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科书“单元导读页”的比较与启示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xiao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必修课程对高中生的学习要求明确指出:“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悟。”而语文单元教学认识理论对单元教学的认识就是以一个单元作为基本单位,从整体上出发,进行教学,力图体现语文知识本身的整体性。就像文宏亮认为单元教学是建立在由互相依赖、互相作用的几篇课文以及“单元知识和训练”所组成的系统之上的“整体教学法”。那么,人教版和北师大版的高中语文教科书中,每个单元开始都有一页,在此命名为“单元导读页”。单元导读页是助读系统的一部分,也是语文教科书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理应为教学内容,但事实并非如此,单元导读页的教学不容乐观,往往被教师忽略。为此,本文以人教版和北师大版的语文教科书必修内容为例,进行单元导读页的比较研究,探究单元导读页的内容能否成为单元教学的重要资源,以便于帮助一线的语文教师理清单元导读页的内容,也希望通过研究的结果,启示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能够重视单元导读页的教学。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以使用范围广、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简称人教版)和突出地方特色、体现时代特色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简称北师大版)为研究对象,选取人教版(必修1-5)和北师大版(必修1-5)单元导读页为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通过运用教科书文本资源解读的元方法与比较法,整体对两个版本必修内容的单元导读页,从单元主题属性、内容呈现、整體排版三个维度出发研读与整理,比较与分析得出结果。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单元主题属性划分的比较
  人教版和北师大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内容中单元的分布及主题属性的比较,见下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人教版单元导读页的主题是按体裁来划分的,它所涉及体裁广泛,不仅包括我们平时所说的四大主体体裁:诗歌、散文、戏剧、小说,还涉及新闻和报告文学、演讲词、杂文和科普类作品等等。横观单元导读页,单元导读页的主题从诗歌,散文,小说到新闻报告文学、演讲词、杂文和自然科学论文,从易到难,符合高中生的接受能力要求。纵观单元导读页的主题,第一单元到第三单元的单元导读页的主题主要是以诗歌、散文、小说为主;第四单元通常是以演讲词、报告文学、科普类文章为主。
  北师大版单元导读页的主题是按题材来划分的,它以每一个小标题作为主题。比如必修1中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家国情怀”,然后就围绕这一主题——家园、故乡和祖国来展开阐述。北师大版单元导读页的主题涉及题材丰富多彩,有对家国的情怀,有对往事的追忆,有对自然、人生的思考,有对梦想的追求以及对汉语美的欣赏等等。
  2.单元导读页内容呈现的比较
  (1)背景图呈现的比较
  人教版单元导读页的背景图以朴素、淡雅的色彩全面覆盖。其中以浅黄、浅绿、浅蓝三色为主,浅黄色为背景色的填充颜色占到五册单元导读页的五分之四,浅黄色给人以静谧、温馨之感,并且每一单元所配的背景图与本单元的主题紧密相连。其次,人教版单元导读页的背景图多以人物插图为主,图形较小,且人物都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群体为主,树木、山川、河流和一些现代图形分别占据一两个单元导读页。比如人教版必修一中第二单元的主题为古代记叙散文,首先它以浅黄色的背景色覆盖整页,然后在最下边三分之一处插入古代两国交战的场景。背景图中有的战士身穿紧身窄袖的深衣,手握长戈;有的战士穿着由“甲身”“甲袖”“甲裙”三部分所组成的皮甲,骑着马,手握青铜剑。两军对垒,互相激烈地交战。这样的场景让读者直观地看到本单元学习的是古代的文章。并且通过战士身穿深衣,手握长剑跟戈,很容易让读者联想到这是春秋战国时代。缘由有二,首先,春秋战国时期,黄河流域的不少诸侯国已经开始创建骑兵,骑兵的出现必然要改变服饰,于是紧身窄袖、长裤皮靴的胡服便成为了深色戎服;其次,战国时期出现的兵器“三戈戟”,它是一种似剑的冷兵器,由刀身和刀柄两部分组成。长二十至三十厘米。由此便可得出本单元的主题了。
