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英汉翻译中思维方式的迁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ongyu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翻译是按社会认知的需要,在具有不同规则的语言符号系统之间所作的信息传递过程,即语言符号的迁移过程。语言是交际的工具,翻译是语言交际的桥梁,翻译承载着不同语言符号信息的转换与替换。这种转换与替换体现在很多方面,如思维方式、文化意象、社会习俗、历史背景。翻译活动是将源语言迁移为目标语的过程。做好这种迁移,认知的需要就得到了满足,也就达到了翻译的目的。这里就思维方式的迁移作简单的讨论。
  关键词:翻译 认知 语言符号 迁移 思维方式
  
  引言
  翻译是“把话语或文字从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to change speech or writing from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朗文当代英语大辞典,英英·英汉双解,商务印书馆,2005)。严复的“信、达、雅”原则对我国翻译理论及其实践有着深远的影响。“信”是指忠实、准确地传达源语言(Source Language)的内容;“达”为目标语(Target Language)通顺、流畅;“雅”可解释为目标语有风采。 由于英汉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在思维方式、文化意象、社会习俗、历史背景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要达到上述目的,就需要对目标语进行调整。
  
  迁移理论
  可以说,翻译的实质是语言符号的迁移。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迁移理论在二语习得中逐渐兴盛。它是建立在行为主义心理学、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认知心理学基礎之上的。迁移源于心理学,现在一般认为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迁移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指语言间相似的影响对语言习得产生任何促进的功效,它导致以某种语言为母语者和不以这种语言为母语者在行为上的趋同。负迁移指的是导致错误、误解的跨语言影响,并构成以一种语言为母语者和不以它为母语者在行为上分化的其他功效。迁移可以看作是不同语言符号系统的替换。翻译就是不同语言符号体系的迁移。翻译基于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翻译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迁移过程。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Eugene A. Nida)的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理论认为:所有翻译都应该着眼于跟源语言信息最为接近而词句又自然的译文。他强调翻译要与源语言信息贴近,又要使译语自然,让译语民族人理解。翻译要尽量做到把源语言信息“完璧”地归于译语,其实质是不同语言符号体系的迁移。正、负迁移在翻译中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我们的翻译是要基于不同语言符号系统的共性,充分利用正迁移的影响;更要重视不同语言符号系统的特性,避免负迁移的影响。把负迁移转化为正迁移。
  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的转换是要靠迁移实现的。不同民族人的认知结构是相同的,他们的认知过程存在相似性,这为翻译活动的进行提供了语言共性的前提。翻译的实现是语言迁移过程的实现。
  
  思维方式的迁移
  在翻译实践中,很多方面都存在迁移现象,如在思维方式、文化意象、社会习俗、历史背景等方面。下面就英汉翻译中思维方式的迁移,简略地加以讨论。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认识成果的外在体现;思维是人脑的一种机能,是人脑反映客观世界的运作过程。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则是语言的思想内容。人类大脑的生理结构都是一样的,没有民族性,因而大脑的功能——思维能力也没有民族性。共同的思维能力使不同民族人对相同的事物可能取得共同的认识,即不同民族的人都有能力认识相同的事物,取得相同的看法。思维的共性是翻译的基础,也是正迁移在翻译中产生积极效果的因素。这里以一个形容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基本义及引申义的对比来展示人类思维认识的相似性。
  A. 英语:deep adj.(深)
  (1) going far down from the top (深的)
  a deep hole in the ground (地上的一个深洞)
  a mine two kilometers deep (一个两米深的矿)
  (2) going far in from the outside or the front edge (位于深处的;纵深的)
  a deep wound (很深的伤口)
  a house deep in the forest (森林深处的房子)
  (3)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mysterious (深奥的;神秘的)
  deep scientific principles(深奥的科学原则)
   a deep dark secret (讳莫如深的秘密)
