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四环两效”教学改革模式在初中地理课堂的应用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ilkjqw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隨着教学改革的实施以及教育、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处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地理课堂教学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紧紧相扣的教学环节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准备状态。本文以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实例——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为例,阐述了教学改革——“四环两效”的教学应用。
  【关键词】中学地理;四环两效; 教学改革
  一、“四环两效”教学模式介绍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泊尔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认为下位学习比上位学习容易,教学内容的呈现应遵循由整体到细节的顺序。课堂四环是“导、议、讲、评”,“课堂两效”是教与学有成效。“导”是目标展示和任务导学,课堂导入具有先行组织者的作用,可以知道设计组织者的目的是为了给学习者已知的东西与需要知道的东西之间建立一道知识之桥,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导入一般应用于上课准备或开设新课程、进入新的学习内容的教学过程之中。常见的课堂导入法有悬念导入法、直观教具导入法、游戏导入法、多媒体导入法、复习导入法、古诗词导入法等。“议”是合作学习,教师可以根据课堂问题的难易层次,及时向学生进一步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探索性和趣味性的问题,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深化,达到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议”这一环节,其实为教学起到承上启下、为下一程序教学的作用。这个环节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智慧,开拓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讲”是精讲、引思和点拨,评是评价检测。
  二、“四环两效”地理教学的实例分析
  (一)构建教学目标,激发兴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于课堂教学目标提出了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要求,教学要面向时间,在实施课堂教学目标过程中唤醒师生内心真实的体验,使课堂教学目标切实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通过构建教学目标,使知识框架成为一个整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人口与人种》第一课时注重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的图文互译能力,课文以图表的形式呈现信息,以图像为载体考查相关的知识。对于七年级的学生学情而言,学生未能掌握读图能力的方法。所以,本节课的“导”是利用导学案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导学案来引导学生参与在学习目标当中去,避免课堂教学当中只有教师和个别学生交流的现象。导学案通过学生的读、写、画、说、练来完成对学习内容的处理,达到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目的。要求学生通过课本的文字信息对现象的描述,绘制世界人口增长的曲线图,通过曲线图获取知识点。
  (二)结合案例议论,合作学习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案例教学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教学。案例教学认为知识在师生之间交流产生,师生在开放式的合作对话中实现对知识的共创。本文的教学实例主要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学习案例的合作谈论使学生之间平等交流,以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学生通过图表得知“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缓慢”这一信息,从而小组内展开“人口增长缓慢原因”的讨论。教师结合历史事件来进行补充:14世纪爆发的各种疾病比如黑死病,16世纪到18世纪不断扩张的城市成为疾病滋生的温床,死亡率极其高,遏制人口的增长。由此还引出本节课的重难点“自然增长率”。教师可结合计算例子使知识点通俗易懂,通过这个计算题,让学生了解到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概念。
  (三)培养读图能力,提取知识
  地图被称为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初中生在地理读图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而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对地图运用不够重视等问题。本节课主要教会学生通过地图获取知识点,在学习小组学习合作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图讨论。
  例如,本节课读图“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数和平均人口增长率”,分析问题:哪个大洲人口最多、哪个大洲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慢、增长速度慢的原因等,是学生有目的性地进行读图讨论。初一学生读图获取知识点的能力较差,所以教师必须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图,此处的设计意图是慢慢学生的培养读图能力。读图活动设计是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找出人口比较稠密和稀疏的地区并说明其原因。这里需要提及的是在读图前引导学生看图名、图例,图例当中红色部分人口密度最大,黄色部分人口密度最小,即颜色越深、密度越大。此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互动探究中提升读图用图能力等。
  (四)教师有趣点拨,拓展知识
  地理是一门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如何从生活中获得我们课堂所要解决的“为什么”。例如,《人口与人种》第一课时当中有一个教学目标为“当今世界人口增长速度为何加快”,在学生讨论之前,我有意提示学生从日常生活出发。学生总结到的答案也与生活密切相关,比如医疗、人均寿命、衣食住行生活水平的提高等等。看似简单的地理计算如果用幽默的例子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说到如何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知识点结合幽默的例子:如叫林某同学回答,那么我们就举例说林家庄在林某出生那年一共有5个婴儿出生,总人口是100人,请计算林家庄在林某出生那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这样的举例会引起同学当堂大笑,学生更乐于接受这种幽默的举例方式,同时也加深他们的记忆。
  教师结合学生的“议”环节,适当拓展知识点。例如,讲解到人口密集的地区时让学生了解一下北美洲东部的大城市的发展情况、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农业发展历史。讲解到人口稀疏的地区,结合具体的地方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原因,比如,被称为“地球之肺”的亚马逊热带雨林、世界最大的撒哈拉沙漠、世界最高的青藏高原、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因纽特人。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慢慢学会从地理的角度——自然环境来思考人口密集和稀疏地区的原因。
  三、“四环两效”地理教学的实例反思
  首先,教师要学会利用有效的语言激发学生讨论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除了基本语言外,还需要教学进程语言。例如,当出现课堂讨论效果不理想、学生讨论的积极性不高的状况时,教师应该通过鼓励性话语让比较积极的学生先讨论起来,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还要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的过程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结果。例如,本节课在讨论“世界人口密集和稀疏的原因”时,可以提前让学生查阅这些地区经济、气候等相关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分析讨论,从而达到拓展知识面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阐述了“四环两效”教学模式在地理课堂上的运用,先利用导学案导出《人口与人种》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根据学生的结论进行拓展点拨,主要教学环节是让学生学会议论和自主学习,本节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达到以图译文和以文译图的效果,指导学生看懂图名和图例、领会题目基本意思,利用课本中的知识点和生活中的常识来解决问题。
  [本文系湛江市中小学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四环两效’初中课堂教学模式时间研究——以湛江市第二中学初中部为例”(课题编号:2019ZJYB081)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黄梅.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
  [2]牛明.地理课堂教学导入技能探析[J].林区教学,2010.