  北师大版单元导读页的背景图形几乎没有人物插图,一般都是用鲜艳的色彩同一色系着色,并以放射的状态来呈现,或者利用插图本身的色彩来直接填充。背景图形以山川、瀑布、树木、白鸽、蝴蝶等自然景物填充,图形数目单一,一般只有一个,最多只有两个,且图形一般较大。其次,北师大版在单元导读页下方的三分之一处会有一个类似云朵形状的方框,上面写上本单元的标题,一般云朵形状的方框会涂上各种各样的颜色,主要以绿色、蓝色、粉色、咖啡色为主。一般方框内颜色的选择取决于本单元的主题,与本单元主题密切相关。比如:北师大版必修第二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历史的涛声”,背景图用了翻滚着大浪花的无边无际的大海作为背景,在页面下方三分之一处的方框内填充天蓝色,上面再用黑色字体标注标题。其一,色彩搭配漂亮,给人以舒适之感;其二,天蓝色代表宁静,代表内心平静,而本单元的主题是“历史的涛声”,是啊!当我们打开尘封已久的往事时,蓦然发现,那些沉睡千年的历史涛声依旧,正所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由此可以发现填充的颜色与单元主题密切相连。
  (2)小标题呈现的比较
  人教版的单元导读页并没有明确的小标题,只是在单元主题页的第一自然段讲明要学习的具体文章体裁。如必修一中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读页的第一自然段这样写道:
  这个单元主要学习现代新诗。
  北师大版在单元导读页下方的三分之一处有一个长方形框,它的样子类似天上云彩的样子,方框里面用华文行楷的字体明确标明本单元的小标题,小标题的表述都带有文学色彩。如必修一中第二、三单元的小标题分别是:青春岁月、往事悠悠。   (3)提示语呈现的比较
  人教版的单元提示语一般以三个自然段为主,最多不超过四个自然段。开头第一自然段一般先讲明这一单元的文章体裁,第二自然段主要介绍这一单元文章体裁的一些特点、形式等等,对本单元文章体裁进行总体概括,第三段主要讲学习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要求等。如人教版必修4中第二单元的单元提示语是这样写的:
  这个单元学习宋词。
  宋词是词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格各异。这里选的是几位大家的名作,兼顾了豪放与婉约两种风格。词的句式错落有致,长短悬殊。小令显得轻灵飞动,长调则更便于写景、叙事和抒情的交互融合。
  词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欣赏时要反复吟咏,体会其声律之美;也要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同时,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其中情欲景浑然交融的意境。
  北师大版的单元提示语是一个自然段,只有必修3中第二单元是两个自然段。北师大版的单元提示语是抒情性的文字对本单元的主题进行阐述。有些是以引人深思的话语开头进行主题的阐述,有些是以诗句开头进行主题的阐述。如必修1第二单元是这样阐述的:
  青春岁月
  “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青的神?”诗人何其芳十九岁时写下的诗句如此动人。或许,在激动不安的青春岁月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样的“年青的神”,有着银铃般的歌声,激情洋溢,憧憬着远方和未来。让我们在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中品味青春。
  三、研究结论
  1.以体裁划分单元是人教版独有的风格,以题材划分单元是北师大版单元划分的惯有方式
  语文不仅注重传授语文学科的知识,而且还承担着学生情感培养和引導的重担。传统的教科书注重直接呈现语文学科的学科知识,人教版传承了传统教科书注重直接传授知识的风格,以体裁划分单元。人教版必修教材中每个单元的单元提示语的第一自然段就讲明本单元需要学习的文章体裁,这让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本单元中前一篇文章与后一片文章之间的联系点、共同点。也可以让学生纵观整本教材,了解它们之间的关联,让学生通过以前所学过文章的体裁来更好地学习本单元的文章。还可以横观单元导读页,单元体裁的设计从易到难,这符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要求。根据皮亚杰、埃里克森关于人的发展阶段的划分,可知高中生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和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清晰的单元体裁,能让高中生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使思维超出所感知的具体事物或形象,从而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运算,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体裁,可以增加高中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中国完人需要必备家园情怀的品格,体验青春岁月的往事,感受人间真情的流露等,语文学科的学习将助于实现完人的形成。而北师大版单元导读页中没有具体阐述有关文章体裁方面的知识,在单元导读页下方的三分之一处,以中国完人需经历的人生百态中的各个题材为小标题,说明本单元的单元主题。
  2.内容呈现
  (1)两版本背景图呈现生动、鲜活,北师大版生活气息更为浓郁。
