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6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来源 :传染病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rong19730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为全面总结COVID-19的临床特征与正确评价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2020年1月20日—2月29日期间本中心收治的65例COVID-19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症状将患者分为轻型组(18例),普通型组(31例)和重/危重型组(16例)3组,对所有患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65例COVID-19患者中男37例(57%),女28例(43%);年龄3~85岁,平均(46.63±18.63)岁.从出现症状到入院平均时长为(7.00±5.02)d,住院时间为(17.07±10.51)d.3组间及两两分组之间年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即年龄越大的患者病情越重.相较于轻型组和普通型组患者,重/危重型组患者合并有更多的基础疾病.COVID-19患者临床症状以发热(75%)、咳嗽(57%)、肌痛或乏力(43%)为主,其余症状还包括咳痰,头痛,胸闷、气短及腹泻等.24例(37%)有武汉暴露史,19例(29%)有家族聚集性接触史.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3组患者WBC和淋巴细胞绝对计数降低;D-二聚体,CRP,IL-6及ESR水平升高.在重/危重型组患者中,8例(50%)出现淋巴细胞绝对计数下降,9例(9/14,64%)出现D-二聚体水平升高.此外,重/危重型组患者中,CRP、IL-6、降钙素原和ESR水平都显著升高.COVID-19患者住院时间与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呈负相关.结论 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点复杂,一般以发热、咳嗽、肌痛或乏力为主要症状.与轻型组和普通型组患者相比,重/危重型组患者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减少和炎症相关的指标上升更显著,免疫平衡失调,可能影响患者的疾病进展、恢复和预后.
其他文献
新课改如火如荼地进行了多年,但是不少语文教师仍然习惯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总是千方百计地规范学生的认知和体验,以致钳制了学生的活力与个性,压抑了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的精神,挫伤了学生探索和创造的信心与热情,课堂变得机械、沉闷、程式化,缺乏应有的生气和乐趣,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要解决课堂出现的这些问题,就必须强调学习的自主建构,强调教学的动态生成。  “生成性”是当前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理念
类型化电台的运作,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同时在运作上也存在一些困惑。听众的高满意度应该是类型化电台追求的主要目标。一、满意度是衡量一个广播媒体影响力最基本、最重要的
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有情感的传达。文学是情感艺术,文学是对人的生命、社会及其意义的叩问,好的作品有着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艺术境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用美好的情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让其受到美的熏陶显得至关重要。在语文教学中要实施情感教育,就是通过语文教育对学生的情感领域施加专门的影响。  为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我试从以下几方面探索。  1.更改观念,拉
刘勰曾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语文教学的艺术之魂,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没有情感的融入,课堂教学将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生机和乐趣。因此,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们既可以驰骋于大漠边关,又可以徜徉于小桥流水;既能纵情于祖国的名山大川,又能放歌在祖国的辽阔草原,让他们在不同的情境中感受作者不同的人生情感,体验作者不同的人生
目的:运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对13例安肠胶囊治疗前后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直肠组织蜡块,以及10例痔疮患者正常结直肠组织蜡块中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细胞和NK细胞的
上初中以后,在语文课堂上学生一改小学那种积极应答的习惯,往往习惯于听老师讲,而不愿张口回答问题;习惯于抄老师写的答案,而不愿阐述自己的观点;习惯于看老师的表演,而不愿站起来去“说”,去积极参与……时间长了,学生往往会对语文产生一种厌倦感,于是很多老师想尽办法强迫学生学语文,可是效果往往不甚理想。我认为,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创建快乐的语文课堂是最有效的途径。  一、尊重学
语文课堂教学虽然属于教学实践范畴,但是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息息相关,它不仅是教学形式的问题,更是教学理念的直接体现。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我们应该树立起学生是快乐学习者、自主学习者、独特学习者、问题学习者的新学生角色理念,树立起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促进者的新教师角色理念。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我们应改变过去传统的单向传输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起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让语
在现代信息时代,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口语交际教学,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除了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加强外,更应当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加以强化训练。  一、在创设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情感的萌动需要良好的外部氛围。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身心处于放松状态,不必担心被指
记事文在语文小学教材中占据大量的篇幅,因为其拥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能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深受学生的喜爱。同时,记事文又有其独特的人文内涵,对学生施以人文教育,这是教师应特别关注的。也正因为这点,许多老师往往会把记事文上成情感与品德教育课,以其人文性弱化语文的工具性。这样,就造成此类课文在教学目标上的偏移,忽略了其应该突出的工具性,影响了学生的语言学习与训练。记事文应该教
培养学生鲜明的个性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人才观。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现代教育理论的教学观和人才观,使学生成为具有鲜明个性的学习语文的主人呢?以下是我在探索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尊重学生,以生为本  发展学生个性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观念的真正转变,教师不再把课堂看做是“灌”知识给学生的地方,不再把教师看作是权威的代表,不再认为学生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强迫你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