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籍人士在海外从事媒体传播情况调查与思考(一)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x8113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投资海外传媒市场现状
  
  近年来,浙江籍人士纷纷涉足海外传媒领域,目前在欧洲、北美、非洲、中东等地区投资创办了几十家报刊、网站、广播电台、电视台,成为海外人士了解、认识中国的重要渠道。据欧洲华文传媒协会不完全统计,目前欧洲有50多家华文媒体,其中浙江籍人士投资创办的媒体占三分之二。浙江籍人士投资创办的海外媒体作为一支重要的力量,对增进世界对浙江的了解,树立浙江良好国际形象,具有积极的意义。
  
  1、覆盖范围日益扩大。浙江有150.4万海外华侨、港澳同胞以及100万海外浙商,遍布世界170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浙江籍人士投资创办的海外媒体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在欧洲投资创办的海外媒体正呈现出由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向欧洲主要国家进行辐射覆盖的趋势。法国《欧洲时报》已在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罗马尼亚等国家设有分社,总发行量达35万份。《欧洲联合周报》自2005年创刊以来,已出版了法国版、奥地利版、德国版、希腊版、匈牙利版和葡萄牙版等,发行量达3万份。葡萄牙《葡华报》现已发展成为一份有120个版面、发行量达1万份的中文报纸,并将在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等国建立分社、开设专版。《新华联合时报》、《欧华联合时报》不仅将分社设到意大利各大区,还将触角伸向其他欧洲国家,并设立分社、开设专版。阿拉伯·亚洲商务卫视通过中东最主要的尼罗河卫星(NILESAT 101)传送,以阿拉伯语和英语两种语言24小时滚动播出,覆盖中东及北非、南欧地区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亿人。英国普罗派乐(螺旋桨)卫视节目覆盖欧洲45个国家,在葡萄牙、比利时、德国、波兰、美国等国家通过有线实现落地,并与默多克天空卫星平台BSKYB、英国FreebandTV、美国TVU和GBC等国际媒体合作,收视率正稳步提升。
  
  2、媒体类型多元多样。近年来,面对新的传播技术和新一代受众群体消费需求,葡萄牙、意大利、法国等西欧国家华文媒体逐步向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进军,以拓展读者群,扩大影响力。“报网结合”是海外华文媒体发展的一大趋势,世界各地有一定规模的华文报刊都已开办网络版报纸。以欧洲为例,《欧洲时报》、《欧联时报》、《中荷商报》、《葡华报》等均开办了自己的网站。同时,网络电视与手机媒体等新媒体也得到逐步推广。欧华联合时报社开办了网络电视台和新网站,在其网站播出《温州新闻联播》、《有话直说》、《闲事婆和事佬》、《百晓讲新闻》、《天下温州人》和《温州零距离》等6档电视节目。《新华联合时报》威尼斯分社与青田《侨乡报》等合作推出了欧洲第一份华文手机报,为在意大利的青田籍华侨华人提供手机新闻和资讯服务,在当地新一代华侨华人中具有较高的影响力。欧联时报社与《人民日报》海外版及意大利天天电讯公司也正着手酝酿手机报开发。此外,浙江籍商人王伟胜、叶茂西、陈建文等出资收购的海外当地电视台;旅法浙江籍华侨华人蔡新土、林精平、唐晓华等共同筹办的欧洲华语广播电台,已正式获得法国最高视听委员会的开办批准等等。媒体形态的多元多样,不仅有利于受众覆盖的最大化,也有利于增强自身媒体对当地主流社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3、行业组织日趋完善。为整合海外华文媒体资源,做大做强华文媒体产业,提高全球华文媒体的整体实力,华文媒体相继成立行业组织,形成合力、共谋发展。欧洲华文媒体于1998年成立“欧洲华文传媒协会”,每一至两年举行一次研讨会,目前已有会员47个。在葡萄牙举行的“欧洲华文传媒协会第九届研讨会”上,与会欧洲华文媒体负责人就华文传媒在华人社会中的作用与生存条件、海外华文传媒运用先进资讯手段提高自身办报质量,以及如何加强与国内媒体合作以扩大华文媒体在所在国影响力等课题进行研讨,共同应对传媒行业的挑战。同时,华文媒体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媒体之问的互动交流。自2001年“首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南京举办以来,已在国内举行5次。从协会式的合作,到举行高峰论坛,再到与国内主流媒体联合共同推出海外专版专刊,华文媒体行业组织正从单一的协作走向整体联合,从务虚迈向务实。
  
