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医院全面开展优质护理的实践和体会

来源 :按摩与康复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ndam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41-03
  1 医院概况
  平遥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48年,是全县唯一一所二级甲等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市级和谐文明单位”、“全国脑防办协作医院”。医院开设39个科室,9个临床科室(12个护理单元),11个医技科室,16个职能科室。编制床位220张,开放299张。职工总数576人,其中在编职工336人。高级职称44人,中级职称88人。
  目前正在扩建住院大楼,新增加床位300张,逐步建立和加强省、市、县三级重点学科。
  2 优质护理开展情况
  2010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成为山西省首批优质护理试点病区,2011年4月,9个临床科室全部开展。2011年8月,急诊、手术等辅助科室开展优质护理工作。
  2.1 改革服务模式,提升医院服务能力。
  2.1.1 确立优护工程指导思想,做到“三个结合”、“三个转变”。医院将优护工作与公立医院改革相结合;与创建“等级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和“三好一满意”活动相结合;与医院发展构想相结合。努力实现全院职工思想认识的转变、行政后勤部门工作流程的转变以及两个效益的革命性转变。
  2.1.2 转变全院工作流程,建立新的工作格局。医院各部门围绕临床开展工作。各病区设置配膳室,配备微波炉、电磁炉、冰箱等电器,配置基础护理用具用物,成立配送部。供应室、总务科、洗衣房等实行下收下送服务,专人看守楼门限制陪护数量。
  2.1.3 改变护理工作模式,确立护士包病人管理思路。各临床科室建立“护士扁平包干制”和“小组下责任护士包干制”两种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根据病人病情与自理能力、护士层级,调整排班结构,实行弹性排班,动态调整人力资源,建立起“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模式。
  2.2 注重临床护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2012年,护理部提出“12345”护理工作目标:以加强护士内涵建设、提高患者满意度为主题;夯实基础护理,突出专科护理为重点;落实护士包干制、工作床边制、分层培训制三个制度;推行护士长层、N4、N3、NIN2护士层四层评选;实现患者入院评估化、护理路径化、记录班情化、健教个性化及科室建设品牌化的发展思路。
  2.2.1 加大人力资源投入,保证临床护理需求。近两年,新进护士136名,总数达到253人,占到医技人员总量的50.65%,病区护士177人,总床护比达到1:0.59,其中大专以上护士占86.81%。
  2.2.2 强化护理人员培养,提高护士服务技能。目前有92人次参加省内外的长期、短期培训。护理管理者到天津三院、青岛等三级医院多次观摩学习;上级协同单位省人民医院给予大力帮助、培训、指导、跟班学习。12人参加卫生部“万名护理人员培训项目”,6名护士到省級医院进修ICU、CCU、康复护理;院内实行护士分层分级培训,对N1—N4护士,依据护士能力及岗位需求,举行了三阶段“急救重症监护能力培训班”及“护士沟通能力培训班”;建立了“重症监护”、“急诊急救”及“优质护理”院内培训基地,2011年参加院内培训人员达854人次。
  2.2.3 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服务效率。2011年8月,门诊、急诊、手术室、供应室开展了优质护理工作。各部门以病人中心、以服务临床为导向,通过增设服务窗口、建立预约诊疗、缩短手术等候时间等提高服务效率。住院工作,进一步修订完善陪检流程、送药流程、责任护士工作流程,开展了临床护理路径、出院延伸护理等工作。
  2.2.4 提高医护耦合行为,建立和谐共赢工程。实现医护共同参与患者的病情讨论、术前查房、晨间查房、健康宣教的工作局面。护士工作在病人床旁,共发现病情变化58次,堵塞医疗漏洞16起,避免了医疗纠纷发生,建立起医护患更加和谐的良好氛围。
  2.2.5 开展“品管”活动,科学分析持续改进质量。护理部引领各科室,运用质量管理工作程序(PDCA循环法)开展护理质控,组织展开品管圈活动。全院组圈5个。各圈充分运用柏拉图、鱼骨图、排列图等科学工具改进护理质量,并逐步引入根本原因分析法与个案追踪法,进行护理缺陷的分析改进。
  2.2.6 打造“一科一品”特色,提升临床服务水平。优质护理开展与“温馨单元”评选紧密结合,创建了“一科一品”的亮点护理站。如神经内科“一家亲”护理站、内分泌“健康守护岛”、骨科“温馨家园”等。各护理单元推出诸多服务举措,强化细节管理、实施亲情服务、省心服务、延伸服务等,打造出“一科一品”的服务文化。
  2.3 建立多重机制,助推优质护理进程。
  2.3.1 转变护理管理理念,创新护理岗位设置。根据卫生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及山西省卫生厅《关于推荐护士岗位管理试点医院的通知》要求,逐步探索医院护士岗位管理方法,分阶段进行护理岗位梳理、完成护理岗位设置、配置、培训、绩效考核等。
