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尊重教材 合理整合教材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840150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每一份教材都凝聚着编写者的心血,蕴藏着丰富的内涵,体现着科学的哲理,给教师留出了更多的空间与余地,也给教师提供了宽松、开放的研究舞台。因此,把握编者意图,读透教材,品出其中的内涵,悟出其中的精髓,这样,才能真正把握住课堂的脉搏,才能实现教学这一“再创造”的过程。
  关键词:教材;整合;价值;学生;主体
  “认识平行四边形”一课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笔者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曾先后三次调整并三次执教这一课。
  一、初次整合,处处碰壁
  第一次备课时笔者翻阅了其他版本的“认识平行四边形”一课,发现与苏教版的教学内容大同小异,但很多版本比苏教版多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这一知识。因此萌生了一个想法:何不借鉴一下,将两个版本的内容进行整合?于是笔者在新授部分这样进行教学。
  附:第一次新授部分教学实录
  1. 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我们在三年级上册时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谁能说说它们的特征和关系?
  生1:长方形对应两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生2: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出示图1 )
  图1
  师:瞧!老师拼了一个长方形。现在将它变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平行四边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谁来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平行四边形?
  生1:我在电动门上看到过平行四边形。
  生2:我在安全网上看到过平行四边形。
  生3:我在花园的栅栏上看到过平行四边形。
  生4:我在楼梯的扶手上看到过平行四边形。
  ……
  师:是的,只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平行四边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从复习已学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入手,意在回顾已学图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引出平行四边形,为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作好铺垫,同时为沟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埋下伏笔。)
  2. 师:看了这么多的平行四边形,课前老师让大家也做了一些平行四边形,请大家互相展示一下并说说制作时的注意点。(出示活动要求)
  活动要求:
  (1)在小组里展示一下所做的平行四边形,说说制作时的注意点。
  (2)结合所做的平行四边形,猜一猜,它有什么特点。
  學生展示交流。
  生1:我是用小棒摆的。
  生2:我是在钉子板上围的。
  生3:我是在方格纸上画的。
  生4:我是用直尺画的。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你认为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生:对边相等,对边平行,对角相等。
  师:这仅仅是猜想,小组里可以选择一项验证一下。
  小组活动。
  汇报交流(集体交流时逐个展示)。
  师:像这样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作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教后记:把制作平行四边形安排在课前的预习中,目的是节省课上的时间。可是实际执教时发现,总结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时,与课前的制作有一种割裂开来的感觉,联系不紧密。)
  3. 即时练习
  师:下面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个长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
  生1:我认为不是。
  生2:我认为是。因为长方形的对边也是平行而且相等的。
  师:是呀!看来长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因此我们说长方形也是平行四边形,它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我们可以用图2表示。
  图2
  (教后记:本来此处的教学目标是为了沟通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者之间的关系,让新旧知识形成一个系统。可这个思路是引用了人教版的教材,而苏教版没有安排这一知识点,因此将这一知识融合在苏教版的课堂教学中势必挤占教学时间,导致课堂中安排的一系列实践活动不能如期完成。再三决定,还是不增加这一知识了,老老实实按苏教版的教材讲。)
  二、回归课本,教学合一
  很遗憾,第一次教学时由于时间关系,后续的教学内容无法完成,痛定思痛,笔者决定将其他版本教材的内容做一定的割舍,重新回归教材,作了第二次教学调整。
  附:第二次新授部分教学实录
  教学片段
  1. 师:老师手里拿了一个长方形。(移动)让它变一变,现在变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从学过的长方形入手,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同时感知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点,为后续学习作好铺垫。)
  师: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并不少见,谁来说一说生活中见到的平行四边形?
  生1:我在楼梯的扶手上看到过平行四边形。
  生2:我在花园的栅栏上看到过平行四边形。
  ……
  师:真会观察,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瞧,电动门上、安全网上、花园的栅栏上、楼梯的扶手上都有平行四边形的身影。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出示课题)
  师:刚才看了这么多的平行四边形,想不想动手做一个?别着急,先来看一看活动要求。
  活动要求:
  (1)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
  (2)猜一猜,平行四边形的边有什么特征?
  (3)想办法验证你的猜想。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儿,为了方便研究,教师准备了一些材料供学生使用。
  学生操作,展示。
  (设计意图:根据教材上的安排把制作平行四边形安排在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制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同时面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平行四边形,学生产生了想要制作的欲望。放手让学生操作,在操作中初步体验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为后面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埋下了伏笔。)   师:老师发现这几位同学是用不同的材料做成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生1:我是用钉子板围的。我做得对吗?
  生2:我是在方格上画的。
  生3:我是用小棒围的。
  生4:我是用直尺画的。
  师:他们做得对吗?
