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关寂寥(组诗)

来源 :诗歌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rf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塞罕坝
  蒙汉合璧的名字
  塞罕坝,美丽的高岭
  这片至纯、至真的丰厚土地
  那么亲近、那么坚毅
  我虔诚地走向你
  走向河的源头、云的故乡
  花的世界、林的海洋
  一排排松树、白桦
  一座座高山、新居
  一条条道路通往天空
  回眸的一瞬,早已刻骨铭心
  火焰
  火焰站在塞罕塔
  高高的塔顶上
  那云中的树和树中的云
  树与云一起开花,明媚而开阔
  这朵花漂移,那朵花漂移
  千万朵花一起漂移
  把花瓣撒向漫山遍野
  撒向万里晴空
  撒向敞开心扉的大地
  风儿吹来,松林中琴声悠扬
  松针随风飘散,兜兜转转
  把她们历经的春夏
  和数不清的一代又一代务林人的
  流年,献给了这片绿色海洋
  让爱的火焰在这片土地上燃烧
  白桦、云杉、落叶松、樟子松、油松
  聚集信念的力量
  让原本沉寂的荒原,幻化成火
  郁郁葱葱的松林如焰
  老井
  一步一步走向岁月深处
  走到姥姥家的老井旁
  湿漉漉的青石板,踩在上面啪哒啪哒
  跟着姥姥去担水
  脚步随着姥姥的扁担一起晃动
  扁擔的这头是清凉,那头是温暖
  这头牵着我,那头牵着夕阳
  老井很深,映着那一方晚霞
  小时候总是忍不住往下望,心里越怕越望
  拉着姥姥的手探着身子望,和姐姐妹妹一起望
  井绳一圈一圈紧紧缠绕在辘轳上
  总会有人悄悄地把它松开
  然后就是扑通一声
  和小伙伴们的尖叫声
  我们围在井水旁
  慢慢地舀起略带咸味的清冽的井水
  学着大人样慢慢地品
  比脸还大的水瓢在桶里漂着
  自己也在里面飘着
  一股一股的清凉浇进心里
  我摇来晃去的童年全在这水里了
  如今老井已经干枯,青石板也变得灰暗
  老井陪着姥姥,独守着那份安然
  我知道我已走进老井里
  顺着岁月的井绳
  就能到达老井旁
  无关寂寥
  小雪夜,浑身的凄凉被风吹透
  一片压着一片,一层掩埋一层
  重叠成厚厚的寂寥
  雪映着银色的月光
  空旷与虚无没有界限,只在一念之间
  银色不断蔓延,蔓延到整个世界
  它站在高处,凝视雪中的我
  翻动我纷乱的思绪
  大地与天空一起静默
  站在寂寥的起点
  曾经遗落的情节,逐渐变得清晰
  过滤掉那些与我无关的细节
  不期而至的温暖
  成了茫茫雪原唯一的篝火
  熊熊燃烧
  旧时光又重新鲜活起来
  一朵莲花盛开在篝火之上
  心被热烈地照耀
  为了好好过冬
  必须把更多篝火储藏
  向着恬静与充盈
  旋律
  时空的旋律,就像黑洞把灵魂
  锁定、吸引、压缩
  那旋律跨越过往,超越经年
  泯灭沧桑,抹去荣辱
  顺着心灵的扶梯
  去寻找未被世俗沾染的自我
  那节奏
  总是与那时的我们
  一起飘荡于山川、河流、草原
  一起悠扬于沙漠、戈壁、荒原
  沉浮的世事,重叠的精神
  在一段或明快或忧伤,或高昂或消沉中
  全都暴露出来
  一个或忧愁或喜悦的自我
  回到原点,找到归宿
  也许这就是生命的救赎
  过往与现实之间
  这座桥梁使得人生不单调
  有味道
  七星湖假鼠妇草湿地公园
  假鼠妇草,海拔3000米才是你的家
  你却选择在海拔1500米的七星湖湿地扎根
  你和萍蓬草、荇菜、睡菜、金莲花一起
  让这里的风光更加自然、淳朴、和谐
  怀着敬意,塞罕坝人
  以草的名义为一个景区命名
  行走在如北斗七星般分布的七星湖畔
  抚摸着假鼠妇草的枝叶,无需多言
  心有灵犀,曼妙自在
其他文献
著名作家、诗人刘祖慈先生是中国当代重要的诗人,也是《诗歌月刊》的前身《诗歌报》的创办人之一。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刘祖慈先生关注时代的感召和人民的心声,坚持深入生活,勤于笔耕,以诗人博大的胸怀、丰沛的才思和精益求精的文风,创作了数百万字的精品佳作。他的诗歌至情至性,淡然雅致,客观与主观糅合自然,唯美而又不失锐利,在原味诗句中凝练人生意境,富有文人风骨和思想睿智。  2021年3月30日,刘祖慈先生因
在美国大学玩体育,要能挤出时间,投入精力,还要能克服种族、经济、文化等挑战。类似美式橄榄球的比赛在大学校园人气很旺,但长青藤联盟的高校不招收体育特长生。指望通过体育获得奖学金,只能选州立大学。计划成为职业球员,不如直接加盟职业球队,因为在大学打球会错过黄金年龄,还会因参加大学联赛带来伤痛,影响今后的发展。这些因素都让在美国大学里玩体育成为“奢侈品”,它与谋生无关,与名利无关。  看着里约奥运报道,