  2.3.2 引入患者评价,完善质量控制机制。麦格雷戈的X理论主张采用专制的管理方式,强制推动工作。第一将患者住院信息反馈纳入质量评价体系标准;第二是增加护士素质标准考核。第三是建立“三层六表”的质控机制。将定期检查与随机考核结合、将考核结果纳入护士素质得分,与护士绩效、评优评模挂钩。
  2.3.3 设立专项基金,建立绩效激励机制。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认为,依靠激励因素能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开展优质护理,医院每年拔出约30多万资金,专门用于激励开展优质护理科室,并形成长期激励机制,调动了护士工作激情。
  2.3.4 扩展评比维度,建立事业激励机制。医院搭建多种平台,如“岗位明星、优秀护士”评选、“一科一品”护理工作站的评比、“感动人物”、“医德医风奖”、“医疗护理质量奖”等的评比,激励员工以主人翁精神投入工作,掀起比学赶超良好氛围,保障各项工作开展。   3 工作成效显著,提升医院服务品质
  3.1 可量化指标更加合理。
  3.1.1 患者满意度提升(见图1)。
  3.1.2 護士获得锦旗、表扬信增加(见图2)。
  3.1.3 患者平均住院日缩短(见图3)。
  3.1.4 护理质量得分提高(见图4)。
  3.1.5 护理缺陷发生数下降(见图5)。
  3.1.6 压疮预报数与发生率比较(见图6)。
  3.2 获得荣誉增多。2011年以来,省卫生厅授予医院“优质护理示范医院”、省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状”、列入卫生部“万名护理人员培训项目医院”;卫生部授予神经内科“优质护理优秀病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集体一等功”、“山西省优秀护理站”、“山西省优秀护理站集体三等功”;卫生部授予骨科“优质护理示范病区”、卫生厅授予“首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集体一等功”、“巾帼文明岗”称号。2012年,市卫生局授予骨科“优质护理站”、“巾帼文明岗”、“集体一等功”;神经内科“优秀护理站”称号。
  3.3 辐射效应扩大。山西工人报、山西妇女报、健康生活报、晋中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医院优质护理工作进行专题报道。长治、晋城、运城、临汾等兄弟医院多次派人来院交流学习,为医院优质护理推进提出宝贵意见。2010年以来共接受18所医院155人观摩跟班学习,《现代护理报》发表文章15篇。
  4 深化优质护理工程的思考与探讨
  4.1 政府引导、领导重视,保证优质护理深入推进。优质护理运行两年,充分说明政府政策引领对医疗卫生系统改革起着导航作用!而医院领导能否抓住机遇、勇立潮头,是实现医院跨越发展的重要保证。优质护理推进、医疗改革深入,需要政府加大公立医院财政投入,建立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给予积极的政策支持与舆论引导,努力营建和谐平稳的医疗环境。更需要医院领导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主动作为,助推公立医院改革步伐铿锵有力。
  4.2 科学设岗、合理编制,建立长效运行机制。政府应扩大医院编制,建立良好人事管理机制,形成优质护理持续推进长效机制。县级医院如何实行护士岗位管理,是一项比较艰巨任务。优质护理开展,我们做了一些积极探索,但还需要更深层次、更大力度去推动。
  4.3 促进专科、强化学科,实现医疗护理并进。医院在做大做强医疗学科同时,必须抓好护理学科建设。优质护理是护理学科发展的引擎。医院通过培养专科护士,进一步引领学科发展,落实好护理四大职能,拓宽服务半径,将延伸护理、社区护理、老年护理等并抓,才能整个提升医院服务品质。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与分析针刀配合拔罐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疗效,指导临床选用恰当、合理、有效的方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方法:将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针刀配合拔罐和非甾体抗炎药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疼痛程度、镇痛效果并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摇罐结合小针刀治疗“冻结肩”疗效观察。方法:将610例“冻结肩”患者采用单盲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08例和对照组302例,治疗组采用摇罐结合小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小针刀结合布洛芬缓释片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79,2%,总有效率99.4%;对照组治愈率65.0%,总有效率为85.5%;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入选标准 ①符合
