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出路

来源 :编辑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shyour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出版社存在的问题
  
  1.出版行业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出版行业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图书品种急剧上升,平均印数急剧下降;成本持续上升,利润率持续走低;图书发行折扣愈打愈大,图书退货率不断上升;图书库存数量直线上升,资金周转明显放缓;图书货款结算期愈来愈长,信用问题开始出现。与此同时,中国出版业的改革正在集团化建设的基础上,深入地向前推进,出版单位开始转企改制,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渐显现。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出版集团规模的扩大仍然主要是低水平的数量累加,而没有进行根本性的业务整合,原先粗放式经营的色彩也并没有褪去。相当一部分中小出版社在市场竞争中逐步丧失了内容生产能力和竞争力,依靠行政配置的书号资源,消极地通过与工作室合作来维持自身运行。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有效解决,对整个出版产业发展极其有害。
  
  2.出版社存在的问题
  (1)出版成本管理缺乏市场观念
  成本管理缺乏市场观念导致的一个直接恶果就是把高效率和高效益混淆等同,这一观念在编辑部门表现得尤其突出。当前,出版企业仍然习惯于按照成本习性划分和核算成本,编辑为了降低单位出版物分摊的固定成本,不惜加大提高出版量。由此来看,出版量越大,出版物成本就越低,企业的利润就越高,但这样的结果期许是建立在产品实现良好销售的美好假设之下的。目前,出版企业中的实际情况是,几乎没有几家出版社敢于承认自己的各种图书都能实现良好的销售。出版业界的二八定律,即是说界内80%的利润是由20%的图书创造的,按照这个规律,能够真正实现良好销售的图书仅占整个品种的20%左右。若所有图书均片面地通过提高出版量来降低出版成本,将导致图书存货的大量积压而将出版过程发生的成本转移或隐藏于存货中,是一种短期的利润行为。
  (2)出版成本管理缺乏前瞻性
  从出版企业成本管理的过程来看,仍然偏重于事后管理,对出版前的策划、设计等环节介入不够;成本管理缺乏规范性、制度性;成本计划缺乏科学性、严肃性,容易造成事中、事后成本管理的盲目性。就目前大多数出版社情况来看,即便在图书生产阶段,各社的财务部门成本管理人员也很少能及时参与控制,更不用说在生产前的策划阶段对图书成本预测情况进行专业化的评估和介入。这种现状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成本控制的专业知识和决策权力错位。一方面,决定成本水平高低的编辑、出版等部门缺乏专业的成本知识,不能进行系统的规划和控制;另一方面,拥有专业知识的财务部门不能及时地参与到成本控制环节,对图书出版成本控制爱莫能助。
  出版企业成本管理缺乏前瞻性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缺乏系统有效的图书成本预测方法。目前,成本管理中建立了图书成本预算模型的出版企业并不多,对图书盈亏情况及盈利保本点的确定也是出版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一个难题。尤其在综合性出版企业中,由于其文化产品众多,产品的成本源构成各具特色,要建立通用的成本预算模型尤其困难。
  (3)出版成本管理方法落后
  常跃进在《单书成本核算的探讨》巾提到,目前大多数出版社进行图书成本核算的模式是,把编录经费、纸张材料费用、印制加工费用以及稿费、销售费用等直接记人某一图书的出版成本。将出版成本的总额除以该图书的印制数量,则得到该图书的单位成本,然后根据图书的销售数量,来结转图书的销售成本。为此,他举例说明了这种核算方法存在的弊端。
  例如:某出版社出版一种图书印制数量1万册,定价20元/册,实际发生稿酬、印制费用等出版成本总额65000元(不含税),按65%折扣本年度已销售5 000册,则该种图书——
  销售实洋=5 000册×20元/册×65%=65 000元
  销售收入=65 000元/1.13=57522,12元(销售图书税率为13%)
  图书单位成本=65 000元/10 000册=6,5元/册
  销售成本=5000册×6.5元/册=32500元
  销售毛利=销售收入一销售成本=57522.12-32 500=25 022.12元
  从上述计算中可以看出图书当年的销售毛利为25022.12元,很多出版社就以此来作为该图书编辑人员的业绩,并按此作为编辑人员的奖金或图书提成的发放依据。诚然,这种核算方法在会计方面并没有错,表面上看该书是盈利的,但图书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有它的特殊性,因为图书一旦卖不出去,它就成了一堆废纸。假如上述图书按销售毛利的7%来计算编辑人员的奖金或图书提成,即为1 751.55元(25022.12元x7%=1751.55元)。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剩余5000册的图书卖不出去呢?则该图书剩余5000册的出版成本32500元和该图书编辑人员的奖金1751.55元共计34251.55元应计入图书成本中。表面上看该书是盈利的,但如果将该书的前后期联系起来看,实际上是亏损的。一本实际上亏损的图书,而该书的编辑人员却能根据当年图书的销售盈利来提成,受损失的实际上是出版社,这就是目前成本核算中的不合理性。
  