  文学和艺术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好的课文插图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够加强对读者的感染力,加深读者的印象,使读者认识得更清楚,绝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所以插图也是单元导读页里值得比较的一个重要环节。
  北师大版单元导读页的插图多是白鸽、蝴蝶、瀑布等带有生活气息浓厚的图片,可以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来进入课文的学习。其次,北师大版的插图多是以五颜六色的亮丽颜色来插图,可以让学生从视觉上受到冲击。最后,北师大版的单元提示语多以文学性、抒情性的语言进行描述,很容易让学生喜欢。人教版单元导读页的插图多以朴素、淡雅的纯浅色为主,缺少必要的生活气息。
  (2)北师大版有直观的小标题呈现。
  北师大版有标题呈现,标题也是单元导读页的主题,醒目明了。人教版单元导读页中没有标题呈现,以分段呈现的形式直接呈现具体内容。
  (3)人教版提示语强调学理性呈现,北师大版注重情感培养。
  人教版的单元提示语先讲明所要学习本单元的文章体裁,再通讲本单元的文章体裁,或说明文章体裁的特点,或说明文章体裁的代表人物,对文章体裁作以大概陈述,最后讲明本单元所要学习的重点、难点。它不仅是给学生讲,也是给任课老师讲。学生通过学习对本单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且也知道怎样更好的学习本单元的文章。任课老师通过阅读,也清楚了本单元所讲课文的重难点,会更好地设计教案,从而更好地讲好本单元的课文。由此可以看出,人教版单元提示语的知识量更丰富,学生通过单元提示语获取语文知识性的知识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
  北师大版单元导读页的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它的单元导读页的设计主要通过鲜艳的颜色,给学生视觉上以美的享受,插图多用一个大的图形,给学生给简单、明亮之感。页面的最底下简洁的文字介绍,也多是以诗句开头,很容易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来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兴趣。杜威说,兴趣是学生能力的增长点,所以,学生只有对语文产生了兴趣,才能更好地学习语文。
  (三)人教版与北师大版两个版本的单元导读页的整体风格迥异
  人教版和北师大版的排版风格迥异,具体排版可缩略为下图1.
  人教版必修教科书的单元提示语一般都是以三个自然段为主,第一自然段文字最少,但至少也要10个字。第二、三段文字加起来最少的也要120个字以上,所以说人教版必修教材光单元提示语文字数量的总体加起来至少也在140个文字以上。也有一些单元的单元提示语文字的数量比较多、篇幅比较长,字数多达280个文字。而北师大版必修教科书的单元提示语文字数量只有一个自然段,至多也才100字左右。
  四、启 示
  1.两种不同的主题划分,都形成了语文单元教学的垫脚石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提出的“脚手架”原理,一座高楼如果没有梯架,平常人是不可能上去的,因为平常人没有梯架。还提出单元教学的教学理念,以一个单元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从整体出发,力图体现教学的连续性、整体性和阶段性的特点。而人教版以体裁划分单元,北师大版以题材划分单元,单元,就是单元教学实施的垫脚石。
  2.鲜活浓郁的呈现特色,构建了契合语文独有文化的视觉资源,即“单元导读页”,也是有益于带动学生走进课堂的一部分教科书资源
  结合上述教科书在背景图上特点,归结发现人教版和北师大版“单元导读页”也是教科书中一块很丰富的教学资源。所以,从学生层面上来说,学生自身应该重视起对单元导读页的预习。从教师层面上来讲,教师通过单元导读页的教学,不仅使自身能从宏观上把握本单元的内容,也能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的整体结构进行宏观的把握。
  3.风格上,两种不同的资源归结风格,感受语文表达方式的迥异,体验不同情景中的中国汉语文化
  语文表达和文化具有多元性,像这两种不同版本的教科书,是体现语文多元文化的很好案例。从两种不同的风格中,可以感受和体验多元的语文文化表述形式。人教版与北师大版教材的单元导读页的提示语还充分地概括出本单元文章体裁与题材的一些特点,如果教师把这些内容都纳入教学中,就可以充分地展现语文作为工具性的一面。当然,语文不仅仅是教学生知识,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如运用北师大版的单元导读页教学,首先鲜艳明亮的色彩会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接下来的小标题以及抒情性的单元提示语会让学生产生心灵上的震撼,从而产生美的共鸣。只有教师、学生同时重视起单元导读页的学习,单元导读页才可以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
  ②郑国民,孙宁宁.《语文单元教学的反思》.《学科教育》,2002(05):18-21.
  ③文宏亮.《高中语文单元教学的反思》.《教学与管理》,1996(03):51-52.
  ④王元华.《论文本解读的元方法》.《语文建设》,2017(28):25-28.
