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生活元素体悟身边趣味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bqaz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对生活的描述,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也是对生活的认识。初中学生正处于个性化思维高度发展的时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联系生活,对唤起他们对语文的兴趣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都有很大作用。
  初中语文由小学的基础性知识,逐渐向技巧性、技能性知识学习的方向转变。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语文作为与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学科之一,其对学生情绪、心理等方面的引导作用不可忽视。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让学生利用文字描述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发现生活的美好和身边的趣味,进而陶冶情操,发展身心。
  一、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必要性
  在初中阶段,发展个性化教学尤为重要,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就是对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重要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欣赏生活、描绘生活,在培养语文学习兴趣的同时,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1现代教育发展的客观趋势
  新课程标准颁发后,教育大纲中对学生能力培养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现代教育在学生智育的基础上,对德育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加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个人能力的培养。在初中语文教育过程中,加入生活元素,促进生活化教学,对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2语文课程特征的必然要求
  语文学科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对生活、事物的描述。初中语文知识,不仅对学生文字量积累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学生的文字描述能力也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提高学生的文字描述能力,就要锻炼学生对生活、事件、事物的观察能力,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观察生活的过程。
  3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客观需求
  通过生活化教学,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增加与社会交流的机会,提高与人交往、体会生活的能力。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也不断增强集体意识,促进个性化发展,并从周围人的评价中学习、成长,获得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另外,生活化教学,让学生不断发现生活中的正能量,可以帮助学生逐渐调整自己情绪,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为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二、对语文生活化教学途径的思考
  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关心生活,说出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而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课堂内容,发现教材中所蕴涵的生活哲理,然后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生活中的语文知识、生活中的人生哲理,进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1构建氛围,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氛围构建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初中学生个人情感丰富,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引起学生兴趣的学习氛围,对课堂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让学生自身体会文字所描述的场景,产生新奇的体验,加深学生对课堂的印象,从而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紫藤萝瀑布》一文时,笔者事先让家里有种植紫藤萝的学生拍摄各个角度的相片,并在学生活动课的时候带学生参观了本市的花卉市场。在上这节课的时候,笔者专门借了五盆紫藤萝,放置在教室中。学生刚一上课就被周围的紫藤萝吸引了,然后笔者又在多媒体上投影了学生自己拍摄的照片,并配合舒缓的音乐,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这样的环境中,笔者与学生共同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新奇感受,对语文学习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
  通过将生活中的事物与教材联系起来,将课文内容生活化,帮助学生体验到课文所描绘的氛围、环境、作者的感受,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发现生活的美好,培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注重生活,生活与语文相互影响
  通过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并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一般学生对写作都有一定的抵触心理。所以在语文课程开始之初,笔者就要求学生每天上交一篇“日记”,可以记录自己一天的生活,也可以描述所看到的或者想象的景色,字数不少于200字。通过每天看学生上交的文字,从中挑选出出彩的文字,以此鼓励学生写作。
  在这其中,给笔者印象较深的有这样一段:“今天早上爸妈又吵架了,爸爸很凶,家里的小猫都躲在我怀里瑟瑟发抖,我忽然觉得外面的阳光也不是那么明亮了,天就像要下雨一样压抑”。在这段文字里,对时间、事件、主人公心理的描述,手法都很老练,所表达出的情感细腻而丰富。在看到这段话后,笔者在下面评语处写到:“人们都说天气会影响人的心情,其实,气氛也是可以影响心情的。爸妈的争吵,固然让人心情压抑,但是老师相信,他们都是爱你的,为了你,他们总会平息争吵,要相信明天的阳光更加灿烂。而且,通过你的文字,老师发现,你的情感非常细腻,文字感很强,相信只要多加锻炼,你的作文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从此以后,笔者发现,这名学生由原来的内向逐渐变得开朗起来,“日记”中记录的内容,也逐渐变得轻快起来。像这样的例子很多,例如,有的学生情绪暴躁,笔者就要求学生在每周专门交两篇关于美景的描述,通过让学生静下心来观察生活中的事物,逐渐平复内心的烦躁。
