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专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atspy_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培养中职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那么,在中职语文课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以情激趣,以疑激思,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学习,包括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的教学策略必须转变:由重知识的传授转向重学生的发展,由注重教师的教转向注重学生的学,由注重结果转向注重过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以自主学习为途径,以合作讨论为形式,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教学重点。具体可分为三部分进行:
  (一)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要以绝对权威自居,而是充当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灵活地调节课堂气氛,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在师生间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学生视作知识的探索者、问题的发现者和矛盾的解决者。
  (二)疑点点拨,合作探究
  学生在自学探究中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都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集中解决。面对学生的疑问,老师不必急于解答,只要综合学生的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就可以。合作探究可以使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各抒己见,以获得更准确的结论。
  (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激发创新能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强调的便是读,且要多读,精读。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而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习惯于反复讲,详细讲,全面讲,生怕学生悟不出课文的深意,事实上这是越俎代庖。悟不是通过教师讲解就能获得的,只有让学生潜心读书,自己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才能实现。用讲代读的方法教语文,犹如把梨子放在学生面前。只是喋喋不休地讲梨子的味道,都不让他们吃一吃,不论你讲得如何生动形象,最后,他们还是不知道梨子是什么味道,梨和其他水果有何不同。语文教师应该从繁说细讲中解脱出来,大胆地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在读书中理解体会。
  二、加强思维训练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前提
  创新能力最终必须落实到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上,创造性思维从他们内在因素来看是一种综合性思维。在训练中要全面抓好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直觉思维等,而思维的落实要结合课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如文学作品的教学可侧重形象思维的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在议论文、说明文的教学中则可侧重抽象思维的训练,同时可进行扩散性思维的训练。扩散性思维能突破现有知识圈,克服固定性的思维障碍。尤其是在作文教学中,综合利用以上几种思维方式能够有助于开阔思维,找到更多的源头活水。总之,一旦良好的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形成了,学生就会有不竭的创新能力。
  三、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问题的设计
  无论老师用何种方式进行教学,都不能忘记以学生为主体。只有当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才可能真正融入课堂,积极开动思维,进行创造性劳动。如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呢?很多老师都做了很多尝试,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主要的恐怕则是课堂形式的单一性。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确实是摆脱了“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状态,但他们又都陷入了另一种形式:课堂只限于老师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一旦学生回答不上来,则由老师代答,更有甚者大发雷霆,致使学生丧失了学习语文的信心。其实提问的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一个学生不能回答的问题可以考虑让其他同学来回答,这样会使其他同学积极思考,不至于认为与他无关。如果连续几个学生都不会,那就是这个问题本身不适合他们回答,或者是教师的点拨不到位。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可以适当考虑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中有所领悟。
  出现以上的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问题不合理,而一个问题是否合理要看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现有水平,不宜过难也不宜过简单。难了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简单了又容易使学生浮躁,不注意锻炼自己的思维。最好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化。要逐步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训练为主线,创新力为目标的新的语文教学理念。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突出以多读、多看、多练、多说为主的实践训练。
  四、教师自身创造能力培养
  创造教育对我国教育来说虽然不是一种新思想,但无疑是一个新课题,它对宏观的教育体制和微观的教育措施等都必将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培养创造性人才,需要创造教育,而创造教育的开展,则需要一大批具有创造教育能力的教师。教师及既是知识的 传授者,也是创造性教育的实施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师是关键。为培养学生创造力,教师应做到:(1)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2)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3)向学生证明他们的 观念是有价值的;(4)给予不计其数的学习机会;(5)使评价和 前因后果联系起来。
  总之,运用任何一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都离不开老师和学生的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其实质是师生的交往。语文新课程需要通过交往、互动,形成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从而实现教学相长。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知识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思维,最终达到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其他文献
就在六月,王观泉走了。我已经想念他了。在我心里,王观泉是英雄人物,他从不妥协。在他那里,无论良知还是忠诚,都是不能用来讨价还价的。我希望大家都认识他,至少我喜欢的人能
期刊
我们村子里的人比喻什么东西有多大多粗时,从来不用几米几丈来形容,通常都会说那条蛇有手膀那么粗,那棵小树长齐腰杆了,从这里到那里有一百步的距离,我需要火口那么长的一根
期刊
目的观察β-七叶皂苷钠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影响。方法用立体定位法采用新鲜自体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根据用药时间,两组各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消息,国家卫生计生委已于10月中旬成立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咨询专家委员会,旨在加强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切实发挥专家决策咨询作用,促进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精细
摘要:太极拳是一种融哲理、医理和拳理于一身,并且有强身键体,娱乐表演等多种功能的传统武术拳种。他以中国古典哲学、中医学为理论基础,以各家拳法为技术基础,于明末清初得以成型,人民对太极拳健身价值的认识,可以追溯到一个世纪以前。随着“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树立,独具民主特色的太极拳已成为大众化、全民性的传统健身项目。太极拳的开展和普及既可强身健体,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又可终身受益,对于培养人们体育健身观念
聚焦解决模式是在积极心理学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充分尊重个体、相信个体自身资源和潜能的临床干预模式,它强调把解决问题的关注点集中在人的正向方面,并且寻求最大化地挖掘个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富国和穷国的两极分化日益加大。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保罗·巴兰的国际分工思想为发展中国家认清自身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国际分工地位,制
两位旧日同事分别发我微信告知,鲁秀珍老师去世了。当时我正在松原和扎兰屯,悲伤之余,我只能默默地说一声,鲁老师,您一路走好。上世纪八十年代伊始,按照落实政策,我调转至《
期刊
事实上,这不过是一个名不见经传,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自由市场而已.只不过,相对许多被叫做西门街的街道历史更为久远而已.rn我喜欢春天,尤其喜欢在春夭的菜市场进行没完没了的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