 灾难本属于负面消息,但中国的灾难报道常常会构建天灾无情、人间有爱的社会景象。雅安地震发生时,中国社会的矛盾并未消失,但在灾情严重的那段特殊时期,整个中国社会呈现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美好景象。这种短暂的“乌托邦现象”是媒体有意建立起来的。媒体用轰炸式的灾情报道尽力激发民众的同情心,通过传递正能量故事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使客观存在的其他社会矛盾被暂时忽视,全民投入抗震救灾的事业中。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