  (4) understanding difficult matters thoroughly; wise (富有理解力的,理解深刻的)
  a deep mind (深邃的思想)
   a deep thinker (深刻的思想家)
  (5) (of feelings or conditions) strong and unlikely to change; extreme (感受等强度的,极度的)
  a deep sense of gratitude(深切的谢意)
  a deep distinct of lawyers (对律师极度的不信任感)
  (6) (of a color )strong and dark (颜色深色的,浓的)
  The sky was deep blue. (天空是深蓝色的。)
  She is in deep red. (她穿着深红色的衣服。)
  (7) coming from or reaching very low in the chest (到达胸腔深处的)
  take a deep breath (深呼吸)
  (8) near the outer limits of the playing area (靠近运动场界外地带的)
  a hit into the deep field (打到外场远处的球)
  (9) seriously bad or damaging (严重的,深重的,极有害的)
  in deep dishonor (名誉极大受损)
  (10) (of a sound) low (声音低沉的,深沉的)
  a deep sigh (低沉的叹息)
  B. 汉语:深 (形容词)
  (1)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跟浅相对)
  深耕
  这院子很深。
  (2) 深奥
  由浅入深
  这本书很深,初学的人不容易看懂。
  (3) 深刻,深入
  深谈
  影响很深
  (4)(感情)厚;(关系)密切
  深情
  两人的关系很深。
  (5) (颜色)浓
  深绿
  颜色太深
  (6) 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
  夜已经深了。
  在A(1)、(2)——B(1),A(3)——B(2),A(4)——B(3),A(5)——B(4),A(6)——B(5)中, 这个词在这些组义项的含义几乎是相同的,包括其中被赋予的感情色彩。而英语中的deep 的(7)~(10)的义项,汉语中的“深”的(6)的义项,它们和上面的义项含义很近似。这个小小的例子说明了人类思维认识的相似性,人类具有共同的认知结构。词汇中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不论是动词,还是名词。如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动词“爱”都有“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和“喜欢”的含义;名词“面”都有“头的前部”和“部位”的含义。
  (1)英语:I love my motherland. (我爱我的祖国。)
  She loves this warm weather. (她喜欢这种温暖的天气。)
  汉语: 他爱上了一个姑娘。
  他爱游泳。
  (2)英语:She wore a surprised expression on her face.(她脸上显出惊讶的神色。)
  They climbed the north face of the mountain. (他们攀登了这座山的北面。)
  汉语: 面带微笑
  正面,反面
  这样,我们在翻译中就可以利用思维的共性,把源语言正迁移于译语。
  但是思维能力的全人类共同性不等于各民族人想问题的方式都一样,相反,他们之间可以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即思维方式的差异。思维方式是指主体获取、加工、输出信息的方式。某种思维方式一旦形成,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按照它来进行思维活动,形成一系列的观念或结论。在翻译过程中,不同的思维方式在碰撞、调和、融合,最终常以译语民族的思维方式为主输出思维结构的内容。我们在翻译过程中,从语言表达的差异去探索思维方式的差异,这要求我们了解不同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地理环境、生产劳动等引起的异民族的不同的思维方式,避免负迁移的影响。思维和语言存在着一定的对应性。一定的思维内容决定着语言的表达形式,一定的思维方式也影响着语言的表现形式。中国人似乎长于总体把握,而西方人长于条分缕析;中国人善归纳,西方人善演绎;中国人强调群体,西方人强调个体;中国人重悟性,西方人重理性;中国人善形象思维,西方人善逻辑思维;中国人具有诗人的气质,西方人具有科学家的头脑;中国人把宇宙看作一个整体,充塞其中的是“道”或“气”,西方人把宇宙看作是一个原子,各自独立又彼此联系;中国人处理事情像中医,把人体看作一个有机整体,西方人处理事情像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等等。
  (3)I feel busy with study.
  我感到功课很紧张。
  Everybody knows life in the north-west China is harder.
  谁都知道,西北地区生活是艰苦些。
  (4)I am very glad to receive your message of greetings.
  收到你们的贺函,我十分高兴。
  There are many wonderful stories to tell about the places I visited and the people I met.
  我访问过一些地方,遇到过不少人,要谈起来奇妙的事可多着呢。
  (5)The thought of returning filled him with fear.
  他一想到要返回去,心理就害怕。
  The camera gave us a lasting picture.
