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写话教学奠定习作基础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long3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对于小学生来说,初次尝试写话大都不知所措,而且对语言的认知和掌握也有很大不足。那么,应该如何有效地引导低年级学生实现从说话到写话的过渡,并激发学生主动写话的兴趣,从而有效改变学生之前的“畏说”情绪,让学生能够展开自然顺畅的写话呢?
  一、引导观察生活,写出真情实感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自身的生活经历虽然不够丰富,但也不是完全的“白纸”,教师应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让他们基于生活获取个性化体验,进而很好地展现丰富且独具个性的精神世界。因此我在组织写话的过程中先鼓励学生回忆生活中的趣事,并就此展开交流,这样便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而且所营造的课堂氛围既活跃又轻松。这种方式还能够使学生成为有心人,从而更加关注生活,能够使用正确的语言表现生活,在表达的过程中能展现童趣童真,体现真情实感。
  如,在教学统编本三年级上册《海滨小镇》时,我为学生创设了回忆情境:对于每一个城市而言,都有自己的故事,如果你对生活足够留心,就能够发现城市中所发生的事情,将你关注的事情与其他伙伴展开交流。有学生提出:“我发现我们小区周边的垃圾桶发生了改变,后来我通过了解才知道,原來我们城市开始实施垃圾分类了。”“为什么要垃圾分类呢?垃圾分类是不是很麻烦呢?”“确实非常麻烦,但是垃圾分类是有好处的,非常环保,可以保护我们的地球,所以每一个人都应当落实垃圾分类。”在完成口语交流之后,我要求学生尝试写话,回忆之前的交流过程,准确把握其中的信息关键点,写一写和垃圾分类这一主题相关的真实想法,或者也可以展现小区当前的垃圾现状、人们行为的改变等。
  教师应指导每一位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留心身边事物,这样他们才能够充分表现个人对事物的感知和见解。因此,我鼓励学生养成认真细致观察的良好习惯,并在写话之前先组织口语交流活动,让学生口头表达自己的观察发现,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将话说清楚,然后梳理思路写下来,这样才能确保写话的条理性,真正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引导仔细观察,写得“井然有序”
  在评改学生的写话作业之后,我经常发现,有些学生的语言表达具有明显的跳跃性,甚至在内容方面会前后颠倒。于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绘本图片,并故意颠倒次序,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内容的理解和猜测完成次序排列,然后让学生尝试讲述这个绘本的主要内容。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够成功地聚焦叙事的时间顺序,这样他们所写出来的作品才能具有条理性。
  如,在完成统编本二年级上册《玲玲的画》这篇课文的教学之后,我提出:“通过这篇课文的阅读,大家有没有发现玲玲是一个特别聪明的小朋友,实际上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故事都是与小朋友相关,大家想了解吗?”我顺势向学生推荐充满童趣的绘本《托马斯和朋友》。我要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同时标出代表时间的词语,然后分别说一说在这些时间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有学生从中有了发现:从早上八点开始小火车进入运行状态,一小时之后小火车接走了小朋友……在经过对时间词语以及相对应内容的梳理之后,学生不仅能够准确掌握故事的先后顺序,也能够基于这一时间顺序作出正确的表达。
  在指导学生进行写话的过程中,我将学生的目光聚焦于表示时间的词语上,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实际写作的过程中体会到叙事的先后顺序以及时间之间的连续性,以此为基础,在组织学生展开创作时,必然能够得到更具条理性的写话佳作。
  三、关注事件发展,写出“前因后果”
  很多学生在写话时并没有完整地交代事情的前因后果,甚至有些话会让人感到既突兀又不合理。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绘本组织写话,带领学生对绘本中所讲述的事件展开合理分析,既包括事件的起因、发展,又包括最终结果等,就此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写话时,怎样才能够更清晰地交代事件的前因后果呢?学生通过对绘本的梳理,能够准确把握,并可以自主安排事情发展的经过。
