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探究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in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养成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方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聆听、体验和想象,从而让音乐欣赏变得有趣味、有情感、有创造力。教师要立足于接受美学的视角,鼓励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的表达。本文从音乐教学实践出发,主要探究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策略,促进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学科素养   小学音乐   欣赏教学   策略
  长期以来,教师往往只注重对学生音乐技能、技法等方面的培育,而忽视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育,导致很多学生缺乏音乐欣赏意识,缺失音乐欣赏能力。许多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只会用“好听”“不好听”等这样浅显的标准来进行评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技能,强化学生的音乐欣赏意识。
  一、注重聆听,让音乐欣赏有趣味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生深度学习音乐的基础,也是学生整个音乐审美体验的基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聆听,培养学生的聆听意识和聆听技能,从而发展学生对音乐要素精细化、敏锐化的反应。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聆听中深度感知,建立以聆听为中心的多感官活动,将聆听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
  对于一首音乐曲子,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开展欣赏活动:一是作品的内容;二是作品的形式。从作品的内容中我们能感觉到作品的意义,从作品的形式中我们能感觉到作品的风格和构成要素,比如节奏、旋律、调式、调性等。相比较而言,小学生由于年龄和心理特征的影响,对小学生来说,音乐的形式欣赏比内容欣赏更具有“音乐味”。
  比如在教学苏少版五年级上册《五月五赛龙会》时,笔者分别用方言和普通话范唱歌曲,引导学生对比聆听。通过对比聆听,学生能够感受到“吴侬软语”演唱的特点,即装饰音多而细密、发音位置靠前靠上、润腔丰富、音调软糯等风格特点,更具有一种动听、亲切的感觉。聆听可以让学生走进歌曲的灵魂深处,在聆听之中,学生能感受到江南的民俗风情,逐步让学生形成“懂得音乐的耳朵”。
  音乐欣赏不仅仅是让学生感受到音量与音色的变化,而是要培育学生的聆听意识,让学生养成聆听的习惯。如果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地深度聆听,就能主动地展开想象的翅膀,让聆听变得丰富起来。通过深度聆听,音乐能步入人的心灵,进而形成审美感受与审美体验。
  二、注重体验,让音乐欣赏有情感
  情感出自学生的体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引导学生聆听,更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让学生的音乐欣赏充满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聆听为基础,融合学生的身体律动、图谱识别等活动,激活、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学生能获得一定的心理愉悦。在体验式的音乐欣赏过程中,愉悦只是一种表现形式,而情感的激活才是目的。
  音乐欣赏中的情感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音乐家对音乐作品本身注入的情感;二是音乐欣赏者对音乐作品的形式进行感性体验的情感。著名美学家克莱夫·贝尔说,艺术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在笔者看来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即音乐作品的“形式要素”和“情感要素”。音乐不仅是形式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艺术。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认为,音乐是意志的直接表现。在音乐欣赏中,不同的人由于经验、思想、认知水平等不同,所感受、体验到的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就不同。
  以欣赏《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歌曲为例,这是一首叙事歌曲,在欣赏的过程中,笔者注重引导学生聆听感受音乐。可以分段听赏,感受歌曲各段所表现的不同意境,也可通过对比速度、旋律等音乐要素,来感受歌曲结构的特点和情绪的变化。重要的乐段或乐句可采用听唱结合的方式,用歌声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具体可采用以下方式展开:首先,让学生从整体上聆听歌曲,从而感受、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其次,笔者让学生将对歌曲的感受用不同的线条表达出来,从而让学生深入了解、分析歌曲的乐句。第一部分生动地描绘了新社会农村的夜景。明月当空,孩子们围坐在丰收的谷堆旁,听妈妈讲故事。这时的曲调柔美、宁静,节奏较舒展。第二部分记叙了旧社会痛苦压抑的生活,音乐曲调起伏较大,音程的大跳及切分音的运用,表现了一种悲愤控诉的情感。其中基本相同的曲调反复了四次,不仅加强了歌曲的叙事性,也使音乐素材更为简练集中。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完全再现,音乐把人们又带回到了现在,夜晚还是那么宁静,但妈妈讲的过去的事情却让孩子们深思。欣赏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了解歌曲抒情与叙事结合的特点。
  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聆听为中心,借助多种感官活动,如手画、身动等来表达情绪、情感。音乐作品通过听觉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助推音乐欣赏活动向深层次发展。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从而让音乐感染学生,让学生喜欢音乐。另外,教师要以自己对音乐、对音乐教学、对音乐教育、对学生的真情实感感染学生,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互相交流,让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动情形成共鸣。
  三、注重想象,让音乐欣赏有创造力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不仅要注重聆听、注重体验,更要注重想象。融入想象的音乐欣赏,能让学生在欣赏中积极创造。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不是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教师要以想象为核心,在课堂上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音乐想象不是胡思乱想,而是围绕音乐作品展开的能動的创造。音乐不同于美术,音乐是一种无形的艺术,看不见也摸不着。激活学生的审美经验,需要借助音乐想象,将无形的音乐转化为有形的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音乐,提升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而主动地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音乐旋律的流动特性为学生的音乐想象提供了前提和条件。音乐欣赏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健全学生的人格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让学生在领略音乐的内在魅力的同时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苏少版四年级下册《彼得与狼》时,笔者引导学生联系故事情节,想象场景。比如“双簧管与长笛表现的是鸭子与小鸟”“单簧管与长笛表现的是猫与小鸟”“大管与弦乐表现的是老爷爷与彼得”等。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笔者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引导学生将想象创编成一个音乐童话剧。在创编音乐童话剧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音乐的变化确定相关的故事情节及角色。通过自主创编、自主探究,可以丰富学生的音乐学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创造性的音乐欣赏过程中,学生能够熟悉各个音乐形象的旋律主题,能够体会作者运用乐器刻画出来的人物、动物的性格、动作与神情,从而让每一个角色形象鲜明。
