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拉文斯基音乐创作技法分析

来源 :当代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chuanm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敌对部落的游戏》为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第一部分的第五首作品,对该曲的分析主要以主题发展、音高集合的使用、多种节奏节拍的运用、多重结构对位为核心陈述,窥探斯特拉文斯基在该乐曲中所使用的创作技术以及创作思路。
  [关键词]《敌对部落的游戏》;斯特拉文斯基;创作技术;创作思路
  [中图分类号]J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0)07-0100-02
  《春之祭》这部作品是斯特拉文斯基描绘原始前的日与夜的景象,同时也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在调性音乐看来,它是先锋派的代表作;在现代音乐看来,它被称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经典名作。《敌对部落的游戏》程式化地表达了原始部落间的战争,以下是对该作品在创作技法上的窥析。
  
  
  一、主题发展的原则
  该作品的主题发展主要通过增加和缩减音级为原则来发展音乐,同时将这种原则称之为主题的延伸/截短。[1]
  旋律通过主题呈示,因此该作品的主题关系成为笔者的主要分析对象。接下来,将对主题的发展进行梳理:首先,在排练号59通过增加或缩减音级来延长或缩短主题b,如谱例1所示。
  
  如上图所示,谱例1(b)通过改变拍号和缩减音级的技术使谱例1(a)得到更为有效的缩短。这种主题延伸/截断的应用第二次出现在排练号61处长笛与单簧管的主题e1中。通过在单簧管声部增加四拍半的时值来获得延伸,使人听觉上有强烈的关联性。
  
  
  二、音高集合的使用
  该作品的动机因素是采用在设定核心集合的基础上不断扩充,使得音乐在音高上具有统一性。[2]
  从音高集合的角度来分析该段乐曲,主题b的基本型(013568T),接下来,奇妙的是主题c,主题d的基本型也是(013568T),同时集合(013568T)可以拆成由两个(0135)叠置而成的集合,主题b的其他形式基本型分别为(0135)、(02357);主题d的其他形式基本型为(02357);主题e1和主题e2基本型为(0235)。
  由此可见,它们的母集中共同包含了同一个子集(025),因此,(025)这个细胞是贯穿整个作品的核心力量。
  
  
  三、节奏与节拍的运用
  该作品主要采用变节拍、混合拍子、移位节奏重音、改变节拍位置、复合节奏等多种节拍与节奏的运用方法展现了斯特拉文斯基独特的艺术风格。
  首先,最常见的是变节拍和混合拍子,从动机的角度来看,变节拍更有利于主题的截断和延伸运用。在乐曲开始处,a、b、c三个主题的轮次出现,都伴随着节拍变换,并且不是每个主题开始的地方,部分是主题进行到二分之一处变节拍,这样形成突出的听觉效果。
  当旋律动机不变时,它可能伴随着不同的节奏,如例1所展示,每一次主题b出现时节奏都是不同的。
  当旋律动机不变时,它们同样可能处于不同的节拍位置,如例1中所展现,节拍重音变换从第二拍强拍至第四拍强拍。这种不仅节奏发生改变,节拍位置同样改变。
  在不同的分层记谱中,常常会出现复合节奏。如排练号66之前两小节,在4/4拍中,三连音(短笛)、四分音符(大号)、五连音(双簧管Ⅰ)、六连音(双簧管Ⅱ)等等。
  
