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品质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s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化学新课标对化学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高中化学新课标的理念是“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理念、“课程整合”的理念、“教学民主”的理念,这一系列的要求,对我们教师在教学实施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新的期待。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而且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材料,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品质。
  【关键词】新课标;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创新品质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受凯洛夫的“讲解——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因此,在与西方学生的比较中,我国学生的创造能力往往偏低。正如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所批评的:“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这只能是学校教育的失败。”
  高中化学新课标的实施,是以素质教育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和塑造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是科学的、前瞻的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所具有的主动性、民主性、创造性的时代特征。这就要求21世纪的化学教师必须站在化学发展的“昨天”与“明天”的新旧契合点上寻求自己的创新与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为了时代的主潮流,化学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高中化学新课标对化学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创设学习的情景,激发探究欲望,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养成科学态度。本文结合我实施新课标一年多来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体会。
  1.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 学生自主学习是创造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至关重要。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呢?
  1.1 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许多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它比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还要强几千倍。”因此,教师要以人为本,相信学生的潜能,相信学生能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是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的个体。“搬运工与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马克思)。”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做到尖子生吃饱,中差生吃好,使全体学生自主参与,激励竞争,形成一个“兵教兵,兵教官,官教兵”,全班学生共同提高的统一整体。如我在每一节教学时,都预先准备一份学案,学案中所涉及的问题有深有浅,首先让学生预习教材,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学案中的题目。这样一来使好、中、差的学生都各有所得。
  1.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的基础。新世纪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要求教师的权威从此不再建于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从而发展思维。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产生作为一个完整现象的教学过程(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教师在课堂中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甘愿做人梯,做幕后“导演”,把学生推向化学教学的舞台。
  1.3 善于运用言行表情,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善于运用言行表情,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句赞许的话语,一番精彩的开场白,都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获得终身受用的化学基础能力和创造才能。如在讲授《化学选修1》“合金”时,我便脸带疑惑,很谦虚地向学生讨教:“刚刚老师碰到了一个问题,怎么解释都觉得不够全面,想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帮老师一起解释。”然后,提出合金是混合物,但却为什么有一定的熔点,这下学生们可就热闹了,有的说,合金是几种金属混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物质;有的说,合金的形成不是简单的将两种金属进行混合,他们之间是要断裂金属键的,金属阳离子重新排列的;有的说,合金从物质分类上看,有的属于机械混合型混合物合金,有的属于互化物合金,无论那一种类型,只要组成一定时,熔点就一定。最后学生在共同讨论中真正理解了“合金”的含义。这样不但让学生学到了化学知识,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另外,在平时的课堂中,笔者还时常用赞许的话语鼓励学生,如“老师也有同样的想法”、“老师觉得你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虽然说得不是特别得好,但你很勇敢”等等,增进与学生的感情,使每位学生时刻感觉到自己是课堂中的主人。
  1.4 课堂中设计多种参与方式,培养严谨的科学学习习惯。 我在课堂中十分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通过独立学习、小组讨论、集体评议、师生交流等多种教学手段,使自己发挥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多让学生各抒已见,多听学生意见,与学生配合,达成思维共振与感情共鸣,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探究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进一步调动学生。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教学应将情感熏陶贯穿于日常教学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有:教之以情,激起共鸣;启迪想象,引入意境等,采用这些方法以达到发展智力,塑造灵魂,培养创造美的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情感;熏陶;睿智  语文新课标,把语文定位在“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升华精神境界”。这一定位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不再是老师教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文技能、强化解题方法,而是
期刊
【摘要】《基础会计》课程中的专业术语多,理论抽象,对中职学生来说学习难度很大,极易挫伤对学习信心和积极性。本文针对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现状分析,结合中职生特点和培养的要求,提出了该课程在教学中需要注意或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基础会计》教学效果。  【关键词】基础会计 ;教学方法;能力 ;教学效率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一门入门知识,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障碍,教师要充分
期刊
【摘要】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对高中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及时地适应新课改发展的需要,就必须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明确教师在教学中的职责,教师不光立足于“教”,而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让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历史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程;高效课堂;教师素养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对高
期刊
【摘要】教师的成就感来源于上好课,学生的成就感来源于教师的肯定,这是我十三年美术教学生涯的深刻感悟。成就感是一个人确定自己是否继续前进的动力。试想一个人如果努力了而未得到他希望得到的赞扬,长此以往,他还会继续努力吗?因此,我认为一堂成功的美术课是关注全班学生,让他们看到努力的结果,让学生充满动力,对学习充满激情,同时提高学生学习专心度,减少教师处理课堂突发事情的时间,降低师生间的摩擦。  【关键词
期刊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是以全面发展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为本。因此,虚实教育也应运而生。教育是人类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高级活动。它的实施者是人,教育对象是人,评价者也是人。因此整个教育活动的基础也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尤其是师生关系更是其核心。  二十一世纪,素质教育将全面取代传统的应试教育之时,教育观念要转变,教育手段要更新,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也日益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可以建立良性的师生关系
期刊
【摘要】批评不仅是教育的一种手段,也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一门爱的艺术。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的一贯主张是多鼓励少埋怨,多表扬少批评,但“人非圣贤,熟能无过。”当学生犯错误时,我们还能用表扬来蒙蔽他们的过错吗?这样下去的结果还会好吗?其实,批评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老师批评学生,是为了唤起学生的警觉,限制和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并使之及时纠正,从而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这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一种“常规方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研员要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辅助的作用,更新观念,实现自身角色转变,在合作、互动、交流过程中服务教学一线,和教师站在同一起跑线,教研结合,教学共长,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角色转变;平等合作;全面发展  Teaching Fellow How to Achieve Role Transition in the Face of New Progra
期刊
【摘要】受应试教育的束缚,长期以来语文课被上成了考点知识课,给人的感觉是七零八落就像牌桌上的一副乱牌,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辛苦,根本就没有了语文的魅力,文章从如何构建语文乐学课堂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读思练”;构建 ;语文;乐学课堂  语文教学由于长期处在应试教育的樊笼中,失去了人文科学应有的特征。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老师讲,学生听,然后背诵;教师讲读一篇课文,从作者、背景、结构、中心到
期刊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阅读是作者、作品、读者三个环节之间的一个互动过程,作者通过作品流露情感。蕴合哲理,直抒胸臆,读者通过对作品的阅读,触模作者的灵魂与其发生思想共振,情感共鸣。同一部作品面对不同层次的读者的赏析所体出的情感是不同的。对文章不作深入细致的研读,就很难体验作品的意境,我们认为研究性语文阅读教学,一方面要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重点,重视学生自身的阅读体验,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交流分享,以及学
期刊
【摘要】“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并举,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课程标准;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相辅相成  1. 所谓“应试教育”,其含义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在我国现行学校教育中,所培养的人才是否合格,基本的检验方式是通过考试,主要是限定时间的闭卷笔试。因此,所有学生年复一年,孜孜苦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考试能够过关或者取得理想的成绩,这是“应试教育”的含义之一。  (2)我国中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