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华生命文化对构建公民诚信意识的启示

来源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2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五千年,造就了中国生命文化。生命文化从对生命本源的认识入手,指导生命的实践与价值回归,上升到生命与家国一体的境界。基于此认知方式,有助于构建公民诚信的意识。本文梳理了诚信意识形成的文化根源,分别论述了生命存在、生命责任、生命价值在诚信领域里的传承,阐明了生命文化对提升公民诚信意识的积极意义。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以生命文化为根基构建公民自觉、自主、自律守信的内生原则。
  关键词:生命文化;诚信意识;内生原则
  一、诚信意识形成文化根源——中华生命文化
  生命文化,就是将天地万物的生发转化过程都视为生命过程的一种認识视角,本质上是天人合一的民族根系文化。
  (一)生命存在
  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最初的相遇,都是生命的起源。中国人对生命起源的理解与其他民族有很大的不同,对生命现象充满了敬畏之情。因此,通过应用生命存在的认知领域的诚实,可以看出感知和识别自己的生命存在,是人性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伟大美德。
  (二)生命责任
  对生命责任和责任的认识,形成了中国生命文化的实践规律:与天地为邻,观天从自然。与天地一致,就是以天地之道作为人们认知和行为的标准。人的认识,必须以根本为基础。因此,要知其根本,就必须先知天地的规律。同样,我们的行为也要符合天地的规律。
  与天地准,观天执天,道法自然的生命承担精神,应用诚信领域,公民需要一个清晰的理解,只有承担起人生的责任,才能使自己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相融合,人生的意义与社会、国家“共生”,从而实现个人“利”的最大化。
  (三)生命价值
  人类在开拓智慧、拓展认知的过程中,必然会将良知与邪念区分开来。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但在认知过程中也需要相应的价值判断,才能控制认知对生命行为的正确引导。认知能力需要被控制,只有掌握了认知能力,才能揭示生命的价值,实现生命的意义。
  中国的生命文化不仅知道生命的开始与结束,而且知道如何结束生命的开始,突出生命的价值。它的内涵运用于诚信领域,能够唤醒公民的守信用本能,即认识到守信用是创造命运的基础,是守信用的责任,是与之相对应的人生价值。
  二、生命文化对提升公民诚信意识的意义
  生命智慧文化运用于诚信领域,对提升公民的诚信意识具有积极意义。
  (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
  生命从生到死都是一种追求,无论有意或无意都在追求,甚至植物都在追求。因此,在我们做出选择和决定的时候,不应该忽视任何一方在矛盾延续中的追求,否则这种选择或决定可能是有偏见的。在这种追求精神的影响下,公民会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积极自觉地守信,以自己的守信行为回应生命的本质。
  (二)我们常说“责任重于泰山”,意思是承担责任
  人生修养和品格修养,如果你不追求承诺的精神,你的人格力量就不能上去,你的价值就不会显现,你的生命之光就不会释放出光彩。承诺精神作为一个人生存的基本原则,将引导公民自愿、自觉地承担信守信仰的义务。
  (三)关爱生命的终极精神
  生命文化实际上反映的是对生命的终极关怀,无论是对生命本身,还是对生命事业,没有对生命的关怀,就会失去真正的价值尺度。因此,公民的信誉度实际上是衡量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和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尺度。
  三、构建公民自觉、自主、自律守信的内生原则
  以生活文化生活为基础,建立人与自然的统一,我们可以内化的原则,公民自我意识、自治、自律和诚信,受益的原则,不是作战的原则,了解和检查的原则。
  (一)通利原则
  古人云趋利避害,自然与人的长寿相统一。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利”是大利,而不是个人利。自觉和守信,是符合生命生存的根本。
  (二)不争的原则
  一是善,二是俭,三是不争天下第一;因此,偷税漏税表面上是为了保护短期有形货币,来赢得自己暂时的财富。但事实上,这样的行为已经失去了生命的根基,失去了无数的财富。这一原则对公民的自力更生和诚信有很大的影响和作用。
  (三)知耻原则——《道德经》
  知足常乐。对自己的目标、目的和立场有明确的认识。公民的诚信自律,其实就是为自己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服务。坚守信念,就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立国之本。
  四、结语
  归根结底,中国文化是一个从外在走向内在,从物质走向精神,再从精神世界走向人生起点和终点的过程。中国文化的原始智慧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长生不老”的智慧。这种智慧为公民诚信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公民探索如何在自身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和谐发展,实现自觉、独立、自律、守信的过程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于德润 . 长生久视[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2] 秦博. 构建纳税诚信体系的建议[J].中国财政,2017(02).