  二 出版社的改制思路
  
  1.完善宏观管理制度
  预报制:预报制的建立,可以帮助我们及时掌握和分析各种出版信息,增强出版管理工作的预见性。目前,我们已建立了三个网络和两个制度。三个网络包括部分大中城市书刊音像市场动向监测网络、图书音像出版编目管理网络、新书和新的音像制品出版信息网络;两个制度即出版选题年度计划审批制度、重大选题专题备案制度。
  引导制:主要由四项制度组成,即宣传部和出版部门负责人联席会议制度、出版通气会制度、谈话制度、出版物审读制度。通过上述制度,及时传达中央精神,通报和分析值得注意的问题,力争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引导出版工作健康发展。
  约束制:包括出版单位内部三审制和专业分工制度,书报刊印制和音像制品复制实行许可证制度,集体、个体发行渠道实行售前送审制度,出版、印制、发行单位年检制度。
  监督制:主要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社会团体的监督作用,聘请社会各界人士组成健康读物保护委员会和读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实行举报奖励制度,鼓励民众举报非法出版活动。
  奖惩制:建立健全关于各种出版物及编、印、发各个环节的评奖体系,评选优秀出版社、优秀期刊社、优秀出版物和优秀出版工作者;搞好“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中国韬奋出版奖等评奖工作,规范出版物评奖活动;建立规范化的查处程序,严肃查处违规违纪的出版单位和个人,严重违规违纪者不得从事出版工作。
  保障制:对社长、总编、主编实行资格认定、持证上岗制度;建立出版单 位与作者的联系制度,为优秀作品的出版创造条件;制订各种出版物质量保障体系的规定,切实提高出版物的整体水平;建立出版基金制度,完善和落实有关文化经济政策。
  责任制:实行分级负责制,主办主管单位负责制,出版单位社长、总编负责制,出版单位内部岗位负责制。
  
  2.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等级评估
  2008年6月,新闻出版总署出台了《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等级评估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于2008年首次进行等级评估工作。此次评估基于由图书出版、基础建设和资产运营能力等构成的指标,对文艺、少儿、美术、古籍、科技、教育、社科和大学八大类500家经营性出版单位进行四个等级的测评。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等级评估将实施动态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授予被评估为一级的100家出版单位“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荣誉称号。该荣誉称号实施动态管理,取消终身制,不同的评估期产生不同的百佳单位。同时,将对少数综合排名靠后的出版单位给予警示,而对连续两个评估期被警示的图书出版单位,将按行政和法律程序采取关、停、并、转等措施,直至取消其出版资格。
  应该看到,深化出版体制改革,迫切需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而对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实施等级评估,既可引导出版单位进一步规范出版行为和行业秩序,又可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重塑图书市场主体,进行公平竞争,进一步解放出版生产力。首次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等级评估工作的结果,已不是关注的焦点,它已传递出强烈的管理方式创新的信号。其中,由新闻出版总署将此次评估工作委托给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编辑学会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3家单位,由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实施评估任务,此举堪称是使评估工作实现科学性、客观性的一项重要的创新性途径,也是深化出版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
  
  3.以准入制为基础的行业管理体系
  “四个准入”是以行业管理为基础的。企业(法人)准入是政府对企业或投资者进入图书出版领域实施准入审批,也是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后对图书出版企业及其分支机构的设立及营业实行审批,同时也会涉及有关图书出版产业政策、行业管理和竞争政策等。企业(法人)准入制度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出版市场,优化市场环境。市场准入是政府对企业(法人)准入后,为鼓励图书出版单位发挥专业特色、形成市场品牌而对其从事图书出版生产经营活动的类别进行准入审批,如中小学教材、地图出版、辞书出版专项资质准入,引导出版单位规范经营。市场准入制度作为政府管理的第一环节,既是政府管理市场的起点,又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导市场、细分市场、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而逐步建立和完善的重要制度。行业准入是随着我国人才评价制度逐渐与国际接轨后逐步确立的职业准入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已成为人们择业的“通行证”。岗位准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通行办法。在图书出版行业,从业人员的岗位主要分为领导、编辑、发行、校对、印制、一般管理和其他服务岗位。一般管理岗位包括财务、信息管理、综合管理等非出版类型的岗位。新闻出版总署对不同级别的岗位人员要求有不同层次的岗位培训,并且备案。
  
  三 出版社体制改革的对策分析
   1.要对出版社的现有体制进行根本变革
  出版体制改革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政企分开、管办分离,这是一种趋势。出版体制改革要求理顺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积极探索实行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新闻出版单位依法运营的宏观管理体制,同时深化出版社内部改革,实行宣传业务和经营业务两分开。对于经营性的出版社,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改革体制,转换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辽宁出版集团公司的经验是从创新体制人手,确立了实行母子公司体制,根据资产关系、企业规模、经营效益和业务范围等情况,把成员单位改组为全资子公司、控股公司和参股公司等,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营,在治理结构、产权转换、员工身份转换等实质性问题上大胆突破。再如,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将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出版企业作为目标,把提高文化企业的内容创新能力作为首要追求,将“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文化脊梁”作为企业的使命。对此,该公司采取的主要措施有通过整体转制,建立最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企业形态;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中国特色的出版企业领导体制;建立出版企业新的管理架构和运行机制,主要是按照现代出版产业规律调整生产组织形式,加大核心业务资源整合力度,着力打造以数字化为基础的新的业务平台,主动寻求切实有效的海外拓展渠道等。总之,出版社应该借鉴经验,按照中央确定的体制改革目标自觉地加以实践。
  
