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教学方法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tj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美术教学中,多采用鼓励教学的方法,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习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下面谈谈我在实施鼓励教学方法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1. 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 鼓励审美个性,即是鼓励学生不仅仅能学会欣赏艺术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审美判断。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便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纳喊;有的则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团火焰,这是爱的最强光。可见,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2. 鼓励自我体验,激发参与意识 鼓励自我体验,即是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对材料的接触感悟和多次的尝试,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特别在美术工艺课里,我从来不要求学生依照范画样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粘贴?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原来,工具材料有这样的性能特性;步骤不但可以是这样的,还可以是那样的;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在体现水彩画、中国画的工具材料的性能特点时,更要注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初次作画的失败到反复尝试练习后掌握工具的性能,从润笔、着色、用水、点墨、行笔的体验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另外,我还鼓励学生多写生,多观察,多总结,每节写生课都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大自然事物的形态特征,在真实的事物面前观察表现比对着范画临画要形象生动得多,学生对形象的掌握也会更快而且准确。在图案创作方面,通过录像、图片、标本、实物等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概括它们的造型特点,结果同学们所创作出来的图案造型比起教师仅出示图案范画让学生欣赏参考制作出来的效果要好得多,图案作业造型要丰富、生动得多。
  3. 鼓励艺术表现,激发艺术创造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作业评讲时我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因此,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交朋友、交心。让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例如引导学生以“我爱家乡风光美”为主题创作一幅风景装饰画,课前我先布置同学们回到自己的村子里走一走,看看那一处景象你认为最能代表家乡的美。上课时我先讲了一点风景装饰画的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谈谈想法,结果由于每一个同学的生活环境、心理个性等都不同,他们对美的感受也大不一样。有的认为热闹的市场能体现家乡的繁荣景象美;有的说宁静的小街美;有的说幽静的村前小园美;有的认为田野的春天大遍庄稼绿油油是生命的美,秋天硕果累累是丰收的美……。课堂活起来了,同学们的脑子动起来了,我对同学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启发学生思考、尝试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结果,同学们的作业没有雷同,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且较充分的体现了家乡多角度、多方位的美。
  可见在美术教学中,注意鼓励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基础会计》课程中的专业术语多,理论抽象,对中职学生来说学习难度很大,极易挫伤对学习信心和积极性。本文针对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现状分析,结合中职生特点和培养的要求,提出了该课程在教学中需要注意或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基础会计》教学效果。  【关键词】基础会计 ;教学方法;能力 ;教学效率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一门入门知识,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障碍,教师要充分
期刊
【摘要】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对高中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及时地适应新课改发展的需要,就必须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明确教师在教学中的职责,教师不光立足于“教”,而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让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历史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程;高效课堂;教师素养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对高
期刊
【摘要】教师的成就感来源于上好课,学生的成就感来源于教师的肯定,这是我十三年美术教学生涯的深刻感悟。成就感是一个人确定自己是否继续前进的动力。试想一个人如果努力了而未得到他希望得到的赞扬,长此以往,他还会继续努力吗?因此,我认为一堂成功的美术课是关注全班学生,让他们看到努力的结果,让学生充满动力,对学习充满激情,同时提高学生学习专心度,减少教师处理课堂突发事情的时间,降低师生间的摩擦。  【关键词
期刊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是以全面发展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为本。因此,虚实教育也应运而生。教育是人类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高级活动。它的实施者是人,教育对象是人,评价者也是人。因此整个教育活动的基础也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尤其是师生关系更是其核心。  二十一世纪,素质教育将全面取代传统的应试教育之时,教育观念要转变,教育手段要更新,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也日益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可以建立良性的师生关系
期刊
【摘要】批评不仅是教育的一种手段,也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一门爱的艺术。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的一贯主张是多鼓励少埋怨,多表扬少批评,但“人非圣贤,熟能无过。”当学生犯错误时,我们还能用表扬来蒙蔽他们的过错吗?这样下去的结果还会好吗?其实,批评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老师批评学生,是为了唤起学生的警觉,限制和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并使之及时纠正,从而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这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一种“常规方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研员要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辅助的作用,更新观念,实现自身角色转变,在合作、互动、交流过程中服务教学一线,和教师站在同一起跑线,教研结合,教学共长,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角色转变;平等合作;全面发展  Teaching Fellow How to Achieve Role Transition in the Face of New Progra
期刊
【摘要】受应试教育的束缚,长期以来语文课被上成了考点知识课,给人的感觉是七零八落就像牌桌上的一副乱牌,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辛苦,根本就没有了语文的魅力,文章从如何构建语文乐学课堂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读思练”;构建 ;语文;乐学课堂  语文教学由于长期处在应试教育的樊笼中,失去了人文科学应有的特征。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老师讲,学生听,然后背诵;教师讲读一篇课文,从作者、背景、结构、中心到
期刊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阅读是作者、作品、读者三个环节之间的一个互动过程,作者通过作品流露情感。蕴合哲理,直抒胸臆,读者通过对作品的阅读,触模作者的灵魂与其发生思想共振,情感共鸣。同一部作品面对不同层次的读者的赏析所体出的情感是不同的。对文章不作深入细致的研读,就很难体验作品的意境,我们认为研究性语文阅读教学,一方面要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重点,重视学生自身的阅读体验,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交流分享,以及学
期刊
【摘要】“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并举,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课程标准;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相辅相成  1. 所谓“应试教育”,其含义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在我国现行学校教育中,所培养的人才是否合格,基本的检验方式是通过考试,主要是限定时间的闭卷笔试。因此,所有学生年复一年,孜孜苦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考试能够过关或者取得理想的成绩,这是“应试教育”的含义之一。  (2)我国中小
期刊
【摘要】高中化学新课标对化学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高中化学新课标的理念是“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理念、“课程整合”的理念、“教学民主”的理念,这一系列的要求,对我们教师在教学实施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新的期待。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以人为本,树立正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