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于数字“三”的认识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05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字从产生开始就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本民族的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对后世的文化传承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数字“三”,渗透在语言文化甚至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因此,更好地了解数字“三”,能够更清晰地明白文化的发展与传承线路,对民族文化有更深刻的感受。
  关键词:数字“三”;文化内涵;传承发展
  神秘的数字“三”根植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之中,是我们国人心目中最重要的数字之一,比如“三思而后行”“事不过三”等等。那么为什么不是其他数字,而是“三”呢?基于这疑问,本文就此谈谈自己浅薄的认识。
  一、“三”的疑问来源
  虽然平时我们经常将数字“三”挂在嘴边,但是似乎从来没有真正去认识探究它,只是作为一个文化传承下来的符号,很自然的事情,哪有那么多为什么!的确如此,经过上千年的文化积淀,约定俗成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理所当然的事情谁会去想呢,直到我教授六年级课文《三打白骨精》。突然有学生问我:“老师,为什么孙悟空这么厉害,不是一棒子就把白骨精打死,而是要打三次呢?”“一下子打死小说就没意思了,就不吸引人了。我们精彩的故事都讲究一波三折,知道了吗?”我也没有细想就回答了,而且,“中国古代很多故事都是与‘三’有关,比如我们之前学的《三顾茅庐》……”说完之后学生还是有些迷惑,“既然这样,那为什么不四打、五打呢?”“这样就太麻烦了,重复的情节太多读者也会厌烦的,三次就差不多了。”学生更迷茫了“为什么一定要‘三’呢?”是啊,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承下来为什么大都是“三”呢?
  二、“三”的传承与发展
  (一)起源:神话传说中的“三”
  “三”的源远可以追溯到神话传说时期。神话传说中,遍及各地的神灵都以三位一体出现。我国土生土长的道教就有“三清”之说。三清为道家哲学“三一”学说的象征,最为我们所熟知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中也有对于“三”的描述。而一些神魔小说中也大量描绘了关于“三”或者其倍数,比如《封神演义》中的二郎神开的天眼是第三只眼,哪吒是三头六臂;《西游记》中猪八戒是三十六变,孙悟空是七十二变,这些都与“三”有关系。
  (二)发展:儒学中的“三”
  由神话传说开始,人们对现实有了一定的了解,慢慢发展到了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时代,人们有了更深的认识,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学派和自己的学说。儒学,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它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与上面提到的道教、佛教并称为“三教”。在对数字“三”的发展方面有着巨大的贡献。
  (三)结论:无处不在的“三”
  “三”从古至今被无数人利用,发展到今天已经几千年了。它早已融入了我们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文人墨客口中吟咏的著名词句中有它的身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古代沿用至今的无数俗语成语与它有关,“无事不登三宝殿”“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婚嫁习俗中也有摆宴三天,仪式上有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的三拜之礼;对于虔诚的教徒,也有三跪九叩之说;现代的地理、政治经济中,也有它的身影,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
  三、“三”的文化内涵
  由此可见,“三”的确深入人心,意蕴深远。要知道“三”在诞生之初,确实是表示物体的具体数目,但是在进入到文化领域之后,它被赋予了更深层的意义:
  (一)实指
  “三”最初表示的就是一个具体的数字。松、竹、梅因为能够傲立于寒风之中,且有风骨,被誉为“岁寒三友”,以此来表达自身清高孤傲的气节与傲骨,得到了广大文人的认同与赞颂。这里就是三种植物,是一个确切的数字。
  (二)虚指
  这是与实指相对而言的。虚,表示不确定,这里同样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指少数。比如我们生活中常说的“三言两语”,就是指语言精简,一下子就表达清楚了;又比如“三三两两”,形容人少,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在《念奴娇·双陆》中写到:“袖手旁观初未说,两两三三而已。”二是指多数。这个在生活中更是常见。同样是表示人数,但是“三人成虎”现在已经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把谣言当作事实。这里的“三人”已经演变为多人了。而《论语》中这样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
  综上所述,实际上“三”的意义随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断地变化,也一直在丰富着自身的内涵,最后形成了“以三为极”的特点。中华文化认为“三”是质变与量变的极限,是事物发展的极点。
  “三”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与中华文化紧密相关。它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承载的必然是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精神内涵,而且深藏在中华民族集体意識之中。更多地了解“三”,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民族文化,进行更好地研究。
  参考文献:
  [1]成友宝.神秘数字“三”新探[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S2):19-20.
  [2]马亚振.古书中若干数字的概念及其运用[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报,1982(1):32-35.
  [3]张湘梅.数字“三”的中西文化解读及其翻译[J].德州学院报,2008(5):23-26.
