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本视角的口语交际教学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ggio126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口语交际对象和内容有着相对的确定性,和校本息息相关。校本视角下的口语交际教学,要求整合学校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坚持口语交际教学中的人本观念,在校本理念的烛照之下,拓展和深化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充分发掘校本资源,衍生“演讲教育”,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校本视角 口语交际
  
  校本化的核心内容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即“在学校中”。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所研究的问题源自于“学校中”,二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产生于“学校中”。 校本理念的提出,其现实意义就在于引导学校管理的内观与自省,有利于调动学校内部的一切积极因素,优化管理的各个环节,从而形成扎实的教育教学合力,是新时期学校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是现代学校建设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口语交际教学不可避免地要服从于、服务于这样一个大方向。《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口语交际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其中“具体的交际情景、贴近生活的话题、在日常生活中锻炼”等诸多要求,理当引发我们对基于校本视角的口语交际教学的联想与思考,并相应地采取切实的措施。
  一、校本资源是口语交际教学走向生活的必由之路
  就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形而言,他们一年中有大半时间在校园中度过。学生生活的丰富多彩更多地体现在校园生活的异彩纷呈;学生的人际关系,更多地与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学生的喜怒哀乐、千言万语,大多源自于他们校园生活的兴衰荣辱、坎坎坷坷。凡此种种,决定了学生口语交际对象和内容的相对确定性,与“校本”有着天然的联系。显然,我们不否认学生口语交际应当有开阔视野的可能与必要,将口语交际这一“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以“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为手段,进而将其纳入校本管理与发展的视野,进一步“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让校本视角下的口语交际教学自觉地成为推动校本发展的巨大力量,故发掘校本资源应当是口语交际教学走向生活、永葆生命活力的必由之路。
  口语交际教学的校本视角,体现了口语交际教学实践在校本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必须明确,校本发展到最终将形成学校自身的特色、性格,而精神的东西则是特色、性格中最本质性的,因而也是最稳定的因素。作为与精神、观念合为一张纸的正反面的语言——进一步说,不断产生、不断流转的口语交际必然曲折地体现校园精神之光,并因此于校本之中引人注目。校本发展的原动力在于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基于此,口语交际以它外显师生素养的全面性、综合性,影响着学生终身发展的奠基意义形成……“校本视角下的口语交际教学”命题的意义就在于:揭示了校园语言与校园精神进而与校本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在于从校园语言的洁净文明看到了校园精神的容光焕发、校本成功发展的坚实基础。一个民族的凝聚力是语言,一座校园的生命特质不也可以从校园语言上窥得全 貌吗?
  二、校本视角下口语交际教学实施的基本构想
  承前所述,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是我们提出这一命题的根本出发点,校本发展的本质要求则是客观依据。把学校营造成学生温馨的精神家园,是舒其志、畅其言的重要保证。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应当看到校报、校广播电视、团队活动,在全方位、多角度浸染学生心灵,振奋其精神,文明其谈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包含着非常现实、鲜活的口语交际。当我们以校本发展的眼光来审视这样的口语交际时,它自然会因此而更具另一番光彩,走上一条理智、规范的自觉之路。必须努力做到让每一堵墙、每一朵花、每一片叶、每一寸土会说话,而且是说学生都能听得懂的话。
