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仅会做,更要会说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a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年会、金砖国家会议、G20会议、东盟10+1机制、全球气候变化大会、中国一欧盟论坛、世界达沃斯经济论坛,各个会议上都有中国政要在发言;教育科技交流、军事对话、文化展示、艺术演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五花八门的展览、各行各业的海外工程、世界各地的旅游点,皆有中国人的身影;利比亚一次撤侨,居然涉及到三万国人。结论非常明显,中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公共外交的时代。
  我们常说,很多西方人对中国的发展不理解,不放心,不愿意接受,于是,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真真假假的“中国责任论”充斥西方媒体。显然,对于中国的快速发展他们没有做好准备。那么,我们自己对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和角色的转换是否已经完全准备好了呢?显然,我们自己也需要对变化中的自己如何面对世界精心琢磨,对变化中的世界也要进一步加深认识。
  在这种形势下,中国需要一批又一批的公共外交实践者,需要许许多多谙熟公共外交理念的专家,需要数百万计、数千万计具有公共外交意识的民众。赵启正先生的新著《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就是培养公共外交意识的一部难得的教材,本书有三个突出看点:
  首先在于作者的特殊经验和水平。作者当过分管外事的上海市副市长,接待过到访上海的各国政要;主持过浦东开发,与国际金融巨子和经济大亨打过交道;担任过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承担了对外介绍中国的使命;近年作为全国政协外委会的主任和每年全国政协会议的新闻发言人,更是专职公共外交。这本书的价值建立在雄厚的实践基础之上。
  其次,作者勤于读书,善于思考,视角宽阔,观点新颖。他的大量精彩的语言鲜见于其他涉猎公共外交的读物。他强调开展公共外交要侧重“对外说明中国”;一个国家要注意建立“国缘”;要掌握“国家关键话语”,做到“中国立场,国际表达”……阅读这本书犹如听赵启正先生讲话,他娴熟地掌握和运用话语权,字里行间追求的是与受众思想和心灵最高境界的沟通。他独具匠心,用示意图的方式阐述公共外交理念,这种形式在涉及外交话题的专著中并不多见。
  第三,伴随书中上篇11章的理念,还收集了作者11篇讲话作为实践案例。曾经有一位美国新闻出版界的知名人士没有见过赵启正本人,但是他阅读了赵启正的多篇讲话后说,如果中国的官员都能像赵启正先生那样讲话,中国在西方的形象会有很大的改善。的确,我们中国人要扮演好自己在新时代的国际角色,必须熟知流行的国际话语体系,充实进中国的理念,讲述中国的故事。许多专家学者和从事对外工作的官员都有同感,就是我们会做,但是常常不大会说。长期活跃在美国政坛的著名黑人宗教领袖杰希·杰克逊曾经表示,如果他的话讲错了,那一定是因为“大脑的一时冲动,而决非发自内心”。细读赵启正先生的11篇讲话,读者会发现他不是在简单地追求所谓讲话艺术,而是在真诚用心交流。这正是他本人所说的“话浯力”的一个重要力量来源。
  
  (作者系国际翻译家联盟副主席、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经站在了全世界的聚光灯前,世界对于中国的期望也越来越高。高估与捧杀之声骤起,出于善意或是别有用心的过高赞誉一同抛向中国,世界需要中国这个“领袖者”在国际事务中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于是,贸易保护主义、人民币升值以及气候问题上的争议与压力纷至沓来。  2010年1月27日,第40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瑞士达沃斯拉开帷幕。在为期4天的达沃斯论
期刊
具有重大而深远影响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已经实施了十年,这是改写中国社会面貌、创造华夏历史奇迹的十年。十年的大开发,为青海省拓展了百年未遇的开放与传播空间,也为青海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同样,跨世纪的西部大开发,也将青海的对外宣传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近几年,青海省相继举办了一系列国际性质的重大经济、文化和体育活动,充分显示了青海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和综合实力的增强。围绕这些活动,对外宣传统
