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有图画文中有情趣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zhuyi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舵的散文《美丽的西双版纳》是一篇极具感染力、极富想象力和极富创造力等美学特质和艺术张力的文学艺术作品。作者在这篇散文中以高超的语言技巧对艺术形象——美丽的西双版纳进行了精心描绘,将其对西双版纳无比向往、无比热爱、无比赞美的主观情思与西双版纳丰富多彩的客观景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集神奇、美丽、欢快、戏谑、庄严等美学特质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使之蕴涵丰富的美学意蕴和独特的审美特质,让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独特的审美体验。
  下面我们具体赏析李舵散文《美丽的西双版纳》独特的审美特质。
  一、文中有图画
  我国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因为工于以诗的语言作画,故其诗被誉为“诗中有画”,李舵的散文《美丽的西双版纳》亦是如此。王维是运用精美、凝练、富有节奏和韵律的诗歌语言营造画面,而李舵则是借助“形散神不散”的散文语言描绘画面。李舵在这篇不足2500字的优美的散文中运用诗一般凝练的语言,同时运用中国传统画家常用的白描手法为读者精心描绘了一幅幅精美的、神奇的、欢快的、戏谑的抑或是庄严肃穆的自然风情画,给读者带来了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诸多方面的审美体验。
  1视觉盛宴图
  在《美丽的西双版纳》中,作者用素描的手法给读者描绘了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深处秀美绝伦的自然和人文景物:高约60多米、直插蓝天、被列为国家保护树种的望天树,像蛇一样缠在大树上的藤状植物,长在快要腐烂了的树木上的毒蘑菇,清澈、冰凉的小溪,平坝、江边、湖畔一座座遮掩于蓝天绿树之间的“外形像一只孔雀、又像一顶巨大的帐篷”的傣族家居竹楼,旅游景区欢快活泼、生动有趣的野象表演,主人家里“蹲在竹楼上抽着自制的雪茄烟”在阳光的照射下脸上布满皱纹,“活像一尊塑像”的饱经风霜的老爷爷,还有无意间时不时给西双版纳旅游景区制造戏谑、浪漫氛围的游客“我”等。这些景物构成了作者在《美丽的西双版纳》中给读者精心绘制的一幅丰富的、唯美的、至善的、幽寂的、令人心旷神怡的视觉盛宴图。
  2听觉盛宴图
  在《美丽的西双版纳》中,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给读者描摹了从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深处传来的美妙动听的音乐:栖息在密林深处的小鸟儿发出快乐、悠闲的鸣叫声,又不时传来傣族人在最隆重的佛教节日“关门节”和“开门节”时“男女老少点烛焚香、祈求佛祖保佑”的悠扬平和的参拜佛祖的诵经声和晚上聚集在寨子里的公共竹楼上尽情欢舞的傣族少女们的婉转歌声……这一切构成了作者在《美丽的西双版纳》中为读者绘制的一幅唯美的、丰盈的、悦耳的、动人心弦的听觉盛宴图。
  3味觉、触觉盛宴图
  在《美丽的西双版纳》中,作者运用速写的手法描摹了云南西双版纳别具风味的、脍炙人口的傣家饭菜,例如,芭蕉花、烤肉、炒蕨菜、用芭蕉叶包裹起来蒸的猪肉、用竹板夹住或用香茅草包好扎紧放在火上烤的竹鼠、烤鱼、烤竹笋、剁生菜等。这些事物构成了作者在《美丽的西双版纳》中给读者精心绘制的富有傣家风味的味觉盛宴图。此外,作者还在《美丽的西双版纳》中用“小溪很清澈,冰凉”八个字给读者营造了视觉上的动态之美感,给读者带来了触觉上沁人心脾的审美体验。
  由上可见,李舵的散文《美丽的西双版纳》,具有“文中有图画”之美学体质,能够给读者带来“如在画中游”的审美体验。
  二、文中有情趣
  情趣就是作者“见之于意象”时在心中产生的诗意般的体验,“是审美移情作用化解物我对立关系时诗意的愉悦感和满足感”。(邱佳佳.对当代美育关键词之一“情趣”的考察[D].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10.)情趣也可称之为“生气与灵机”,是人们对美好的事物与情感充满了智慧与热情的独特发现与体验,人们时常说的日常生活情趣,即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包括饮食、起居、旅行、游玩、娱乐、亲朋离合等平凡的日常生活之美充满生气与灵机、智慧与热情的独特发现和体验。以此推论,李舵的散文《美丽的西双版纳》即是一篇极具人文情趣与诗情画意的杰作,因为李舵在《美丽的西双版纳》中竭尽文笔之精华,精心展示了傣家人极富诗情画意的生活情趣。
  1竹楼极具审美意味的高雅情趣
  在李舵的《美丽的西双版纳》中,傣家人所居住的竹楼极富实用价值。例如,傣族人就地取材,以竹木为材料,建造上下两层的家居竹楼。楼上既隔潮又空气流通,还可避免虫、蛇、野兽等的侵袭,适宜傣族人家居,楼下可以存放常用的农具、杂物和饲养牲畜等。这种家居竹楼不仅实用,而且极富高雅情调、极富艺术想象力和艺术审美价值。例如,其竹楼家居大多“坐落在平坝、江边、湖畔”,掩映在深山的翠竹丛林之中,其外形美观、生动、形象、鲜活,既像一只亭亭玉立的孔雀,又像一顶绿色的、巨大的、给人带来无比温馨与安全感的、掩映于蓝天绿地间的帐篷。
  众所周知,自古以来,花鸟草虫等均是文人骚客尤其是诗人笔下的爱物,其中形态美丽优雅的孔雀尤受青睐。古老的傣家人把自己生养栖息的居室竹楼的外观造型设计成一只美丽的孔雀样式,而非中华民族传统的民居样式,这虽然一方面因为其所居住的热带雨林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潮湿的气候因素等缘故,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傣家先民对于家居竹楼高雅、富有情趣的审美理念和高超的艺术创造才能。可见,这种既温馨、美好又美观、鲜活、漂亮的傣家竹楼,颇具诗意般的高雅情调,是傣家先民丰富的想象力和高雅的审美情趣的具体表现。
  2饮食极具高雅的审美情趣
  在李舵的《美丽的西双版纳》中,傣家人异常热情好客。其日常饮食不仅极具“大饱口福”之实用价值,还极富高雅情趣和艺术审美品位。例如,傣家人吃的猪肉必定是用芭蕉叶包裹起来蒸熟的;傣家人吃的竹鼠必定是用竹板夹住或用香茅草包好扎紧放在火上烤熟的。此外,傣家人的饭菜中还有美味的烤鱼、飘香的烤竹笋、鲜脆的剁生菜等。上述这些“让我这个久住城市的人不仅大饱口福,还长了见识”的美味佳肴,因其不仅具备给人一饱眼福的实用价值,而且还具有因其秀色可餐的外观更具备令人心旷神怡的审美功能,与其说它们是大快朵颐的饱腹之物,毋宁说是傣家人精心制作的艺术佳品,是傣族人烹饪技艺无比高超、无比精湛的具体表现。
  由上可见,李舵的散文《美丽的西双版纳》还具有“文中有情趣”之美学特质,能够给读者带来心旷神怡的审美体验。