  2.努力建设具有人文素养的教师队伍。教师的问题之所以重要,最根本的一点就在于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者,是把教育理想转变为社会现实的关键人物。在学校,教师自身的口语素养就是极为珍贵的教学资源。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凭借的主要工具是语言。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斯霞老师也说:“教师的语言应该成为学生的楷模。”校本视角下的口语交际教学在更高的层面上对教师的口语表达提出了要求。教师要有清醒的交际示范意识,在与学生交际时以身作则,用春风化雨般的真与善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3.把口语交际能力纳入学业评价。评价时“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必须把观念上的重视落实到相应的操作中去。发挥在各项比赛中获奖学生的榜样作用,重视交际中学生口语的随机矫正与评价。学习评价的导向需要有强大的行政与理论的支持和支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在学术上形成共识,密切与领导的沟通,争取理解和支持。
  4.强化多种形式的口语交际训练。课堂教学的优势在于它的计划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它与日常交际形成鲜明的优势互补。必须依托课堂,精心上好每一节口语交际课。把口语交际的专题学习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有机联系;鼓励学生在各科学习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像写字教学“提笔即练”那样,树立“开口即练”的强烈意识。
  5.切实倡导普通话的交际方式。说起普通话,我们自然会想到语音、词汇、语法的相关规定,想到诸如语言与思维的密切联系。用典范现代白话文编纂而成的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如何让学生把阅读课上积累的词、句、段活化为积极的交际凭借,办法自然是很多的,而普通话的交际方式,让我们在感受语言美丽的同时,想到了人性的美丽。毫无疑问,普通话交际方式的实现,必然会对校园精神家园的营造有着重要的促成意义。
  三、校本视角下口语交际教学必须体现人本观念
  校本的本质是人本。以人本思想来观照口语交际教学,我们或许会对如何更好地进行口语交际教学、开展口语交际研究有更深刻的感受。
  1.引发内在需要是提高口语交际质量的关键。有需要才会有动力,有动力才能有创造。与零散的日常交际比较,相对规范的口语交际训练无疑能起到“攻玉”的作用,效果也更加显著。问题在于,规范的口语交际教学如何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以为教师应在“序”和“趣”上下一番工夫。“序”反映了学生心智发展的某种规定性;“趣”则是一位最好的老师,它的新颖、奇异等良好品质,会让学生欢呼着投入其中。让学生承担实际的交际任务,可以弥补“趣”的某些不足。要根据学生的知性特点,巧设恰当的交际切入点,努力体现课堂教学预设性的优点、生成性的优势。
  2.适当技术培训是提高口语交际质量的保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针对这一精神,笔者认为,适当交际技术的传授还是有必要的。就实际的情形来说,努力推介著名演说家的逸闻趣事,让学生在欢笑声中既得到美的熏陶,又获得交际技术潜移默化的影响;结合实例,就停顿、音调、体态、服饰等做些具体指导,必然有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和飞跃。
  3.尊重自主发展是端正口语交际质量观的话题之一。尽管“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但现实生活中仍有一定数量的木讷人群。在这些人中,不乏高级科研人员甚至领袖人物,口拙并没有深刻妨碍他们的发展。——其实,这也是由于人的智力多元发展的客观实际决定的。仅就写作与演讲而言,能说的不一定善写,善写的也未必能说,说写齐头并进、共同成功的不是很多。所以,就尊重学生自主发展这一素质教育要义而言,正确对待不擅言辞的学生应纳入口语交际教学研究的视域。
  四、校本视角下口语交际教学的发展将触及校本课程的改革
  以“演讲教育”为核心内容的校本课程,将独立于语文学科之外而成为一门新的选修或必修课。众所周知,美国人普遍善于公开演说,美国的演讲教育实际上始于小学,孩子在课堂上独立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是教师经常鼓励和引导的一项基本教育;到了中学,很多学校开设了演讲课,中学生以敢于和善于在公共场合讲话为荣;大学生演讲能力培养的意识就更强了。相比之下,我国很多学校就差多了。从口语交际到“演讲教育”,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是语文学科实践性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应当站在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本着对学生负责、对民族负责的精神,从现在起就努力为学生打下厚实的口语交际的功底。
  语言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人们进行信息交换和思想情感交流。正是这种交换和交流,使人类摆脱了蒙昧的自然存在的状态,走上了有组织、有群体的社会生活。自此,人类的一切文明进步才有可能。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创造了语言,语言也创造了人类本身。一部人类文明史,同时也就是人类运用语言创造光辉灿烂的文明的历史。我们相信,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校本理念发展如火如茶、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基于校本视角的口语交际教学”之命题,必然得到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认可和关注。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5.
