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的实例分析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odcock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分层初探
  (一)教学目标分层
  《课程目标》提出,教师应为每层学生设置相应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一般包括三层目标,即基础目标,一般目标,发展目标。因此教师每个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设置,也必须以学习目标为参照,分层考虑到各种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以仁爱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7 Topic3 Scetion C这一课时为例。该课时中,要求学生掌握一般过去时。课文中出现大量動词过去式的不规则变化形式,文章也稍长,知识点较多。因此,老师要求学生在一课时之内完成对一般过去时态的娴熟应用不大可能。在拟定该课时的教学目标时,老师应该预料到,教学目标需要分层考虑。笔者是这样设计教学目标的:A层次学生,能牢记本课出现的一般过去时不规则变化形式,并能应用一般过去时。B层次学生,掌握大部分动词过去式的不规则变化形式。C层次学生,能掌握几个关键动词过去式的不规则变化形式,应能理解该时态,能通过后续学习进一步加深理解该时态。D层次学生,能理解一般过去时的使用场合,并能通过辨认动词的不规则变化判断该时态。教师的如果能做到教学目标的明确,课堂教学的活动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不会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给学生一些进步的空間,在课堂中,各层次的学生也能找到自信和成就感。
  (二)课堂实施分层
  1.课前热身分层
  在七年级下册教学的课前热身环节中,笔者要求学生至少要把每个Topic的Section A和SectionB课文背诵下来,但并非所有学生能达到这个要求。如果老师一味按照统一的严厉的标准去要求他们,不少后进生会在困难面前早早放弃。因此,笔者在课前热身活动中是这样操作的:按照学号轮流,争取每周有三个课时的前5分钟用来让学生做自我展示的。对A层次学生,要求他们能够熟练地应用课本的对话进行拓展,他们也可以自行编对话,在讲台上做展示。对B层次的学生,要求他们能够流利地背出课文,并注意语音语调。对C层次学生在背诵过程中有出现不流利、缺词的情况,进行补充,或者给予一定提示,让他们能够顺利往下背。对D层次学生,要求他们至少能走到讲台照着课本读出课文,全班同学也会给予掌声,鼓励他们在下一次获得进步。
  2.课堂实施分层
  课堂主体实施是分层教学最难实施的环节,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如何在这一环节进行实施,是关键所在。笔者认为,老师们应该先对课堂知识点或要求学生达到的语言知识应用能力有一个大致的分层,如基础知识、理解运用、拓展创新各占合适的百分比;同时,教师也应有一个方向,把握各个不同层次知识的讲解时间和难易程度,这样才能兼顾到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中,无法实现的分层目标,老师可以通过课后的作业,辅导,评价辅之。
  3.课堂任务设计分层
  在教材编写中,编者就为老师提供了难易程度不同的课堂任务设计,而老师要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对这些课堂设计任务进行整合应用。例如,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的重要环节,良好的问题设计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引起他们的关注。但课堂问题的抛出必须要有针对性,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一般说来,针对A层次学生,老师的问题应多侧重评价性和分析性的问题,着重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针对B层次学生,问题可多侧重wh-问题,而 C、D层次学生,可再适当降低难度,设置一些简单的yes\no的问题,提醒他们在课堂上专心听讲,进入状态。
  4.课后作业布置分层
  在平时的作业布置中,对于A层次学生,更多的是偏向创造性的题目,如写作拓展,难题加深,自编对话进行操练等等,对B类学生更多的是进行语言知识的输入,在此基础上逐渐渗透A类学生的作业,而对于C类学生,更多的是落实本课时的内容,从词汇熟记,到句型理解,语法建构等方面强化,对D类学生的要求主要还在单词的拼读,单词的中英对照训练等。
  二、测试和评价分层
  测试内容分层
  传统的考试,针对所有学生出卷,试卷的难度系数范围较大,常常给综合评价各个层次学生带来困难。因此,教师们可以尝试采用不同形式的测验卷。例如,在考查现在进行时和一般现在时这两种时态时,可以采用考查相同知识点,但考查难度不同的测试卷。
  三、评价分层
  教师评价分层
  对于A层次学生的评价侧重了用“错了几题”、“不该错几题”,与其他好同学进行比较横向比较,比差距;而对于C、D的同学侧重于用“对了几题”、“还可以对几题”, 与之前自己的成绩进行纵向比较,比进步;对中层的同学评价时,采用横向与纵向结合的方法,鼓励其学习的积极性。
