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课程教研员如何实现角色的转变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y_jav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研员要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辅助的作用,更新观念,实现自身角色转变,在合作、互动、交流过程中服务教学一线,和教师站在同一起跑线,教研结合,教学共长,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角色转变;平等合作;全面发展
  Teaching Fellow How to Achieve Role Transition in the Face of New Programmes
  
  Wang Li-qin
  (Weihui Bureau of Education Weihui Henan 453100)
  【Abstract】Now new programmes innovations, teaching fellow should exert adequately function to play in teaching research and guide,improve ideas, achieve the role transition, service teaching on the ground in the course of cooperation, interaction and communion. Teaching fellow should stand together with teachers, combine teaching with research, teach and learn together we grow, then heighten and develop in common.
  【Key words】New programmes innovations;Role transition;Cooperation equality;Development in an all-around way
  新课程改革的今天,给每一位教育教学研究员提出了新要求,作为一名基层教育教学研究员,有着多年教研工作的我深有体会,教研员既要善于发现问题,又要灵活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教研水平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提升,这就要求每一位教研员立足教学一线,走进课堂,走进学生,亲自授课,共同评课,和基层的广大教师在同一起跑线上打成一片,平等交流,共同探究,共同提高。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教研,教学研究才是有源活水,发现探究的问题才更有普遍性,更有实用价值。由此我觉得作为一名基层教研员,要勤学习,勤思考,既要摆脱领导意识,增强服务意识,又要培养吃苦精神,要有耐心,要把新课程教育教学研究作为一项长期工程,与其同行,一起成长。鉴于此我浅谈几点教研员转变角色的肤浅认识。
  1. 教研员自身身份的转变
  1.1 要更新观念,要用新课改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研工作者克服多年来形成的居高临下的领导者、指导者心态。教研工作千头万绪,作为一名教研员要有清醒的头脑,冷静处理好教研工作,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密切联系一线教师,和一线老师平等相处,合作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研讨,善于和教师交知心朋友,关心基层教师的成长,关心基层教师特别是农村的生活,千万不要摆领导架子。原来我老觉得自己在局里工作,总感到一种优越感一到学校就颐指气使,指手画脚,每当听完一节汇报课、公开课后评课或者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就成了我的一言堂,夸夸其谈,只会说教,不知道发扬民主,要知道每一位基层一线教师都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他们在教学一线摸爬滚打好多年,有着较高的教学能力,对他们说教只能让他们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甚至产生反感,说不到他们心里。鉴于此,我在以后每到一个学校总是先走进教师,和他们一起聊天,了解农村基层教师家庭状况,生活困难,和他们一起交流教学中的困惑,中午和他们一起走进食堂,共进午餐,放下自己的架子,使自己迅速成为教师一分子,这样就拉进了我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在评课和教研活动中我也注意先让教师畅谈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也注意先表扬他们在工作中和授课中优点和取得的成绩,然后再从理论和实践高度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指导评价,这样既发挥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又真正提高了基层学校的教学教研能力,效果就显著,也得到了老师的一致好评。这样做教研工作就得心应手,游刃有余。顺利实现教研员身份转变。
  1.2 作为教研员,面对纷繁复杂的教学现象,要能够有一种敏锐的职业意识,善于捕捉、发现教师教学中的灵性,不断帮助教师从先进的教学经验中吸取营养、总结、提炼自己的教学心得,还要善于捕捉教学实验课题,抓住教师身边的课题组织教师进行研究,解决实际中的困难和疑惑。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运到许多困惑、许多问题,作为一名教研工作者,我们应该沉着对待,冷静思考,积极探索,努力发现困惑和问题的原因,深入基层一线去授课、讲课,认真分析症结所在,同时私下走进网络,走入书本,积极向别人请教,不耻下问,从而从理论高度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他们解决教学中令他们感到困惑的问题。教研员在领悟课改精神上,在对新理念的理解和把握上有一定的优势,但真正的教学经验还是要在一线教学中产生。因此,教研员要想感受新课程,必须深入课堂,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去理解,从鲜活的教学中汲取营养,只有这样,我们的教研工作才有扎实的根基。教研工作要重视和善于培养青年教师,努力挖掘青年教师潜力,积极开发他们的教学教研能力,发挥他们知识渊博,思想新潮的优势,勤于指导尽快让他们成为教学中的骨干力量,比如我2009年到卫辉市顿坊店乡第一中学搞教研工作,刚参加工作一个月的特岗教师张颖杰引起了我的重视,他本科毕业,工作热情高,我就经常向他请教英语上的一些问题,让他有了一种成就感,很快他和我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我经常赞扬他课件做到好,激发了他学习和教研的热情,不到一年时间他就成了顿坊店乡第一中学教学骨干。今年教师节被评为优秀教师。