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高三就意味着高考的来临,高三一年的学习质量是关健,因此带领学生科学有效的复习,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都有很大的提升是一名高三老师必须解决好的问题。而高三一轮系统复习时间较长、知识点多、容量大,复习时侧重基础,按章节进行,以“三基”为核心,要求系统而全面地弄清每一个知识点,熟练掌握通性、通法,并注重知识体系的形成。以下是我对这一阶段复习的一点体会。
一、用好课本
学生普遍认为:“课本有什么好看的?还不就是几个定义、定理、公式?”可是,就是这些定义、定理、公式,却有着深刻、严谨的思想内涵。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体现,是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的具体展现,因而也是高考命题的蓝本。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好多的试题均来源于课本,体现了教材中最基本的思想和方法。因此,复习每一章节之前数师应该结合考纲、大纲重新研究课本,把握定理公式的内涵及外延,区分容易混淆的概念,勾画出重点的例子,将题目进行挖掘、加工、引申、改造,将试题植于教材,这样既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能保证教学质量,更能消除学生对高考的恐惧心理,从而为提高解题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上好课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堂的学习质量是影响学生成绩的关键一环。
1.备课。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是备好课。上课前教师首先要利用几个小题进行复习回顾,明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找到其知识和思维上的薄弱环节,以此确定教学方法和目标。其次要精选习题,查阅近几年的高考题,归纳试题类型,做好试题的分层与变式,回归教材,整合教材,充分发挥课本习题的典范作用,重点体现“三基”,体现“通性、通法”,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循序渐进。例题的设置应以基础题、中档题为主,适当补充一些综合图形较强的题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思维品质。同时还要注意列出易错题题目清单(如概念模糊不清、法则定理不明、考虑不周等)。
2.上课。复习时的课容量一般比较大,要提高课堂效率就应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如可以采用案式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由学生自己讲出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使学生在发现别人的问题的同时也找到自已的不足,这样能够及时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点、考点,总结各种问题的常规思想与方法,易错的问题,以及一些很适用的规律和技能等。同时教师上课时还应及时给出题目规范的解题过程,以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问题。
三、抓落实
虽然面临高考,但有些学生在思想上还没有真正地紧张起来,学习方法上也还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教师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做笔记。上课教师讲解的内容包含重要概念,各种问题常规的思想与方法,易错、易混的问题,以及一些很适用的规律和技能等,因此学生上课做好笔记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不定时地检查学生笔记,教会学生有效地利用笔记。
2.重视改错。有的同学只重视解题的数量而轻视解题的质量,这表现在做题后不问对错,尤其对教师已经批阅过的作业也视而不见,这怎么能进步呢?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于错题进行修改和记录,并整理成错题本,分析造成错误原因和启示,尤其是对考试试卷更要重视,以便复习时经常翻看,避免以后出现同样的错误,进而有效提高学习成绩。
3.及时复习。引导学生根据记忆规律及时复习,主要有以下三个措施:一是课堂小测,利用三到五分钟的时间,测试一道小题,督促学生复习,检验学习效果。二是坚持每天一题,主要是针对于高考中的原题,以基础题、中档题为主,培养学生解题的准确性、规范性。三是每周一练,利用晚自习45分钟,主要进行客观题的限时训练,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和做题速度,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关注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提高学生心理的耐压力。
四、对复习效果要及时反思
对高三数学复习效果的反思,就是指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我们要及时对复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包括学生学习所获得的发展和我们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感受两个方面。前者主要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和解题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后者主要考查教师自己在教学活动中以教学内容为主和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程度。教学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行为能不能达到教学目的,是我们教学反思的重点。
五、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由于在复习过程中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尽相同,其思维方式也各有特点,所以不同的学生对于同样的数学问题,感受也就不同。这样一来,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一方面不大注意复习内容中的隐含条件,抓不住问题中的已知条件,从而影响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学生不能用所学的数学概念、公式为依据进行正确推理,对一些问题中的结论缺乏多方位的分析,缺乏对数学思维过程的调控,从而造成解题思维受阻,这时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多看看书本上的概念、公式等,只有真正地、深刻地理解概念,才就会形成比较清晰的解题思路。
六、注意培养学生的定量思维与提炼数学模型的能力
定量思维就是我们所说的从实际中提炼出数学问题,抽象化为数学模型,并用数学计算求出正确的结果,然后再回到现实中进行检验。数学模型就是我们用数学表示一定的社会问题,用来揭示自然界的本质、规律及解决现实生活中各种问题的重要的方式。应用数学理论和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把这个问题概念化,也就是提出了数学模型。
总之,由于高三数学的复习会经常伴随着困难,我们要教育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不要轻易给他们解答,而是要引导他们进行探索。同时要关心学生的考试成绩,关注学生思想上的进步,及时发现学生们的问题,鼓励学生们再接再厉。只有经历磨练,才会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才能有利于提高考生的心理应变能力。高考的另一个重点是对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所以在高三数学复习中必须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
