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课堂意外引发的三重叩问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作十余年,上课无数次,总有意外情况。对于这些意外,有时灵机一动,巧点妙拨,化险为夷,或成课堂亮点。有时无言以对,束手无策,给我无数反思。
  案例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荷花》第二自然段
  当学生交流到荷花的三种姿态时,我趁势提出:你最喜欢其中哪一种呢?自由读,让老师感受到你的喜爱。学生首先交流了最后一句:“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他们通过朗读情趣盎然地表达了对花骨朵儿的喜爱之情。接着,我又问道:“你们还喜欢哪一种姿态的荷花?”出人意料的是学生们竟然异口同声地答道:“没有。”我惊讶得目瞪口呆,难以置信地追问:“不喜欢其他两种?”大部分学生齐刷刷地说道:“不喜欢。”听课老师们不由发出一阵哄笑。我一时愣住了,学生的回答完全超出我的预设。根据平时听课的经验,这样的问题,学生们都会非常自觉而默契地“配合”老师。怎么今天我们班的孩子这么不给力?看着孩子们单纯无辜的眼神,听课老师饶有兴味的眼神,我感觉很狼狈,一时有些招架不住。停顿了大约三秒钟,正为难之际,远远瞄见最后一排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我仿佛看到救命稻草一般,赶紧请他回答,火车又回到了正常的轨道。我不禁暗暗庆幸:好险!总算没有出丑!
  案例反思
  虽然,最终我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受到教师们的一致好评,但这一声单纯的“不喜欢”却总像一根刺一样深深地扎在我的心里,我不断地叩问着自己。
  一重叩问:直面技巧 怎样让学生喜欢?
  首先,我反省自己的课堂机智。当学生说“不喜欢”时,有没有更有智慧的处理办法?
  A计划:四两拨千斤。这一状况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在还没有想到一个更好的办法之前,我想最好的处理可能就是把问题抛回给学生。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了解学情才能对症下药,又可以争取更多思考的时间,选择最优化的应对措施。
  B计划:图为媒。辅助的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另外两种荷花的美丽,比如图片。我相信,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直观形象的图片一定能激发学生心中的喜爱之情。
  二重叩问:直面原因 学生为什么不喜欢?
  课堂上的意外,每一位老师都曾经历过。那我们应该追求一种怎样的教学机智呢?是“雕虫小技”还是“大雪无痕”?是“故弄玄虚”还是“点石成金”?还是让我们不断实践,不断感悟,共同追求教学机智炉火纯青的境界吧!我不禁再次叩问自己:难道这仅仅是教学机智的问题吗?我考虑的难道紧紧是表面的怎样让学生变不喜欢为喜欢吗?那是不是太肤浅了?其实首先考虑的恰恰应该是学生为什么不喜欢的问题。课后,我和班上的个别学生聊了聊:你们为什么不喜欢前两个句子?一个男生说:“这两句多简单呀,我也会写。”一个女生插嘴道:“这一句‘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盛开的花一定很美,到底是什么样儿的呢,叶圣陶老爷爷一点也没写。”孩子们的话直接,没有任何修饰,却振聋发聩。让我们再来解读这三句话吧。第一句寥寥11个字,简洁干净,没有任何修饰的词语。第二句并没有极写盛开荷花的美态,也没使用任何修辞手法,只一个“嫩黄色”、一个“小”透露出娇嫩、喜爱。“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花骨朵儿,按常理是最无话可说的,可是这里却写得极具新意,“饱胀”、“马上”、“破裂”生动地表现了花骨朵儿鼓鼓的形态,可爱的神韵,充满朝气的生命力,语言极具动感,难怪孩子们喜欢。我不禁想:作者这样处理也许正有深意,低调的、从容的出场,正是为了烘托高潮的美妙;不堆砌华丽辞藻,才能彰显荷花飘然出尘的仙姿,尽显大家风范。思考至此,我不禁要反思自己,学生一定想不到那么多深意,只凭粗浅、直观但有时却很准确的儿童感觉,说出了他们的真实感受。自己在解读教材时是否到位?在设计教法时是否考虑欠周到?是否有盲目崇拜的嫌疑?汗颜!
  三重叩问:直面源头 学生为什么一定要喜欢?
  有人说:只有真正解剖自己的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才能找到问题的关键。我想,应该向自己的灵魂更深处叩问:在设计这个问题时,有没有考虑过会有学生不喜欢呢?没有。没有的原因是什么?难道灵魂深处仍然根深蒂固地认为:学生应该跟着老师的问题走,应该配合老师,喜欢所有老师认为他们应该喜欢的句子、词语,因此也就不可能发生这样的状况。一个接一个的叩问如同一块块巨石撞击着我的心灵,使我惊醒。《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这种学生主体地位的展现绝不能是作秀似的,应该从我们的内心深处真正把孩子放在主体位置,关注他们的需求、能力,着眼他们的发展,思考他们的差异。学生可以喜欢,当然也可以不喜欢,何必如此错愕,如此耿耿于怀?我应该为孩子的敢于“不喜欢”喝彩,这说明他们是有思想、有主见的人,他们是学习的主体,并非为了配合教师上课,他们不是配角,是课堂真正的主角。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我想,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也应该“每日三省吾身”。为学生谋而不忠乎?与学生交而不信乎?不以学生为主体乎?只有敢于质问自己,剖析自己的内心,才能真正不断地发展。
  (责编韦雄)
其他文献
<正>"困难如潮,希望似海"。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是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新思路、新机制。要以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梳理每个农产品产业链条的技术需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的
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学中要建构新型的教学方式,将教学过程还原为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把教学情景还原为生活情景,让学生体验真实的过程。可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走生活化的教学之路,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体会。  一、营造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氛围  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氛围,可以给学生创设放飞身心、缓解学习疲劳,让学生倍感愉悦的生活场景,从而诱发学生尽情交流、畅所欲言。  我们在语文课堂中
实验分30、40、50和60IU PMSG和150IU hCG4组超数排卵处理,对卵巢进行组织学观察,获得胚胎进行体外培养,研究其发育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注射30IU PMSG超排效果较好,平均回收卵(18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中药对糖尿病大鼠胰岛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sTz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72h后测定血糖确认模型复制成功。并设空白组、模型组、针刺治疗组、中药治疗
尽管政治性与政治的区分已经在西方左翼政治思想家那里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认可,但这些思想家使用这两个概念时,因其各自的思想而迥异。本文将这一对区分的渊源追溯到卡尔.施米
<正> 1、釜山港韩国的集装箱码头设施集中在釜山港与仁川港,然而,由于地理条件、国际航线条件和经济条件等,集装箱货物主要在釜山港装卸。各港的集装箱货物占有率,釜山港占9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文本体验是每一位教师都要思考的
<正> 一、我国集装箱工业的现状我国的集装箱工业经过多年的蓬勃发展,已逐步改变单一的干货箱生产,而逐步向冷藏箱、侧开箱、顶开箱等特种箱方向发展。至1995年底,我国集装箱
语文课堂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驾驭学生,实施因材施教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掌控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推动积极思考,引导把握学习内容,提高分析、鉴赏、表达能力的基本方法。语文课堂提问不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如何恰当提问和巧妙引导呢?  一、问出趣味性  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可以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