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提问,激活课堂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ta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应该从教材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激发兴趣入手,进行设疑。设疑要新,要有层次性,要利于激活学生思维,变直为曲,反客为主,自主设疑,多角度、多形式实施课堂提问,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激趣;激活;曲问;主问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手段,问题的设置,对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促使学生思维活跃,利于问题的解决,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设疑要新,利于激趣。
  
  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课堂提问,问题设及要讲究发问方式,改变提问角度,使问题提得巧,发人深思,要力求新颖,讲求新意,能激发情趣,切忌问题平平淡淡,老调重弹。例如:在讲《故都的秋》时,教师导入新课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同学们,人们说到秋有“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有“霜叶红于二月花”之句,那么北平的秋天有什么特点呢?下面同学们阅读《故都的秋》之后,回答老师的问题。这样设疑导入,既创设了问题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比如教《孔乙己》一文时,可以开篇发问:“孔乙己姓甚名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教者在此基础上,接着顺势利导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解决本文的教学难点。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当然,课堂上设置问题的“矛盾”,应从实际出发,不能故弄玄虚,把学生弄糊涂。
  
  三、提问变直为曲,引人入胜。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例如在讲《挑花源记》一文,可以从结尾没找到说起,问学生:“桃花源是找不到的,为什么呢?”一时间学生发问、探讨,气氛热烈。
  
  四、设计主问。
  
  问不在多,而在精,教师依据教材,设计出立意高远的课堂提问——主问,会起到“一问能抵许多问”的艺术效果。例如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可以这样设问:文中有哪几个关键词既生动情节又表现出人物性格。这样一个问题提纲挈领,有助于学生深入文本,把握人物形象。
  
  五、提问要注意分层次设计,化难为易,化大为小。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者站在高处,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
  
  六、反客为主、自主设疑。
  
  课堂提问,有时应该让学生自己设置问题,进行课堂提问,向学生发问,向老师发问。这样利于积极主动学生研读文章,设置问题。学生设置问题的深度、广度,也是学生阅读情况的反映。对于设置的好的问题教师应及时给以肯定,让学生有成功感。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创新源之“好奇”与“质疑”。课堂上适时适度、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王灵妹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福建省武平一中语文教研组长。1982年参加工作,26年教坛风雨的沐浴、滋养,使她逐渐成长为一个思想先进、工作勤恳、经验丰富、成绩突出
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力与其金融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河南的经济发展同样离不开本地区金融的发展,离不开强大的金融支持,但目前河南的金融业发展相对滞后,本文分析了河
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不应是被动地吸取,机械记忆,强化贮存,而应通过思维获取。一个人的思维是不能由别人代替的,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促进、帮助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初中历史教学中,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发展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对于培养学生客观地、全面地看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都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思维的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途径与方法主有要: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果;加大信息量,丰富课文内容;重新组合教材,增加课堂信息传输量;纠正语音,培养语感;利用现代化教学的形象性、可感性进行写作指导。   【关键词】情境;信息量;形象性;可感性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果    在文学鉴赏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意境,以唤起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思维想象力的扩张,审美情
暮秋的芦苇荡是最令人感怀的。一束束顶在枝头的芦花,汇成一片银色的世界,绵延起伏,簇拥着涌向天际。漫天飞舞的花絮,更像纷纷扬扬的雪花,飘到哪里哪里就蒙上一层薄薄轻纱。
【摘要】高三的语文备考,教师要以新课标为指导,努力构建高三大语文观,在课堂中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并开创探究式、研究性的学习。这样就能打破高三沉闷的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兴趣,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高三语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新课程标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的课标、新的教学理念,
基于当前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居住消费分异现状的复杂城市现象研究,应反映社会阶层社会心理的认知影响与社会网络关系变迁的实际状态,从而在与居民密切相关的生活层面关注有差异
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在实践中,它不仅是思想观念的更新,也是政策措施的变化;不仅是发展思路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产业布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不仅是体制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的基本途径,在这一活动中,教学双方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个体。因此,教学活动离不开人所固有的情感因素。人的认知活动与人的情感是紧密联系的。任
金融危机造成主要发达国家一些银行倒闭,使实体经济雪上加霜。这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但金融危机也对大学生中盛行的"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价值观产生了冲击,对高投入的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