  [3] 刘菲 . 对企业依法诚信纳税履行社会责任的几点思考[J]. 现代经济信息,2018(08).
  [4] 安国楼 . 我国公民纳税人意识较差的原因及对策初探 [J]. 时代金融,2014(33).
  作者简介:董又祯,女,西南交通大学体育部,讲师。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究大学新生健康素养情况。方法:随机抽取X学校2020级新生600名进行调查研究,对新生健康素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X学校新生600名新生,84名具备健康素养,占14.0%;男生324名,49名具备健康素养,占15.1%,女生276名,35名具备健康素养,占12.7%,男生健康素养比例高于女生。其中,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200名,占30.0%,具备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61名,占10.0%,
期刊
摘要:人们开展一切活动和工作的前提是一副健康的体魄,没有健康的身体是支撑不了长期的生产生活的。高校为此开展了体育课程,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拥有一副健康的身体,无论是学习还是日常生活都能很好地应对。但是学生并不只是在学校期间需要主动或被动地参与体育活动,学生最终还是需要进入社会的,进入社会之后为了保持健康的体态也是需要进行体育锻炼的。本文就将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来进行探讨,帮助学生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
期刊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将创新创业教育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融合已成为了课程教学的大势所趋。高职院校担任人才培养的重任,其中,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也要重视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融合,更好地迎合时代发展潮流,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当前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现状,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探讨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
期刊
摘要:本文从刘铁芳论文《从模糊整体到自觉整体:个体发展中的自我整合与整全性教育的路径》观点出发,深度分析儿童成长阶段的认知规律,结合不同阶段所实施的教育现状,对当前教育培养的青年在创新力不足的原因进行探究。  关键词:认知规律;教育实施;创新力培养  一、不同认知阶段的教育秩序  个体认知形成的四个阶段,从年龄层次对应的分别是婴幼儿时期(0-6岁),童年时期(6-12岁),少年时期(12-18岁)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时代已经悄然到来,以微课为代表的现代化技术手段相继被引入教育教学领域,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微课在以“实践性”与“能力本位”为特色的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在提升英语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等方面起到了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显著效果。基于此,本文在分析微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优势的基础上,对微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展开实践探索,以进一步优化初中英
期刊
摘要:近年来在校学生学习压力大,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尤其是小学生受挫心理辅导更要引起重视。如何能正确分析学生日常受挫心理的成因,对怀有受挫心理的学生如何进行辅导,帮助其从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防止不良情绪进一步恶化是教师值得思考与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受挫心理;成因;辅导  一、小学生受挫心理的成因  (一)影响小学生受挫心理形成的外在因素  1. 家庭教育的缺
期刊
摘要:在“互联网 +”背景下创新高中生物教学,需要教师在课程中充分发挥出数字教育资源的教育价值,使课程从内部环节实现数字化创新与优化,最终推动整体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始终立足于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内容以及课程教学逻辑,寻找真正与之契合的数字资源推动数字技术在课堂中的深度融合,以此在“互联网+”背景下实现对高中生物教学的探索目标,完成创新实践。  关键词:互联网 +;高中生物
期刊
摘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指出,“把党史作为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的历史知识、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英雄模范事迹教育。”故此,高校就需要注意将党史文化融入到思政教育中,如此,既能够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又能帮助学生了解党史,从而使学生明白自己所承担的使命,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基于此,本文就党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展开了探析,以期有所贡献
期刊
摘要:在现今的社会,心理教育越来越受重视,不仅要关注与重视对于学生的心理指导,还要加强对于心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在小学心理教育中,我将中医诊断疾病的“望闻问切”结合咨询心理学的技能,开展我的“心理教育”。  关键词:心理教育;咨询  在很普通、很平凡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上,我每天经营着幸福而又充实的教育事业……我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希望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的我的学生们。  可是,很多
期刊
摘要:亲子阅读是发生在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一种积极互动的教学活动,随着社会经济和家庭条件的日渐改善,家长对于亲子阅读也越来越重视,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本文以0-6岁的幼儿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当前幼儿亲子阅读习惯培养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可以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幼儿;亲子阅读习惯;家校合作  一、存在问题  问题一:视亲子阅读為识字教育  当前教育的最大问题是“功利化”,教育质量高低的衡量、幼小中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