督促中老年教师做好传帮带工作,督促他们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应不遗余力的指导青年教师备课、上课、说课、就、评课,指导青年教师完成本阶段的教学教研工作,充分调动每一位教师积极性,让基层教师迅速适应新课改,驾驭新课改,从而完善新课改。目前,特别是农村中小学,还有许多教师如果没有教研员和领导的组织指导,他们对教研活动只是走走形式应付一下,对新课改更是没有足够的认识,缺乏上进心,存在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惰性心态,不是觉得年龄大了,就是觉得在农村课改搞不到哪里去,只要教好书分数高一点,得到奖金即可,即使写一篇论文,上一节优质课,也是为了评职称需要,带有很大的功利色彩,因此作为基层教研员要及时帮助广大教师消除这种心理。使他们迅速适应新课改。俗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在基层搞教研,注重和教师共同商讨教研方法,共同学习新课改理念,帮助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方案,为农村教学教研工作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 教研员和教师建立一种研究探讨关系 在我国基础教育工作者中,教研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中的大多数虽不属领导干部,没有多大权力。是一种费力不太讨好的、吃苦受累的差事,但在一线教师心中有教学研究的评审权、评称评审的表决权,能决定他们的命运,但在引导本市的教学中,成绩的好坏、素质的高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推动基础教育的发展、促进学科教育改革是不可低估的。在新的课改形势下,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为我们也受到新的挑战,必须尽快转变我们的角色,去掉那些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东西和作风,改变那种指导员和教师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建立新型的研究探讨的关系,不再居高临下,不再以权威自居,不再指手画脚。由过去的基层学校到局里请,变主动深入到学校中深入课堂当学生听,更新观念,去除旧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特别是主动深入基层学校和教师共同备课,备课文、备学生,研究探讨,注重语言知识的积累和技能训练,更加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做到“润物细无声”的方法与技巧,研究探讨特别是调动学生兴趣和创新精神,让学生深入课文积极探讨、踊跃发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要领和功效。如我在顿坊店乡第一中学和李老师共同备课执教朱自清散文《春》,以配音朗读、配图片朗读、配视频朗读,默读成诵、潜移默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提问,教师提问的难易、学生是否感兴趣、切入点如何和教学成败有很大关系。当我们共同学完《春》后,李老师提问:“同学们也能写一篇春的文章吗?”同学们一下鸦雀无声,没有一个人举手,问题太大了,李老师又改问道:“同学们经过春天吗?”“刷”同学们一下全把手举起来了,李老师又提问:“谁能把自己感受到的春描述一下?”同学们纷纷举手,一个个春天在同学们的心中展开。李老师加深提问:“谁能大胆想一下,把春的美好说两句?”春天像个百花园……
  春风撩起了少女的衣裳……
  春来了,小草向着太阳,举起一面面绿色的旗……
  研究探讨使李老师的授课水平有很大提高,在市里三次获奖,学生的作文在卫辉市、新乡市和省里多次获奖,研究探讨使教师的个性长足发展,研究探讨使学生的兴趣空前提高,研究探讨激发更多学生的创新精神。
  3. 调动积极性,推进课程改革,教师起着关键性作用 在今后的教师培训中,教研员应将培训的重心放在充分调动教师的内在动力上。变“要我改”的角色为积极参与的“我自己要改”的角色来学习,调动教师积极思考和实践,以主体的身份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探讨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怎样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改革就是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动机、学习状态、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学习,相互合作、相互探究,让整个课堂学生踊跃参与,充满活力,绽放每一个学生的生命色彩,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本次新课改的精华和内涵,教研工作者要认真领会新课改的理念,并能站在理论高度去督促指导,每一位基层教育工作者学习新理念,并把这种理念引入教学实践中去。在农村基层学校,很多教师认为自己已经教了多年书,并且曾取得过优异成绩,对新课改理念不够重视,我常常走进这些教师,帮助他们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共同分析学生厌学、两极分化的原因,上课满堂灌、一言堂的危害,让他们真正认识到教育学生不单单是分数高低的问题,更要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张扬学生个性,让每一位学子都能身心健康发展。特别是语文课要注重学生知识积累,积极引导学生课前预习,优化课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作为一名教研员要迅速引导教师实现从单纯的目标教学、知识灌输向新课程标准转化,重视讲解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程改革要求一堂课的好坏,不能只注重教学目标的完成,应该让学生参与课堂,给学生留下展示自己足够的空间。让学生主动愉快的去探究知识,掌握学习的知识和技巧,学会和同学、教师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会在课外探究新问题。例如我在顿坊店乡第一中学和申老师共同准备《羚羊飞渡》这篇课文时,申老师课件准备的十分充分,教案写的十分详实,从字、词、句到精彩段落的讲解,文章主题的归纳,都面面俱到,有板有眼,甚至连课节反思都写了教案,可以说是胸有成竹,大有不讲不快,一讲不可收拾的样子,我劝她说:你上这节课不如先让学生收集关于羚羊的知识,收集关于羚羊的感人故事,指导学生分组进行预习阅读,事先解决文中的字词,分组探讨读本文的心得体会,让学生在课堂畅谈人类应该向羚羊学习什么东西,从而水到渠成的归纳文章主题,这样,学生会成为课堂主人,课堂气氛会更加活跃,申老师接受了我的意见,课后申老师动情的说,原来一节课下来,嗓子都是疼的,还断不了有学生上课睡觉,注意力不集中,这样轻松上课,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学生有了发言、展示自己的平台,既省力,效果又这么显著,何乐而不为呢!