渴望被坐着,一直坐着。  每次经过,它身下条状的阳光  总在风中摇曳,语无伦次  更多的时候,是季节、落叶和鸟鸣  是月夜  坐在那里  更多的时候,是用人坐的姿势  在回忆  木条褪色后,第一颗螺丝开始锈蚀  谁说过,回忆太使劲  会加快衰老  这个冬日,一件深灰,一件大红  两件厚厚的外套搁在椅背  整个下午,阳光生动  经过皋桥  张溥故居前,皋桥  元代錾石的声音陷进石缝,被  藤蔓悄悄收
早上五点,小鹿已经站在路边等候公交车。  近期北京天气冷,很多人已经穿上羽绒服,  她却只是在常穿的棉衣外多加了一条围巾。  虽然早上不堵车,但是坐公交要一个多小时才能由顺义到北大,  如果后半程赶上早高峰,那么赶到北大有可能要七点多。  “那就来不及了。”小鹿淡淡地说。  她出门太早,住处周围还没有卖早饭的。  她一般会到北大南门附近的小吃摊买一个煎饼夹蛋。  她要旁听的课是早上十点开始,但是她
考研失利,我一度十分沮丧。读一个调剂来的硕士到底能干什么?开学后,我除了上课,就是陷入无限的惆怅中。后来,我暗示自己,虽然无助、迷茫,但仍然应该努力追寻自己的梦想。我很早就认识《大学生》杂志,时尚又精美的版式,踏实而真挚的内容。对她的关注,让我有机会成为高校传媒与写作协会的一员,在杂志总编辑的带领下,我开始投入到写作的“自我救赎”中。  福柯有句话:“通过写作来改变自我。”这也是我的观点。读研后,
课堂提问设计得好,就如柳宗元的诗所云——“惊风乱飚芙蓉水”。课堂提问常常是一个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的连锁过程,更何况有些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我认为,课堂提问应讲究诱导艺术,忌直贵曲。  曲问,即迂回提问,亦所谓“问在此,而意在彼也”,它不是从概念和定义出发,而着眼于教学实际,力求问得活,问得具体生动。生动活泼的曲问,反映出认识的复杂性和曲折性,也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它能利用其好奇、进取,
听了一节由来自武汉的特级教师讲的观摩课——《古代英雄的石像》。深刻地感受到新课程标准给传统的语文教学带来的巨大冲击。这节课上,学生的思维任意驰骋:生动形象的课本剧表演,精彩纷呈的课堂答辩,学生个性的极度张扬……像是给在座的听课教师注入了兴奋剂,让每一位教师都真切地感受到新课程标准给语文教学带来的新气息。毋庸置疑,这是一堂绝对精彩的好课。但留下来的疑问是:课堂放开了,是否就可以让学生信马由缰,不加控
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能否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人物形象的思想灵魂能否明晰地而不是模糊地、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人物的语言是个重要的决定因素。这是因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是“装载我们的思想的车辆”。  成功作品的成功典型,其语言总是高度个性化了的,它一定是“这个”人物的思想的特定外壳,特定“车辆”。这个特定的车辆,驰骋于作品的天地、驰骋于文艺的花苑,决不会跟任何其他的“车辆”撞车。 
郎木寺  此刻,只要回想  就有一座金莲花般的寺院  与它脚下绵延起伏、浩大无垠的草地  浮现在心上  宏大、雄浑、雨丝般的梵唱  也会随即响起  金顶上空的云团,仿佛黄龙的积雪飞驰而来  正在寻求一条与焦渴的唇舌间的直航道路  它们投下飞天的影子  其中一片裙裾曾拂过我含泪的心  百米开外,白龙江滔滔流淌  不远处,若尔盖花湖涟漪不息、新爱般荡漾  缤纷的花草与天边的彩虹,是两封相互倾诉的情书 
南唐后主李煜,在他现存世的词作中,有不少词篇之所以能够传颂不衰,除了词人在其中表现的情感真切、深刻,感人至深外,艺术表现手法的多样和创新,不能不说是其成功的一大要素。其中象征手法的运用,为词作增色不少。  象征,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其基本含义是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由于是借物象来表达特定内容,故在一定程度上可大大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达到“无言也动人”的艺术效果。  “林花谢了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