  4、本土传播提升影响。海外华文媒体包括浙江籍人士创办的海外媒体适应国际传播环境需求,实施“本土化”传播战略,加快了海外媒体并购步伐,通过创新报道内容、表达方式、传播理念以及经营手法等,对所在国或地区主流社会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显示出自身独特的舆论力量。浙商投资的海外媒体,往往聘用当地员工采编节目,节目内容原创性强,采用当地语言传播,更加贴近当地受众,节目关注度较高。2006年,温州商人王伟胜在迪拜全资控股阿拉伯·亚洲商务卫视(ASIA BUSINESS TV),这是全球首家由中国人收购的电视台。电视台聘用阿联酋籍资深媒体人士担任台长,并招聘了20多名阿拉伯播音员,以阿拉伯语和英语全天候循环播出。2007年,温州商人叶茂西全资收购英国本土卫星电视台——PROPELLER(译为普罗派乐)卫星电视,总部设在伦敦。目前,普罗派乐(螺旋桨)电视台已完成卫星、IPTV、手机电视三网合一,连接欧美及全球的45个国家和地区,手机电视提供汉语节目等内容。
  


  调查走访中,很多侨领和华文媒体负责人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海外华文媒体在提升话语权方面有明显进步。华文媒体的影响已不再限于华人族群,华人手中的选票已经成为影响当地政治选举不可忽视的力量,华文媒体的舆论诉求常常能够引起当地政界的注意。在加拿大,各级政府及政党,甚至议员办公室都有专人负责每天翻译华文媒体的报道和言论,供制定政策作参考之用。同时,华文媒体在凝聚当地华人力量、抨击歪曲报道、传播正确信息等方面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5、密切交往实现双赢。浙江籍人士投资创办的海外媒体,立足当地,背靠祖国,加强与国内主流媒体的交流合作,在宣传浙江、推介浙江、树立浙江海外良好形象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海外华文媒体包括浙江籍人士创办的海外媒体组团来浙的采访交流活动日益频繁。2010年5月中旬,来自法国、阿联酋、巴西等8个国家近20家海外主要华文媒体参加“海外华文媒体看温州”活动。5月底,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新西兰、新加坡等11个国家的12家海外华文媒体来杭参加采访活动。10月份,来自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等6个国家和地区的11家海外华文媒体参加“海外华文媒体杭州行”采访活动。全年共有20多个国家的华文媒体、近100人来浙采访考察。通过组团采访,用第一手原创稿件,以专稿或专版形式,积极有效地推介浙江,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海外舆论环境。
  扎根本省,面向海外,实现双赢,浙江籍海外华文媒体与省市主要媒体之间已形成一种交流合作、相互借重、共同发展的模式。浙江广电集团国际频道精选集团内各频道优质新闻报道和节目资源,结合海外记者站的本土报道,加强对华人社区的服务。从调查反馈看,在中国长城(欧洲)平台14家外宣电视频道中,浙江国际频道得到了海外受众的好评(见图表)。
  欧洲特别是法国、意大利等浙江籍华人华侨较多的国家的海外华文媒体,如《欧华联合时报》、《新华联合时报》等积极与浙江省及温州、青田等侨乡的媒体建立了供稿、供版的合作关系,为海外华人了解家乡的发展、掌握国内政经资讯提供了渠道,也丰富了华文媒体的信息量和可读性,为其巩固和拓展受众群提供了支持。
  