一、用好课本
学生普遍认为:“课本有什么好看的?还不就是几个定义、定理、公式?”可是,就是这些定义、定理、公式,却有着深刻、严谨的思想内涵。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体现,是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的具体展现,因而也是高考命题的蓝本。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好多的试题均来源于课本,体现了教材中最基本的思想和方法。因此,复习每一章节之前数师应该结合考纲、大纲重新研究课本,把握定理公式的内涵及外延,区分容易混淆的概念,勾画出重点的例子,将题目进行挖掘、加工、引申、改造,将试题植于教材,这样既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能保证教学质量,更能消除学生对高考的恐惧心理,从而为提高解题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上好课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堂的学习质量是影响学生成绩的关键一环。
1.备课。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是备好课。上课前教师首先要利用几个小题进行复习回顾,明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找到其知识和思维上的薄弱环节,以此确定教学方法和目标。其次要精选习题,查阅近几年的高考题,归纳试题类型,做好试题的分层与变式,回归教材,整合教材,充分发挥课本习题的典范作用,重点体现“三基”,体现“通性、通法”,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循序渐进。例题的设置应以基础题、中档题为主,适当补充一些综合图形较强的题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思维品质。同时还要注意列出易错题题目清单(如概念模糊不清、法则定理不明、考虑不周等)。
2.上课。复习时的课容量一般比较大,要提高课堂效率就应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如可以采用案式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由学生自己讲出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使学生在发现别人的问题的同时也找到自已的不足,这样能够及时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点、考点,总结各种问题的常规思想与方法,易错的问题,以及一些很适用的规律和技能等。同时教师上课时还应及时给出题目规范的解题过程,以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问题。
三、抓落实
虽然面临高考,但有些学生在思想上还没有真正地紧张起来,学习方法上也还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教师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做笔记。上课教师讲解的内容包含重要概念,各种问题常规的思想与方法,易错、易混的问题,以及一些很适用的规律和技能等,因此学生上课做好笔记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不定时地检查学生笔记,教会学生有效地利用笔记。
2.重视改错。有的同学只重视解题的数量而轻视解题的质量,这表现在做题后不问对错,尤其对教师已经批阅过的作业也视而不见,这怎么能进步呢?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于错题进行修改和记录,并整理成错题本,分析造成错误原因和启示,尤其是对考试试卷更要重视,以便复习时经常翻看,避免以后出现同样的错误,进而有效提高学习成绩。
3.及时复习。引导学生根据记忆规律及时复习,主要有以下三个措施:一是课堂小测,利用三到五分钟的时间,测试一道小题,督促学生复习,检验学习效果。二是坚持每天一题,主要是针对于高考中的原题,以基础题、中档题为主,培养学生解题的准确性、规范性。三是每周一练,利用晚自习45分钟,主要进行客观题的限时训练,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和做题速度,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关注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提高学生心理的耐压力。
四、对复习效果要及时反思
对高三数学复习效果的反思,就是指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我们要及时对复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包括学生学习所获得的发展和我们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感受两个方面。前者主要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和解题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后者主要考查教师自己在教学活动中以教学内容为主和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程度。教学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行为能不能达到教学目的,是我们教学反思的重点。
五、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由于在复习过程中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尽相同,其思维方式也各有特点,所以不同的学生对于同样的数学问题,感受也就不同。这样一来,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一方面不大注意复习内容中的隐含条件,抓不住问题中的已知条件,从而影响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学生不能用所学的数学概念、公式为依据进行正确推理,对一些问题中的结论缺乏多方位的分析,缺乏对数学思维过程的调控,从而造成解题思维受阻,这时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多看看书本上的概念、公式等,只有真正地、深刻地理解概念,才就会形成比较清晰的解题思路。
六、注意培养学生的定量思维与提炼数学模型的能力
定量思维就是我们所说的从实际中提炼出数学问题,抽象化为数学模型,并用数学计算求出正确的结果,然后再回到现实中进行检验。数学模型就是我们用数学表示一定的社会问题,用来揭示自然界的本质、规律及解决现实生活中各种问题的重要的方式。应用数学理论和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把这个问题概念化,也就是提出了数学模型。
总之,由于高三数学的复习会经常伴随着困难,我们要教育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不要轻易给他们解答,而是要引导他们进行探索。同时要关心学生的考试成绩,关注学生思想上的进步,及时发现学生们的问题,鼓励学生们再接再厉。只有经历磨练,才会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才能有利于提高考生的心理应变能力。高考的另一个重点是对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所以在高三数学复习中必须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