  生:对。
  师:看来同学们对平行四边形有了直观的感受。那平行四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呢?
  生5:我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生6:我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
  师:不过,这仅仅是我们的猜想。怎么验证呢?看这个钉子板,说说你是怎样验证的。
  生1:我的平行四边形上面围了5格,下面围了5格,所以它的上下对边是相等的。
  生2:我在方格纸画了一个平行四边形,上面画了4格,下面也画了4格,所以上下两条边是相等的。
  生3:我把小棒这样上下移了移,发现它们也是相等的。
  生4:我是用直尺量的,发现对边长度相等。
  (教后记:在教师提供的材料中,小棒仅预备了四根,分别是两根长度相等的红色小棒和两根蓝色小棒。这样在选择所用小棒上没有一点可选性,有一种框定了学生思维的感觉。备课时有老师提得好,材料中可多备一根长度不相等的小棒,交流时追问用小棒的学生,为什么不选择这一根。意在让学生体会到摆小棒时需要选择两根相等的小棒才能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
  师:同学们真厉害,用了这么多的办法都证明了这个猜想是正确的,咱们来自豪地读一读。
  生(全体):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师:有谁验证了第2个特点?
  生7:我用三角板和直尺验证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是平行的。(上台演示)
  师:看来刚才同学们的猜想是正确的。我们把这两句合并成一句,读一读。
  生: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教后记:此处的教学过程看似很清晰,从制作平行四边形到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一环接一环。但花费了很多时间仍感觉不够紧凑,导致后面的练习部分无法全部完成。基于这种状况,备课时有老师提出,学生制作平行四边形时并不是盲目做的,他们对平行四边形并不陌生,在一年级下册时曾直观地认识过,所以他们在制作的时候其实就不知不觉地利用了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何不把交流平行四边形的制作方法和验证合二为一?)
  三、学材合一,以学定教
  备课的老师说得很有道理,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曾在一年级下册时对平行四边形有过感性的认识,只是这节课要把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提高一个层次,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去判断,去归纳。何不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呢?
  一次备课,一次成长,听了大家的建议,笔者好像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于是进行了第三次的教学调整。
  附:第三次新授部分教学实录
  预习作业:想办法动手做一个平行四边形。想一想,在做的時候需要注意些什么?
  1. 谈话导入
  (课件底稿呈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图片。)
  师:同学们,猜一猜,今天学的知识跟什么有关?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师:你能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吗?
  生1: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说的真完整,今天我们继续走进图形的王国,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出示课题。)
  2. 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感知并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师: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平行四边形?
  生1:我在地砖上看到过平行四边形。
  生2:我在电动伸缩门上看到过平行四边形。
  ……
  师:真会观察,除了同学们刚才所说的,还有安全网、花园的栅栏、楼梯的扶手上都有平行四边形的身影。看来平行四边形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很常见的。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做了一些平行四边形,小组里互相展示一下吧!
  出示活动要求:
  (1)小组里互相分享所做的平行四边形,分别说说自己做的时候注意了什么。
  (2)小组里互相展示。
  3. 汇报
  师:老师发现这几位同学是用不同的材料做成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生1:我是用小棒摆的。
  师:摆的时候为什么不选这一根。(指不等长的一根小棒。)
  生1:因为它与对面的一根不相等。
  师:噢,你的意思就是只要对边相等就行了。
  生2:我是在方格上画的。
  师:画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
  生2:画的时候要注意对边相等。
  生3:我是在钉子板上围的。围的时候要注意上面几格下面也要有几格。
  生4:我是用直尺画的。
  师:用直尺画,这个方法倒是挺巧的,我们看它的对边——平行,再斜着画也是平行的,那这样画出来的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师:真不错!想了这么多方法。看来,大家在创造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已不知不觉地体会到了边的特点。谁来总结一下?
  生1:我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板书:对边相等)
  生2:我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板书:对边平行)
  师:看来动手做数学真方便!咱们把这两个特点连起来读一读。
  生: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4. 即时练习
  师:下面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图中第4个为长方形。)
  师:第2个为什么不是?
  生1:因为它的一组对边不相等。
  生2:因为它有一组对边不平行。
  师:第4个呢?
  生3:我认为不是,因为它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生4:我认为是的,因为长方形的两组对边既平行又相等。
  师:是呀!长方形完全符合平行四边形的要求,因此它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师:那么,判断是不是平行四边形要具备哪两个要求?
