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方法指导课型实施的“收”与“放”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zhengpe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协调者、参与者与评价者,也给指导老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对课程的开发、组织管理、探究、收集、处理、反思能力。方法指导课既是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内容之一,也是活动开展过程中的重要的环节,及时地调控好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实践能力的转变提升,是考验教师在课堂上能否及时调控好方法指导课 “收”与“放”的两条主线。
  二、调控方法指导实施策略
  (一)调控“收”,让教师在教学中“有位置”
  1.学生“有所作为”,教师“无所作为”
  案例现象:这是一节成功的课吗?
  师:前些时间我们完成了“走进清明节”主题活动,大家回顾一下在开始选题、开题、活动策划时的活动情景。经过这些天的准备和资料的收集等实践活动资料,各小组都会有很多的感想,现在各组交流一下活动的情况。
  生:各小组组长分别汇报各组准备开展工作的情况。
  师:各小组汇报得真不错,在这节课中,教师想把课堂的主角让给同学们,各组分别上台汇报展示,有用现场录像的素材、有查找资料收集的、有设计采访稿的、有制作花圈的、有问卷调查的……汇报展示了学生自主发挥的个人魅力,此时站在旁边的教师看着各组学生的“汇报展示”,这是否算一节成功的课?
  一节课下来,只体现了为汇报而汇报,却缺少了教师的有效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课堂上也得不到很好的提高。方法指导课是学生在开展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各种汇报展示,同时也是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在开展学习和交流的重要活动环节。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却没考虑到的一些关键问题,此时教师应该及时适当地进行点拨、质疑、询问加以给出指导性的建议,让学生发现展示出问题后,知道存在问题后有更多的启发,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说,学生有作为时并不是教师无作为。
  2.学生“不以作为,教师“有所作为”
  案例现象:质疑促学生思考。
  在主题“松山湖外来入侵植物调查探究”方法指导课中,其中一个小组研究外来入侵物种与本地物种的关系,他们展示了有关外来入侵物种生长情况与本地物种是共生相互不干扰的关系,并附上图片加以解释说明,生动具体,但只是从外来入侵与本地物种上查找相关资料。教师在表扬他们在查找资料非常专注后提出了质疑:为什么外来入侵物种会这么快就可以入侵并很快地生长壮大,可是本地物种却被外来入侵物种覆盖后甚至被外来入侵物种灭亡,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不知如何进行应对,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观点时,尽量把问题想得全面具体,少带有主观的意见。于是,学生把活动继续进行完善与充实,进一步调查发现外来入侵物种对本地生态有严重的破坏,会改变生态的环境,造成生态失去平衡。
  听完学生汇报后,教师用带有质疑的询问方式,向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引导并及时回答,以此确定学生对问题是否真的理解了,并是否能及时领悟,并可以实际生活中得以运用。偶尔教师装一下糊涂,能与学生在交流中闪耀出智慧火花和各种激烈的辩论交流,更能吸引和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有更多热情参与到活动中来。
  在活动方法指导课中,学生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去开展活动,如调查、采访、实践活动、撰写活动报告等,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体现活动的成就,而活动过程性的价值却显示学生理解不足,这就更显突出学生“不以作为”,就更突出教师的“有所作为”的重要性。
  在方法指导课中,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活动过程中积极发表自已的想法與建议,以此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在重视时引导学生注重对实际活动过程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从而在其中挖掘到需要的隐性价值。
  (二)调控“放”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学习能力”
  调控好“收”与“放”,是从课堂教学中总结出来的,主要围绕提升学生能力的线索,贯穿于学生内在的“学习能力”。 “收”是解决为什么要用方法指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问题。
  1.整理资料,提高学生发现亮点的能力
  案例现象:“资料收集得越多是否就最好呢?”
  在主题为“松山湖外来入侵植物调查探究调查”方法指导课上,各小组把收集到的资料分别地展示出来。在汇报成果过程时出现了拿着资料却不知道如何表述内容现象,有的甚至是整篇的资料读,没有重难点,更有些内容是对本主题毫无相关的……教师在肯定了他们在肯定他们工作同时问:“你们这资料是哪儿来的?”“是从网上搜索来的”,一位同学得意地说。“资料多就一定好吗?同学们要清楚找资料的意义?在交流前,是否认真看过资料?这样的交流有效吗?如果没有效果,那不就是浪费吗”?我们查资料目的是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你们这样做能表述的自已的观点吗?教师适时地调控好“收”的指导时机,及时指导学生进行查找资料和运用资料说服论述的观点。
  学生在开展活动过程中收集到一定的资料,在整理资料时,通过以同学交流找到的观点与想法,这时学生必须能够提供足够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整理资料,学会为自己的观点寻求支撑。而出现“读资料”现象,反映学生盲目地查资料,在收集资料中缺乏目的性与针对性,缺乏对资料的整理与提练,使资料失去原有的价值。
  2.融会贯通,提高学生反思能力
  案例现象:“你们真的能做到了融会贯通吗?”
  在《童眼看家乡特产——“荔枝”》的主题生成课上,教师让学生如何去调查荔枝生长、田间管理、采摘、加工、药用价值过程中发现的情况调查,学生自己小组决定围绕主题做哪一项活动;小组商量围绕主题,如何进行调查、搜集有关资料;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由学生自己决定,教师间接进行引导、提示。这种活动不仅有利于调查实践活动的开展,也有利于学生能否根据荔枝的生长情况、结成果实后可以现摘食用和加工制作成荔枝干,从而融会到荔枝的药用价值方面去研究荔枝。
  融会就是融合领会;贯通是贯穿前后。学生在整理资料、运用资料当中,可以根据已获的资源融会贯通,在接受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方面进行反思自己的不足。反思,可以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活动从而还可以继续拓展今后的活动;反思,能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责任感,让学生学会健康愉悦地生活。
  3.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案例现象:“学生能做到学以致用吗?”