  在课堂提问和书面作业中,教师应抓住一切机会激励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善于用适合各个层次学生的方式来肯定学生,使他们保持学习的热情。例如,教师可以在学生的作业评语中体现对学生的激励。A层学生马虎大意时,教师应给予纠正,引导其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老师可以在评语上写上“Always aim high”等鞭策性的话语。对于B层学生,应该肯定其学习的稳定性,不断激励他们的学习信心,老师可以在评语栏写上“I believe you can do much better.”等激励性的语句。对于C、D层学生,老师应花更多的心血来树立起他们的自信,老师可以在评语上“Never give up”等鼓励性的句子。学生们会在老师的评价中获得方向与定位。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了解我国不同少数民族的文字、传统节日和饮食方面的民族风情。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收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二、过程方法  通过收集、处理资料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感受我国民族风情的多姿多彩、令人神往。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对各民族的民族风情感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少数民族的文字、传统节日和饮食方面的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
期刊
有这样一个事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过去,一到深秋浓冬,有些农民就利用农闲时间上山去挖树疙瘩,用以烧饭或取暖。但有经验的农夫在冬天从不挖树疙瘩,而是在春天以后才挖。他们认为这样才不会“错判”有些树疙瘩之“死”。  农夫的这一观点和做法对我们的教育工作有怎样的启示作用呢?我认为,农夫的观点充分显示出农夫的经验和胸怀,春天以后才挖树疙瘩的做法说明农夫既了解树木生长的规律性、阶段性,又认知认可树木生长时彼
期刊
进入21世纪,中国大踏步地进入了数字时代,计算机、网络、手机已深入到千家万户,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6年1月22日发布的第37次调查报告,截至到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手机网民规模为6.20亿。据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数字时代的到来冲击着我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生活方式,特别是交流与信息传递方式,过去我们是通过面谈、书信、电话进行交流,而现在人们则借助短信
期刊
一、课题的缘起  语言表达能力必须从小培养。正如《幼儿园指导纲要》中说的“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加強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提问是一门科学,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提问是教师发问和幼儿回应相结合的形式,可以提高互动的质量和幼儿的各种能力。从中能
期刊
第1章 柴可夫斯基简介及套曲《四季》创作背景  一、柴可夫斯基简介  柴可夫斯基,俄罗斯著名浪漫主义作曲家,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于1840年在俄罗斯沃斯克出生在维亚特卡省附近村庄的一个贵族家庭,而因此他也有机会早早的接受了系统的素质教育,他的父亲是矿山的一名工程师,而母亲则是带领柴可夫斯基走向音乐道路的导航,他的母亲具有非常良好的音乐修养,在柴可夫斯基小的时候母亲就指导柴可夫斯基学习钢琴,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生活自理訓练是指对孤独症儿童自我料理基本生活与参与社会生活、适应社会所必需的活动能力训练。其目的是在于使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培养他们的个性品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补偿智力缺陷,使之能独立或者半独立地生活。而孤独症学生由于智能障碍以及刻板拒绝环境变化等特性,生活自理训练难度相当大,只有采取合适的方法(如应用行为分析 Applied Behavior An
期刊
一、《初中生思维培养——以地理读图为例》调查问卷采用的变量  变量1:年级;变量2:性别;变量3:成长环境(乡村,集镇,城市);变量4:独生子女(是和否);变量5:父母文化程度(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变量6:感兴趣的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等中学常规科目)。  变量7——《地理读图能力测试》成绩:  共20题,每题5分,共100分。测试的读图能力及权重分配说明:  1至4题测试“方向辨别”
期刊
【内容摘要】健康是人类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一项最重要的社会目标。然而,对于什么是健康,人们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在许多人脑子里,一提到健康就理解为身体没病,体格健壮。这种单纯的身体健康观,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中,偏重儿童身体保健教育,缺少学前儿童心理卫生教育方面的内容,这种倾向不利于学前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克服传统健康观的片面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完
期刊
教学改革的路上走到今天,做过不少尝试后才发现,站在教师“教”的角度,始终关注“如何教好”,而不关注学生“如何学好”,最终的收获是微小的,实现的也终将是“一个人的表演”。  我校近年推行“三环六步”课堂教学的模式,本人从初中起始年级开始,将自己“三环六步”课堂教學模式改革实施的重点,定位于:在备课、练习设计时,走近学生,换位思考,让每位学生的学习有所收获。  现就以八年级人教版《13章轴对称 课题学
期刊
一次偶然看到“陶行知先生四块糖果”的故事对我感触颇深,故事的内容是: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等在那里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學,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男孩将信将疑的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