  
  四、乐曲结构说明
  (一)材料角度
  該段音乐的主题乐思以ABA1B1的结构呈示,该音乐中包含许多主题因素:最开始低音长号、大号以及定音鼓的主题a;转换音色至大管以及圆号上的主题b;建立在三度叠置上含有变化音的长笛以及单簧管主题c;建立在三度上的三连音下行线条的圆号和大号主题d;建立在二度上的主题在排练号60处出现,为双簧管主题e1以及英国管主题e2;由大二度构成的固定音型在排练号62处出现,为单簧管和大管主题f1以及与之呼应的大提琴与低音提琴主题f2;排练号64处出现《智者的行列》中作为固定音型的大号主题g;排练号66处出现《智者的行列》中大管主题h。
  以斯特拉文斯基独特的曲式结构线条的划分来分析:该段乐曲的A部分以分层形式呈示主题,通过主题a、主题b、主题c三个不同主题的不规则叠置轮次出现,形成连贯的连续性,在功能上形成统一性。其间,插入主题d作为连接前后两次主题a、主题b、主题c的重要环节,主题d呈现的同时主题a同时呈示,这不仅是分层对位的体现,同样也是第二次轮回的开始。该段乐曲的B部分采用并置的形式,产生中断与接续的效果,利用主题e1、e2同主题b交替,当主题e1、e2第二次出现时,伴奏声部出现主题a的变形。
  A1部分与B1部分使用合成的形式呈示主题,A1部分在引入新主题f1与 f2的同时,在各声部循环插入主题b。直到排练号64之后B1部分取消固定低音主题,呈示主题e1、e2的变形,不仅分层多声部线条化主题,而且同时并置引入《春之祭》之《智者的行列》中的主题g作为持续的固定音型,在最后三小节处引入主题h。
  (二)速度角度
  从该曲的速度来看:全曲速度无变化,体现了一部性结构的原则,但是斯特拉文斯基通过频繁使用混合拍子和变节拍,使人从听觉上感知到了速度的变快或变慢,与情感达到一致。[3]
  (三)力度角度
  从该曲的力度来看:全曲力度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体现了三分性结构的原则。第一部分1-22节力度较强,呈现出敌对庄严的氛围;第二部分23-36节力度相对比第一部分较缓和,通过主题e1/e所代表的不同部落之间的互动以及主题b与其形成的强弱对比,突显出敌对的游戏感;第三部分为37-74节力度越来越强,表现出矛盾的发展与不断激化,直观地展现部落之间的冲突。
  综合以上论述,该曲的结构图示如表1所示。
  
  结 语
  通过《春之祭》分析能够看出,无论是以延伸或截断的手法发展主体材料,或是音高上采用核心集合不断扩充形成其他集合,又或是突破节拍与节奏的束缚,频繁使用变节拍与混合拍子等一系列创作技法都打破了其之前的共性写作,在当时具有独树一帜的个人风格以及在创作上具有浓厚的代表性。正如同西方音乐始终所提“如果仅仅提一部二十世纪的经典管弦乐作品,那么《春之祭》(The Rite of Spring) (1911-1913)首当其冲”[5]。
  
  注释:
  [1]主题的延伸/截短是具有斯特拉文斯基本人代表性的作曲技法概念,同时这一概念语汇也是斯特拉文斯基自己的表达方式,见《理解后调性》第29页。
  [2][美]罗伊格-弗朗科利.理解后调性[M].杜晓十,檀革胜译.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28—29.
  [3]郝维亚.百年经典 世纪回眸——斯特拉文斯基与新古典主义[J].人民音乐,1999(08):33.
  [4]曲式结构线条为斯特拉文斯基独特的结构划分,分为分层、并置、合成三种,而“合成”则是分层与并置同时存在的综合形式,其详细释义见《理解后调性》第28页。
  [5]“如果只提一部歌剧, 是贝尔格 (Alban Berg 1885-1935)的《沃采克》(Wozzeck)”。
  