  [3]张美芝.高中地理课堂导入研究[D].聊城大学,2015.
  [4]闫艳.课堂教学目标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
  [5]张新平,冯晓敏.重思案例教学的知识观、师生观与教学观[J].高等教育研究,2015,36(11).
  [6]吴亚婧.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
  [7]罗丹.浅析中学地理教师语言艺术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14.
其他文献
【摘要】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本文阐述了在“重构”数学发展历程的活动中理解概念本质的“关键要点”:一是在“数学化”的学习过程中构建概念的“组织”;二是在“再创造”的学习活动中理解概念的“本质”。  【关键词】数学发展;过程重构;垂直线段  刘加霞教授指:“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在于把握数学概念的本质。—可见,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重要的是指导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而不是记忆或者背诵概念的形
一、引言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协调者、参与者与评价者,也给指导老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对课程的开发、组织管理、探究、收集、处理、反思能力。方法指导课既是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内容之一,也是活动开展过程中的重要的环节,及时地调控好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实践能力的转变提升,是考验教师在课堂上能否及时调控好方法指导课 “收”与“放”的两条主线。  二、调控方法指导实施策略  (一)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之一,引入时事政治十分必要。课堂上要多结合时事政治,与时俱进才能唤醒学生关心身边事关心国家事,才能令学生置身其中去感悟道理和精神。我们应当“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挖掘时事,多样化地把时事政治运用到课堂当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时事政治;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利用  结合《小学德育纲要》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可知儿童时期接受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核要求  地理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地理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最为核心的价值观。要求学生能够通过给定复杂的地理事象或情境,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环境的方式和强度;能够通过对现实中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简要分析,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措施与政策。  2.综合思维:是一种认识地
【摘要】本文简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理论,探讨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课堂特点。以人教版《必修四》第四单元中的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阅读课为例,具体论述如何通过英语阅读教学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课程标准;核心素养;阅读课;教学设计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理论简述  核心素养是现今教育界TOP 1的热词。《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
初中学生好奇、爱玩、好动,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具有发明创造的无限潜能。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抓住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开展创造性教学,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结合生物学科教学的特点,挖掘教材内容中所含的创造性因素,在传授知识、发展智能的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将学生潜在的创造力释放出来,这是生物教师的职责所在。本文以教学实践为依据,浅析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方法。  一、大胆质疑。改
本报综合消息 8月24-25日,广东南方出版传媒教材经营有限公司在广州华泰宾馆成功举办高考评价体系改革高级研修班。来自全省各市、县、区近200名教研部门的领导、专家和高中学校管理者、骨干老师参加研修。24日上午,广东南方出版传媒教材经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志海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  广东南方出版传媒教材经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志海在开班仪式上讲话  本次高级研修班邀请了3位国家级权威专家授课。专家们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多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必须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创设和谐的人文环境,构建师生平等对话平台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摘要】看图写话是小学低年级学生进入习作学习的第一步,是习作教学的启蒙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要循序渐进,注重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写话的指导课上不应大谈写作方法和技巧,而是要调动学生说和写的兴趣,学生有兴趣了,才会给学生的自由飞翔加上强劲的双翅。  【关键词】观察;表达;讲评;兴趣;写话教学  “妈妈,又要写作文了,不知道怎样写,唉!真不想写!”读四年级的女儿苦着脸向我诉说。是啊,现在的学生一提到写作
【摘要】近年来,各行各业对于英语类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加大,要求人才不仅会听会说,更要看得懂外国文献资料、商业信函。因此近两年对于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强。基于此,本文将探讨小学英语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研究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外阅读;课堂教学研究  英语是我们的第二语言,对小学生而言学习难度较大。而且大多数小学生都生活在汉语环境中,对于英语的应用能力也相对较弱,这也导致很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