  新课改评价要体现多元性,成立学生成长档案,记录学生成长历程,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在新课改中显得尤为重要。教研员应改变服务方式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上传下达、赛课评奖以及评选论文等只是教研工作的一部分,教研员的工作应向更高的层面提升。在课程改革中,教研员要树立面向全体的教研观念。要从实际出发,摸索出能促进全体教师和学校进步的教研策略,尤其是薄弱学校。让所有教师和学校整体前进,共同发展,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不仅看到了政府对本次课程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更深刻地体会到本次课程改的博大内涵和现实意义。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二传手”,多年来默默无闻的教研员们从来没有遭遇过像今天这样来自时代的挑战。不过新的工作模式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挑战自我的魅力,人生也因此更加多姿多彩。在新的课程改革实践中,愿广大教研员们与千千万万奋斗在课程改革第一线的同行们一起,继续接受前进路上的种种考验,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宇·试论课程变革的思维方式[J]全球教育展望,2008(1):28~32.
  [2]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J]北京大学教学评论,2003(1):104~112.
  [3] 鞠玉翠·教师教育与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更新[J]教育探索,2003(3):92-94.
  [4] 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探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90~91.
  [5] 周桂珍·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
  [6] 徐碧美·追求卓越-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M]陈静,李忠和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摘要】中职学校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目前处于一种朦胧状态,学生对就业形势认识不清,给自己客观定位不准,不能够顺利就业。加强中职学校职业指导工作,逐步建立完善的中职学校学生职业指导体系,使学校成为学生职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养的有机结合体,促进学生充分、顺利的就业。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生;职业指导;方法;内容  1. 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的现状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教育逐步走入市场化,中职学校的办
期刊
考试是教学评价常用的一种方法,而考试后的试卷分析又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一场考试的价值不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试卷所反映出来的老师在教学中与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搞好试卷分析,上好讲评课,有利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益,也有助于学生反思其学习行为,调控学习策略。那么生物试卷评析课该怎样上才更有效?  1. 明确试题讲评的目的 试卷讲评课应具有针对性、及时性的特点,它要求能达到以下的目的:  1.1 诊断
期刊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诉诸于人的听觉,打动人的内心,使人获得各种各样的感受,这一过程说明音乐作品本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感染力 、 塑造力。  1. 问题是音乐作品那样具有吸引力、 感染力,而接受了九年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大多数学生仍对学习音乐没有兴趣,原因何在 这主要就是传统的音乐教育观念 内容 方法 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不能体现音乐教育应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  1.1
期刊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水平、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这就为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探讨指明了方向。科学文化素质作为人的整体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包括哪些构成要素,人们进行过探究。笔者认为,科学素质内涵比科学文化素质的内涵窄,科学素质主要由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意识和科学品质五大要素构成。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科学知识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应将情感熏陶贯穿于日常教学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有:教之以情,激起共鸣;启迪想象,引入意境等,采用这些方法以达到发展智力,塑造灵魂,培养创造美的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情感;熏陶;睿智  语文新课标,把语文定位在“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升华精神境界”。这一定位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不再是老师教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文技能、强化解题方法,而是
期刊
【摘要】《基础会计》课程中的专业术语多,理论抽象,对中职学生来说学习难度很大,极易挫伤对学习信心和积极性。本文针对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现状分析,结合中职生特点和培养的要求,提出了该课程在教学中需要注意或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基础会计》教学效果。  【关键词】基础会计 ;教学方法;能力 ;教学效率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一门入门知识,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障碍,教师要充分
期刊
【摘要】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对高中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及时地适应新课改发展的需要,就必须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明确教师在教学中的职责,教师不光立足于“教”,而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让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历史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程;高效课堂;教师素养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对高
期刊
【摘要】教师的成就感来源于上好课,学生的成就感来源于教师的肯定,这是我十三年美术教学生涯的深刻感悟。成就感是一个人确定自己是否继续前进的动力。试想一个人如果努力了而未得到他希望得到的赞扬,长此以往,他还会继续努力吗?因此,我认为一堂成功的美术课是关注全班学生,让他们看到努力的结果,让学生充满动力,对学习充满激情,同时提高学生学习专心度,减少教师处理课堂突发事情的时间,降低师生间的摩擦。  【关键词
期刊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是以全面发展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为本。因此,虚实教育也应运而生。教育是人类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高级活动。它的实施者是人,教育对象是人,评价者也是人。因此整个教育活动的基础也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尤其是师生关系更是其核心。  二十一世纪,素质教育将全面取代传统的应试教育之时,教育观念要转变,教育手段要更新,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也日益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可以建立良性的师生关系
期刊
【摘要】批评不仅是教育的一种手段,也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一门爱的艺术。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的一贯主张是多鼓励少埋怨,多表扬少批评,但“人非圣贤,熟能无过。”当学生犯错误时,我们还能用表扬来蒙蔽他们的过错吗?这样下去的结果还会好吗?其实,批评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老师批评学生,是为了唤起学生的警觉,限制和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并使之及时纠正,从而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这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一种“常规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