  如,统编本二年级上册《雪孩子》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也是精彩的绘本故事。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首先向学生出示绘本,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到事件的起因、发展以及最终结果,之后向学生提问:“在看完这个绘本故事之后,为什么雪孩子会融化,你们知道吗?”学生回答:“是为了救小白兔。”我接着问:“可是雪孩子为什么要去救小白兔呢?”这一点学生也能够轻松回答:“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小白兔的家着火了,如果不救它,小白兔会被烧死的。”基于此,我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如果让大家写一写和雪孩子相关的故事,你们会怎样写?要不要交代雪孩子和小白兔是好朋友这件事呢?”学生普遍认为应该写,只有这样雪孩子救出小白兔这一情节才更合理。完成上述对话和交流之后,我要求学生尝试写话,写下自己所创编的故事,再与课文内容展开对比,看看存在哪些异同之处。
  在写话实践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充分展现事情的发展过程,还应当关注人物形象,特别是这一形象是否会在事件中发生改变。这样学生就会意识到,要将事件写得更完整,就必须得关注事件中所涉及的主要人物,更要交代人物的背景或者生活轨迹等,这样才能够使事件展现得更清晰。
  四、引导自主思考,写出人物特征
  当学生充分意识到人物在事件中的重要性之后,还应当引导学生关注如何才能够有效塑造人物形象。我继续引入绘本,要求学生说一说绘本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具有哪些特点。在写话训练中,同样不可缺少学生的自主思考:怎样的描写才能突显人物特点,才能使人物的形象更鲜明、更具特色。
  如,在完成统编本二年级上册《妈妈睡了》的教学之后,我向学生推荐了绘本《我爸爸》,然后将重点聚焦于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上,要求学生使用简单的话语形容这一人物形象或者展现人物特点。有学生指出:“爸爸特别喜欢扮鬼脸,经常会咧着嘴大笑。”“当你看到这样的人物时,你会产生怎样的感受?”“他一定是一个非常幽默的人。”对话结束之后,我要求学生自主阅读绘本并验证自己的想法,学生对绘本中的爸爸形象再次进行了提炼:“这是一个非常棒的爸爸,既身体健壮又思维敏捷,而且性格又好。”“那么这个爸爸的形象以及行为是否与其他爸爸具有相似之处呢?”这一问题引发了学生的自主思考,然后我让学生尝试以家人为主题进行写话练习,特别突出家人的形象或者性格特点。
  绘本中展现的人物特点鲜明,我在带领学生阅读绘本的过程中,经常鼓励学生说一说人物的典型特征,看一看故事情节是否能够体现人物特点。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就能够较为清晰地了解到:对人物形象进行描写和塑造的过程中,必须将特点描写与特定的事件关联在一起,这样的习作才能更精彩。
  五、基于认知规律,写出“创新意识”
  对于统编本教材而言,突出强调不同学段的学生所具有的不同的认知特点以及发展规律,这也为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以及精准的训练空间。
  如,在完成统编本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之后,教师可以根据课后习题的要求,带领学生根据课文的呈现顺序,说一说青蛙的生长过程。在完成统编本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的阅读之后,可让学生谈一谈曹冲选择了怎样的方法完成了称象这一任务。在教学统编本二年级上册《玲玲的画》后,引导学生关注其中表示心情的词语“得意、伤心、满意”,复述这个故事。编者在教材中编排了很多与此相类似的习题或者写话训练,这些都是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写话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语言学习规律,采取有效的策略引导学生进行真情写话,以此为他们的后续习作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启东市汇龙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其他文献
所谓应用文,《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指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经常应用的文体,如公文、书信、广告、收据等。”教材入选的应用文都尽量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贴近其生活实际,能在生活中有效运用,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但应用文有固定的结构模式和语言特色,和以抒情达意为主要目的的文学文体比较而言,缺乏形象性和生动性,课堂教学容易产生程式化的倾向,导致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教学艺术。教学中,可针对应用文与生活紧密联系的
统编本教材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每个单元中有单元导语,在单元导语中明确了语文要素,再通过课文的学与用来落实语文要素。  一、宏观把握,联结语文要素  小学阶段语文要素具有连贯性和螺旋式上升性,只有深度研读教材,才会更好地落实到每一年级、每一单元、每一课以及具体的课堂活动中。就语文要素“观察”而言,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文要素