  (本课题组组长:吕建楚,成员:李仁国、骆莉莉、琚朝晖、龚伟、杨忠贵、章建民、丁建辉)
其他文献
“中国繁荣非但不会成为威胁,还将给亚洲、欧亚大陆乃至全世界带来益处;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环节,两千多年来新疆一直扮演着各种文化交流平台的角色。‘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通商之路,还为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机会。”这是西班牙《对外政策》双月刊2009年5月至6月号上刊登的一篇文章《新疆与丝绸之路的复兴》中的一段文字。2009年10月31日,笔者有幸在乌鲁木齐接触到了这篇文章的作者——中欧论坛
期刊
颜仕凌(ArnoldZeitlin)曾戏称自己是与恐龙同辈的老新闻人,从5岁开始当报童,到最近十年作为中外新闻交流的使者,近80年的生命都在与新闻打交道中度过。他说:“我赚的每分钱都与新闻有关。”  颜仕凌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在美联社工作了近30年,退休后又被聘为UPI(合众社)亚太区副总裁、新闻自由论坛亚洲中心负责人,从2002年开始任教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参与了该校新闻学(国际新闻)专
期刊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年会、金砖国家会议、G20会议、东盟10+1机制、全球气候变化大会、中国一欧盟论坛、世界达沃斯经济论坛,各个会议上都有中国政要在发言;教育科技交流、军事对话、文化展示、艺术演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五花八门的展览、各行各业的海外工程、世界各地的旅游点,皆有中国人的身影;利比亚一次撤侨,居然涉及到三万国人。结论非常明显,中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公共
期刊
2011年3月,早春时节,经过一年的辛勤耕耘,《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一书犹如报春花,在读者面前绽放了。  这本书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周年而策划出版的,然而,要想出一本既有意义、又有市场,且受读者欢迎的弘扬主旋律的外宣图书绝非易事。  2010年春节前夕,参与《中国简史——从孔夫子到邓小平》(英文版)一书出版工作的策划者和定稿人中国外文局原副总编辑林良旗先生、新世界出版社总编辑张
期刊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媒体技术迅猛发展,推动着传统的阅读方式和传播手段发生越来越深刻的变化,各种新兴媒体层出不穷。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发展对外传播?如何应用新媒体新技术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如何“使我们的图像、声音、文字、信息更广泛地传播到世界各地,进入千家万户”?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对外传播业界认真思考的课题。  外宣“三贴近”原则(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
期刊
有一次,我采访了身兼中国爱乐乐团、广州交响乐团和上海交响乐团三团总监的指挥家余隆,他说:“汉唐是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时期,当时的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国,但是现在我们说汉唐很自然会提起繁荣的文化艺术,而不是那时候的GDP。”  作为一个跑了10年文化口的记者,此话使我深有感触。对一份报纸而言,时政和经济新闻永远是最热门的选题,文化艺术则属于锦上添花。文化类题材作为一个重要的对外报道领域,是外国人感兴趣的,也
期刊
新华社对外部在今年全国两会报道中打破惯性思维,主动巧妙设置议题,全面回应海外关切,着力提升国际关联,在报道传播力和影响力上取得了新的拓展和积极成效。    全面、积极回应海外关切    新华社对外报道针对全国两会前境外舆论炒作的所谓中国“茉莉花革命”,特别是就外界对中国会否发生类似动荡的疑问,从“破”与“立”两个方面采写了一系列深度报道。  其中,《北京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在北京搞“街头政治”不可能
期刊
今年两会的主要议题之一是讨论通过“十二五”规划,这份关乎中国未来五年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引发海外媒体的高度关注。    形散而神聚    在众多外媒报道“十二五”的稿件中,路透社3月7日播发的《五年经济计划充满雄心壮志,应引起全球关注》一文,看似面面俱到、形散,实则围绕一个重点展开,即导语所说的“中国社会将更加公平且更为环保,收入的增加将刺激消费,产业的科技水平也将更上层楼”。  “十二五”规划长达
期刊
全球传播时代,中国面临怎样的媒体环境,媒体的发展趋势如何?全球传播对中国媒体提出的最新要求是什么?中国媒体如何在全新的媒介生态中调整发展战略?当下媒体的责任是什么?要向全球传播时代的媒体输送全能记者,新闻院校的变革出路何在?为破解上述问题,来自海内外知名媒体机构的领军人物和新闻传播学界的知名学者在4月7日由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办的“走向全球传播的中国媒体”论坛上共同论道。    媒体的能量得
期刊
2011年4月1日,由清华大学、凤凰卫视主办的“华语媒体高峰论坛——迎接全媒体时代”在清华大学举行,这是海内外华文传媒在学者与企业领袖,报纸、广播电视与互联网媒体之间首次专门针对“全媒体”这一话题展开深入讨论。  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认为,各种媒体形态在全媒体时代并不是博弈,而是殊途同归。他提出:“全媒体化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过渡的同时,新媒体也将引领媒体发展并走向全媒体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