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产后缺乳的诊治进展

来源 :按摩与康复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4926651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中医治疗 产后缺乳
  母乳是人类早期的最佳营养品与免疫剂,母乳中含有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淀粉酶、脂肪酶、免疫因子对婴儿的脑、中枢神经、骨骼、器官的发育及其重要。所以新生儿母乳喂养是公认的最佳喂养方式,而且母乳喂养可降低换卵巢癌、乳腺癌、宫颈癌的风险,对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亦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由于工作压力过大、环境污染、精神因素的影响以及剖宫产率的增加,在我国妇女产后缺乳城市中非常常见,且近年来有逐步上升的趋势。针对这一产后疾病临床中采用针灸、理疗、中药等多种方法治疗,现将近些年治疗产后缺乳的中医、西医治疗方法阐述如下:
  
  1 祖国医学对产后缺乳病因病机的认识
  
  古代医家早在隋代《诸病源候论》对缺乳病因病机的认识列有“产后乳无汁候”,认为其病因系“即产则血水俱下,津液暴竭,经血不足”使然;该文认为产时出血过多导致妇女在产后缺乳;《妇人大全良方》认为“乳汁乃气血所化”,“乳汁资于冲任”,若“元气虚弱,则乳汁短少”,主张用“涌泉散”、“玉露散”等补气养血,益津增液,调补冲任,使之盛而通乳,至今仍为临床所用。而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分虚实论缺乳,日:“产妇有二种乳脉不行,有气血盛而壅闭不行者,有血少气弱涩而不行者,虚当补之,盛当疏之。”此文强调气血盛和气血弱为缺乳病因,而疏、补各为其大法,这对后世研究缺乳颇有启迪。清代《傅青主女科》论治缺乳着眼于“气血”,虚当补之,实当疏之,“阳明之气血自通,而乳亦通矣”。《景岳全书·妇人规》云:“妇人乳汁,乃冲任气血所化,故下则为经,上则为乳。若产后乳迟乳少者,由气血之不足而犹或无乳者,其中为冲任之虚弱无疑也。”、“肥胖妇人痰气壅盛,乳滞不来。”张景岳又提出气血不足、冲任虚弱和痰浊阻滞是导致缺乳的原因;
  在《傅青主女科》中又记载:“少壮之妇,于生产之后,或闻嫌啐,遂致两乳胀满疼痛,乳汁不通,人以为阳明之火热也,谁知是肝气之郁结乎!夫阳明属胃,乃多气多血之腑也。乳汁之化,原属阳明,然阳明属土,壮妇产后,虽云亡血,而阳明之气未衰,必得肝木之气以相通,始能化成乳汁,未可全责之阳明也。盖乳汁之化,全在气而不在血。今产后数日,宜其有乳,而两乳胀满作痛,是欲化乳而不可得,非气郁而何……治法宜大疏其肝木之气,而阳明之气血自通,而乳亦通也”。傅氏日认为妇女在产后缺乳原因是由于肝气郁结所致,也即是现代的情致因素所导致。中医认为产后缺乳是乳汁化生不足或乳络不畅致乳汁不行。祖国医学对疾病的发病多从整体考虑。根据中医脏腑理论和经络学说,认为乳房属阳明胃经,乳头属厥阴肝经。
  
