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亡诗词的伤感美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b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悼亡诗指夫妻间丧偶后,生者哀悼亡者的诗篇。既然悼亡诗词取材于伤逝亡妻的主题,那么就决定主宰其间的是一种感伤之美。死者与世长辞。生者的悲哀却缠绵不去。故以天下至语写天下至情!悲哀的情感贯穿于字里行间。以寄托诗人不能排遣的感伤。一般说来有以下特点。
  
  一、触景生情。睹物思人,以眼前的凄凉景致和妻子的生前旧物衬托其感伤。
  
  触景生情是我国古典诗词常用的表现方法之一。触景生情,即先有景,而后生情,情与景合而为诗。试看以下作品:密锁重关掩绿苔,廊深阁迥此徘徊。先知风起月含晕,尚自露浓花未开。(李商隐《正月崇让宅》);一带古苔墙,多听寒螀,箧中针线早销香。(史达祖《过龙门》);碧柳千条露未干,金衣百啭晚风寒。(沈叔培《山花子》)。这里绿苔寒露,晕月晚风,残蝉啼莺,都是渗入作者主观悲情的景物。句句写景。又句句含情,它是作者怀悼亡妻悲伤孤寂心灵的写照,是凄清落寞处境的再现,作者虽未直接言悲说愁,但悲愁之情自见。
  
  二、情含事中。以往昔夫妻间的平凡琐事对比如今人去屋空、孤独寂寥的处境。展现其感伤美。
  
  元稹《六年春遗怀》其二:“检得旧书三四纸,高低阔狭粗成行,自言并食寻常事,惟念山深驿路长。”全诗仅叙述一件小事,即翻检到亡妻生前曾写给自己的书信,信上妻子淡淡诉说对“并食”而炊的清苦生活早已习惯。唯一惦念的是在外奔波劳顿的丈夫。又如李商隐《悼伤后赴东蜀至散关遇雪》:“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隆冬时节,诗人从军边塞离家远行,旅途中顶风冒雪,自然盼望妻子寄衣御寒,可妻子已逝,还有谁能记挂我的冷暖?追思往事,诗人们情不自禁地记起妻子曾给予自己的关心温暖,对比眼前孤寂无助的处境。怎能不感慨系之,黯然神伤呢?
  如果说回忆夫妻共同度过的艰难岁月,使作者对亡妻的贤德更加敬重、赞叹的话,那么回忆夫妻间曾有过的欢情趣事,则更令作者柔肠寸断、痛苦万分。如纳兰性德《浣溪沙》:“被酒奠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栏曲处,同倚斜阳”;“最忆相看,娇讹道字,手剪银灯自泼茶。”当日夫妻把盏对饮的欢乐。剪灯泼茶的趣事,红雨斜阳的诗情画意…这些令人心醉的情景,在作者的脑海中仍记忆犹新,可情投意合的妻子却撒手而去,作者越是回忆,越是陷入痛苦的深渊无法自拔,内心交织着悲戚、依恋、痛苦等种种复杂的情感,其中悲伤的滋味只有诗人自己心中明白。
  