期刊
在全球化的趋势中,构成某个国家、某个民族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四个领域中,“食”最能抵制全球化的影响。在中国,情况尤为如此。在衣着、居住条件和出行工具方面,中西方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中国人也穿牛仔裤、T恤衫,也住公寓或别墅,出门有小汽车、高速铁路和飞机。但只有在“吃”这个领域,人们还保留着传统的饮食习惯。或许稍微有些现代化的变革,但毕竟与西方烹饪相比,仍有着鲜明的东方特色。    越来越中国化
期刊
为提高城市国际化程度,加强面向在杭驻杭外国人和海外华人的宣传,杭州市在电台、电视台、报纸、网络、刊物等开设了lO个外宣媒体窗口,在杭州市委宣传部、市委外宣办指导下,经过几年运作,这些对外宣传专栏、专版、专刊成为宣传杭州发展变化巨大成就和“生活品质之城”城市形象的重要阵地,在全市对外宣传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杭州市外宣媒体 阵地建设的现状    多语种、全媒体、广覆盖,搭建对外传播平台。经过6年
期刊
加强对外宣传效果的研究,积极构建对外宣传效果评估机制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外宣工作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应考虑的要素和指标    (一)传播主体  传播主体主要是指组织和参与重大活动对外宣传的领导和工作人员。重大活动宣传效果如何,与传播主体有着重要的关系,人永远是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对传播主体的评估应重点考核四个方面:一是机构组建的科学性,二是人员组成的合理性,三是工作运转的协调性,四是队伍表
期刊
在中国,人们对“寡妇年不宜结婚”这一说法并不陌生,于是特意赶在虎年之前结婚的做法就不奇怪了,但该怎样把这样一个有浓郁中国文化特色的现象写成国外读者感兴趣的报道却并不简单。英国《卫报》的这篇报道,就对虎年春节前中国人扎堆结婚的现象进行了较为成功的尝试。笔者认为,其最大特点就是运用各种报道技巧对这一中国社会文化现象进行了还原。    情景还原    《卫报》这篇报道写道:“42岁的赵硕新(音)紧握着自
期刊
随着中印关系不断发展,中国媒体转述印度媒体对华报道的文章越来越多,人们已经很习惯地认为这就是印度媒体对中国的看法。其实,印度媒体市场远不是中国人所想象的那样简单。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正因为多语言的存在,印度媒体市场主要被两大官方语言印地语、英语以及其他被印度宪法认可的马拉地、泰米尔、孟加拉、泰卢固等十几种民族语言所瓜分。换句话说,无论报纸、杂志、电视或是因特网,无论懂何种语言,印度老百姓
期刊
最近几年中印关系一直保持平稳发展,两国高层间的各种接触与对话之频繁程度均超过以往。然而,印度媒体上的中印关系却总是给人以“紧张和摩擦不断”的印象,特别是在2009年秋季印度媒体“集体对反华歇斯底里”之后,更让人感觉中印关系出了大问题,难怪一些西方媒体据此得出“中印之间冷战已经开始”的荒谬结论。其实,以国大党为主的印度政府在对华问题上的友好立场并没有发生任何实质性变化,印度对中国的敌对情绪主要来自于
期刊
“中国繁荣非但不会成为威胁,还将给亚洲、欧亚大陆乃至全世界带来益处;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环节,两千多年来新疆一直扮演着各种文化交流平台的角色。‘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通商之路,还为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机会。”这是西班牙《对外政策》双月刊2009年5月至6月号上刊登的一篇文章《新疆与丝绸之路的复兴》中的一段文字。2009年10月31日,笔者有幸在乌鲁木齐接触到了这篇文章的作者——中欧论坛
期刊
颜仕凌(ArnoldZeitlin)曾戏称自己是与恐龙同辈的老新闻人,从5岁开始当报童,到最近十年作为中外新闻交流的使者,近80年的生命都在与新闻打交道中度过。他说:“我赚的每分钱都与新闻有关。”  颜仕凌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在美联社工作了近30年,退休后又被聘为UPI(合众社)亚太区副总裁、新闻自由论坛亚洲中心负责人,从2002年开始任教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参与了该校新闻学(国际新闻)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