  2 现代医学对产后缺乳病因病机的认识
  
  现代医学认为:产后乳腺分泌乳汁的神经体液调节复杂。随着胎盘剥离排出,产妇血中胎盘生乳素、雌激素、孕激素水平急剧下降,雌激素有增加垂体催乳激素对乳腺的发育作用,但又有抑制乳汁分泌、对抗垂体催乳激素的作用,产后呈低雌激素、高催乳激素水平,乳汁开始分泌。尽管垂体催乳激素是泌乳的基础,但以后乳汁分泌很大程度以来哺乳时的吸吮刺激此外,乳汁分泌还与产妇营养、睡眠、情绪和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哺乳也有利于生殖器官及有关器官组织更快得以恢复。妇女在产后缺乳的发病原因是由于哺乳期间,若发生贫血、营养不良、恐惧、抑郁、焦虑、劳累或是疼痛、年龄过大等,均可直接影响丘脑下部,使儿茶酚胺量增多,导致PIF泌乳素释放抑制激素分泌增加,PRL催乳激素减少,因而缺乳或乳汁过少。此外,若产后婴儿对乳头刺激不够,或因婴儿含接乳头姿势不正确造成乳头皲裂,由于乳头的疼痛,产妇减少泌乳次数亦可引起缺乳。李智等认为泌乳素(PRL)产后分泌增多,于产后2h达高峰,产后24h后维持较产前较高的水平,PRL峰是泌乳始动的基础,产后维持较产前高PRL是有效反复乳头吸吮的结果,它们是保持泌乳必备条件,但这并非为充足条件,产后乳汁分泌量的多少可能还受其他机制的调节,还待进一步研究。硬膜外阻滞是剖宫产术的首选麻醉方法,近年来临床上也将此技术用于正常分娩,目的是达到无痛分娩。对于阴道助产分娩,临床上常采用会阴神经阻滞麻醉,以减少疼痛,提高盆底肌松弛度,但其是否会影响乳汁分泌一直存在疑虑。本研究通过检测,对比两组产妇产后24`36h内血PIIL、E2含量、泌乳始动时间、产后1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及体重增长值表明,差异无显著性。提示麻醉及用药对乳汁分泌无影响。分娩期选用一定量的安定(10mg)静脉缓慢推注,可选择性作用于子宫颈,使其平滑肌松弛。同时安定(10mg)静脉推注后迅速进入神经中枢,继而进入其他组织,故其中枢作用快而短,可使紧张和(或)疲劳的产妇迅速安静或入睡,短期恢复体力。静脉注射安定的半衰期仅为(30min),其有效血清药物水平约维持1~2h药物的大部分在肝内经脱甲基,羟化成为苯羟二氮,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随尿排出故肝、肾功能无严重障碍,安定常规剂量应用对母婴无明显影响,研究结果还表明,其对乳汁分泌无影响。
  
  3 中草药辨证论治
  
  廖云霞用《傅青主女科》中的通乳丹对42例产后气血两虚者进行治疗,用通肝生乳汤对52例产后郁结乳汁不畅治疗,两组进行比较,气血两虚组,其总有效率为95.23%,肝气郁结组,总有效率为94.23%,两组药物治疗产后缺乳一疗程均取得满意的疗效。张娅如等自拟通乳丹加减与对照组用催乳颗粒(安徽蚌埠涂山制药厂生产,批号:0104091进行临床比较,用药3天后两组产妇乳汁量增分数据经Ridlt分析,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显效为96.67%,对照组为86.67%,经X 2检验,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李婴自拟下乳汤治疗妇女产后缺乳,下乳汤由黄芪、当归、炮山甲、桔梗、陈平、通草、鲫鱼组成,证候属气血虚弱者加熟地、党参、白术,肝气郁结加柴胡、郁金、王不留行。治疗2个疗程后,痊愈37例,占66.1%,显效18例,占32.1%,无效1例,占1.8%,总有效率98,2%。郭永泽等用催乳合剂治疗230例妇女产后缺乳,128例为对照组,不服用任何促乳汁分泌的药物,2组均及时有效地进行按需哺乳。结果:A组总有效率97.83%,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是:催乳合剂联合哺乳治疗产后乳汁分泌不足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4 针灸治疗
  
  何军琴等采用3个临床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76例乳汁不足的产妇随机分为针刺组与中药组。针刺组针刺膻中穴;中药组采用传统中药通乳汤治疗。观察乳房充盈程度、泌乳量、泌乳素指标,对照比较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结果发现针刺组与中药组均能有效改善缺乳状态,乳房充盈程度、泌乳量指标,2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2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针刺组治疗前后泌乳素无改变。结论提示:针刺膻中穴能有效促进乳汁的分泌,效果与传统中药相当。
  赵彦等将产后缺乳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224例、口服中成药生乳汁对照组126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乳房充盈度、泌乳量及血清泌乳素(PAL)、雌激素(E)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乳房充盈度、泌乳量均比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血清泌乳素(PAL)明显升高(P<0.05),雌激素(E)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针刺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对产后缺乳患者。具有调节内分泌、促使乳汁分泌的的作用。魏立新等选取产后缺乳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46例。治疗组电针双侧少泽穴,对照组电针双侧商阳穴。均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并随访1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为69.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于不同证型,不同年龄的患者,治疗组在提高泌乳量、维持催乳素水平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电针少泽穴治疗产后缺乳临床疗效显著。
  