  [4]杜贵晨.古代数字“三”的观念与小说中的“三复”情节[J].文学遗产,1997(1):109-111.
  [5]刘娟.略说嵌有数字“三”成语的文化意蕴[J].文学资料,2017(3):26-27.
  [6]谭学纯.中国神秘数字:“三”和“五”[J].民间文化论坛,1994(4):12-16.
  编辑 李琴芳
其他文献
摘 要:国学经典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国学经典作品按不同的分类有多种,重在从古诗教学的角度,探讨古诗教学的模式与方法。小学语文教师要明确国学经典对小学生成长的意义,注重趣味引领和方法指导,让孩子们在经典文化的浸润和滋养下,性情得以熏陶,灵魂得以丰盈。  关键词:小学生;国学经典;古诗教学  一、国学经典对小学生成长的意义  国学经典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民族智慧和情感的结晶,优秀的文化遗
事件回放<<<<  2019年1月6日,一名安徽籍男子在武汉街头行走时,突发脑出血跌坐在地,五名大学生拍照取证后救人。此举在网络上引发争议。  时事鲜评  五名大学生扶起倒地男子的行为,无疑是乐于助人、见义勇为之举,值得鼓励点赞。这一点应当没有争议,争议在于救人的同时应不应该拍照取证。  首先要说明的是,见义勇为者并没有“自证清白”的法律义务。“谁主张谁举证”是民事诉讼的一般证据规则,不排除社会上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活动是帮助小学生巩固数学基础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数学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基于此,针对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组织策略与实施途径展开论述,力求通过高效开展实践活动,拓宽数学教学视野,打开数学课堂边界。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组织;实施   在本文中,筆者尝试通过“寓教于乐”“合作探究”和“联系生活”三种途径,帮助学生打开数学学习中的兴趣边界、思维边界和时空
摘 要:Scratch编程软件采用积木搭建取代代码输入,有效降低了程序设计的难度,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Scratch教学内容为绘图或游戏等项目,采用传统的教学设计,学生项目建构过程留于模仿,作品单一。尝试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提出问题—设计算法—解决问题—评价反思—完善创新”五个环节,探索Scratch新型教学设计,让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真正发生。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Scratch;教学设计  
摘 要:小学生的生理与心理都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有一定可塑性。学校是对其进行法治教育的重要场域,小学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承担起渗透法治教育的重要责任,并将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得以提升的同时,提升法治意识,并用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结合我校中段语文学科渗透法治的实践探索,总结教学经验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法治意识;法治教育   我们学校属于完全小学,生源来自附近1
岁月走过,留下记忆无数。多年来的教育经历,留给我最深的印记都与学生有关。因为在爱的天平上,学生始终是我最看重的砝码。我的思想,已与学生的一切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日记,记录人生的足迹,也是抒发情感的一种原始方式。我喜欢用笔记录下生活中的点滴。这里,不吝献丑,摘取其中的几则与大家共勉。  2014年1月6日 星期一 晴  今天是期末考试的日子,我们负责考试的老师于凌晨6点出发了,这个时间在寒冷的冬
摘 要:情境教学法是最受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教学手段。目的是让学生在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接收教育,获取更多的知识。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寓教于乐,是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的愉快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法;愉快教学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  語文教学中的情境法,是通过一定事件的形象描述或一定环境的设置、模拟,激发学生的语文情感或思维,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感,以达到语文
摘 要:身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深知肩上的重任。音乐欣赏是幼儿艺术教学的重中之重,特别难教。组织幼儿进行有效的音乐欣赏,一直是幼教者们探究的话题。从以幼儿的兴趣作为出发点,为孩子选择适合欣赏的内容;让幼儿通过自身活动来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发展能力;为幼儿选择适合的参与通道,给他们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这几方面来谈谈幼儿教育中的音乐欣赏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育;音乐欣赏;策略;探究  我们知道音乐欣赏
摘 要:极限思想属于推理思想中较低层次的一种数学思想。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极限思想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定律、法则等的理解。据此,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极限思想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极限思想;渗透策略   数学思想蕴含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如抽象、分类、归纳、演绎、模型等。多数专家认为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的本质认识、理性认识。参与
摘 要:新课程改革倡导全新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注入新的生命力量,让课堂教学焕发勃勃生机,对课堂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学科教育工作者对趣味性教学的研究,更能活跃课堂,促使课堂教学整体效率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地探究新的教学方式,深入地研究和探索趣味教学,有的放矢地开展各种形式的趣味性活动,发现教学中的真谛,促使学生对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引发对课堂教学内容探究的欲望,实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