  通过关心学生生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通过语文,学生就会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发现生活的美好,使生活与语文融为一体。
  3动手操作,引发生活共鸣
  让学生亲自动手,加深对课堂教学的印象,学生就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生活场景的温馨和美好。
  例如,在学习《风筝》一文时,课前笔者准备了制作风筝的材料,在课上与学生一起做风筝,并让学生回忆放风筝的场景。学生们都兴趣十足,边做风筝边讲自己放风筝的过程,等学生大都做好了风筝,然后再找某个学生讲述一下自己放风筝的经过。毫无意外,无论风筝放起来了,还是没有放起来,学生们都是一脸的兴奋和幸福。然后,笔者让学生翻开课本,阅读《风筝》这一篇课文。课文内容与学生刚刚的心情相比较,产生了很大的反差,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特别的体会。课文中对作者心情的描述,让学生想象那种遗憾、后悔、无奈的感觉,与刚刚学生制作风筝的兴奋、回忆放风筝时的快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这种情感的反差,学生加深了对课程的印象,同时,更意识到自己温馨生活的可贵。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了解社会,让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与人沟通,培养与人相处的能力,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将生活与语文相联系,帮助学生在培养学习兴趣的过程中,获得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其他文献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这是一件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的事情。尤其是对农村的学生而言,这就更难了。农村的教学条件相对较差,无论是教学设备还是教材资源都有限。有的学生根本没有能力去买课外书籍,更别说价格偏贵的名著书籍。农村学生的语文水平也是相对较低的,他们不知道名著是什么,更别说去阅读名著,理解名著。因此,引导农村学生阅读名著的重担就落在了教师的肩上。如何更好地引导农村学生阅读名著,
期刊
语文教育要培养人的素质和情感。文本的想象之美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情感意义非凡;对培养学生积极的鉴赏态度,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也意义非凡。作为语文教师,如何进行想象类文本尤其是现代诗歌的文本解读开展语文教学呢?  一、细读文本,巧妙创设,引领课堂诗意氛围形成  要让诗歌文本的美在课堂中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最关键的一点是在学生走进课堂的时候,让他们马上能够感受到
期刊
李舵的散文《美丽的西双版纳》是一篇极具感染力、极富想象力和极富创造力等美学特质和艺术张力的文学艺术作品。作者在这篇散文中以高超的语言技巧对艺术形象——美丽的西双版纳进行了精心描绘,将其对西双版纳无比向往、无比热爱、无比赞美的主观情思与西双版纳丰富多彩的客观景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集神奇、美丽、欢快、戏谑、庄严等美学特质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使之蕴涵丰富的美学意蕴和独特的审美特质,让读者由此产
期刊
对话之中有“乾坤”  塑造人物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描写人物的语言,即通过人物对话塑造人物形象。简易对话体作文不失为一种好的作文形式。采用简易对话体作文的方式,可写明说话的人物,也可不写明,仅用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可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也可用对话的形式,也以语言为描写重点来塑造人物形象;可用一人主要诉说,另一人在幕后的形式;可用两人直接对话,也可写多人对话。  总之,简易对话体作文的表现形式不拘一格,但是
期刊
在学习人教版八上第三课《蜡烛》一文的过程中,有关“如何理解文中出现的11次对炮火的描写”这一问题,教参中如是说:“写炮火,不是笼统地写一句就算了,几乎隔几行就写炮火,叫人一直为老妇人的安危揪着心,老妇人在炮火之中的种种行为就格外感人”。这些描写是为了突出了当时环境的危险,从而表现老妇人不顾生死、临危不惧的高尚品格。  诚然,分析文中如“德国人的炮火一直轰到太阳落山”等直接描写炮火猛烈的句子,的确能
期刊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材中的《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作品。莫泊桑的作品重视结构布局,行文波澜起伏,情节巧妙真实,结局往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为了让学生更清晰,更直观地了解莫泊桑小学的情节特色,笔者将它与莫泊桑的另一名篇《项琏》作比较并画出了它们的情节曲线,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形象的曲线  《我的叔叔于勒》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三次态度
期刊
课堂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场所,也是每个学生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舞台。为了使学生的课堂学习获得最大效益,教师需要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让思维产生碰撞,从而使学生能有更多的所得。为此,教师应赋予学生充分的课堂话语权,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阐发自己的观点。  现以本人执教的七年级语文《了不起的粉刷工》一课的教学为例,探讨教师应该如何运用教学智慧,引导学生话语争锋,并尊重学生不同意见的表达。同时
期刊
写作很重要,但在平时在教学中,我们常因学生生活面狭窄、素材单调,写不出好的文章而无奈。在写作过程中,很多学生提起笔来愁眉不展,往往搜肠刮肚而不得。对于这样的问题,只要我们引导学生蹲下身来,明察秋毫之末,细观过往现在,倾听身外万物,定能让他们写出属于自己的“浮生笔记”。  在平时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把眼睛凝望在生活的心口上,触及过去与现实,把心灵放在生活的天平上,掂量万物存在的意义。对司空见惯的生活
期刊
在准备教学《春》这篇课文时,笔者让学生先试着对大自然进行观察,然后描绘某一自然景物或某一季节。结果发现,他们笔下的景物往往要比笔者想象的更富有情趣。在学生的描绘中,大都带上了他们自己的主观情感,他们运用了自己丰富的想象描绘景物,使文章生动有味。这样的结果让笔者发现,在平常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在写作中加进自己的主观感受,从而创造出最真诚、最动人的形象。  一、注入主观感受的原
期刊
中学生正处于生命价值观形成时期,所以老师应该对学生生命价值作正确引导。语言文字具备特有的感染力,有利于渗透生命教育,所以语文老师最适合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一、阅读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优势  语文在初中各学科中最具人文性,这也是课程标准中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界定,它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具有熏陶的作用。几乎所有的文学作品中都有生命教育的内容,精选到教材中的课文也都有对生命的感悟。如《再塑生命》、《热爱生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