  音乐欣赏是学生音乐学习的重要方法。教师要立足于接受美学的视角,鼓励学生在音乐欣赏中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学生要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主动聆听,积极感受,大胆想象,从多个角度体验音乐的艺术魅力,得到心灵的感悟,收获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张璐.音乐审美体验中的情感与想象[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1):105-108.
  [2]戴维·埃里奥特.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M].齐雪,赖达富,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3]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推进愿景[M].熊蕾,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
  [4]叶枫.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措施探讨[J].小学生(下旬刊),2021(9):90.
  [5]杨立娟,冯钰.浅谈开展小学中年级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9):121-122.
  [6]陆珮君.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J].求知导刊,2021(30):93-94.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文靖东路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类比是数学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思想,通过类比,教师可以有效突出知识的重难点,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思想,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和概念,探究知识的本质及规律,找出新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类比思想 小学数学 解题思维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重要时期,教师应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在遵循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为学生搭
目的 探讨瑜伽锻炼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将80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患者按住院号的单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精神科常规药物治疗,而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瑜伽锻炼。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作为效果评定工具,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初和接受治疗1个月后上述量表评分的差别。结果锻炼前两组患者SDS、症状
摘 要:中国民族音乐特色鲜明、形式多样,具有丰富的文化艺术底蕴与意义非凡的艺术价值,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艺术珍宝。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音乐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传承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提升学生的民族音乐审美素养,从而促进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民族音乐 小学音乐 教学策略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中诞生了浩如烟海的文化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改善心绞痛患者情绪状态的作用。方法选取收治的心绞痛患者158例,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79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心理护理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生活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得分均不同程度的降低,观察组的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
目的 探讨前瞻性护理对急诊危重患者ICU期间压疮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10月ICU收治的危重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前瞻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存在压疮高危因素的人数及压疮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存在压疮高危因素4例,压疮发生率为0,对照组存在压疮高危因素9例,压疮发生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情况及临床护理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术后出现角膜水肿患者87例(101眼),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5例(55眼)和对照组42例(46眼),比较两组的水肿情况,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视力改善情况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水肿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水肿消退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
摘 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构筑互动模式,使学生更好地发现美、赏析美。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多元平台帮助学生整合资源,引导他们参与到双向演讲中,发散他们的思维。同时教师还要抓住生成资源,引导学生展开思考,这些方法都有助于学生进行更好的互动,进而提升他们的审美赏析能力。  关键词:互动模式 审美赏析 小学美术  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环境下,教师、学生、文本进行多层次组合互动,
摘 要:音乐教学要返本归元,回归音乐教学的本体——“人”,就必须强化音乐的“体验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聆听、律动、想象,从而深化他们的诸种音乐学习感受与体验。通过音乐体验教学,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力,发展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 回归本体 体验教学  音乐教育应注重“人”的发展,然而当下的音乐教学却存在着诸多的“人”的缺失现象,诸如以音乐乐理讲解代替学
目的 探讨内镜下氩等离子凝固器行食道癌狭窄再通术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收治的食管癌术后再狭窄患者38例,采用内镜下氩等离子凝固器行食道癌狭窄再通术进行治疗,在手术前后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观察患者吞咽困难缓解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1%,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下氩等离子凝固器再通术在治疗食道癌术后狭窄方面临床疗效确切,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有助于更
目的 了解和识别新生儿监护室患儿家属的压力源,为患儿家属心理护理提供科学依据,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和谐医患关系。方法选取包括早产儿、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及病情危重的患儿家属为研究对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NICU患儿家属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分析并实施干预措施。结果 NICU患儿家属文化程度越高抑郁、焦虑指数越高( P<0.05);对照组焦虑、抑郁情绪指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