  生:它的两组对边是否分别平行和相等。
  (教后记:第三次上完“认识平行四边形”这一节课,教师们都说相当成功,本身这一课教材安排的容量大,内容丰富。在集思广益后,笔者课前布置学生做预习作业——想办法动手做一个平行四边形。想一想,在做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从而使学生边做边感悟,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体会到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这样的设计使操作更加有效,同时也节省了大量时间。教学是永无止境的,每次听课,都能引发新的思考。对于很多细节,教师完全可以做得更好。)
  现行教材经过多次改革,知识内容系统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教师要尊重教材,要树立“用教材教”的新观念,而不是机械地“教教材”。教师可以对教材做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摘 要:翻转课堂的价值在于让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以实现,从而也就让生本视角下的“生本”教学关系成为可能。小学数学翻转教学的实例研究表明,好的翻转课堂可以让学生有效地学,并让教师的教能够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翻转课堂的实施不能僵化,而应当“师本化”,即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确立最尊重学生、最适合自己的翻转课堂实施思路,于是,有效的翻转课堂就有了源头活水。  关键词:小学数学;翻转课堂;生本理念;师
上市时间  2014年10月16日  官方指导价  16.38万元?23.18万元  广汽传祺GS5速博采用全新1.8T涡轮增压发动机、7速G-DCT手自一体变速箱,可实现0.2秒极速换挡,堪称同级SUV中最出色的动力组合之一。搭载车道偏离预警系统、前碰撞预警系统、360度全景泊车影像系统等全方位安全科技,这些仅在豪华SUV车型上应用的技术完全可以与欧系SUV车型进行分庭抗礼,使国产车在与合资车同
摘 要:长期以来,教师总是努力追求成为好老师,坏老师不是教师的选项。但是,如果学生对你嗔怪道:“您真壞!”那是一种幸福。如果成为学生口中这样的“坏”老师,则是教师的荣幸。如何做一个“坏”老师呢?途径是多样的,但大体可以从学生的心理、思维品质和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几方面入手,在学生“不知深浅、认为不可能、懵懂、以为无懈可击、得意忘形”处适时介入,巧妙地“坏”一下,带着学生进入更高一层的“修炼”,师生其乐
摘 要: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对复杂的数据能够进行有效的分析,并能够做出相应的预测,提升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注重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根据收集和整理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促进学生统计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特点;功能;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材分析】  《复式折线统计图》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教材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比较南北两地最高气温的情境,通过对我国最南
[摘 要] 通过这一轮数学新课程改革,我们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一线教师应当讲究课堂教学语言的留白艺术,通过启、导、赏、忍,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索空间,提供广阔的展示平台,从而促进学生生命个体的最优发展.  [关键词] 语言;留白;空间;发展  语言是纽带,教学语言是课堂上师生间交流的重要工具. 有人会说,随着现代教育媒体的运用,课堂教学
摘 要:本文通过对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西师版四套小学数学教科书中“大数的认识”数学文化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人教版中数学史料的来源更加丰富,更能体现多元文化性,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更多,在数学史的应用上具有明显的优势;西师版教科书更注重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方面,苏教版高度关注现实中的社会问题,人教版、北师大版对各类现实生活的关注度相对均衡些;在数学与科学技术方面,四个版本渗透生物数学、地理科
数学绘本俗称故事书,将数学知识和数学探险故事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阅读数学绘本中学习知识。为了让小学低段数学课变得有趣好玩,笔者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找规律”一课时选择了《从小爱数学:好玩的几何系列》读本中的《寻找消失的宝石王冠》,旨在通过数学绘本教学达到以下教学目标:在绘本阅读和操作活动中感知图形的规律,探索出图形中蕴含的规律;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和数学阅读的兴趣;学生在聆听故事
摘 要:针对《找规律》的教学,执教者着眼于学生发展,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基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科学地对教材进行了三个方面的调整:一是例题和试一试换位;二是增加“两端不同,一样多” 的探究;三是渗透数学对应思想。  关键词:找规律;基于教材;教学与评析  一、初步感知规律  师(投影出示情境图):小猴模仿小明串珠,他们共串了四串,哪两串是小猴串的呢?  生:2、3两串是小猴串的。  师:你是如何
摘 要: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会针对一个数学问题进行数次提问,这种提问方法就是“二度设问”。小学数学教师应用“二度设问”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反思数学错误、延伸数学问题。本次研究说明了小学数学教学中“二度设问”技巧实现这三个教学目标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二度设问  “二度设问”,是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提前预设了好几个问题。教师在提出第一个问题以
摘 要:笔者从六上“圆环面积”这一课配套练习的一道错题中,发现学生少有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同一道题的两种不同教法,让笔者体会到如何去提升学生画图能力的教学培养方法,更让笔者体会到虽是简单的“画个草图”而已,但对于我们的教学而言却是一点也“草”不得,每一步扎扎实实就可以促进学生“草图”的精确和精致,解题的高质和高效,更能进一步地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关键词:错例;分析;草图;画图能力;培养  一、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