  在主题为“关注我们身边的食品安全”阶段展示课中,一个小组研究怎么辨别食用油和地沟油的实验,找到了很多有关如何识别食用油和地沟油的资料,在课堂上津津有味地讲述。当教师拿出了一些两种油让他们分辨,却无法准确辨识哪种是食用油和地沟油。老师说:“找了那么多的资料,说得也有道理,为什么在实际生活中,你们还是无法分辨地沟油呢?我们拿来两颗蒜子,分别放到两种油中,变颜色那种油就是地沟油,没变颜色油就是食用油。因为地沟油是酸性遇到碱性就会变颜色,而蒜子就是碱性物质。教师有效地把评价引导学生进入反思状态,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变得更实效。有效的知识能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以此提高学生的理性反思能力,促进学生对活动进行调整与完善,将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三、结束语
  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在自我动手的基础上去联系自身生活和参与社会活动;教师作为引导者,为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有效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开展过程中的重要的环节,调控好“收”与“放”的关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其他文献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把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放在首位。对小学每个学段的习作都有具体要求。读后感是小学阶段考察读书笔记能力的主要方面,写读后感又能避免学生背诵或抄袭别人的文章,很多老师在出试题时,考虑让学生写读后感。读后感,要写出读书以后的感想,要适当引出原文的内容。但有些学生 “抄书一大片,体会一点点”,那也不能算是好的读后感。因此,要学生掌握写读后感的方法,就必须学会怎样引用原文内容和怎样表达思想
【摘要】生命科学史的学习有助于增加课堂的故事性和趣味性,促进知识的理解,提升教师个人魅力。在教学中渗透生命科学史的教育,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科学史材料,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在教学中灵活穿插科学史“小八卦”,给课堂增色,吸引学生注意力;用专门课时为学生介绍重大科学史发展脉络,助攻教学难点。  【关键词】科学史;生物教学;趣味遗传  笔者一直认为,生物是一门有趣的学科。但如何让学生也感受到这份生
【摘要】楹联是我国博大精深的国学文化中璀璨的明珠。它艺术风格独特,内涵丰富,对仗整齐,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学习楹联,能拓展文学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深入挖掘楹联的价值因素,实施楹联的研究性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凝聚力。  【关键词】小学;楹联;教学尝试  “国学文化”极具时代特征,而楹联是简单而基础性的国学文化,它是优秀的文化遗产。楹联教育是着眼于未
【摘要】近些年,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提高人才竞争力,推动社会主义进程继续向前发展。在新课程改革下,艺术教育经历了由原来的不为人知到现在的被大众所认可的过程,音乐是艺术课程之一,也是小学的教学课程之一,是组成学生综合素养的一部分。在小学阶段,该如何更好地实施音乐教学,是每个音乐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从情趣教学的角度出发,分析该如何提高音乐课堂的教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语音教学已成为小学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英语语音教学中,自然拼读法是当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于英语词汇、听词、以及英语阅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10 30”自然拼读课堂模式的特点和优势并简单列举“10 30”课堂模式的大致实施流程。  【关键词】自然拼读;小学语音教学;“10 30”英语教学模式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
【摘要】班主任工作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教育和转化学生的过程中,运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本人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实践,认为“加减乘除法”是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应学会的“基本法”。  【关键词】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心理也悄然发生着变化。不知不觉中,摆在笔者面前的难题越来越多,一些原本未曾遇到过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亟待解决。学生的叛逆是笔者要迎战的新对手,加上较差
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过程,是属于智能或智慧方面的心理过程。认知和知识的关系非常密切:知识是通过认知活动而获得的,已有的知识又是认知水平发展的标志;知识一经获得,又可以用于以后的认知活动。社会认知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对个体的认知,即对自己和他人的各种行为、心理活动及个性品质的认知;其二是对人与人之间各种双边关系的认知,如对权威、友谊、意见、冲突等关系的认知;其三是对社团内部或社团之间人们各种
【摘要】英语阅读教学一直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当下,有许多学生缺乏对英语阅读的兴趣,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对阅读的文章内容本身没有兴趣,二是对教师在阅读课上常用的回答问题、寻找信息点、学习语法知识等教学活动感到厌烦。笔者以初中英语人教版8AU3 Reading为例,探讨在英语阅读课上运用隐性素材辅助阅读教学,增加教学活动的丰富性,增强学生英语阅读学习的积极性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隐性
【摘要】在当前的小学教育阶段当中,教师容易忽略对一些实用性的词语进行教学与运用,其中委婉语在英语交流中,可以切实运用在道歉、请求以及问候他人等场合中,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为学生在今后在委婉交际中奠定一定的语言表达基础。所以,委婉语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关键,对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重大意义,教师应当将委婉语作为重点词汇进行深入分析和专业性的教研,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地实现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准的同步增强。
【摘要】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本文阐述了在“重构”数学发展历程的活动中理解概念本质的“关键要点”:一是在“数学化”的学习过程中构建概念的“组织”;二是在“再创造”的学习活动中理解概念的“本质”。  【关键词】数学发展;过程重构;垂直线段  刘加霞教授指:“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在于把握数学概念的本质。—可见,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重要的是指导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而不是记忆或者背诵概念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