  (责任编辑:崔晓光)
其他文献
[摘要]线上教学无疑是2020年教学工作者中最热门的话题,同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也是未来教学发展的趋势。本文以本人基于雨课堂平台[1]的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课程线上教学经验为依据,分析了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课程的特点和线上教学的长处短处,分享了若干种适合《视唱练耳》课程的雨课堂线上教学模式,并对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学前教育;视唱练耳;线上教学;雨课堂 
期刊
[摘要]《巴托克小宇宙钢琴教程》是匈牙利音乐家贝拉·巴托克创作的钢琴教程,共分为6册,前三册是专门为钢琴启蒙教学设计编写的,但与传统的钢琴启蒙教程不同的是,在教学一开始就运用了大量的20世纪音乐技法与元素,如人工音阶、双重调式以及多调性等,让学生从接触音乐的开始就聆听大小调之外的协和与不协和的声音。与此同时教程非常注重复调音乐的学习,这些复调与现代音乐技法内容的学习丰富了钢琴启蒙教学中的多样性,在
期刊
期刊
[摘 要]科技的飞速发展引发电子音乐创作技术的不断革新,同时在电子音乐创作技术不断革新的背后,电子音色也越来越占据作曲家心中的位置,那么同时也正有一些传统作曲理论因为电子音色的加入而被打破,抑或被创新。那么,本文就将从电影音乐中管弦乐写作的电子音色使用部分,去探讨“电子音色的乐器化”,对传统管弦乐写作有哪些新的配器手段和启发。  [关键词]电影音乐;管弦乐配器;电子音色;电子音色乐器化  电影诞生
期刊
[摘要]公共艺术课程是实现高等院校美育的主要载体,美育作为高校育人的一个重要维度,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重要的意义。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的背景下,公共艺术课程融合思政元素进行教学创新与改革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尝试对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进而以影视音乐作品赏析为例,讨论课程思政背景下影视音乐作品赏析在公共艺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公共艺术课程;影视音乐;
期刊
[摘 要]古风音乐自诞生以来,其隽永的歌词、典雅的曲调被视为21世纪的一种新音乐风格,由此受到许多听众的喜爱。尤其在“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古风音乐更是从小众走向大众,其音乐特点更可看作是传统音乐的现当代表现,但在古风音乐“火爆”现象的背后,其隐含的问题也不能被忽视,这些问题对古风音乐的主流化进程产生不利影响。故笔者将从古风音乐对传统文化的现当代表现和古风音乐“主流化”进程中的困境两大方面对其进行
期刊
[摘 要]本文以Raymond Monelle 提出的军事音乐主题及其能指(signifier)、所指(signified)三者间的关系为框架,讨论了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中能指暗合的一些世纪交替中的军乐现实,并结合19世纪早期社会和贝多芬个体历史分析其所指为对1809年法奥战争的描绘与作曲家“英雄”情感的寄托。  [关键词]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军事主题;“英雄性”  一、绪论  贝多芬的
期刊
[摘要]冀东民歌涵盖了丰富的人文内涵,是燕赵文化的重要载体。很多冀东民歌的演唱家、作曲家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挖掘了大量的民歌素材,创作出大量冀东风情的民歌作品,为冀东民歌做出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在冀东民歌的挖掘和整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收集到民歌两千余首,其中优秀的有《捡棉花》《放风筝》《绣灯笼》《茉莉花》等。《捡棉花》是一首地方色彩非常浓厚的昌黎民歌,它是呔韵民间音乐文化的经典代表,旋律优美、
期刊
[摘 要]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作为19世纪意大利歌剧三杰之一,不仅具有才华横溢的歌剧创作天赋,而且其艺术歌曲作品同样独具魅力,许多作品流传在世,因其音乐的艺术表现独具特色、情感处理柔和巧妙而为众人所喜爱、欣赏。罗西尼的许多作品都被学界音乐家所研究,但是有关以爱情诗为歌词内容的艺术歌曲《诺言》的研究较为缺乏。本文以《诺言》为例,研究罗西尼个性化的音乐艺术歌曲,其曾在许多音乐会上而被广为传唱,也常常作
期刊
[摘 要]《海南黎族民歌文化研究》是首部文化视域下关于黎族民歌的多维阐释著作。该著作主要从黎族民歌的本体艺术特质、黎族民歌的历史演进历程、黎族民歌的审美价值、黎族民歌的保护与传承等方面全面阐述海南黎族民歌的文化艺术风貌。该著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声乐理论研究提供了创新性的学术研究思维,对丰富我国少数民族声乐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及意义。  [关键词]海南黎族民歌文化;历史学;音乐分析;美学  [中图分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