  三、以梦托情,以虚驭实。借虚幻的梦境返照现实的残酷。深化其感伤美。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借梦的意象来表达情感,表达悼念,就更显的生动、真切。古代悼亡诗词中,以“梦”为题的作品很多。元稹也有《感梦》诗一首:“行吟坐叹知何极,影绝魂销动隔年。今夜商山馆中梦,分明同在后堂前。”反映了刻骨铭心的眷恋之情。还有苏轼的名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两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作者写自己梦中还乡,梦中夫妻相会,梦醒后的愁怅,几经转折,表达出对亡妻不绝如缕的思念。这些形形色色的梦境,作者们写来都是锥心泣血,读之则令人气阻声噎,感伤之情萦绕心头,久久不能自己。
  另外悼亡诗词经常包含作者的自悼成份。所谓“自悼”,“是诗人面临命运摧折时的一种情绪反映。”命途多舛,政治上的失意,使悼亡诗词的作者加深了对爱与死的情感体验,对生命的思考也就不仅仅围绕亡者来展开。而是扩展为对自我命运的悲思。经过了一次爱人失去后的情感埋葬过程,作者心身受到剧烈的创伤,诗词中不免带有人世沧桑之叹。如韦应物《月夜》:“浩月流春城,华露积芳草。坐念绮窗空,翻伤清景好。清景终若斯,伤多人自老。”表达了作者面对美丽的春色伤往昔,叹人生,景虽好、愁难消、人易老,怎不让人伤悲呢?
  总之,古代悼亡诗词传达的是一种“物是人非事事休,未语泪先流”的悲情,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哀婉,是“人死如灯灭”的巨痛与感伤。古代的悼亡诗词的意象选择带有一种极普遍的特征:多用日常生活中的现实性意象,即多是柴米油盐的生活小事。平淡无奇的家庭琐事,多是诗人妻子生前活动的闺阁庭院中的种种物象,诸如冷火残灯、沉香旧筐、孤帐空床、未完针线、娇儿索母之啼等等。这些一物一景、一事一情平凡的意象组成了一首首凄美绝伦、催人泪下的悼亡诗词。失妻之痛是陈情不竭的,正是这潺潺不绝的悲痛成就了悼亡诗词至情至深的感伤之美。
  