  2.斯霞.斯霞文集·我的教学生涯(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谢雄龙.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导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永丰中心校)
  □责任编辑:徐纯军
其他文献
“中学生在艺体活动中的机械模仿与枯燥训练,不以单纯掌握专业知识技能为目标,而是在围绕人文主题的艺术与体育学习活动中,轻松快乐地学习艺术与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艺术与体育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形成艺术与体育的经验和能力,获得尊重、关怀、友善、合作、分享等人文素养,促进个性的完善与发展。”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重构课内外艺体活动的组织管理体系  打破原有的组织模式,整合原有
很多学生不喜欢写作文,或是说怕写作文。笔者认为这当中的原因大致有两点:一是没有事情可写;二是有素材也写得不具体,不生动。写得不好会被老师批评,如此恶性循环,就越来越不愿意写作文了。  “以学定教”,既是一条教育原则,又是一条教育规律。这是说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恰当的教学方法。既然我们掌握了学生怕写作文的症结所在,就应该动脑筋,想对策,找到解决的办法。学生觉得没有事情可写,老师就要教给他们
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的作用.指出,高校图书馆是广大教师提高文化修养的精神园地,承担着重要的教育职能.高校应大力加强、高度重视图书馆建设,营造舒适的借阅环境,提供高质量服务
长期以来,数学课堂的“填鸭式”教学一直是授人以柄的话题,甚至被骂作“误尽苍生”。为了达到“多快好省”,“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历尽艰辛,精心钻研。从已取得的经验成果来看,有的着眼于课堂,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有的侧重于课外,探讨如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对于课内与课外之间的衔接点——课前预习则谈得较少,使之成为数学教学中的一块被遗忘的角落。笔者认为,从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养成
一、 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  1. 阅读的文本是丰富多彩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在不同内容和方法上相互交叉,在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1)从文本的体裁看。小学语文课本中,体裁涉及古诗、散文、记叙文、说明文、书信及日记。不同体裁的文章具有各自的特点,应根据其特点挖掘创新因素。  (2
朱熹讲读书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这三到中的“心到”是最难控制的,没有“意会”焉能“言传”?语文是读出来的,没有读就品不出其内涵,也揣摩不了情味,产生不出语感,更达不到情感共鸣。“读”自然需要一定的技术,但这些技术不光是人们常说的“轻、重、缓、慢”,它是“神”与“情”的结合。叶圣陶谓之“美读”。张志公谓之“涵泳体味”。朱自清谓之“诵读”。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语文是机械、单调、枯燥的语言文
教学目的:学习诗句,激发联想和想象能力,对中国古代诗歌中“月”的意象有初步了解。  教学重点:运用吟诵、联想和想象走进诗歌,体会意境,培养审美创造力,体会诗中画意、诗情、哲理交融相汇的意蕴。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诗题,初悟月意  1.背诵。你们的脑子里一定装了不少的古诗,能给大家背一背吗?2.导入。有同学背了描写月亮的古诗,诗人望着天上那轮皎洁的月亮,不由得把满腹的情思写进诗词歌赋里。今天我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建立起两个定位给药制剂的制备工艺技术平台,一个是胃内漂浮滞留制剂新制备工艺技术平台,另一个是膀胱内粘附定位微球制备技术.希望通过靶位定向给药,来提高
本研究以中国仓鼠肺细胞为靶细胞,用MTT法观察甲苯二异氰酸酯的细胞毒性;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研究其对DNA的断裂损伤作用,并利用吸收光谱移动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TDI与DNA
在一次新教师座谈会上,一位老师谈到学生背书情况令人担忧,课标明确要求学生“能背诵指定的课文”,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上背诵课文、轻松地背诵课文呢?  一、树立榜样,引发兴趣  部分学生背不出课文是因为没兴趣造成的。歌德讲过这么一句话:“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郭沫若也说过:“兴趣能使我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使得人们能完善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对于这部分学生,我尝试过“树立榜样”的做法,以此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