  5 推拿手法等疗法
  
  何秀影旧等将110名孕妇按自愿方式分为观察组55名,对照组55名,2组孕妇年龄、职业、文化程度、身体一般情况、产科一般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由护理人员为治疗组孕妇按程序进行乳房按摩护理,每位孕妇1次,d,每次30分钟。产后继续由相同护理人员为治疗组孕妇做乳房按摩护理,3次/d。对照组按常规定期门诊检查加咨询,每周检查1次。经统计学分析所得资料提示:2组在不同时间开始泌乳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戴翔等抽取200例平产分娩的产妇,随机将100例作为实验组,进行产后乳房按摩,其余100例为对照组进行常规产后护理,观察和对比两组的泌乳时间、泌乳量、乳胀情况。结果显示:实验组的产妇泌乳时间提前,泌乳量增加,乳房胀痛缓解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乳房按摩能提前泌乳时间,增加产后泌乳量,缓解乳房胀痛感。
  裘亚君㈣等将500例初产妇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0例。给予对照组初产妇常规产后护理,实施早吸吮、勤吸吮、按需哺乳;观察组初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于产后5h开始施行乳房按摩,每日3次,每次15min,连续3d。观察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及泌乳量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较对照组早,泌乳量较对照组多,P<0.05。
  
  6 综合疗法
  
  陈俊霞等将40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194例与观察组206例,对照组产后按常规母乳喂养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产后6h~8h开始协助产妇进行乳房湿热敷及按摩,观察两组平均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乳房胀痛情况。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泌乳始动时间明显提前,产后1周泌乳量较高,乳房胀痛发生率低(P<0.05或P<0.01)。结论:产后早期乳房湿热敷及按摩可促进产妇早期泌乳,增加泌乳量,减少产后乳房胀痛,利于母乳喂养,促进母婴身心健康。迟静等选择产后缺乳患者47例,给予口服中药及熏蒸、穴位按摩,对个别乳汁严重不足或全无的产妇,饭前加服甲氧氯普胺片(胃复安)5mg,次,2~3次/d,连用3~5d。处在泌乳期的产妇应增加营养,忌辛辣酸味和肥甘厚味,保证充足睡眠,心情舒畅。结果:47例缺乳产妇中显效34例(72.3%)、有效12例(25.5%)、无效1例(2.2%),总有效率为97.8%。徐亚平例产后缺乳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7例,对照组53例,治疗组将患者分为气血虚弱型、肝郁气滞型、痰湿中阻型、食浊中阻型、气滞血瘀型,不同证型给予中药和胸部按摩法,5天为1疗程;对照组与通草炖猪蹄每日2次,5天为1疗程。治疗结果:经治疗1疗程后,治疗组67例中,显效46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5%。对照组53例中,显效18例,有效8例,无效27例,总有效率49.1%。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佘海洪等选取41例发生乳汁淤积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每个乳汁淤积的乳房按摩30-45min后,再行短波治疗10~15min,1次/天结果:产妇乳汁淤积的治愈率为95.1%,总有效率达100%。结论:手法按摩与短波疗法联合治疗产后乳汁淤积疗效好,操作简单,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此外,尚有刮痧加艾灸治疗产后缺乳,可调行气血,疏通经络,活血化瘀。
  