  ⑤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1-5)必修.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⑥普通高中課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1-5)必修.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通联: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陶渊明的作品如《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被选入各个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本中。透过这些作品,我们认识到一个在东晋黑暗乱世中虽有强烈的用世情怀,但经过三仕三隐的痛苦徘徊,最后毅然与黑暗的官场决裂而归隐田园的清流诗人形象。作为隐者,回看官场,那是一张巨大的“尘网”,也是一个巨大的“樊笼”。归隐以后的陶公,像倦飞的鸟儿返巢,像池里的鱼儿回到故渊一样,找到了自由,找到了自我。他在“榆柳荫后檐,桃李
一  杜诗自宋代经典化以来,备受历代推崇,甚至出现“千家注杜”的大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作为杜诗代表作,多次入选现当代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据统计,在百年中小学语文教材中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入选次数位居杜甫诗歌之冠。与此同时,此诗历来颇有歧解,即使进入当代亦不曾稍减,如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中关于“诗人的阶级立场和阶级情感”的议论,就曾引起学界的激烈反响和讨论。  虽然解读可以“多元”,但正如赖瑞
课文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材料和主要凭借。语文教学应当老老实实地引导学生解读课文,从字里行间学习语文。游离课文,游离课文整体的语言表达,势必将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科技常识课、泛文化课。韩军老师的《背影》教学,正是泛文化课的典型。且在各地七讲《背影》,影响不小。分析其失误,可以帮助人们端正语文教学思想,促进语文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  一、游离课文的语言表达,何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韩军老师把《背影》
今年秋季开学,北京等六个省市开始使用统编高中语文新教材。6月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2022年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统编高中语文新教材根据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指导思想、思路框架、结构体例等呈现了全新的样貌,与现在高二高三使用的教材相比,无论从容量上还是开放程度上都给执教者的教育观念、教学策略与方法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为深化教学改革,落实语文核
课程教学语境下的文本细读,是对文学批评的文本细读概念的借用和活用。它是指“读者从字、词、句等言语材料人手,对文学文本进行细致、精确的语义分析,从而实现对文本意义准确、透辟的解读。”这是指课程教学语境下的文本细读,其对象是阅读教学,它是从阅读教学出发,为了阅读教学,与阅读教学结伴同行。课程教学语境下的文本细读具有细读姿态的多元性、细读指向的言语性、细读结论的兼容性和细读经验的共享性。语文教师在进行文
教过高一的语文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觉,刚进入高中的学生,作文的写作还停留在初中的水平:文体单一;视野狭窄;更主要的是语言意识不强,体现在:词汇贫乏,用词陈旧;语言平淡,口语化严重;感情苍白,毫无感染力;言辞枯燥,不够生动形象直观。  因此,对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讲,训练他们的写作能力,首先应从刷新语言开始,让他们的语言自信起来,新颖起来,明亮起来,文雅起来,美丽起来,诗意起来。  刷新,让语言鲜活起
行走在教育路上,因忙于各种事务而无暇阅读、无暇思考,更无暇促进自我言语生命的生长,最终泯灭理想、丧失自我、忘记当初为何出发的现象,可谓比比皆是。笔者就是其中的一员。曾在小学语文教育浸淫四年的我,每天如驴子拉磨般围绕日常工作打转,总以为这就是充盈,会自生长,假以时日,会自然实现自身的价值。可是,读完汲安庆老师的教育随笔集《怀抱生命的教育》后,笔者发现自己对充盈、生长,自我实现的理解是有缺陷的,对教育
语文教学的价值追求是什么?学界一直没有定论,从而使得百年语文风潮涌动,居无定所。为什么教搞不清楚,教什么和怎么教自然就会乱成一团。叶圣陶等前辈和《语文课程标准》对此作出了明确的回答:为了培养、提升学生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那么问题又来了,怎样通过教学活动来训练、培植学生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方面,王尚文《语感论》、李海林《言语教学论》等著作从多个维度进行了理论阐述,给予读者思维的冲击与理念的更
这堂课教学思路清晰,定位准确,重点突出。整个教学过程采用诵读法,诵思结合,以读为抓手,以朗读促理解,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言文语感的做法,颇有可取之处。  文言文教学,离不开诵读,这是共识。但并不是说有了诵读就能学好文言文。因为,只有走心的诵读才是开启文言文学习的金钥匙。问题是,学生不可能天生就会诵读,诵读的规律和技巧,是需要教的。在《诫子书》这一微课课例中,张老师肯下功夫,以语调、语气、停顿、
古典诗词鉴赏,可用三个审美空间来立体建构其丰富的意蕴。  一、古典诗词的三个审美空间  当代西方著名思想家列斐伏尔说:空间从来就不是空洞的,它往往蕴涵着某种意义。  1.三个审美空间  古典诗词一般有三个空间向度:地理空间、社会空间和心理空间。它们分别对应着古典诗词的诗境、诗情和诗心。  地理空间 地理空间具有表象性。是特定的地理性、物质性空间,也就是诗词中的景、物或事件发生的特定场所。当然,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