  我们用照相机摄下了永久性的照片。
  例(3)组中,中国人注重理解与领悟,不太注重句子外在的严格的逻辑,注重内在的逻辑脉络;西方人强调句子主谓配套,时态呼应,形式上符合严密的逻辑。例(4)组中,中国人喜含蓄,常是叙事在前,表情态在后;西方人喜直白,常是表情态在前,叙事在后。这提示我们在翻译中注意调整语序,按译语人的思维方式翻译源语言信息。例(5)组中,中国的传统注重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往往指向自身,寻得人与自然的和谐,习惯用有生命的词作主语;西方人重视理性观念,往往指向自然客体,探求人以外的世界,通常用无生命的词作主语。
  
  结论
  翻译是开启异民族大门的钥匙,它让我们走进了异民族世界。它是满足人类认知渴求的工具。语言符号的丰富性是翻译活动存在的前提,翻译活动使得不同的语言符号在碰撞过程中大放光彩。翻译活动的实现是完成迁移源语言的思维方式、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等到目标语的过程。我们既要了解源语言的思维方式、文化习俗等,以帮助我们构造目标语,又要结合目标语的思维方式、文化习俗等,改造源语言。本文只是对英汉翻译活动中思维方式的迁移作了初步、概括的探索,其中有许多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程琪龙.认知语言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 陈汝东.认知修辞学[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3] 崔艳菊.文化迁移与翻译[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
  [4] 邓炎昌, 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學与研究出版社,2003.
  [5] 方梦之.翻译新论与实践[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4.
  [6] 龚光明.翻译思维学[M].上海:上海科学院出版社,2004.
  [7] 胡文仲.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8] 彭卓吾.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9] 司联合.过渡语理论与语言教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4.
  [10]特伦斯·霍克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11]王永胜.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之三足鼎立[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
  [12]俞理明.语言翻译与二语习得——回顾、反思和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P81-83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同学们在利用反比例函数概念、图象、性质解题时易犯的错误进行分析,以便能对大家学习反比例函數有所帮助。    一、忽视隐含条件致错    (1)忽视函数  例1当a=  时,函数y=(a+1)x 是反比例函数。    错因分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知道x≠0,并且k≠0,所以y不会为零。因而在列表、描点时不会有坐标轴上的点,所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x轴、y轴都没有交点,即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可以无限
新课程改革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考虑如何教的同时,应该多考虑一下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教"是为了"学","学"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必须把指
如何把握好教学的“度”是老师普遍关心且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学中的“度”主要指教学的信度、广度、深度、难度,还有学生的参与度等,它由教材、学生、教师等三方面的因素决定,但教材的作用是最关键的。教材是依据新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蓝本,是教学内容的具体化,也是教与学的依据。因此,要把握好教学中的“度”,就必须对教材、对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 研究知识结构,控制控制难度    新教材在知
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下面试从两方面进行一些分析。  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
数学学科知识深奥,抽象性强,学习难度大。笔者认为,在新课标要求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该针对这一学科所具有的具体特点,以教者自身的创造性劳动去开辟多种别开生面的教育渠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激发灵感,激活思维。通过学生自觉的体会与感悟,将抽象的理性知识内化到自己的头脑中去,并进一步外化为自身的运用能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一、以科学透析课堂教学这一概念    作为
数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是其自身数学素质与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大学生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其自身的数学应用能力得不
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各个学科正在不断地交叉。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更显示出它在各学科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数学教学不仅为后续课程和专课程打下基础,也为学生将来进一步从事科学研究、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奠定基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用人单位越来越感到目前毕业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较低。针对这种数学教学中的新问题,我们结合对传统教学手段的回顾及当前国家对高校教育改革的调研,提出了一个以计算机操作
新时代的来临,在带来新科技的同时,也使原有的观念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最为显著的是人们思想的革新,而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经不能满足人们需求和时代的需要,针对这一现
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外需明显收缩,内需增长受限,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在这种大背景下,受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趋缓、消费
革命,使延安这个小城变为人们仰慕的圣地。凡是当年曾在延安战斗、生活过的同志,一提到延安,总觉得精神振奋,有一种特殊的感情。1942年2月至1945年5月,我在延安学习了3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