  媒体精彩广告语剪辑
  
  1 晚报不晚报——《北京晚报》
  2 和您一起看世界——《环球时报》
  3 选择《读者》,也就选择了一类优秀文化——《读者》
  4 有新闻的地方就有我们——《北京青年报》
  5 再现文字之美——《书城》
  6 好人得好报——《法制文革报》
  7 阅读改变行走——《下一站》
  8 新闻改变生活——《生活新报》
  9 真知影响人生——《羊城晚报》
  10 早也报,晚也报——《劳动午报》
  11 精神漫游者的最后家园——《收获》
  12 理性、建设性——《经济观察报》
  13 新生活的引领者——《城市画报》
  14 新闻力量优化生活——《新闻晨报》
  15 地球大,眼球大——《世界新闻报》
  16 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光明日报》
  17 你的健康是我的牵挂——《人民保健报》
  18 管理企业,经营自我——《经理人》
  19 中国经济现象白皮书——《新经济》
  20 不订《咬文嚼字》是你的错,不再订《咬文嚼字》是我的错——《咬文嚼字》
其他文献
“主题读写”栏目开设已经一年。对照2009年各地高考阅读和作文题,栏目对热点的把握和主题的划分是卓然有效的。其中黄德灿老师用近七千字的篇幅全面“读写‘善良’”,与宁夏海南两省作文题不谋而合,这绝对不只是一种巧合。新一轮各主题将更直面社会热点,关注成长困惑,引领大家以独特视角切入生活,思考人生。    美文欣赏    月,阙也  张晓风  “月,阙也”,那是一本两千年前的文学专著的解释。阙,就是“缺
期刊
大家都说背书很辛苦,现在我教给大家一种简单却又极其有效的方法——思维导图背诵法。  用思维导图背诵课文,可分成三个步骤。下面我们就以《鹊桥仙》为例,给出运用思维导图背诵课文的方法。  第一步为制作思维导图。  首先结合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该思维导圈的布局,弄清图中每个区域和课文段落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鹊桥仙》中作者秦观将画龙点睛的议论与优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结合起来,起伏跌宕地讴歌了人间美好的爱
期刊
半命题作文。是一种补充式命题。有时要我们补充的是定语,有时是状语,有时是补语,有时是宾语,有时是谓语,有时是主语。也就是说,各种句子成分都可能要我们补充。  自恢复高考制度30多年来,高考一直没有用半命题的形式出过作文题。2009年,湖北卷、福建卷首次使用了这种形式,引起全国广大考生的高度关注。  半命题作文,需要我们补上空缺的成分。补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审题的过程。应该怎样审题呢?我们结合湖北卷和
期刊
我约请了几位平时对语文学习颇有想法的同学,结合他们的亲身体会,谈谈文言文应考的经验。这些同学谈的内容都是有感而发,言之有据,有的还比较深刻独到,我撮其精要,整理成此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表微 (清)彭绍升    沈忠伯馆于上津桥程氏,司出纳无苟,与人交,诺必诚,行不蹈非礼。予友汪大绅,亦授徒程氏,见而异之,曰:“子性耶?亦习而安之耶?”  曰:“吾尝闻教于黄先生若木矣。始吾贫
期刊
好的开头一要明。要一下子让读者知道你要说什么。也就是让读者了解你的论点或论题;二要美,只有美,才能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文章开头的美,主要指技巧美,如“设悬念”“用典故”“引名言”“摆问题”“亮靶子”“反弹法”等等;三要简,简洁是明朗的保证,入题要快,千万不能太罗嗦了。  下面介绍一些好的开头方法。这些好的开头,我们把它概括为八个字:顺、逆、引、喻、释、比、问、记。    1 顺    直截了当地提
期刊
一、综合类    扩大内需、落实科学发展观、甲型H1N1流感、金砖四国、海上阅兵、地球一小时、新中国成立60周年、“5·12”地震一周年、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朝鲜发射卫星    二、国际时政类    卢武铉、红衫军、猛虎组织、奥巴马就职、关塔那摩监狱、伊朗大选、法航失事客机、“骗补门”、布内尔地区、“铸铅行动”    三、国内时政类    兽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房市、武隆
期刊
词语是由一个个字根据各自的意义组合而成的。很多词语因为使用的时间长,我们对其组成成分的意义模糊甚至忘记了,这就造成了错别字的频繁现身。如果把这些易错字在词语里的意思弄清楚,就不会再犯张冠李戴的错误。下面对常见易错字词进行逐一分析,通过剖析词义带动记忆。括号内是正确字。  1 甘败(拜)下风  [解析]“拜”指“拜倒”,整个成语意思是“甘愿拜倒在某人的下方”,跟“失败”的“败”意思不相干。  2 自
期刊
高中毕业班学生。中学读了六年的书,单是语文就有12本,摞在一起,也有相当的厚度。到了复习阶段,面临的问题必然是时间紧,负荷重,难于应付。要想把语文复习好,必须想方设法把厚书读薄,以便以简驭繁,收事半功倍之效。  怎样把厚书读薄?    一、善于分解,从课文摄取知识点    为了牢固掌握知识,我们每复习一篇课文,在熟悉内容之后,就必须善于将课文进行分解,从而少而精地摄取分布在课文中的知识点。如《荷塘
期刊
反讽是一种常见的手法,高中语文教材有多篇课文涉及这一手法。闻一多先生的《死水》最为突出的艺术手法莫过于反讽。为了使死水的特点更为突出,作者采用反讽手法,把死水沟中的种种肮脏成分以极其美好的事物来表现,例如:把人们扔进沟中的“破铜烂铁”上的锈迹比作“翡翠”和“桃花”,把死水中的“油腻”比作“罗绮”,把死水表面的一层“霉菌”比作“云霞”,把死水的恶臭比作“绿酒”,把死水中表面的一层气泡比成是“大珠”和
期刊
给父亲的情书    父亲,当别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时候,谢谢您让我选择做了我自己。  ——题记  父亲,您知道吗?传说女儿是父亲前生的情人。我知道这个说法的时候,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因为我想,如果前生我们是情侣,最后的结局也一定是和平而安宁的。相约着喝了孟婆汤,然后无牵无挂地走上独木桥,来了今生。而今生,我成了您疼爱的女儿,您是我最敬爱的父亲!  年幼的我。淘气而固执,当邻居家的同龄女踮着脚尖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