  综上所述,在教学李舵的散文《美丽的西双版纳》时,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充分鉴赏文本中蕴涵的浓浓的诗情画意,还要引导学生深刻体会文本中蕴涵的浓浓的人文意蕴。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学校也实行了自主分层教学的模式,目的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教师教为学生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这一模式中,课堂上有一个环节,就是“析疑解难”,很多时候,当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了疑难的问题,向老师请教时,有些老师会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对此,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期刊
人们经常用“骨感”形容年轻女子的纤瘦。初中生作文的缺憾在于内容空洞,有骨无肉,虽然“骨感”,但不美也不健康。如何让“骨感”作文变得有骨有肉,内容充实丰满,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善绘景物,美化内容  景物描写,不仅可以渲染气氛、烘托心情,还可以一线串珠,推动情节。  比如,一位同学在《爱,使我勇往直前》的开头,运用一段景物描写宣泄自己考试失败后的心情。  天,阴沉沉的,似乎要将整个大地吞没;
期刊
修改后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指导学生”这四个字取代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上的“让学生”三个字,给语文教师提出了明确的工作任务。  “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固然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但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缺失了教师具体指导的作文教学,让学生自己去“悟”作文写作,
期刊
“无话可说、辞不达意、语言平淡”三句话准确描述了初中生作文语言的现状。作文语言是中考作文评价的重要方面。沒有适合的语言,再深刻的立意,再丰富的内容,也会黯然失色。怎样才能使学生作文语言富有魅力和文采呢?下面以我的一堂题为“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的作文课为例,试简述之。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  为了创设情境,我的导语设计是为学生讲述一个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条繁华的大街上,有一个双
期刊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中的《散步》,是一篇质朴清新的散文。文章构思巧妙,语言朴实,立意深刻,尤其是在情理交融这一点上,达到了“情不醉人人自醉”的效果。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情不自禁被蕴含其间的意境和哲理深深感动。它以理服人,高声唱出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赞歌;它以德动人,高歌了中年人的责任感;它以情感人,尽情颂扬了对生命的关爱。阅读这篇文章,如同一次情感的洗礼。  针对如此精美的文章,我把教学目标定为:1.整
期刊
当前的语文教育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在自主学习的教育环境中,学生课前预习显得格外重要。问题在于,预习变作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后,有时会变得浮于形式、流于表面,实现不了语文学习的预定目标。预习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走进作品,揣摩作者的行文思路、写作意图,从而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引发深入思考。  这样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具有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提出问题,
期刊
细雨湿衣看不见 闲花落地听无声  什么是语感?对语言文字敏锐的、迅速的领悟和驾驭能力,就是语感。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语言的习得是一个日积月累,熏陶渐染的过程,而语感也正是在这样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获得的。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叶圣陶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期刊
一、说课实录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与母亲、母爱有关,来自冰心——《纸船》。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感受诗歌所蕴含的音乐美、意境美、情感美。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互动等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1.说课标与教材  《纸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 本单元以 “家庭、亲情”为在主题,共设置了五篇课文。《风筝》写手足之间的童年故事;《羚羊木雕》写子
期刊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这是一件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的事情。尤其是对农村的学生而言,这就更难了。农村的教学条件相对较差,无论是教学设备还是教材资源都有限。有的学生根本没有能力去买课外书籍,更别说价格偏贵的名著书籍。农村学生的语文水平也是相对较低的,他们不知道名著是什么,更别说去阅读名著,理解名著。因此,引导农村学生阅读名著的重担就落在了教师的肩上。如何更好地引导农村学生阅读名著,
期刊
语文教育要培养人的素质和情感。文本的想象之美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情感意义非凡;对培养学生积极的鉴赏态度,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也意义非凡。作为语文教师,如何进行想象类文本尤其是现代诗歌的文本解读开展语文教学呢?  一、细读文本,巧妙创设,引领课堂诗意氛围形成  要让诗歌文本的美在课堂中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最关键的一点是在学生走进课堂的时候,让他们马上能够感受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