  7 结语
  
  近些年来,妇女在生产后会出现肥胖、子宫复旧不良、便秘、腰背痛、尿潴留、产后乳房胀痛、产后缺乳等一系列产后疾病,由于妇女生产后并不愿意采用口服药物、针灸等其他方法治疗以上常见疾病,一方面是因为要给婴儿哺乳尽量避免口服药物以防对胎儿产生不良的副作用,另外,妇女对于针灸多具有惧怕心理,因此我们就对针对产后缺乳的妇女,研制了一系列产后康复的手法进行临床观察,但是由于临床医生采用手法治疗,主观性较强,在手法力度的统一、治疗效果的评价、评价标准如何量化等问题均有待于解决。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软性复位手法对寰枢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4例寰枢关节紊乱患者应用软性复位手法进行治疗。结果:64例患者,经治疗10次后,治愈率75%,显效率19%,总有效率97%。结论:软性复位手法在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的治疗上具有疗效好、疗程短、安全性高等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寰枢关节紊乱 推拿治疗 软性复位手法  向开维主任医师是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主任、硕士研究生
期刊
摘要目的:验证分析压痛点与激痛点理论在斜方肌痛症上的敏感频率及效用;方法:通过对300例项部肌筋膜痛症患者的斜方肌进行触诊检查,记录痛点分布,分析其分布规律;将单种痛点敏感患者12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按压痛点和激痛.最分类给予相应治疗,B组则给予相反治疗,观察疗效。结果:300例患者中,压痛点敏感者217例;激痛点敏感者163例,压痛点与激痛点同时敏感者80例。治疗后,A组视觉模拟评
期刊
摘要:2009年4月以来,墨西哥和美国等先后爆发大规模人群流感,经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 证实,本次疫情的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猪源性甲型HIN1流感病毒,在人际问传播,临床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少数病例因伴发其他疾病而表现出病情重,进展迅速,可出现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损伤等并发症,严重者甚至死亡。人群没有天然免疫力,很快世界大流行,为更全面认识这次流感的发生发展、正确面对流感的持续流行、科学应用防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及联合清宫术治疗稽留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诊断为稽留流产患者,口服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进行药物流产后常规给予清宫,观察妊娠组织自然排出率、排出时间、阴道出血量、药物不良反应、清宫时宫口扩张情况、手术难易程度、术后阴道流血时间。结果:100例患者中妊娠组织自然排出率(有效率)为92%,组织排出时间短,平均4h29min;阴道出血量≥100ml者5例,其
期刊
随着临床研究地不断深入,冠心病的治疗已从单纯的药物治疗拓展到冠脉支架技术与药物治疗相辅。置入支架后,仍有部分心肌组织不能得到充分有效灌注,统称为无复流现象,严重者甚至死亡。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装置中,用生理盐水灌注的心脏也可出现无再流,说明血液并不是无再流产生所必须,而血管本身的结构和功能损伤才是关键。冠状动脉主要是由内皮细胞和基膜组成。内皮细胞损伤是PCI和药物治疗后心肌无再流和
期刊
重度脊柱的后凸一般指的是脊柱的冠状面上的Cobb角呈80度以上[1],并随着脊柱的后凸角度的逐渐增大,患者的胸廓也逐渐地严重变形,而且其中往往合并了多种其它的系统器官方面的疾患。近年来,后路的全脊椎切除术在矫正严重的脊柱侧后凸的畸形上获得逐渐的应用,这个技术具有治疗的时间短,其入路较单一以及矫正率较高的优势。我院2007年6月—2010年2月共进行全脊椎的切除术以治疗重度脊柱的侧后凸畸形共35例,
期刊
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感染性疾病,在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及脑卒中后遗症老年患者中发病率更高。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绝大多数是细菌[1]。此类患者由于感染反复发作或反复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反复使用,致使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细菌耐药性也日趋增强。为提高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疗效,选取此类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探讨左氧氟沙星联合克林霉素治疗此类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疗效。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与分析针刀配合拔罐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疗效,指导临床选用恰当、合理、有效的方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方法:将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针刀配合拔罐和非甾体抗炎药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疼痛程度、镇痛效果并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摇罐结合小针刀治疗“冻结肩”疗效观察。方法:将610例“冻结肩”患者采用单盲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08例和对照组302例,治疗组采用摇罐结合小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小针刀结合布洛芬缓释片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79,2%,总有效率99.4%;对照组治愈率65.0%,总有效率为85.5%;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入选标准 ①符合
期刊
摘要 的探讨头针结合运动想像疗法对脑梗死早期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动组(头针+运动想象疗法+运动疗法)和运动组(运动疗法),每组各45例。治疗前和治疗28天时,分别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进行评分,并采用EF-Meyer量表(FMA)评价患侧上肢运动功能,使用量角器测定患侧手腕主动活动范围(AROM),应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价进食、梳洗、穿脱上表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