“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是语文课程的首要任务和重要目标。统编本教材在对学生语言能力培养方面可谓下足了气力,无论是书后练习还是语文园地,处处可见语用能力实践的元素。作为意蕴丰富的母语,我们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词句本身的理解和品悟上,还要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发现词句本身独特的味道,从而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积累词语,积淀语感。笔者以教材中一些词语教学和片段的阅读为例,谈谈自己的实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的文本细读意识比较淡薄,主要原因在于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引导学生细读文本,难以深入、细致、全面地引导学生解读文本,以致教学只是停留在对课文字词、句段的表面分析上,阅读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文本细读主要包括对重点词句的推敲、对修辞手法的解析、对语言风格的体悟以及对文本写作特色的关注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文本细读作为教学阅读的有效方法。  一、细读文中的“小事”  统编本教材中
词语是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正确理解词语是阅读的基础。在閱读教学中,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教师如能让学生充分动口、动手、动脑,引导学生感性地理解词语,则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动口——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受  俗话说:“旧书不厌百回读。”这句话充分表明了在多读中,人们自然会对所读内容产生深刻理解。同样,在词语教学方面,教师可以采取多读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朗读,在朗
前些日子,听了两位教师执教《“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针对课文中描写汤姆钓鲈鱼的三个自然段,两位教师都觉得有“文章”可做,因此,在教学中都自觉地借助教材这个例子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能力。  【教学片段一】  出示词组:  套上鱼钩 甩起鱼竿 抛向远处 划破水面 沉入水中  泛起涟漪 恢复平静 觉察动静 一阵惊喜 小心翼翼  师:这些词组跟什么有关?  生:它们和汤姆钓鱼有关系。  师:你能用上
一、谈话导入,了解句子基本形式  简单完整的句子,如,我要吃饭,他要喝水,它们的基本形式是:什么(谁)干什么。  渐渐地,你们长大了,在学习中也会遇到复杂的句子,这些复杂的句子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这时我们需要从复杂的句子中提取主干,这就叫缩句。  二、 学习一般类型缩句,小试牛刀  1.学生尝试缩句,交流自己运用的方法。  例1:可爱的小狗津津有味地吃骨头。  2.学习运用“去枝留干”的缩句方
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学写作文,其中不乏“观察与发现”类习作:走进自然,观察身边的风景,然后选择一处景色写下来。根据习作要求,我平时也会随着时节的变化,布置相应的习作。  南京的三月,乍暖还寒。在这样的早春,梅花山的梅花早早地开放了。梅花开到最盛的时候,李花、樱花等各色开得早的花儿也开始赶趟似的开放了。春花烂漫,正是在这个时候,我布置学生跟父母去赏花并写观赏片段。  周一,我看到了下面这篇习作片段:  
预设不仅可以让整个课堂教学环节浑然一体,还能推促教学目标顺利达成。但计划赶不上变化,毕竟课堂是师生双方对话的课堂,因而当预设遭遇到挑战时,教师又该怎么办?笔者以《祖父的园子》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  【教学片段】  (多媒体呈现文本插图,即祖父的园子。)  师:同学们,你们看看这一幅画,说一说祖父的园子美不美。  生:(齐)不美!  (这里教师预设学生的回答是“美”,继而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去发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课文,作者主要以饱含深情的语言,向我们表达了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留恋与眷顾,以及呼吁人们热爱这片土地的心声。这篇课文是西雅图所作,语言感人真挚,被誉为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为扣人心弦的演说,他主要以生动形象的笔触为读者展现了人类与这片土地上的河水、空气以及动物、植物之间的关系,强烈地表达了当地印第安人对土地的无比眷恋之情。如今的城市西雅图就是为纪念这位酋长