期刊
摘要 的探讨头针结合运动想像疗法对脑梗死早期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动组(头针+运动想象疗法+运动疗法)和运动组(运动疗法),每组各45例。治疗前和治疗28天时,分别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进行评分,并采用EF-Meyer量表(FMA)评价患侧上肢运动功能,使用量角器测定患侧手腕主动活动范围(AROM),应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价进食、梳洗、穿脱上表等
期刊
关键词 中医治疗 产后缺乳  母乳是人类早期的最佳营养品与免疫剂,母乳中含有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淀粉酶、脂肪酶、免疫因子对婴儿的脑、中枢神经、骨骼、器官的发育及其重要。所以新生儿母乳喂养是公认的最佳喂养方式,而且母乳喂养可降低换卵巢癌、乳腺癌、宫颈癌的风险,对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亦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由于工作压力过大、环境污染、精神因素的影响以及剖宫产率的增加,在我国妇女产
期刊
摘要:肩关节半脱位通常是指盂肱关节的失稳或半脱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也是制约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其治疗主要应用运动疗法、电刺激疗法、针灸推拿等综合康复治疗。本文就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病机制、诊断、防治及疗效评估等作一综述。  关键词:中风后 肩关节半脱位 诊断 防治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001-03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考前紧张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中医学的病因病机,分别从情绪和情感反应、脑肠互动与考前紧张综合征相关性探讨其病理机制,并阐述中医的治疗进展。  关键词:考前紧张综合征 综述【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064-02  1 考前紧张综合征的表现与中医学病因病机  祖国的传统医学并没有“考前紧张综合征”这个疾病的记载,其临床表现为睡眠
期刊
摘要:目的:評价推拨点按斜搬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为121例患者采用推拨点按手法进行治疗,观察手法后患者恢复情况,腰部疼痛以明显好转,改善,无效作为疗效指标,腰部活动以活动自如,轻微活动和不能活动为指标,评价手法治疗情况。结果:明显好转61例,改善40例,无效20例,疼痛缓解有效率83.47%,手法治疗后腰部活动自如45例,可轻微活动50例,不能活动者26例,活动有效率占79.5%。
期刊
关键词:空气波压力治疗 腹部手术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05-02  近年胃肠、肝胆肿瘤的发生率逐渐增长,手术切除肿瘤的病人增加。由于腹部手术后留置引流管较多,易发生吻合口瘘、创面出血,因此腹部手术病人卧床时间延长,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并发症,国内报道腹部手术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6%[1],国外报道腹部手术下肢静脉血栓
期刊
摘要:目的:运用虫类药鼠妇外敷治疗鸡眼,与水杨酸苯酚贴膏治疗作比较。方法:167例鸡眼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2例,运用鼠妇外敷治疗,对照组65例,应用水杨酸苯酚贴膏治疗。统计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好转率、无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8%,对照组总有效率75.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现代皮肤病治疗学》确定诊断。[1]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同步放化疗致骨髓抑制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56例恶性肿瘤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护理过程。结果:当患者出现白细胞降至1.0×109/L,及时采取保护性隔离,加强皮肤、口腔、上呼吸道及泌尿系道护理,联合抗菌药抗感染,止血、提升血细胞等治疗护理,患者均能度过危险期。结论:恶性肿瘤病人在进行抗肿瘤治疗时会出现各系统器官对治疗的不良反应,严密观察及全面细致的护理可以帮助病人顺利安全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