  2,应对出版社进行明确资产授权
  给出版社更多的资产处置权、用人权和收益权,鼓励出版社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增强它在出版物市场上的竞争实力。出版社可以成立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明确其与企业的产权关系,即出资者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的关系,解决国有资产管理的体制问题。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制订相应的政策,对授权活动进行监督和指导,如参与出版社的重大决策等,并在企业占有一定比例的股份,派出代表充任股东,通过股东大会行使对公司资产的受益、重大决策、选择经营者三大权利,并代表出版社按股份享有剩余利润的分配权。
  
  3.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的出版社运行机制
  出版社应以“精简机构、减少层次、重心下移、分类管理”为原则,重点实施“按需设岗、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分配政策,逐步完善内部机制,使机构和岗位聘任制改革深入人心。具体地说,在人事制度上,按需设岗,公开竞聘,择优录用,分级管理,责任到人;在劳动和分配制度上,淡化身份,强化岗位,突出业绩,超额超奖,不断完善年终考核制度。对于编辑、营销人员,将利润指标与岗位等级紧密挂钩,鼓励低职高聘、限制高职低聘,鼓励内部联合、强化团队意识;对于行政管理人员,压缩编制,按岗定级,加强考核力度。通过改革完善,全面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激励员工在岗位上尽职尽责、积极工作,使工作主动性得到最大发挥。
其他文献
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朴素的辨证法思想。早在战国时代,阴阳学说就被中医吸收、运用和发展,成为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内容。在现代中医临床上,它仍然有效地
目的:探讨肺舒合剂的制备工艺及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中僵蚕、地龙分别以95%和70%的乙醇提取,余药水煎煮提取.用薄层色谱法对黄芩、炙麻黄定性鉴别.结果:该制剂制备工艺简
在2009年底进行的国民阅读调查中,观众最喜欢的前10名作家,除郭敬明外,中国内地在世作家无一人入选——中国文学的尴尬境遇在国内读者群体的反应中也再度得到验证。由此可见,中国文学非但没有形成国际认知,在国内无人买账,就连国内作家也对中国文坛的种种制度心存疑虑。不可否认,“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国文学在稳步发展与持续变异之中,取得了不小实绩”,…但其中暴露出的问题却也不容忽视。    中国现代文学尚缺少
王仿子先生是编辑出版界的老前辈,在长达70年的岁月里,辛勤耕耘,不懈劳作,为编辑出版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在出版实践中,还及时总结编辑出版、图书发行的经验和规律,写下了大量的文字。这些文字,是编辑出版界的宝贵财富,其出版理念值得我们认真地借鉴和思考。  一 编辑要关心书的命运  编辑是一本书的第一个读者和第一个评论家,除了作者本人以外,编辑最了解这本书的内容和价值。很长一段时间,出版、印刷、发行
<正>一女性文摘类期刊的概念界定女性文摘类期刊的概念界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根据受众的性别特征可以得出,女性文摘类期刊是指以女性读者为主要目标受众的文摘类期刊。
产业融合是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下出现的新现象,正在推动产业组织的演进,包括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自身的发展变化和相互关系的演进。    一产业融合对我国图书出版业产业组织的影响    (一)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市场集中程度互逆效应  产业融合新参与者进入和开辟新市场,增强了竞争性和新市场结构的塑造,导致市场结构产生两种互逆效应:一方面,某一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使该产业内企业数量
【正】对传统期刊而言,内容是核心资源,也是核心优势,只有打造好期刊内容的"三度空间",才能持续提高传统期刊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让传统期刊在新媒体竞争环境中转"危"为"机"。
【正】本刊讯2010年5月8日至11日,第14届国际出版学术会在南京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是"编辑出版与文化",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出版界、学术界的多位学者提交论文并进行了交流
当前,企业招不到人才,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已成为我国教育制度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的真实写照,"就业难"正在成为一个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出版业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雁门集》是元代著名的蒙古族诗人萨都刺得作品。萨都剌,字天锡,号直斋。其祖、父先后随从元世祖、元英宗进驻代州(今山西代县),萨都刺就出生在代州。代州古称罹门,因此他的诗集就命名为《雁门集》。《雁门集》最早刊印是元至正年间的八卷本,今已失传。现存版本以清嘉庆十二年萨龙光刻十四卷本,收辑较为完备。萨龙光是萨都剌的远代子孙,其编辑可谓十分认真,搜罗较为广乏。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殷孟伦、朱广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